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東晉十六國是一段遙遠的動亂時期,漢族政權第一次退出中原,偏居東南(東晉)西北(前涼),中原淪為胡人征戰的疆場,匈奴、羯、氐、羌、鮮卑你方唱罷我登場,戰火熊熊燃燒。

然而開啟這一段時期的並不是縱橫北方的胡人鐵騎,而是在西南蜀地的流民起義。

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這場流民起義很特殊,因為參與成員大多是漢族,首領卻是氐族,這個首領,就是李特。

李特一家都居於關中,他和兩個兄弟李庠、李流都曾在晉朝為將,熟讀兵法,因為得罪了長官才跑出軍隊,正值西晉“八王之亂”鬧得正歡,中原戰亂不止,再遇上數年饑荒,官府無力賑災,浩浩蕩蕩的逃荒大軍從關中出發,一路向傳聞中富饒的天府之國行進,李氏兄弟就加入了這支流民隊伍。

李氏兄弟敏銳地看出這些流民的潛力,動起了心思。一路上他們經常幫助救濟其他流民,聲望漸高,慢慢成為流民們的首領。

終於,流民們到達了蜀地,靠給當地的富人們打工過活。

可這種生活很短暫,新任益州刺史羅尚覺得流民太多難以管理,影響到了當地的治安和經濟,他下令將這些流民驅逐出蜀地。

流民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蜀地,怎會輕易離去?而且就算他們願意走,那也是無路可走,回家鄉,只有餓死;去其他地方,前途未卜,未知從來都是讓人恐懼的!

作為首領的李特自然也不想走,他開始做兩手準備,一邊向官府求情,一邊又組織流民在綿竹修建大營。流民聞訊都往綿竹聚集,短短一個月時間,那裡就匯聚了數萬人。

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羅尚見災民不僅不走,反而還聚在一起,大有發動暴亂的趨勢啊,他一拍桌子,決定訴諸武力。兵貴神速,羅尚當即率軍三萬,奔襲綿竹大營,但卻被李特將計就計,晉軍大敗,損兵折將。

官軍都打過來了,李特自然不會傻乎乎的一直待在綿竹,擊退羅尚之後,他給流民們進行了一番戰前講話,隨即宣佈起義,揮兵出擊。在李特的領導下,義軍接連勝利,晉軍則是節節失敗。

這場起義沒有太多的民族矛盾,更多的是階級矛盾,也就是農民反抗豪強的起義,而李特也清楚地知道百姓的力量,攻佔廣漢後,迅速與當地民眾約法三章,嚴厲約束義軍,獲得了民心,進一步攻略蜀地。

連戰連捷的義軍很快就開到了成都城外,連成都舊城址都拿下了,成都似乎隨手可破,不過此時西晉中央政府猶在,李特這麼大的聲勢可沒法讓人坐視不管,畢竟蜀漢滅亡也才幾十年呢,西晉怎會坐視另一個蜀漢出現!

在掌權的河間王司馬顒的命令下,荊州刺史派兵協助羅尚,羅尚又與蜀地豪強聯絡,共同抵禦李特,成功將李特擊退,並追擊將之斬殺。

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李特的死對起義軍是個重大打擊,雖其弟弟李流收攏殘部,繼續與晉軍對抗,但李流能力有限,越混越差,最後混不下去了還想投降。

關鍵時刻,李特的兒子李雄見叔叔這麼慫,乾脆自己動手,率領本部人馬出擊,結果大勝,李流慚愧難當,也知道人心變了,自己帶不好隊伍,乾脆就把軍隊指揮權交給李雄。

李雄能力更勝其父,在蜀地縱橫往來,而中原爆發永嘉之亂,劉淵等胡人南下,西晉自顧不暇,蜀地晉軍基本沒了後援,在此情況下,李雄採取範長生、範賁父子安撫蜀中豪族的策略,獲得大批豪強支持,最終橫掃蜀地,稱帝建國,國號“大成”。

這一年,是306年,西晉還在苟延殘喘,劉淵兩年前稱王,稱帝是兩年後的事,李雄是十六國時期第一個稱帝的異族。

縱然第一個吃了螃蟹,李雄卻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沒有像數十年前的諸葛武侯那樣頻頻發動北伐,也沒有趁東晉初立向東對荊州發動進攻,只是守著天府之國這一片,他的舉動,成了鍾會那句話的生動註解:“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

當然,李雄沒有表現出太多要得天下的舉動,他的政權,更像是他與益州土豪共治,只求保有蜀地,雖然往漢中等地掠民,但並沒有北伐擴張的大動作。

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李雄的外交政策也很有中立的味道,雖然表示對漢族政權的傾向,卻什麼都不摻和,祖逖發動北伐時,他對晉室振奮表示欣慰:“吾嘗慮石勒跋扈,侵逼琅邪,以為耿耿。不圖乃能舉兵,使人欣然。”和前涼張氏(向晉稱臣)交往時,也強調與晉和諧。

在治國方面,李雄非常傾向於道教思想,《晉書》評價李雄的治理效果:“時海內大亂,而蜀獨無事,故歸之者相尋。雄乃興學校,置史官,聽覽之暇,手不釋卷。其賦男丁歲谷三斛,女丁半之,戶調絹不過數丈,綿數兩。事少役稀,百姓富貴,閭門不閉,無相侵盜。”

道教思想適合休養生息,往往戰爭過後統治者或多或少都會採取一些道教思想治國,但幾乎沒有達到李雄這種程度的,在他的治理下,成國“國無威儀,官無祿秩”“行軍無號令,用兵無部隊”,這也導致“班序不別,君子小人服章不殊”“戰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攻城破邑動以虜獲為先。”的過失。

此外李雄在立儲上出了問題,他自己有十幾個兒子,卻念著當年大哥李蕩的恩情,執意立侄子李班為太子,給之後的內亂埋下了伏筆。

李雄去世後,李班繼位,但李雄的喪事都還沒辦完,他就被李雄的兒子李越刺殺於李雄靈前,李雄另一個兒子李期被擁立為君,李越為相國,封建寧王,原來的建寧王李壽則改封漢王。

李壽可不是普通人,他是李雄的堂弟,自小聰敏好學,李雄很是器重他,病重時還令其輔佐李班,是李雄欽定的三位輔政大臣之一,李班被做掉後,李壽在外鎮守,手握軍權,在朝中仍保有巨大影響力。

奇葩的農民政權:異族首領率領流民建立,隨後大門一關,佔地為王

李壽威名遠揚,自然跟李越起了衝突,一山不容二虎,兩人的爭鬥愈演愈烈,李壽也很擔心,畢竟從關係算,李越是李期的親兄弟兼上位功臣,他李壽不過是李期的堂叔罷了,所以他連朝會都很少參加,生怕一離開軍隊就被人做掉。

時間一長,李壽受不了了,聽從龔壯等的建議,率軍襲擊成都。李雄不傳位給兒子是有原因的,李期和李越幾乎是一觸即潰,很快就被李壽擊敗。

戰後,李壽廢掉李期,又殺盡李雄諸子,自己在成都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李壽在位時間不長,僅僅六年,但卻是成漢達到極盛並由盛轉衰的時期,初期李壽奉行李雄的策略,國力有所增長,到後期打聽到後趙皇帝石虎怎麼奢侈,自己也模仿起來,大興宮室,耗費國力。

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李勢“不恤國事,多居禁中,罕接公卿,疏忌舊臣,信任左右,讒諂並進,刑罰苛濫,由是中外離心。蜀土先無獠,至是始從山出,自巴西至犍為、梓潼,佈滿山谷十餘萬落,不可禁制,大為民患;加以饑饉,四境之內,遂至蕭條。

在李勢的努力下,成漢政局越發紊亂,走上了下坡路,不過蜀地一向險峻,無論是中原南下還是東晉西晉,都是困難重重,所以成漢上下都對國家安全報以充分信心,結果東晉真的逆流而上派兵來了。

346年,東晉桓溫用袁喬”宜先攻弱“之策,在北伐之前率軍攻打成漢,李勢忙派兵抵抗,但最終還是成了晉軍的俘虜,被押送至建康,晉穆帝封其為歸義侯。

所謂富不過三代,從李特到李勢,正好是三代,成漢還真就沒過去,不過蜀地豪強是真的不爽晉朝,桓溫在蜀地待了一年多就走了,成漢的殘餘試圖捲土重來,範賁還曾佔據成都稱帝,鬧騰兩年後也被東晉攻滅,蜀地全歸東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