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 |“燃炸了”的《醒·獅》到底是怎樣一臺戲?嶺南文脈千鈞力,用心用情鑄獅魂!

十二藝節 |“燃炸了”的《醒·獅》到底是怎樣一臺戲?嶺南文脈千鈞力,用心用情鑄獅魂!

剛剛,舞劇《醒·獅》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震撼上演。演出結束,演員一次次奔向觀眾席,鞠躬致謝,臺下觀眾駐足停留不願離去,掌聲久久不息。散場後,記者在觀眾席聽到最多的評論是:“熱血”“激情”“燃炸了”……

1841年5月,在廣州城北諸炮臺被攻陷後,南粵兒女在廣州三元里抗英鬥爭中亮出了中華民族的血性剛強,表現了不畏強暴,敢於同西方列強拼搏的鬥爭勇氣。舞劇把故事背景設定在那個時代,講述兩位舞獅少年面對愛恨情仇、家國大義不同人生抉擇時的自我覺醒與蛻變,反映了南粵兒女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展現了中華民族覺醒反抗從而獲得尊嚴和力量的過程,在當下更有現實意義。看到三元里牌坊立在舞臺中,當“勝利歌”響起時,觀眾內心澎湃,眼角溼潤。

十二藝節 |“燃炸了”的《醒·獅》到底是怎樣一臺戲?嶺南文脈千鈞力,用心用情鑄獅魂!

舞劇《醒·獅》不僅展現出嶺南地區特具的民俗感、地域感,還具備了通向當下的時代感,同時也具備了廣州傳統市井風情的身份感,重現了在百餘年前南粵地區從封建社會向現代城市邁進的歷程。劇中對三元里抗英這段歷史的回溯,以“知恥而後勇”的國民覺醒為主題,也恰恰與新時代所倡導的“歌頌人民、歌頌英雄”的創作導向不謀而合。

十二藝節 |“燃炸了”的《醒·獅》到底是怎樣一臺戲?嶺南文脈千鈞力,用心用情鑄獅魂!

以文化留住“鄉愁”

舞劇《醒·獅》所展示的百餘年前的廣州,正是不少觀眾的“鄉愁”所繫——對於老廣而言是曾經熟悉鄉音鄉情的回味,對於新廣州人而言卻是對這座城市生髮的認同感也是新的鄉愁產生的起點。三元里原是廣州北郊的村落,百餘年後的今天已經變成廣州大都市中街道一級的“城中村”。很多居住在三元里一帶甚至更多新廣州人,是通過舞劇《醒·獅》這部作品才猛然發現這個城市的文化歷史命脈原來和自己貼得如此近,在新與舊、傳承與創新的發展中無論是醒獅文化還是三元里抗英的歷史,又煥發出新時代的生命力,成為新的記憶、新的鄉愁。而廣州歌舞劇院的這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在文藝創作上的一種默契呼應。

舞劇《醒·獅》是一個關於廣州的故事,但也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廣州的故事。敘事主線按照阿醒母子與阿龍兄妹相遇、爭霸,最後經歷戰亂攜手反抗外敵的順序推進。在序幕和尾聲加入現代情景,從而揭示出醒獅文化生生不息,文化傳統代代相傳,民族精神發揚光大的歷史與前景。舞劇《醒·獅》傳遞的不僅僅是廣州精神,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一個覺醒民族的靈魂。劇目通過醒獅精神的傳遞,不僅能讓本土觀眾感受到嶺南文化的力量,而且能讓全國觀眾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通過醒獅精神的傳遞,不光能讓本土觀眾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感召,更能讓海外觀眾也體驗到文化力量的輻射力。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十二藝節 |“燃炸了”的《醒·獅》到底是怎樣一臺戲?嶺南文脈千鈞力,用心用情鑄獅魂!

以舞蹈煉鑄獅魂

廣州歌舞劇院舞劇《醒·獅》的主創團隊很年輕,編劇、編導和製作人等都是80後,因此整個作品呈現出來的也是新一代有思考有沉澱的匠心體驗。主題是劇的靈魂,而主題是依靠人物、情節以及矛盾衝突三方面去完成。三元里人民抗英反暴的英雄歷史,使主創團隊對醒獅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產生了要以這段歷史為背景,用嶄新的切入角度,深入表達中華民族在遭受外國侵略者欺壓、凌辱時所表現出的覺醒、反抗的偉大精神。正如編劇說的“所有的沉睡,都只是為了那一朝的覺醒。”以覺醒煉鑄獅魂,便成為貫穿在劇本中刻劃人物,鋪排情節、構築矛盾的內核。

舞劇作為敘事舞蹈的一種,實際創作中都是必須故事先行,先確定人物和性格、人物矛盾衝突、矛盾的處理方式並用事件推動整個故事的發展。舞劇《醒·獅》圍繞著“覺醒”進行敘事題材的鋪排,表現窮孩子阿醒與富少爺阿龍在爭霸中,阿醒從母親的訴說中瞭解到家族的前世,解讀醒獅武術的真傳,從而完成了第一重“覺醒”——對尚武真諦的領悟。故事繼續展開,外敵鐵蹄踐踏中國河山,阿醒站出來面對外敵的侵略,英勇抗爭,無所畏懼。阿龍從妹妹鳳兒和阿醒之父的犧牲中醒悟過來,懂得只有抗爭才能維護民族尊嚴,於是延續鳳兒和阿醒之父的道路,帶領民眾起義。舞劇至此完成了第二重“覺醒”——在外敵入侵中不屈不撓、奮勇反擊。

十二藝節 |“燃炸了”的《醒·獅》到底是怎樣一臺戲?嶺南文脈千鈞力,用心用情鑄獅魂!

此外,舞蹈敘事的本體是舞蹈語彙,而不是舞美燈光多媒體等新技術形態,因此只有通過特定的原創舞段和舞蹈語彙的才能真正展示出《醒·獅》的神與魂。作品中,如飲茶叩指舞和南拳板凳舞等舞段中對於道具、舞蹈的創造性運用及編創富有才氣,將給舞蹈界帶來一些改變。真正好的舞美能為表演提供所需的特點戲劇情景以及表演空間。此劇舞美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精確把握住南粵地域文化的風格感,化用嶺南的建築精髓,以透視空靈的大手筆實現了視覺符號的高度識別感。

作者:羅懷臻(著名劇作家,中國劇協副主席)

編輯:宣晶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