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

在詩壇成名難不難?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仍沒在文壇闖出個名堂,還被世人當成笑柄。在詩壇成名易不易?易!張若虛平生只有兩首作品存世,卻憑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王之渙平生存詩6首,憑《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名垂史冊。

"

在詩壇成名難不難?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仍沒在文壇闖出個名堂,還被世人當成笑柄。在詩壇成名易不易?易!張若虛平生只有兩首作品存世,卻憑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王之渙平生存詩6首,憑《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名垂史冊。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而到了宋代詞壇,要成名似乎也並非難事。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兩宋存詞數量最多的文人,一共600多首。更令人稱奇的是,李清照存世詞作只有幾十首,加起來不過萬字,放到現在連個中篇小說都算不上,卻被捧上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寶座。

"

在詩壇成名難不難?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仍沒在文壇闖出個名堂,還被世人當成笑柄。在詩壇成名易不易?易!張若虛平生只有兩首作品存世,卻憑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王之渙平生存詩6首,憑《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名垂史冊。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而到了宋代詞壇,要成名似乎也並非難事。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兩宋存詞數量最多的文人,一共600多首。更令人稱奇的是,李清照存世詞作只有幾十首,加起來不過萬字,放到現在連個中篇小說都算不上,卻被捧上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寶座。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到底是憑什麼?這就是小編一直推崇的煉字的功力,以及意境的渲染。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題八詠樓》

宋.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

在詩壇成名難不難?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仍沒在文壇闖出個名堂,還被世人當成笑柄。在詩壇成名易不易?易!張若虛平生只有兩首作品存世,卻憑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王之渙平生存詩6首,憑《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名垂史冊。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而到了宋代詞壇,要成名似乎也並非難事。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兩宋存詞數量最多的文人,一共600多首。更令人稱奇的是,李清照存世詞作只有幾十首,加起來不過萬字,放到現在連個中篇小說都算不上,卻被捧上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寶座。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到底是憑什麼?這就是小編一直推崇的煉字的功力,以及意境的渲染。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題八詠樓》

宋.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座落在浙江金華的八詠樓,因為這首詩而名揚天下,這是才女的魅力。此時的李清照50歲,距離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千古絕唱已過去7年之久。當年的一腔豪情,在經歷了南渡後的漂泊後,到了這首《題八詠樓》霸氣依舊不減。

詩的第一句“千古風流八詠樓”,下筆即不凡,用風流來概括八詠樓,靈動而又出彩。再加上“千古”二字,是對八詠樓歷史地位的總結。第二句“江山留與後人愁”看似是灑脫之語,來到這座歷史名樓,詞人心中萬千感慨,眼前宋朝江山的不穩,與此樓相比,似乎又算不得什麼了,不如就將這股愁留給後人吧!但是她真的做得到嗎?如果真的能做到,或許在她之後的詞作中,“愁”這個字就不會再出現那麼多次了!

"

在詩壇成名難不難?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仍沒在文壇闖出個名堂,還被世人當成笑柄。在詩壇成名易不易?易!張若虛平生只有兩首作品存世,卻憑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王之渙平生存詩6首,憑《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名垂史冊。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而到了宋代詞壇,要成名似乎也並非難事。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兩宋存詞數量最多的文人,一共600多首。更令人稱奇的是,李清照存世詞作只有幾十首,加起來不過萬字,放到現在連個中篇小說都算不上,卻被捧上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寶座。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到底是憑什麼?這就是小編一直推崇的煉字的功力,以及意境的渲染。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題八詠樓》

宋.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座落在浙江金華的八詠樓,因為這首詩而名揚天下,這是才女的魅力。此時的李清照50歲,距離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千古絕唱已過去7年之久。當年的一腔豪情,在經歷了南渡後的漂泊後,到了這首《題八詠樓》霸氣依舊不減。

詩的第一句“千古風流八詠樓”,下筆即不凡,用風流來概括八詠樓,靈動而又出彩。再加上“千古”二字,是對八詠樓歷史地位的總結。第二句“江山留與後人愁”看似是灑脫之語,來到這座歷史名樓,詞人心中萬千感慨,眼前宋朝江山的不穩,與此樓相比,似乎又算不得什麼了,不如就將這股愁留給後人吧!但是她真的做得到嗎?如果真的能做到,或許在她之後的詞作中,“愁”這個字就不會再出現那麼多次了!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三、四兩句亦是大手筆,用“三千里”和“十四州”兩個具體化的數量詞,點明八詠樓的重要性。這裡水道與江南三千多裡相通,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其中“江城十四州”是用典故,當年高僧貫休曾在《獻錢尚父》中寫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當時野心家吳越王錢鏐讓他改成“一劍霜寒四十州”,他不肯於是拂袖而去。

此處李清照引用此句,是對野心勃勃的金軍的憤怒,也是對宋氏朝廷的嘲諷。當年貫休都誓不改詩的氣魄,而宋氏卻懦弱無能,半壁江山拱手讓人。不得不說,李清照是有膽量的,在此名樓之上,一介女子能發出這樣的譏諷之語,她或早已置生死於不顧。

"

在詩壇成名難不難?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仍沒在文壇闖出個名堂,還被世人當成笑柄。在詩壇成名易不易?易!張若虛平生只有兩首作品存世,卻憑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王之渙平生存詩6首,憑《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名垂史冊。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而到了宋代詞壇,要成名似乎也並非難事。詞中之龍辛棄疾是兩宋存詞數量最多的文人,一共600多首。更令人稱奇的是,李清照存世詞作只有幾十首,加起來不過萬字,放到現在連個中篇小說都算不上,卻被捧上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寶座。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到底是憑什麼?這就是小編一直推崇的煉字的功力,以及意境的渲染。本期就以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詩為例,來感受一下千古才女的筆力。詩名《題八詠樓》,這是李清照在丈夫離世,國破家亡時寫的詩,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短短28字,有豪情有霸氣震撼了800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題八詠樓》

宋.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座落在浙江金華的八詠樓,因為這首詩而名揚天下,這是才女的魅力。此時的李清照50歲,距離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千古絕唱已過去7年之久。當年的一腔豪情,在經歷了南渡後的漂泊後,到了這首《題八詠樓》霸氣依舊不減。

詩的第一句“千古風流八詠樓”,下筆即不凡,用風流來概括八詠樓,靈動而又出彩。再加上“千古”二字,是對八詠樓歷史地位的總結。第二句“江山留與後人愁”看似是灑脫之語,來到這座歷史名樓,詞人心中萬千感慨,眼前宋朝江山的不穩,與此樓相比,似乎又算不得什麼了,不如就將這股愁留給後人吧!但是她真的做得到嗎?如果真的能做到,或許在她之後的詞作中,“愁”這個字就不會再出現那麼多次了!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三、四兩句亦是大手筆,用“三千里”和“十四州”兩個具體化的數量詞,點明八詠樓的重要性。這裡水道與江南三千多裡相通,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其中“江城十四州”是用典故,當年高僧貫休曾在《獻錢尚父》中寫道“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當時野心家吳越王錢鏐讓他改成“一劍霜寒四十州”,他不肯於是拂袖而去。

此處李清照引用此句,是對野心勃勃的金軍的憤怒,也是對宋氏朝廷的嘲諷。當年貫休都誓不改詩的氣魄,而宋氏卻懦弱無能,半壁江山拱手讓人。不得不說,李清照是有膽量的,在此名樓之上,一介女子能發出這樣的譏諷之語,她或早已置生死於不顧。

無家可歸的李清照,登高樓寫下這首絕唱,有豪情有膽量震撼800年

空靈與豪情,一般人寫詩只能得其一,但這首詩卻是兩者皆具。當時文人墨客讀到此詩,感慨不已,認為世間男子無法寫此這樣的靈動,但是又有著女子不能有的霸氣,在聽聞是李易安所作時,眾人才恍然大悟,連連感嘆:非易安不能為此。這首詩歷經800餘年,如今讀來仍能撼動人心,只能說才女當真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