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藍”下的天鎮“綠裝”—天鎮縣造林綠化工程素描

林業 種植業 素描 農業 大同新聞網 2017-05-14

大同日報記者 趙天清 申 力 通訊員 安玉坤

“大同藍”下的天鎮“綠裝”—天鎮縣造林綠化工程素描

圖為天鎮縣趙家溝鄉袁家夭村荒山植樹造林一景。 天鎮縣新聞中心供圖

天鎮縣因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蒼涼而美麗的古堡遺存而被人們譽為“塞上明珠”。四月,春回塞北,天鎮大地風景如畫,丁香、金葉榆各類苗木競相張蕊吐綠,在“大同藍”的映襯下,格外迷人。

大力造綠養綠護綠成風尚

早在2013年,天鎮縣就投資8000萬元,實施了通道綠化、出境口綠化、荒山綠化、田間林網等八大工程,總綠化面積6.8萬畝。2014年,縣委、縣政府堅持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在鞏固2013年綠化成果的基礎上,圍繞身邊增綠,重點實施盤山至漢墓群環城綠化工程、天大高速公路通道綠化工程、新城區景觀綠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完成總投資達8307.8萬元,綠化總面積6.1萬畝,被評為全省林業“六大工程”先進縣,當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352天。2015年,當地結合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重點在縣城周邊、長城沿線、主要交通幹線兩側,組織實施荒山綠化、通道綠化、村莊及庭院綠化、產業園區綠化四大工程,完成造林4.11萬畝。2016年,該縣堅持“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的理念,投資3310萬元,完成荒山綠化5.4萬畝、縣城東南環通道綠化7.22公里、村莊綠化18個、園區綠化1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綠化6個、縣城園林綠化242.56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5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1.72%。

造綠,不僅要種下綠色的希望,更要播撒文明的種子。為了做好養綠護綠工作,每逢清明節前後,該縣都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設立森林防火固定宣傳牌或警示碑、印製森林防火警示卡、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森林防火宣傳橫幅、彩旗,廣泛宣傳《森林防火條例》和禁止野外用火等規定。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在森林防火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每個村都成立了由村黨員幹部為骨幹的森林防火工作隊,並進行森林防火系統業務培訓,增強服務功能,做好應急準備,並配足配齊森林防火物資,保持高度警覺,隨時準備撲救森林火災。正是這種未雨綢繆的態度,才讓這片綠色一直綿延下去,連續二十三年未發生大的森林火災事故。

點綠成金釋放生態紅利

天鎮縣谷前堡鎮白羊口村,是一個典型的邊山小村,人口不多、土地貧瘠,是全縣出了名的貧困村。記者來到該村,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村口數十畝杏林,一片炫目的粉色杏花海,為“大同藍”更添了一份美。可能,在遊客眼中這僅僅是一方美景,但在當地人眼中更是實實在在的收入。村裡每家每戶都有杏樹地,靠賣杏核少則有五六百,多則有一兩千的收入。

高利瑞是村裡的仁用杏種植大戶,光是賣杏核,每年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在我看來,這不是樹,是我家的財神爺,我小兒子的娶媳婦錢,就等它們給我攢了。”高利瑞一邊給杏樹剪枝,一邊對記者說。不難想象到,仲夏之時,滿樹紅黃的杏子,掛在樹梢葉底,樹下成群結隊的村民正在採摘杏子,美好生活就像枝頭的杏子,踮踮腳就能夠摘到。

在推進綠化工作中,該縣堅持經濟、生態效益相結合,把植樹造林與脫貧攻堅掛鉤,通過種植經濟林,既確保了綠化效果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2013年,該縣開始實施京包鐵路北側1.4萬畝仁用杏基地建設,並投資160萬元配套機井和電力設施。到2016年,經濟林種植已覆蓋了全縣11個鄉鎮,種植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僅去年春季在米薪關、逯家灣、新平堡三個鄉鎮,就完成歐李、仁用杏、寒富士、葡萄等經濟林果栽植4879畝。明年,這些經濟林都將進入掛果期,預計可為種植戶帶來每畝500元左右的收益。此外,當地政府還大力鼓勵貧困戶利用庭院空地發展庭院林果經濟,在農村房前屋後見縫栽樹,讓“百姓富”與“生態美”齊頭並進。

天鎮“綠裝”守護生態再發力

2017年,該縣以“3445”發展方略為統攬,堅持“生態有為”,認真做好林、水、氣三篇文章,鞏固提升環境優勢。一方面加大造林力度,搶抓國家、省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和市裡實施百億造林工程機遇,大力實施新平古堡風光景區綠化、邊山峪口經濟林提質、重點交通沿線綠色通道建設、南部環山造林、南洋河溼地保護5大項目,規劃實施2.3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1500畝退耕還林任務;另一方面大力興水治水,實施好南洋河縣城段核心區生態修復項目,綠化面積820畝,新築液壓壩3座。該縣還計劃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保護藍天,突出控煤、管車、抑塵、減排、治企等監管措施,讓鐵腕治汙成為新常態,為天鎮“綠裝”保駕護航。

採訪結束了,離開天鎮的路上,滿眼新綠正在“大同藍”的映襯下蔓延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