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綠色夢想——張掖市持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綜述

林業 祁連山 牡丹 白雪 中國甘肅網 2017-05-05

記者 齊興福

眼下,行走在張掖大地,處處綠意盎然。放眼望去,一排排、一行行苗木在和煦的陽光下枝葉初綻,彷彿在接受春天的檢閱。

2015年,張掖市啟動“集中三年時間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兩年多來,張掖全市動員、全民動手,持續組織開展義務植樹。2015年至2016年,累計完成營造林44.15萬畝,其中,義務植樹5.07萬畝、1347萬株。2017年計劃完成營造林22萬畝,義務植樹3.6萬畝、800萬株,截至5月2日,三項指標分別完成任務計劃的86%、87%和91%。

全民動員掀起造林熱潮

坐落在祁連山和黑河溼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中的張掖市,生態脆弱。2015年,張掖市委提出了“集中三年時間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設想。

張掖市先後下發《張掖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林果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通知》,研究出臺加快農田林網建設的意見,號召全市幹部群眾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掀起大規模的義務植樹造林活動。

為確保義務植樹活動落到實處,張掖市下發文件對工作任務進行了量化: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每人植樹不少於100棵、教師和醫生不少於20棵、適齡學生不少於5棵、其他適齡公民3至5株。

說幹就幹,一干到底。2015年春天,一場黨政機關示範帶頭、各行各業積極響應、適齡公民全員參與、社會各界合力推進的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在張掖市拉開帷幕。當年,全市近6萬人參與其中,完成營造林14.07萬畝,其中義務植樹1.5萬畝、551.3萬株。

2016年是張掖市確定的“集中力量開展更大規模造林綠化”的翻番年。這一年春天,全市再次發起規模更大、參與人數更多的植樹造林總動員,完成營造林30.08萬畝,義務植樹3.57萬畝、795.8萬株。

全力以赴確保苗木成活

2017年,是張掖市確定的“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推進年。春節過後,相關籌備工作已然展開。

四月,行走在張掖大地,不論是皚皚白雪的祁連山腳下,還是碧波盪漾的黑河岸邊,到處是人們揮汗播綠的火熱場景。廣大黨員幹部、駐地官兵、普通群眾,或兩人一組,或三五搭檔,有人挖坑、有人栽苗、有人澆水、有人覆土,配合默契,幹勁十足。

為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市縣兩級派出的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從挖坑、定植、培土、圍堰到澆水、覆土等工序和環節全程監督,一絲不苟。

在植樹過程中,各單位認真落實“誰栽誰負責、誰栽誰管護、誰栽誰保活”的責任要求,自備植樹及澆水工具,自帶乾糧,保質保量完成植樹任務。

張掖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林業局組成督查組跟蹤督查,及時掌握進度安排及工作流程,每天統計植樹單位任務完成情況及參加人員。對進展緩慢、工作落實打折扣、任務完成差的,責令整改,限期完成。

全民播綠扮靚美麗家園

2015年以來,張掖市累計完成營造林62.95萬畝,其中,義務植樹8.19萬畝、2079.1萬株。如此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在張掖歷史上前所未有。

回眸張掖三年義務植樹活動,呈現出五個特點。一是集中連片規模大。兩年多來新建成集中連片千畝以上的重點造林地段50個、12萬畝,形成了規模效應;二是林種佈局模式新。堅持把工程建設與全民義務植樹相結合、造林綠化與景區景觀建造相結合,多樹種搭配,多林種佈局,創造了綠色發展新模式;三是綠色產業發展快。形成了以紅棗、枸杞、優質梨、葡萄等優勢產業規模發展,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產業示範推進的多樣化格局;四是造林綠化質量好。各縣區大力推廣使用良種壯苗和先進栽培技術模式,全力抓好整地換土、基肥培施、苗木定購、栽植灌水、支護撫育等關鍵環節,制定管護標準,建立管護制度,造林質量標準顯著提高;五是城鄉綠化檔次高。各縣區高標準設計,多樹種佈局,喬灌花搭配,豐富了景觀色彩,提升了綠化檔次,綠化“美麗鄉村”和“萬村整潔”示範村31個,栽植各類苗木75.5萬株。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張掖。五月的黑河,碧波盪漾,水鳥嬉戲;岸邊,新栽植的苗木嫩芽初綻。放眼遠處,巍巍祁連,白雪皚皚,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如詩如畫。

三年揮汗播綠,張掖人更深的感受是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空氣也愈發清新。為了讓家園更加美麗,更多的人拿起了工具,走向戈壁荒漠,繼續播撒夢想的種子,收穫綠色的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