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勁!西寧南北兩山植樹人誓讓荒山穿綠衣

林業 楊樹 三農 西海都市報 西海都市報 2017-09-24

現在的西寧南北山,讓人聯想到遠在河北省的塞罕壩。西寧南北山同樣是一曲牢記使命的讚歌,一部艱苦創業的史詩,一個綠色發展的傳奇。

武曉東:再苦再難也要把樹種活

北山上有一群辛勤勞動、植樹造林的植樹人。省金融系統護林員段國祿和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工作人員武曉東是植樹人中的代表。

見到武曉東時,他正拉著一車樹苗往山上趕。戴著眼鏡、衣著整潔、筆挺的腰板,他是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就是這樣一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電力技術人員,與大山打了6年交道後,已成了專業護林員。拉著樹苗,武曉東和同事們馬不停蹄地奔上山。“這些樹要抓緊時間種下去,不然成活率會下降。”武曉東說。

剛開始種樹的時候,山上堅硬的羊腦石、紅板岩是最大的難題,如何在這麼堅硬的土層上把樹種活,著實讓人頭疼。大家用鐵鉗和大錘在羊腦石和紅板岩上鑿出洞後,把樹種進去,澆上水,可沒過多久,第一批樹還是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通過仔細觀察後發現,北山的特殊土層根本不存水,水剛澆進去,馬上就流走了。為了存水,大家在西寧市南北山綠化辦專家的幫助下,在無紡布袋內裝進營養土,把樹種在無紡布袋內,放進樹洞中,這樣,終於解決了羊腦石、紅板岩地區種樹的難題。

北山日照強、蒸發量大,澆水一直是重要的工作。但山林面積大,剛澆過水就幹了。為此,武曉東和同事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省力高效的工作方法,他們採用噴灌為林木澆水,不僅節省人力,而且澆灌質量非常好。因為這套方法科學有效,很快在北山上推廣開來。

站在山上,看著綿綿細雨飄落進山林,這些綠樹在武曉東眼中好像孩子般努力吸吮水分,努力成長。

段國祿:守護北山26年

段國祿不到十八歲就跟著青海省原副省長尕布龍上北山植樹,今年44歲的段國祿依舊堅守在北山上植樹造林。26年的大好時光,他全部奉獻給了北山,如今山上綠樹成蔭,這是他們用青春與汗水滋養的。

現在的段國祿是北山上最年輕的護林員,雖說最年輕,卻是在山上工作時間最久的人。18歲上山,一待就是26年。“現在的北山上沒有人比我待的時間更久了。”段國祿說。

回憶起自己上山那一年,段國祿不由自主地摸著身邊胳膊粗的楊樹。

尕布龍與段國祿的父親很要好。段國祿18歲的一天,尕布龍問他,是否願意上山和自己去種樹。就這樣,段國祿跟著尕布龍上了山。

出力氣對於勤勞肯幹的段國祿來說並不是難事。可是上山後,段國祿有點蒙了:“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這樣形容當時的北山最貼切不過。

“每天就是上山挖坑、種樹、澆水。當時的北山上風大、土大,晚上大風一刮起來,帳篷就被吹走了,根本沒法睡覺。白天地面被晒得發燙,穿著鞋腳都燙得不得了,餓了隨便找個地方啃幾口乾餅子,還沒等張嘴吃,就被吹了一臉的土。山上缺水,可一旦下雨,就無路可走了。”段國祿說起二十多年前,語氣中依舊滿是唏噓。

段國祿回憶起尕布龍省長時,眼中充滿了敬意與懷念。原以為是高高在上的省長,卻樸實勤儉得連件新衣服都捨不得穿,尕布龍省長離開多年,他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段國祿奉獻到今天。

“那時候山上哪個地方最難幹,省長就主動上。有的片區連林業專家都說是長不了植物的,可他就不信邪,帶著我們一直幹。”說起以前尕布龍省長帶領大家種樹的日子,段國祿眼中閃起了光。

就這樣,原本被認為不可能生長出植物的地區,漸漸綠了起來,以點帶面,北山綠化初見成效。

綠色奇蹟,是一步步幹出來的

站在山上俯瞰西寧,城市脈絡清晰,南北兩山遙相呼應,像母親的臂膀,環抱著西寧。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南北山已經是鬱鬱蔥蔥,滿眼綠色,把周邊綿延不絕的黃土坡隔開。風沙小了、泥水少了,西寧的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氧氣多了、植物多了,氣候的改善讓人們的生活有了更多色彩。

什麼樣的精神與力量支撐著這些植樹人一天天、一年年在這裡守望與堅持?聽到他們的故事,知道了他們的付出後,我們腦海中浮現出兩個字:信念。

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南北兩山植樹人的理想就是一定要讓荒山披上綠裝,有了這種精神力量,他們的骨頭就硬,意志就堅,辦法就多,爬冰臥雪不覺苦,風餐露宿不畏難。再難,樹,都能一棵棵種出來;再難,綠色奇蹟,都能一步步幹出來!

(西海都市報記者 李豔芳 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