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穿越無人區續:兩人明知違法 但拒不認錯受罰

5月7日19時,西藏安多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拉巴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馮浩、金路明知非法穿越行為違法,但拒不認錯,拒不接受林業森林公安部門的處罰決定,態度蠻橫,正在接受林業森林公安部門的調查和處理。以下為最新處理情況:

非法穿越無人區續:兩人明知違法 但拒不認錯受罰

圖源:微博截圖

1、馮浩、金路、李志森三人無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關於禁止在可可西里、阿爾金山、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非法穿越活動的公告》、西藏自治區林業廳《關於禁止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非法穿越活動的公告》等法律法規,進行非法穿越的行為,安多縣林業森林公安局依法對以上三人分別處以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理。目前,馮浩、金路明知非法穿越行為違法,但拒不認錯,拒不接受林業森林公安部門的處罰決定,態度蠻橫,正在接受林業森林公安部門的調查和處理。李志森已接受處罰並承認錯誤。

2、經我局說服教育和要求,馮浩等三人盲目非法穿越無人區,還報警求助,致使國家公共資源造成重大浪費的行為,李志森以團隊的名義向全社會公開致歉。

3、在此,我們呼籲全社會各界人士不要盲目穿越無人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極為脆弱,擅自穿越會對生態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影響野生動物的遷徙和生存,且保護區海拔高、氣候惡劣、攻擊性極強的大型野生動物活動頻繁,望全社會各界共同拒絕和抵制非法穿越無人區的行為。勇敢不是逞強,寧靜是最大的保護。

延伸閱讀:

非法穿越羌塘無人區 網友掀起討論熱潮

失聯50天的馮浩被找到後,網絡輿論沸騰。據李志森說,馮浩出來後,認為羌塘穿越太簡單、沒難度,被許多人詬病。

網友指責他說,為尋求刺激而非法穿越太任性,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極大不負責,同時還浪費了公共資源。

另一位網友說,“安全回來就好,但這種對社會家庭不負責任的人,應該好好反省一下。”

左起為李志森、馮浩、林夕在回程的車上。

這場穿越也給三個年輕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李志森在微博上晒出自己脫落的腳趾甲蓋和黑紫的皮膚,本次出發前,李志森原本計劃完成“一穿三登”,如今面臨自己身體的損傷,他也忍不住反思,覺得自己的想法“太搞笑了”,要奉勸後來者吸取教訓。

而林夕作為馮浩的女友,遭受拋棄男友等指責,也讓她一度面臨非常大的網絡輿論壓力。找到馮浩後,林夕多次痛哭。

李志森微博發佈的這段視頻中,找到馮浩後,林夕掩面痛哭。然而李志森問馮浩以後還繼續嗎,馮浩回答說,還要找個難度更大一點的。

近年來,驢友貿然行動失聯、動用巨大人力物力救援的新聞屢見報端。

有評論曾指出:“現實中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作為國家公共資源來說,首要任務就是要保障公共利益的需求,但為數不少的對私人救援,就意味著公共資源對公共需求的‘脫崗’,這本身也是一種潛在的公共安全危機。”

驢友貿然探險並不少見 為何總有人硬要涉險?

雖說這是一起極端個案,但近些年驢友不顧一切、貿然探險的案例並不少見。以黃山風景區為例,每年因遊客違規行為造成迷路被困的緊急救援就有約10起。到頭來,幸運兒還能撿回一條命,亦不乏自己不要命還導致搜救隊員犧牲的。血的教訓就在眼前,為什麼總有人硬要涉險?

這反映出一些人“以挑戰規則為樂”“以突破禁區為榮”的心理。縱然“無限風光在險峰”,但作為一名理性的社會人,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二要為社會的秩序負責。

反觀那些任性者,莫不秉持著一種遵規守矩“很傻”“死板”“沒出息”的認知,似乎偏偏不守規矩,就釋放了自由個性,顯示了特殊能力。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立住規矩,必須動真格。一些人之所以總耍小聰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太低。就拿任性驢友來說,一方面吃準了有人救援為自身安全兜底,一方面不屑於後續的那點處罰。

就像經濟學裡道德風險所揭示的,完全不承擔風險的一方總是“恃寵而驕”,任性胡來;惟有打破“剛性兌付”的幻想,該罰款罰款,該追責追責,讓任性者付出代價,才能讓他們長點記性。

換一個角度看,權利和義務永遠都是對等的,對少數人的無原則寬容就是對絕大多數人的苛刻,是更深層次的權利失衡。每年,我們都耗費大量的救濟資源為這些任性者“擦屁股”。

這意味著,同期分配到其他社會成員身上的公共資源變少了。某種意義上,你我的一次任性之舉,說不定就會剝奪另一個人受助的機會。擁有基本的責任心,這是最起碼的處世原則,也是必須明確的社會底線。

來源:綜合中國之聲、錢江晚報、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