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隨孫權征戰,激憤之下曾刀砍上司的東吳名將淩統

三國良將系列之淩統(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漢末三國時期,英雄豪傑輩出,其中又以東吳多出青年才俊。孫氏父子兩代皆少年成名,其他諸如周瑜、魯肅為首的名將也都非常年輕。東吳開創之初正是這樣一個年輕化的核心團隊,在亂世中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性,積極開疆拓土,與孫權統治後期形成鮮明反差。

然而可惜的是,集中爆發的青年才俊們多英雄氣短,周瑜、魯肅、呂蒙等江東名將過早離世常使人嘆息不已。今天,筆者就將為您講述一位出道更年輕的江東小將,淩統。

淩統(189-217),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杭州市餘杭區)人。需要注意,孫權是吳郡富春人,所以淩統與孫權大體可以算作同鄉。但孫家在吳郡沒有什麼根基,所以當初孫策打回江東依靠的主力部隊及將領多為外鄉人,東吳政權實際是外來者。後文會講到孫權多次超規格厚待淩統,想必淩統同鄉的身份加分不少。

十五歲隨孫權征戰,激憤之下曾刀砍上司的東吳名將淩統

淩統重大事件之一——十五從軍徵

建安八年(203)十一月,孫權領兵進攻江夏,淩統的父親凌操隨軍出征。凌操自孫策時期便是江東重要將領,性格豪放不羈,作戰非常勇猛,《三國志·淩統傳》載“每從征伐,常冠軍履鋒”。凌操作為最早一批被重用的本地將領,在鎮壓山越的行動中表現出色,提拔為破賊校尉。

孫權與黃祖雙方在夏口展開戰鬥,這場戰役並未持續很久,黃祖打不過便往回逃,凌操率兵緊追不捨。當時甘寧還在黃祖手下,見追兵迫近,於是張弓搭箭朝對面為首一將射去。這員將便是凌操,甘寧的箭法實在精準,凌操被射中要害當即斃命。

正當孫權欲整軍再戰時,後方傳來各地山越群起叛亂的消息,沒辦法只得撤軍。

淩統當時才十五歲,但已經小有名氣,很多人都向孫權推薦,稱讚淩統是可造之材。孫權也知道凌操是為自己而死,所以拜淩統為別部司馬,代理行使凌操破賊都尉職權,讓淩統繼承了凌操的兵馬。

十五歲大概是三國時期為將最早的記錄了,即便古人成熟較早,二十歲左右的名將也不鮮見,但十五歲實在過於年輕。同時,淩統的出道與東吳集團倚仗的部曲制密不可分。簡單來說部曲制是私兵制,部曲的將士關係具有人身依附性、世襲性。將領的部曲只服從該將領指揮,其他任何人無權調動,將領的兒子有這支部曲的繼承權。

十五歲隨孫權征戰,激憤之下曾刀砍上司的東吳名將淩統

凌操

簡述私兵制對東吳的重要性

首先,這種制度並非東吳獨有,是東漢長期的軍事制度發展演變而來,只不過在東吳最為突出。當年孫堅死後其部曲投靠袁術,後來孫策繼承,這是東吳私兵制傳統的來源。

其次,孫策作為依靠外來勢力打回江東,為穩固統治,一方面需要安撫本地大族,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外來將領作為親信力量。所以史書多處記載剛到江東的孫策便分兵給周瑜、呂範、程普等將領,這些兵便是賞賜給將領的部曲,以此作為激勵外來將領的手段。同時為拉攏、安撫本地大族,允許本地將領擁有私兵也是非常有效的懷柔政策。

再次,作為將領們的私有財產,將領們也會重視培養部曲的忠誠度,《甘寧傳》載“(甘寧)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這裡的健兒便是甘寧的部曲。

最後,在東吳初期這種部曲制、私兵制為提高東吳的戰鬥力、凝聚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每當與劉表、曹操以及作亂的山越人作戰時就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但後期隨著局勢變化,孫權未能及時調整兵制導致對外擴張時部隊作戰慾望不高,反過來限制了東吳的戰鬥力。

說回淩統,孫權讓年僅十五歲的少年繼承部隊,一方面是出於對部曲制傳統的尊重,此舉也能夠安撫、激勵其他將領,使他們放心作戰;另一方面也說明淩統確實有能力,否則孫權完全能夠以淩統太過年輕為由將部隊交給別人。

這是孫權第一次破格厚待淩統。

十五歲隨孫權征戰,激憤之下曾刀砍上司的東吳名將淩統

淩統重大事件之二——砍殺上級,因功贖罪

建安八年(203)底,淩統隨孫權出征麻、保二屯山賊。江東集團對麻、保二屯至少有三次征討,第一次為孫策與太史慈征討麻、保叛賊,第二次則為淩統隨孫權出征這次,第三次則為建安十一年周瑜與孫瑜徹底掃平二屯。

上面講過,與黃祖的戰鬥中凌操陣亡,淩統繼承部曲。然而孫權撤軍的原因正是後方發生叛亂,所以殘酷的現實不允許淩統有時間撫平悲痛,便立即跟隨孫權前去平叛。

雖然通常人們都說孫權軍事能力很差,但那是相比曹操、劉備來說,至於山越叛亂這種小菜,孫權還是不在話下的。孫權攻破保屯後,剩下麻屯叛軍還有一萬多人,已經被東吳包圍起來,於是孫權先行離去處理其他事情,留部將張異、陳勤、淩統等人攻打。

總攻日期確定後,一天江東諸將設宴飲酒,陳勤擔任監酒官。陳勤是個大老粗,性格粗暴任性,所以監督大家喝酒時總是不按規矩來,隨性罰酒。

公平地說,本來聚在一起喝酒是為圖高興、激勵士氣,罰酒是否公平也無傷大雅,畢竟不久都要上戰場拼殺,一般也沒人太計較這種事。輪到淩統喝酒,陳勤找理由想罰酒。但是陳勤忘了,淩統才十五歲剛剛喪父,他哪有心情陪你玩?任憑陳勤怎麼勸淩統都不肯喝。

此時陳勤面子有些掛不住:下級居然不聽自己的,還是個小孩子,傳出去自己在軍中豈不是威信掃地?於是陳勤也很生氣,加上喝了不少酒,便當著大家的面開始罵淩統,情緒激動處還順帶提及凌操如何如何。淩統聽到父親的名字再也忍不住,當場痛哭流涕。這下大家誰也沒心情喝酒了,一場宴席不歡而散。

陳勤乘著酒勁仍然不肯罷休,在各自回帳的路上又指著淩統一頓臭罵。淩統實在無法忍受,直接拔出佩刀朝陳勤砍去。《淩統傳》載“統不忍,引刀斫勤,數日乃死。”這下壞了,軍中殺死上級無論哪朝哪代必定死罪。淩統知道自己鑄成大錯,決心以死謝罪。

等到總攻時,淩統抱著必死的決心衝在整個隊伍最前面,面對前往落下的箭矢與滾石絲毫沒有猶豫。淩統的部曲們都是凌操舊部,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淩統送死,於是紛紛緊跟其後衝鋒。麻屯並非大城,而是叛軍依靠地形修築的營寨,被淩統一陣猛攻迅速撕開缺口,東吳軍主力隨即攻入,大破賊軍。

戰鬥結束淩統主動找到軍正,也就是軍隊中的執法官,讓他把自己押解送回吳郡。孫權已經得知淩統的“英勇事蹟”,見眼前這尚且年少的淩統英氣逼人,心中有愛才之意,於是判決淩統這次功過相抵,免予處罰。

事實證明孫權儘管自己軍事能力不行,但選將能力超一流,超規格厚待淩統確實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淩統在征討麻、保二屯時被孫權赦免,此後的生命便等於是孫權賦予,由此淩統也將以無限忠誠來回報孫權。

這是孫權第二次破格厚待淩統。

十五歲隨孫權征戰,激憤之下曾刀砍上司的東吳名將淩統

淩統重大事件之三——江夏之戰,先登破敵

建安十三年(208)春,孫權厲兵秣馬,再次出征江夏。這一次孫權親自出徵,並以周瑜為前部總指揮,呂蒙負責水軍,精銳盡出,力圖將黃祖徹底搞定。

黃祖以陳就為水軍統領,張碩為先鋒,自己坐鎮江夏指揮全局。淩統帶領自己的部曲數十人共乘一艘船,親自在最前方偵查敵情,經常突入到遠離大部隊幾十裡之遠。

淩統就這樣率領一艘孤船、幾十名勇士進入江夏水域,與黃祖軍先鋒張碩的船不期而遇。據《淩統傳》原文“行入右江,斬黃祖將張碩,盡獲船人。”可以推測,雙方並未爆發激烈戰鬥,所以淩統應該是以突襲的手段接近張碩。考慮到古代軍隊也有口令,淩統冒充對方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的是淩統等人以潛水方式突然登船。此處為筆者猜測,史料並未有確鑿記載。

淩統不僅斬殺敵軍先鋒張碩,而且連人帶船都帶回給孫權,然後繼續領軍前進。

東吳軍主力到達夏口,周瑜便指揮發動猛攻。然而早有準備的黃祖命令陳就用兩艘蒙衝大船橫在夏口擋住東吳水軍,同時埋伏在兩岸山崖上的士兵不斷向江面上的東吳大船投擲石塊和火把。初次進攻東吳方面損失很大,只能暫時後撤。

這時淩統再次挺身而出,與董襲各率領一百名士兵,身披兩層鎧甲、乘著大舸船,冒著如雨般的箭矢落石衝到兩艘蒙衝之間,由董襲將繩索砍斷,使東吳軍突破防線。

在隨後兩軍的決戰中,呂蒙斬殺對方水軍主將陳就。江夏軍頓時群龍無首,迅速四散奔逃。剛剛在江面突破敵軍蒙衝防線的淩統又迅速登陸,率兵直撲江夏城。最誇張的是,淩統竟然在水軍戰鬥尚未結束時便已經攻入江夏。

十五歲隨孫權征戰,激憤之下曾刀砍上司的東吳名將淩統

此戰淩統表現非常兩眼,斬敵將、破敵陣、拔敵城,連續立下三大功勞。此時的淩統年僅二十歲,已經成為孫權軍大戰的主力先鋒,在青年才俊雲集的江東也稱得上佼佼者。孫權對淩統的重點培養換來了豐厚回報,證明淩統是當之無愧的“虎將”。

年僅二十歲的淩統還將繼續為孫權征戰沙場,並且還將救下孫權的命。淩統的故事還沒完,下期將繼續為您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