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黃衣服是林丹

因為雙方都在互拉反手位,正手半場就成為空擋,所以在底線回球之後需要馬上回中,從步伐上來說,林丹明顯更合理、更輕鬆,而阮天明在後退的時候顯得有些慢,這也讓他在幾拍之後出現失誤。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以下的提醒:1、拉高遠球時一定要拉邊線,最好是反手位置,這樣會給對手帶來轉身、後退的麻煩;2、做好合理的步伐分配和預判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黃衣服是林丹

因為雙方都在互拉反手位,正手半場就成為空擋,所以在底線回球之後需要馬上回中,從步伐上來說,林丹明顯更合理、更輕鬆,而阮天明在後退的時候顯得有些慢,這也讓他在幾拍之後出現失誤。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以下的提醒:1、拉高遠球時一定要拉邊線,最好是反手位置,這樣會給對手帶來轉身、後退的麻煩;2、做好合理的步伐分配和預判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常用步伐訓練:米字步伐

步伐問題是球迷常常提到的,為什麼有的人“打不死”,就是因為他能接住你的每一顆球,這需要靈活的步伐作為依靠。球場那麼大,要接住每一顆球就得不斷的來回奔跑,沒有章法的話,不到10分鐘就能把一個人累趴下,所以步伐十分關鍵。對於業餘球迷來說,最常用的就是米字步伐,將球場中心作為原點,分別向球場的8個方向移動。如下圖: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黃衣服是林丹

因為雙方都在互拉反手位,正手半場就成為空擋,所以在底線回球之後需要馬上回中,從步伐上來說,林丹明顯更合理、更輕鬆,而阮天明在後退的時候顯得有些慢,這也讓他在幾拍之後出現失誤。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以下的提醒:1、拉高遠球時一定要拉邊線,最好是反手位置,這樣會給對手帶來轉身、後退的麻煩;2、做好合理的步伐分配和預判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常用步伐訓練:米字步伐

步伐問題是球迷常常提到的,為什麼有的人“打不死”,就是因為他能接住你的每一顆球,這需要靈活的步伐作為依靠。球場那麼大,要接住每一顆球就得不斷的來回奔跑,沒有章法的話,不到10分鐘就能把一個人累趴下,所以步伐十分關鍵。對於業餘球迷來說,最常用的就是米字步伐,將球場中心作為原點,分別向球場的8個方向移動。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謂的“原點”就是自己半區的中心位置,通過這個地方向8個不同的方向移動,來守住這個場地的所有位置。所以,每一次的步伐移動都是從原點開始,之後要回到原點,才算結束,準備下一次的移動,我們稱之為回中。不管是業餘選手,還是專業選手都離不開這個基礎。如下圖: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黃衣服是林丹

因為雙方都在互拉反手位,正手半場就成為空擋,所以在底線回球之後需要馬上回中,從步伐上來說,林丹明顯更合理、更輕鬆,而阮天明在後退的時候顯得有些慢,這也讓他在幾拍之後出現失誤。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以下的提醒:1、拉高遠球時一定要拉邊線,最好是反手位置,這樣會給對手帶來轉身、後退的麻煩;2、做好合理的步伐分配和預判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常用步伐訓練:米字步伐

步伐問題是球迷常常提到的,為什麼有的人“打不死”,就是因為他能接住你的每一顆球,這需要靈活的步伐作為依靠。球場那麼大,要接住每一顆球就得不斷的來回奔跑,沒有章法的話,不到10分鐘就能把一個人累趴下,所以步伐十分關鍵。對於業餘球迷來說,最常用的就是米字步伐,將球場中心作為原點,分別向球場的8個方向移動。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謂的“原點”就是自己半區的中心位置,通過這個地方向8個不同的方向移動,來守住這個場地的所有位置。所以,每一次的步伐移動都是從原點開始,之後要回到原點,才算結束,準備下一次的移動,我們稱之為回中。不管是業餘選手,還是專業選手都離不開這個基礎。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林丹的步伐

說到這裡不少人就能看出,並不是每一個步伐都回到原點了,而且原點並不在中線上。這裡我們要說的是,步伐的回中是為了更好的準備下一次移動,如果你能判斷下一個球的位置,或者對方已經出球,你就可以直接奔球去就行了;另外,由於每個人的弱點不一樣,所以在選擇原點時會有差別,著重防守自己的弱勢區域。舉個例子:林丹是左手持拍,就需要防守右半區,對於他來說,右半區就是反手區,防守有點弱,那麼他的原點就會靠近右半區。反之,右手持拍的選手原點會選擇靠左一些。

行之有效的戰術:拉吊突擊

以上說的是基礎技能,拉高遠球可以調動和消耗對手,快速合理的移動步伐可以更好的防守。但打羽毛球是要得分,有沒有行之有效的戰術?其實最常用的就是拉吊突擊。不要聽信一些人所謂的“拉吊打法都已經落後了”的說法。羽毛球得分最基礎的戰術就是拉吊突擊,也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

簡單的來說,你想要得分無非就是2點:自己打死對方或者對方失誤,也就是主動得分和被動得分。在雙方實力接近的情況下,各自的失誤都差不多,更需要用主動得分來取勝,那就需要打死對方。怎麼做到主動得分?打到他接不到的地方:空擋

空擋的產生就需要採用拉吊技術,畢竟場地有那麼大,一個人如果站在底線位置,他的前半場就是空擋,如果站在反手位置,他的正手區域就是空擋。最簡單的製造空擋的方法,讓他遠離原點。如下圖:阮天明已經被調動到界外了,正手區域形成大面積空擋。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黃衣服是林丹

因為雙方都在互拉反手位,正手半場就成為空擋,所以在底線回球之後需要馬上回中,從步伐上來說,林丹明顯更合理、更輕鬆,而阮天明在後退的時候顯得有些慢,這也讓他在幾拍之後出現失誤。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以下的提醒:1、拉高遠球時一定要拉邊線,最好是反手位置,這樣會給對手帶來轉身、後退的麻煩;2、做好合理的步伐分配和預判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常用步伐訓練:米字步伐

步伐問題是球迷常常提到的,為什麼有的人“打不死”,就是因為他能接住你的每一顆球,這需要靈活的步伐作為依靠。球場那麼大,要接住每一顆球就得不斷的來回奔跑,沒有章法的話,不到10分鐘就能把一個人累趴下,所以步伐十分關鍵。對於業餘球迷來說,最常用的就是米字步伐,將球場中心作為原點,分別向球場的8個方向移動。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謂的“原點”就是自己半區的中心位置,通過這個地方向8個不同的方向移動,來守住這個場地的所有位置。所以,每一次的步伐移動都是從原點開始,之後要回到原點,才算結束,準備下一次的移動,我們稱之為回中。不管是業餘選手,還是專業選手都離不開這個基礎。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林丹的步伐

說到這裡不少人就能看出,並不是每一個步伐都回到原點了,而且原點並不在中線上。這裡我們要說的是,步伐的回中是為了更好的準備下一次移動,如果你能判斷下一個球的位置,或者對方已經出球,你就可以直接奔球去就行了;另外,由於每個人的弱點不一樣,所以在選擇原點時會有差別,著重防守自己的弱勢區域。舉個例子:林丹是左手持拍,就需要防守右半區,對於他來說,右半區就是反手區,防守有點弱,那麼他的原點就會靠近右半區。反之,右手持拍的選手原點會選擇靠左一些。

行之有效的戰術:拉吊突擊

以上說的是基礎技能,拉高遠球可以調動和消耗對手,快速合理的移動步伐可以更好的防守。但打羽毛球是要得分,有沒有行之有效的戰術?其實最常用的就是拉吊突擊。不要聽信一些人所謂的“拉吊打法都已經落後了”的說法。羽毛球得分最基礎的戰術就是拉吊突擊,也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

簡單的來說,你想要得分無非就是2點:自己打死對方或者對方失誤,也就是主動得分和被動得分。在雙方實力接近的情況下,各自的失誤都差不多,更需要用主動得分來取勝,那就需要打死對方。怎麼做到主動得分?打到他接不到的地方:空擋

空擋的產生就需要採用拉吊技術,畢竟場地有那麼大,一個人如果站在底線位置,他的前半場就是空擋,如果站在反手位置,他的正手區域就是空擋。最簡單的製造空擋的方法,讓他遠離原點。如下圖:阮天明已經被調動到界外了,正手區域形成大面積空擋。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有一點明白,拉吊只是調動對手的位置,製造空擋,而突擊則是得分手段。只懂得拉吊其實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模式,如果體能不及對手,很可能陷入對方的節奏中;所以要有自己的一板突擊得分技術。

什麼是突擊技術?其實不單單是殺球,重點講究突然性、不給對手過多的反應時間,從而實現得分的技術。除了殺球,還有推球、平抽擋、搓放網以及假動作等。這就更讓不少球迷頭痛:殺球不重也不尖,推球速度不快還老出界,假動作有時候連自己都騙,搓放網經常掛網......

"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少羽毛球的觀眾都喜歡看激烈的比賽,比如年輕時候的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人,抓住一切機會殺殺殺,看的人熱血澎湃,忍不住拿起拍子去一展拳腳;但真正輪到自己在賽場上時,別說殺球了,就連高遠球都拉不好。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你看著他們輕鬆做到,卻不知道他們不僅從小訓練,而且平時的訓練強度也遠超常人。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以,對於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來說,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專業選手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次是做好基礎技術的夯實,才是業餘選手該做的。在8月19號的羽毛球世錦賽首輪中,36歲的國羽老將林丹和36歲的越南老將阮天明鏖戰78分鐘,並最終逆轉取勝贏得比賽。這一場比賽對於我們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教學,兩位老將之間沒有一邊倒的碾壓,也沒有全場殺殺殺,雙方都在利用技巧+經驗來消耗對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常用的擊球技術:高遠球

我們看專業選手的比賽,在上場後的熱身大多數都會先拉幾個後場高遠球,不僅是測試場地的風速、適應球的飛行速度,還可以對自己上肢拉伸,方便更好的發力。業餘選手們通常也會這樣做,而且在比賽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拉對方的高遠球調動對手位置,壓制對手底線,消耗對手體能,所以高遠球技術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在林丹和阮天明2位老將的比賽中,他們將高遠球技術展示的淋漓盡致,互相消耗對手,看誰先出現失誤,事實證明林丹的判斷和控球能力更勝一籌,在對拉的過程中林丹得分概率更大。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黃衣服是林丹

因為雙方都在互拉反手位,正手半場就成為空擋,所以在底線回球之後需要馬上回中,從步伐上來說,林丹明顯更合理、更輕鬆,而阮天明在後退的時候顯得有些慢,這也讓他在幾拍之後出現失誤。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以下的提醒:1、拉高遠球時一定要拉邊線,最好是反手位置,這樣會給對手帶來轉身、後退的麻煩;2、做好合理的步伐分配和預判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常用步伐訓練:米字步伐

步伐問題是球迷常常提到的,為什麼有的人“打不死”,就是因為他能接住你的每一顆球,這需要靈活的步伐作為依靠。球場那麼大,要接住每一顆球就得不斷的來回奔跑,沒有章法的話,不到10分鐘就能把一個人累趴下,所以步伐十分關鍵。對於業餘球迷來說,最常用的就是米字步伐,將球場中心作為原點,分別向球場的8個方向移動。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所謂的“原點”就是自己半區的中心位置,通過這個地方向8個不同的方向移動,來守住這個場地的所有位置。所以,每一次的步伐移動都是從原點開始,之後要回到原點,才算結束,準備下一次的移動,我們稱之為回中。不管是業餘選手,還是專業選手都離不開這個基礎。如下圖: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林丹的步伐

說到這裡不少人就能看出,並不是每一個步伐都回到原點了,而且原點並不在中線上。這裡我們要說的是,步伐的回中是為了更好的準備下一次移動,如果你能判斷下一個球的位置,或者對方已經出球,你就可以直接奔球去就行了;另外,由於每個人的弱點不一樣,所以在選擇原點時會有差別,著重防守自己的弱勢區域。舉個例子:林丹是左手持拍,就需要防守右半區,對於他來說,右半區就是反手區,防守有點弱,那麼他的原點就會靠近右半區。反之,右手持拍的選手原點會選擇靠左一些。

行之有效的戰術:拉吊突擊

以上說的是基礎技能,拉高遠球可以調動和消耗對手,快速合理的移動步伐可以更好的防守。但打羽毛球是要得分,有沒有行之有效的戰術?其實最常用的就是拉吊突擊。不要聽信一些人所謂的“拉吊打法都已經落後了”的說法。羽毛球得分最基礎的戰術就是拉吊突擊,也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

簡單的來說,你想要得分無非就是2點:自己打死對方或者對方失誤,也就是主動得分和被動得分。在雙方實力接近的情況下,各自的失誤都差不多,更需要用主動得分來取勝,那就需要打死對方。怎麼做到主動得分?打到他接不到的地方:空擋

空擋的產生就需要採用拉吊技術,畢竟場地有那麼大,一個人如果站在底線位置,他的前半場就是空擋,如果站在反手位置,他的正手區域就是空擋。最簡單的製造空擋的方法,讓他遠離原點。如下圖:阮天明已經被調動到界外了,正手區域形成大面積空擋。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有一點明白,拉吊只是調動對手的位置,製造空擋,而突擊則是得分手段。只懂得拉吊其實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模式,如果體能不及對手,很可能陷入對方的節奏中;所以要有自己的一板突擊得分技術。

什麼是突擊技術?其實不單單是殺球,重點講究突然性、不給對手過多的反應時間,從而實現得分的技術。除了殺球,還有推球、平抽擋、搓放網以及假動作等。這就更讓不少球迷頭痛:殺球不重也不尖,推球速度不快還老出界,假動作有時候連自己都騙,搓放網經常掛網......

耗時78分鐘!林丹給業餘球迷上了一次專業教學課

林丹抓住空擋勾對角得分

這些技術都是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訓練才能得心應手,但至少在思維中要有“突擊”這個理念。在平時的比賽或者訓練中,要利用各種球路刻意去製造空擋;遇到對方的空擋時能抓住機會,時間久了就能抓住拉吊突擊戰術的要領,在與球友的交流中也就會更加輕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