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歷代外戰成績非常輝煌的一個朝代。特別是唐朝開國之初,對突厥、吐谷渾、高句麗呈碾壓之勢,幾乎是打誰滅誰。

雖然是唐太宗領導有力,但論及具體戰爭,和唐朝名將們的天才表現是分不開的。例如唐朝最負盛名,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大將李靖。

大唐開國名將李靖(571-649)家族中有過不少軍事名人,例如其舅父韓擒虎,曾經率軍進攻南陳,生擒陳後主。家學淵源對李靖的軍事才能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是他後來建功立業的重要前提。今天,我們來看看李靖打過的傳奇戰役,瞭解戰神李靖的軍事謀略。

隋朝幾十萬人打不死突厥,為何李靖僅用一萬人就生俘頡利可汗

一、兵貴神速,把江南後梁制的服服帖帖

唐武德四年(621年),已經在關中站穩腳跟的唐朝,開啟了征討四方的戰爭。當時南方勢力最大的是後梁蕭銑,其疆土橫跨自荊漢到嶺南的廣大區域。

李靖向李淵呈獻的“圖銑十策”,頗受李淵賞識,李淵便讓李靖跟隨趙郡王李孝恭一同出兵進攻蕭銑首都江陵。

適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漲,流經三峽的濤濤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谷。蕭銑滿以為水勢洶湧,三峽路險難行,唐軍不能東下,遂休養士兵,不加防備。

李靖看準這一戰機,果斷率兵東進。諸將紛紛請求暫停出兵,以待三峽險澗水退。然而李靖堅定不移地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他認為如今軍隊剛剛集結,蕭銑還不知道,如果我們乘江水猛漲出師,順流東下,突然出現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這是兵家上策。縱然蕭銑得知我將出師的消息,倉促調集軍隊,也無法應戰,這樣擒獲蕭銑,定可一舉成功。

李靖遂率戰艦二千餘艘,沿著三峽,順流東進。由於蕭銑毫無防備,唐軍連破荊門、宜都二鎮,並乘勝前進,十月即抵夷陵城(湖北宜昌)下率軍越過天險三峽,直搗蕭銑巢窠一一江陵。

隋朝幾十萬人打不死突厥,為何李靖僅用一萬人就生俘頡利可汗

蕭銑措手不及,節節敗退,終於在內無鬥志,外絕援軍的困境下,“遣使請降”。李靖於戰前擅長用間以“知彼”,又善於運用情報掌握敵方的心理,從而牢牢地控制住了戰爭的主動權。

二、媲美封狼居胥,李靖千里奔襲擒捉頡利可汗

突厥是隋唐時代北方最大的草原帝國。以往隋軍與突厥作戰,其兵力皆達幾萬乃至十幾萬、幾十萬之巨,如此重兵卻屢戰屢敗,多次征戰突厥而無果。

貞觀四年正月,時突厥頡利可汗正駐紮在定襄城(今內蒙古清水河縣),李靖身僅率少量騎兵孤軍深入,他料定突厥可汗疑慮大唐傾國而來,突厥可汗一夜數驚,不敢主動出擊。李靖一面派出間諜分化離間,致使突厥可汗的親信大將康蘇密叛變降唐,一面乘夜突襲定襄城,大破頡利可汗的主力,突厥殘兵狼狽北逃。

隋朝幾十萬人打不死突厥,為何李靖僅用一萬人就生俘頡利可汗

之後李靖便掌握主動態勢,立即進擊,幾十萬突厥兵招架不住,紛紛潰散。

如果換作別人,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錯了,唐軍久戰疲憊,不宜再深入虜庭追擊。但李靖眼光獨光,他看準了突厥已經是喪家之犬,只需要再給致命一擊,便可將其徹底擊潰。

此年二月,退守鐵山的頡利對唐軍壓境非常害怕,遂遣使至唐談判求和。唐太宗一方面派鴻臚卿唐儉前往突厥招撫,一方面又密令李靖率兵進擊。李靖認為用兵的時候到了,時不可失,立即部署選精騎一萬,引兵突襲。

李靖率精騎一萬人,攜帶二十天的乾糧,深入大漠突襲頡利牙帳。另一位唐將李勣積極配合,率兵北進,搶佔磧口要道(今內蒙古二連浩特)。

李靖率騎兵晝夜兼程,一路悄聲無息,一邊擒殺突厥的偵察人員,一邊掩蓋行軍痕跡,順利地殺到頡利駐地鐵山,頡利正與唐使置酒高會,哪料到唐軍神兵天降。當下來不及抵禦,倉促率兵北逃。

突厥人跑到磧口,被埋伏在彼的李勣迎頭一擊,又是死傷慘重。頡利可汗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只好掉頭向西,企圖投奔吐谷渾。途中眾叛親離,跑到大同道(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附近,被唐軍殺散,頡利可汗本人被生擒。

至此,歷代深以為患的漠南全部平定。李靖作為將領有著高度的軍事敏銳力和堅定的作戰決心,他總是能果敢做出因敵制勝的決策,抓住最好的用兵時機,以少勝多,突襲制敵。

三、精騎戰術再次奏效,消滅勁敵吐谷渾

吐谷渾盤踞在今青海隴西一帶,隋朝時曾被重創過一次。隋唐之交趁中原大亂再度恢復。

貞觀八年,吐谷渾可汗伏允侵擾唐隴西,李靖受命出兵攻打吐谷渾。

吐谷渾仗著天時地利,曾經三次令唐朝軍隊無功而返。吐谷渾聞聽與唐軍又至,便燒去野草,讓唐軍戰馬沒有食物可吃,變得羸瘦而無法赴敵。李靖深知狹路相逢,將勇者勝。他留下老弱之兵,率精騎一萬人,攜帶二十天的乾糧,硬是從青海甘肅交界的狹窄小路上穿越過去,歷經無人之境2000餘里,繞到吐谷渾後則發起了進攻。

伏允可汗萬沒料到唐軍如神兵天降,倉促接戰被擊敗,倉皇逃入柴達木盆地大沙漠中。李靖又施猛追窮寇之計,在一萬人的主力中,再先精選1000騎兵,急速奔馳直趨圖倫磧(今新 疆且末西),襲破伏允牙帳。

隋朝幾十萬人打不死突厥,為何李靖僅用一萬人就生俘頡利可汗

半年的時間裡,李靖橫行青藏高原五六千里,最終在積石山惡戰一場,吐谷渾可汗被殺,其國土盡歸唐朝。他創下了貞觀時期唐軍全勝戰績,也為自己的出征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四、李靖的神話為何難以複製

自高祖至高宗三朝,唐將雖然人才輩出,但沒有任何一位將軍與李靖有可比性。

李靖不僅有出眾的武藝,足智多謀,文治武功兼備更具有大的戰略觀。戰場瞬息萬變,固有的兵法、傳統、習慣很可能成為獲勝的障礙,李靖有強烈的謀變意識,善於分析實時戰況,迅速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在李靖看來,戰爭的最後結果固然受雙方綜合實力對比的影響,但每一場戰役的結局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將帥指揮決策、把握戰機、分析研判的能力。

將帥要決勝千里且穩操勝券至少要能夠做到以下六點:能不失守地、能後戰先勝、能明戰地地形、能判敵方強弱、能斷時宜選擇、能覺官兵才能,這六點包含了李靖對天時地利人和以及敵我雙方的綜合考察判斷。

除此之外李靖還能集思廣益。他說:“軍中無小言,有言必聽之,逆耳忠言須受之,順耳詐說須棄之,總之明聽實情、參會眾人,方可彌補自身缺陷。”

在治軍理念上,李靖深知,將帥善於帶兵,整支軍隊才有戰鬥力。他認為,帶好兵就要用好賞罰手段,以此激勵將士們的士氣,保持克敵制勝的鬥志。李靖在帶兵打仗之初,發現手下有官兵畏敵卻不畏主,於是下令杖責不服從命令、臨陣脫逃者,對幾名在軍中影響極為惡劣的反面典型給予重罰。

“唐之善於兵,無若李靖”。 李靖是我國軍事史上一代“資兼文武,出將入相”的著名軍事家。他在多年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中,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展現了他別具特色風範的戰爭指揮藝術,為後世留下了一份極為珍貴的軍事遺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