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皇帝,是全天下最具有誘惑力的職位,他一言九鼎,威震四方,富甲天下,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坐享齊人之福。為了爭奪帝位,無數英雄、小人、陰謀家、政治家、軍事家殺得你死我活,上演了一幕幕血腥而骯髒的活劇。然而在唐朝,卻有一位皇子,他明明最有資格坐上皇位,但卻主動將皇位讓與自己的弟弟,這人便是歷史上唯一的“讓皇帝”——李憲。李憲原名成器,乃是唐睿宗李旦的的嫡長子。公元684年,武則天廢了唐中宗李顯的皇位,扶植豫王李旦為帝。其後,李旦將6歲的李憲立為太子。很顯然從一開始,唐睿宗就非常看好和喜愛這個嫡長子。

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然而好景不長,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又廢掉了唐睿宗,而李憲也被廢掉了太子之位,被冊封為皇孫,與諸王皆出閣,開府置官署。長壽二年(693),李憲又被降為壽春郡王。可以說,李憲等李姓皇子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武則天是典型的政治動物。為了權力,她是絕對可以六親不認的。

其後,唐中宗等人發動神龍革命,恢復了李唐天下,而李憲也被封為左衛大將軍。然而唐中宗繼位不久,便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政變。唐中宗的皇后韋氏與安樂公主均想效仿武則天稱帝,於是聯合毒死了她們的絆腳石——唐中宗。其後,韋氏和安樂公主立即派人奪取了禁軍,將唐中宗幼子李重茂立為傀儡皇帝。一時間,李唐天下再度風雲飄搖,歷史記載:“京師大恐,且傳言革命”。

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就在這危急時刻,李憲的三弟臨淄王李隆基站了出來,他與太平公主聯合,在府內隱藏了大批“才勇之士”,同時著力拉攏禁軍將士,將他們爭取到他和太平公主一邊。在一切準備妥當後,李隆基立即發難,殺死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將父親唐睿宗扶上了皇位。

李隆基以一己之力保住了李唐江山,可謂是功高蓋世。反觀嫡長子李憲,在這場變革中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表現。唐睿宗登基後,皇儲的人選便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按照宗法,李憲自然是皇權的第一順位;而按照事功的觀點,李隆基也是皇位當然的繼承人,畢竟沒有他,江山到底是否姓李還是個問號。

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從史料中看,唐睿宗的態度很微妙,似乎更傾向於李憲,他“疑不能抉”“意久不定”。若他真想選擇李隆基,何至於那麼遲疑?早在唐睿宗初登皇位時,李憲便是太子,如今無過而廢,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同時,李隆基當時手握禁軍,對自己也是個大威脅。如果直接將他封為太子,李隆基豈不是要翻天?

就在唐睿宗狐疑之時,李憲卻自己跳了出來,他向皇帝進諫:

“儲副者, 天下之公器, 時平則先嫡長, 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宜, 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

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翻譯過來就是,太子之位在和平時,應由嫡長子擔任;國難之時,則由功高者擔任。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天下必然不服。進諫後,李憲又“涕泣固讓,言甚切至”,哭著喊著要將儲君之位讓給弟弟。

由李憲的表現來看,他真的是怕了。當年大唐開國時,李建成以嫡長子而為太子,但功勳卻遠比不上軍功卓著的秦王李世民。由於李淵沒有拎清兩人的輕重,最終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子孫皆被誅盡,造成了人間悲劇。從此以後,玄武門變成了李氏皇族揮之不去的陰影,立長還是立賢,歷代皇帝總是慎之又慎。

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很顯然,作為皇子,李憲自然知道玄武門之變的內情。李建成掌握東宮、齊王府的雄兵,尚且被李世民殺死。如今李隆基掌握禁軍,而自己卻是光桿司令,強弱對比一看便知。如果不趕緊表態退出太子爭奪,遲早會腦袋搬家。因此,他哭著喊著將太子之位讓給了李隆基,這不是他高風亮節,而是為了保命。

儒家總說“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但實際上,這是實實在在的偽命題,所謂皇帝,應唯兵強馬壯者居之。國家是暴力機關,只有掌握槍桿子,才有政權。

弟弟功高蓋世,皇兄趕緊讓出太子之位,哭道:我不想當李建成第二

在李憲的一再顧請下,唐睿宗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李隆基最終被立為儲君。其後,李隆基繼位,成為了唐玄宗。對於大哥的“高風亮節”,李隆基自然也“兄友弟恭”了。李憲被封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被賜予了豪宅和數不盡的金銀財寶。而李憲也樂得做個富貴王爺,每日“尤恭謹畏慎,未曾干預朝政,與他人結交。”因此,唐玄宗也對他非常信任。

公元742年1月5日,李憲病死,享年63歲,唐玄宗聞訊號啕大哭,並追諡為“讓皇帝”,這個稱號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