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李嘉誠 社交網絡 美女 電腦 奧斯卡 芨芨草01 2019-09-14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後來我就得出一個結論,阿蓮喜歡自說自話。這些內容,可能唯一知道答案的就是她自己。她把朋友圈當成了她私人的記錄本或者暗示器: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說的只有我懂。

拜託,你整個文檔記下來行不行,這樣的朋友圈內容,你知道別人多燒腦子?

咦,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願意發啥就發啥,跟別人好像沒有關係。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後來我就得出一個結論,阿蓮喜歡自說自話。這些內容,可能唯一知道答案的就是她自己。她把朋友圈當成了她私人的記錄本或者暗示器: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說的只有我懂。

拜託,你整個文檔記下來行不行,這樣的朋友圈內容,你知道別人多燒腦子?

咦,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願意發啥就發啥,跟別人好像沒有關係。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二類人,把朋友圈當成發展人脈的通道,不斷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李嘉誠司機的故事:

給李嘉誠開車30多年的司機要退休了,李嘉誠看他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感激並讓他能安度晚年,叫祕書拿了幾百萬的支票給他,司機竟然婉拒,說自己並不缺錢,一兩千萬還是拿得出來的。

李嘉誠很奇怪,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塊的司機,怎麼掙到的一兩千萬?

司機解釋道:“我在開車的時候,你在後面打電話時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跟著買一點;你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我也會去買一點股票,所以現在賺了一兩千萬資產。”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後來我就得出一個結論,阿蓮喜歡自說自話。這些內容,可能唯一知道答案的就是她自己。她把朋友圈當成了她私人的記錄本或者暗示器: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說的只有我懂。

拜託,你整個文檔記下來行不行,這樣的朋友圈內容,你知道別人多燒腦子?

咦,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願意發啥就發啥,跟別人好像沒有關係。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二類人,把朋友圈當成發展人脈的通道,不斷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李嘉誠司機的故事:

給李嘉誠開車30多年的司機要退休了,李嘉誠看他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感激並讓他能安度晚年,叫祕書拿了幾百萬的支票給他,司機竟然婉拒,說自己並不缺錢,一兩千萬還是拿得出來的。

李嘉誠很奇怪,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塊的司機,怎麼掙到的一兩千萬?

司機解釋道:“我在開車的時候,你在後面打電話時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跟著買一點;你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我也會去買一點股票,所以現在賺了一兩千萬資產。”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情節合情合理,但還是看出是編的。因為即使司機真的有了一兩千萬,也不是拒絕幾百萬的理由。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的:人脈的重要性。

因為可以隨時幫助你的人,比如親朋好友,他們的圈子雖然和你不盡相同,但至少在一個等級上,不會有太大的反差。而你要找的“貴人”更可能出現在與你不同的圈子裡。

所以,朋友圈就成了一部分人發展人脈的通道,希望某一天能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也很適用,但效果如何,還是隻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總之,是有一部分人受益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後來我就得出一個結論,阿蓮喜歡自說自話。這些內容,可能唯一知道答案的就是她自己。她把朋友圈當成了她私人的記錄本或者暗示器: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說的只有我懂。

拜託,你整個文檔記下來行不行,這樣的朋友圈內容,你知道別人多燒腦子?

咦,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願意發啥就發啥,跟別人好像沒有關係。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二類人,把朋友圈當成發展人脈的通道,不斷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李嘉誠司機的故事:

給李嘉誠開車30多年的司機要退休了,李嘉誠看他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感激並讓他能安度晚年,叫祕書拿了幾百萬的支票給他,司機竟然婉拒,說自己並不缺錢,一兩千萬還是拿得出來的。

李嘉誠很奇怪,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塊的司機,怎麼掙到的一兩千萬?

司機解釋道:“我在開車的時候,你在後面打電話時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跟著買一點;你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我也會去買一點股票,所以現在賺了一兩千萬資產。”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情節合情合理,但還是看出是編的。因為即使司機真的有了一兩千萬,也不是拒絕幾百萬的理由。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的:人脈的重要性。

因為可以隨時幫助你的人,比如親朋好友,他們的圈子雖然和你不盡相同,但至少在一個等級上,不會有太大的反差。而你要找的“貴人”更可能出現在與你不同的圈子裡。

所以,朋友圈就成了一部分人發展人脈的通道,希望某一天能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也很適用,但效果如何,還是隻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總之,是有一部分人受益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三類人:每天按照劇本“假裝生活”,在不斷地編纂和圓謊中不能自拔。

“假裝生活”這個概念不是我創造出來的,這個屬於拿來主義。

這類人的主要日常就是表演。每次看到這類人,我都想在下邊留言:嗨,你老獲“奧斯卡金像獎”了,速去走紅毯!

其實,這類人是很累的,每天生活在貧民窟裡,卻要表現錦衣玉食,也真難為他了。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後來我就得出一個結論,阿蓮喜歡自說自話。這些內容,可能唯一知道答案的就是她自己。她把朋友圈當成了她私人的記錄本或者暗示器: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說的只有我懂。

拜託,你整個文檔記下來行不行,這樣的朋友圈內容,你知道別人多燒腦子?

咦,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願意發啥就發啥,跟別人好像沒有關係。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二類人,把朋友圈當成發展人脈的通道,不斷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李嘉誠司機的故事:

給李嘉誠開車30多年的司機要退休了,李嘉誠看他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感激並讓他能安度晚年,叫祕書拿了幾百萬的支票給他,司機竟然婉拒,說自己並不缺錢,一兩千萬還是拿得出來的。

李嘉誠很奇怪,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塊的司機,怎麼掙到的一兩千萬?

司機解釋道:“我在開車的時候,你在後面打電話時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跟著買一點;你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我也會去買一點股票,所以現在賺了一兩千萬資產。”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情節合情合理,但還是看出是編的。因為即使司機真的有了一兩千萬,也不是拒絕幾百萬的理由。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的:人脈的重要性。

因為可以隨時幫助你的人,比如親朋好友,他們的圈子雖然和你不盡相同,但至少在一個等級上,不會有太大的反差。而你要找的“貴人”更可能出現在與你不同的圈子裡。

所以,朋友圈就成了一部分人發展人脈的通道,希望某一天能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也很適用,但效果如何,還是隻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總之,是有一部分人受益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三類人:每天按照劇本“假裝生活”,在不斷地編纂和圓謊中不能自拔。

“假裝生活”這個概念不是我創造出來的,這個屬於拿來主義。

這類人的主要日常就是表演。每次看到這類人,我都想在下邊留言:嗨,你老獲“奧斯卡金像獎”了,速去走紅毯!

其實,這類人是很累的,每天生活在貧民窟裡,卻要表現錦衣玉食,也真難為他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我有一個前同事,就是典型的“朋友圈演員”。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發上一張吃大餐的照片。為了得到源源不斷地“原創照片”,他不惜輾轉於各大豪華餐廳,偷拍別人的大餐照。當然,只是拍菜品不拍人。有一次,他正眯著小眼睛看哪桌上的菜夠檔次,被兩個保安揪住脖領子帶到保安室。他解釋了好一通才被放行,事後據說嚇出了一身冷汗。

這類人有一個特點:一旦“上路”,日常生活就變得複雜多了。因為要“證明”自己,就得按照劇本去操作。今天去哪裡“證明”,明天又要去哪裡“假裝生活”;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真正的生活重心,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表演上。

這類人既有虛榮的一面,也有麻痺自己、迎合別人的一面。因為他的生活太乏味了,太需要這種希望與慰藉。

"

作者/芨芨草

【文圖皆為原創】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虛擬朋友圈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工作之餘的頭件大事就是不停地刷朋友圈,有的甚至成為“朋友圈依賴症”重症患者,手機不離手,就想看朋友圈都在做什麼。

當然,我也刷朋友圈,尤其是睡覺前,打開手機,看看朋友圈都在做怎樣的表演。

說表演,可不是貶低朋友圈,也沒有揶揄的意思,而是一種真實的感受。

不信,你對照我說的三類人,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一類人:自說自話,沒有邏輯性,把朋友圈當成記錄本或者暗示器。

在我的朋友圈中,阿蓮就是這類人的代表。她發朋友圈的時間不確定,內容種類繁多,但都有一個特點:不知所云。

比如,昨晚她的朋友圈是一張街道的照片,路燈昏黃,很顯然是城鄉結合部或者待拆的街區。路上行人很少,有一個三輪車停在遠處,好像是在賣西瓜。就在這麼一張毫無信息點的照片下面,是一句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很顯然,外人很難在照片和文字之間找到某種聯繫,甚至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想,她或許是在暗示什麼,或者說這句話只有一個人知道。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完全可以選擇讓當事人自己看到,沒必要發給全部好友吧?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這麼一想,我驚出一身冷汗。莫非他是單獨讓我看的?我立即搜腸刮肚,把近一週所做的一些都回想了一遍,才鬆了口氣。

首先,這個地方我不熟悉,發這麼一張照片絕對與我無關;

再者,我也沒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無非上班下班逛街。在大街上偷看了幾眼美女,也不至於被百里之外的她諷刺吧?

想來想去,這一點否決了:她不是專門發給我看的。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迅速關了她的頁面。因為,我和她只是一般朋友關係,沒必要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更重要的,阿蓮同學不是偶爾這樣,而是經常性的。試看三例:

一日,阿蓮發了一張剛盛開的蓮花,底下一行字:半個世紀了,唉。

又一日,阿蓮發了一組某個公園的照片,很明顯是自拍杆拍的,下面附上一段這樣的文字:藏了一隻螞蟻,好煽情。

再一日,阿蓮發了一張電腦顯示屏上的報表,下面半句話:生當作人傑,死?

就是這樣的朋友圈內容,我還能複製很多過來。這樣的自說自話,確實夠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後來我就得出一個結論,阿蓮喜歡自說自話。這些內容,可能唯一知道答案的就是她自己。她把朋友圈當成了她私人的記錄本或者暗示器: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說的只有我懂。

拜託,你整個文檔記下來行不行,這樣的朋友圈內容,你知道別人多燒腦子?

咦,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願意發啥就發啥,跟別人好像沒有關係。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二類人,把朋友圈當成發展人脈的通道,不斷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李嘉誠司機的故事:

給李嘉誠開車30多年的司機要退休了,李嘉誠看他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感激並讓他能安度晚年,叫祕書拿了幾百萬的支票給他,司機竟然婉拒,說自己並不缺錢,一兩千萬還是拿得出來的。

李嘉誠很奇怪,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塊的司機,怎麼掙到的一兩千萬?

司機解釋道:“我在開車的時候,你在後面打電話時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跟著買一點;你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我也會去買一點股票,所以現在賺了一兩千萬資產。”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情節合情合理,但還是看出是編的。因為即使司機真的有了一兩千萬,也不是拒絕幾百萬的理由。

不過,至少有一點是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的:人脈的重要性。

因為可以隨時幫助你的人,比如親朋好友,他們的圈子雖然和你不盡相同,但至少在一個等級上,不會有太大的反差。而你要找的“貴人”更可能出現在與你不同的圈子裡。

所以,朋友圈就成了一部分人發展人脈的通道,希望某一天能從朋友圈攫取新的有價值的社交對象。

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也很適用,但效果如何,還是隻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

總之,是有一部分人受益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第三類人:每天按照劇本“假裝生活”,在不斷地編纂和圓謊中不能自拔。

“假裝生活”這個概念不是我創造出來的,這個屬於拿來主義。

這類人的主要日常就是表演。每次看到這類人,我都想在下邊留言:嗨,你老獲“奧斯卡金像獎”了,速去走紅毯!

其實,這類人是很累的,每天生活在貧民窟裡,卻要表現錦衣玉食,也真難為他了。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我有一個前同事,就是典型的“朋友圈演員”。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發上一張吃大餐的照片。為了得到源源不斷地“原創照片”,他不惜輾轉於各大豪華餐廳,偷拍別人的大餐照。當然,只是拍菜品不拍人。有一次,他正眯著小眼睛看哪桌上的菜夠檔次,被兩個保安揪住脖領子帶到保安室。他解釋了好一通才被放行,事後據說嚇出了一身冷汗。

這類人有一個特點:一旦“上路”,日常生活就變得複雜多了。因為要“證明”自己,就得按照劇本去操作。今天去哪裡“證明”,明天又要去哪裡“假裝生活”;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真正的生活重心,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表演上。

這類人既有虛榮的一面,也有麻痺自己、迎合別人的一面。因為他的生活太乏味了,太需要這種希望與慰藉。

朋友圈的三類人,對照一下,你屬於哪一類?哪一類都不是,恭喜你

​朋友圈是窺見你社交世界的萬花筒,各色人等粉墨登場,這個舞臺上從來不缺笑點和淚點。但不論是自我表演還是假裝生活,都應該有一個度。

就像臺詞說的“你現在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你留下的,不僅僅是“隨便說說”或“隨便演演”,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有朝一日你的“皇帝的新衣”被戳穿,影響的可能不僅僅是面子。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覺得除了這三種,還有第四種、第五種嗎?歡迎留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