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

李佳 幼兒園 英語 戒指 青年時報 2017-06-25

深入一線採訪才發現,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遠不止“留守”這麼簡單,缺乏母愛也不只是金華磐安一個地方獨有。在貧窮落後的山村裡,父母離異、母親逃走的現象非常普遍。

在麗水市縉雲縣東渡鎮長坑村長坑小學,我們碰到了這樣兩名姑娘:兩人是好朋友,平時大大咧咧的兩人有一個相似的祕密:從來都沒有見過媽媽。璐瑤知道自己是在出生不到3個月時被媽媽拋棄的,而她的好朋友李佳只知道自己從沒見過媽媽,不知道媽媽是什麼時候離開的。

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

她出生不久媽媽就跑了

為了爸爸願接受新媽媽

長坑小學有500多名學生,90%為住校生,是一所典型的山區農村寄宿制小學。璐瑤是五年級二班的一名同學,一個非常開朗的姑娘,成績優異,尤其是語文,經常考90分以上,班級裡排名第一。

“該稱呼您姐姐好還是老師好呢?”見到記者時,璐瑤主動上前打招呼,一點也不認生,這個大方熱情的姑娘讓人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喜歡上她。

而隨著記者和她聊天的深入,才越來越懂她的堅強,在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背後有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

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

相同的身世和愛好讓璐瑤和李佳成了好朋友。

出生不到3個月就被媽媽拋棄

璐瑤出生在離長坑村10公里外的老鼠梯村,在她出生3個月左右時媽媽拋下她走了。“3個月還差6天呢。”小璐瑤強調了一遍。這是她長大後奶奶告訴她的,她記得非常清楚。

“媽媽重男輕女,覺得生了個女兒就不想要了,她走的時候還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帶走了。”璐瑤抿了下嘴脣說,爸爸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傷心欲絕直接從二樓跳了下去,“他捨不得媽媽走,又恨媽媽走了還把東西都帶走了。”

好在爸爸傷得不是很重,休養一段時間後外出務工了。

照顧璐瑤的任務全落到了爺爺、奶奶身上。由於家裡實在太窮了,連奶粉都買不起,爺爺奶奶就商量著說把璐瑤送給有錢人家當女兒,“對方當時要給爺爺一筆錢,說以後不能來往。”爺爺沒同意,寧願自己出去打工賺錢,也不要拋棄她。

她喜歡叫姑姑“媽媽”

儘管媽媽走了,但爺爺、奶奶給了小璐瑤足夠多的愛,在上幼兒園之前,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幸福。“直到有一次開家長會,老師要求媽媽來參加,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唯獨我是爸爸來參加。”璐瑤說,那一次她非常傷心,第一次感覺到沒有媽媽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情。

外婆家在同一個村裡,璐瑤說,她10歲的時候看到過一次媽媽,不過也沒認出來,因為此前那麼多年媽媽就回來過這一次。

璐瑤的姑姑一直非常疼她,她經常和姑姑家的表姐一起,後來就慢慢叫姑姑“媽媽”了。“姑姑就像媽媽一樣非常疼愛我。”她笑著說。可是,在村裡人面前璐瑤卻叫不出口,“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我的親媽媽。”而在學校裡,大部分同學都以為璐瑤的姑姑就是媽媽,只有幾個相熟的朋友才知道真實情況。

為了爸爸願意接受新媽媽

璐瑤10歲的時候收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布娃娃,是爸爸帶回來的女朋友送給她的,還給她帶了好多好吃的。“我有些不高興,但是不敢說。”璐瑤說,可沒想到的是爸爸又被騙了,“爸爸是真心想和她好的,還給她買了一個戒指,可她卻帶著我爸的錢逃跑了。”

今年,璐瑤爸爸又談了一個女朋友。“這個阿姨和爸爸一起在金華做生意,感情比較好。”璐瑤說,或許是自己也長大了一些,這個阿姨來家裡時,為了讓爸爸開心,她叫了對方“媽媽”。

“我非常非常愛我的爸爸,我會尊重爸爸的每一個選擇,畢竟那是他自己的生活。”小璐瑤懂事地說。

她談起媽媽眼眶就溼了

從未見過依然很“想”

李佳是璐瑤隔壁班的學生,兩人是一塊兒學習樂器時認識的。

“你好,我是五(1)班的李佳。”剛見到李佳的時候她很害羞,小聲地簡單介紹了自己後,就一言不發盯著記者看。

在李佳這裡,“媽媽”這個詞顯然是“雷區”,記者提出問題後,一聽到“媽媽”這個詞,李佳的眼眶就溼了,然後是長時間的沉默……

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為了暖場,也為了讓李佳放鬆下來,記者決定先圍繞校園生活和她聊。

果然,一聊起校園生活,李佳就打開了話匣子。她說在學校裡的學習生活很開心,因為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學習,也可以向她們傾訴心事兒,只要大夥在一塊兒,煩惱就不會找上門。

璐瑤和李佳都喜歡語文,李佳說,她很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也很崇拜那些出現在課本里的作家,每堂語文課她都聽得格外認真。“我想當一名作家,因為沉浸在字裡行間我能收穫到快樂。”解釋完後,李佳補充了一句英語也是喜歡的科目之一。她說,英語學得好的話,或許就能去很多地方,因為她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截至目前,她還沒有走出過縉雲。

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

長坑小學的留守兒童在課外學習樂器。

長大後當醫生給爸爸看病

想去看世界的願望,在現實面前又不得不暫時退縮。李佳說,她爸爸今年60多歲,身體很不好,“說不出爸爸得了哪些病,只知道全身都有問題。”因此,李佳又想要當一名醫生,治好爸爸的病。

另一個現實是爺爺。李佳說,爺爺今年80多歲,70多歲的時候患上了老年痴呆,“如果我離開了就沒有人照顧爺爺了,所以比起出去的話,我更願意選擇在家陪爺爺。”

想見一見從未見過的媽媽

興許是聊開了,李佳最後終於願意談“媽媽”。她說,其實從出生就沒有見過媽媽,媽媽是誰、長什麼樣子、今年多大了,在她的腦海裡都沒有概念。沒有見過媽媽一面,也沒有體會過來自媽媽的愛,但她真的很想見媽媽一面,想知道媽媽的模樣,“如果見到媽媽的話,我只想說一句。”李佳的那句話很簡單,只有六個字:“媽媽,我很想你!”

【77號調查】

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

出自杭州市中河北路77號青年時報社,目的是在繁雜的新聞訊息中幫你挑出那些你最感興趣的話題,以一群青年人的視角發現青年問題,通過青年觀察,闡述青年觀點。它可能只是身邊的一點小事,但見微知著。

77號調查|母愛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內心不可觸碰的痛

它可能觸動了社會神經的某種痛覺,但痛定思痛。它也許就點燃了寒冷冬天裡的一盞小燈,但我們最終的希望是,它能引領青年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