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面對日軍的左右夾擊,清軍開始了走出陣地與日軍肉搏。但是日軍人多勢眾,7點半左右,日軍已經將清軍的最後兩座堡壘清除,清軍只好放棄成歡被迫北撤至平壤附近。

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意義卻很大,日軍此時完全切斷了從中國到朝鮮西海岸的航道,攻擊平壤再無障礙。

在平然危局下,清軍派四支部隊火速入朝,分別為天津小站由衛汝貴領導的6000人的盛軍;旅順口的毅軍由馬玉崑刷領的2000人;奉天又左寶貴率領的奉軍4000人;吉林馬步軍由豐升阿率領的1500人,共計13500人趕赴平壤助陣。

日軍通過間諜已經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攻佔平壤了,8月9日,一萬多名清軍已經進駐平壤城。日軍偷襲平壤的計劃宣告破產,清軍再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此時清軍迅速出擊攻擊漢城,那麼憑藉日軍在朝鮮半島上的現有兵力是根本無法抵擋的。

但是駐紮在平壤的四路清軍,卻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誰是主帥?這一萬多人到底聽誰的?這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李鴻章率先想到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讓他去朝鮮統領朝鮮戰爭。劉銘傳是淮軍名將,跟法國人在臺灣幹了好多年,一點都沒有讓法國人佔到便宜。但是,劉銘傳認為我要打仗就往死裡打,打不了幾天,朝廷一定會又跟日本人去談判了,這樣的活我不接。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面對日軍的左右夾擊,清軍開始了走出陣地與日軍肉搏。但是日軍人多勢眾,7點半左右,日軍已經將清軍的最後兩座堡壘清除,清軍只好放棄成歡被迫北撤至平壤附近。

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意義卻很大,日軍此時完全切斷了從中國到朝鮮西海岸的航道,攻擊平壤再無障礙。

在平然危局下,清軍派四支部隊火速入朝,分別為天津小站由衛汝貴領導的6000人的盛軍;旅順口的毅軍由馬玉崑刷領的2000人;奉天又左寶貴率領的奉軍4000人;吉林馬步軍由豐升阿率領的1500人,共計13500人趕赴平壤助陣。

日軍通過間諜已經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攻佔平壤了,8月9日,一萬多名清軍已經進駐平壤城。日軍偷襲平壤的計劃宣告破產,清軍再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此時清軍迅速出擊攻擊漢城,那麼憑藉日軍在朝鮮半島上的現有兵力是根本無法抵擋的。

但是駐紮在平壤的四路清軍,卻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誰是主帥?這一萬多人到底聽誰的?這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李鴻章率先想到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讓他去朝鮮統領朝鮮戰爭。劉銘傳是淮軍名將,跟法國人在臺灣幹了好多年,一點都沒有讓法國人佔到便宜。但是,劉銘傳認為我要打仗就往死裡打,打不了幾天,朝廷一定會又跟日本人去談判了,這樣的活我不接。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李鴻章又沒有辦法,只好去找別的人選,但是當時清軍中派系林立,有資歷的不是李鴻章的嫡系,是嫡系的又不太會打仗。帥位一直到8月23日才最終定下來,清軍耽誤了最高貴的兩週時間,造成了平壤慘敗最後的結局。

來的人叫葉志超,這個人是聶士成的上級,本來成歡之戰時,他就駐紮在公州,離戰場很近,結果他卻不予救援率兵北上,而此時他竟然還朝廷謊報軍情說,日軍傷亡在3000人左右,清廷竟然信以為真,還給了他嘉獎。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面對日軍的左右夾擊,清軍開始了走出陣地與日軍肉搏。但是日軍人多勢眾,7點半左右,日軍已經將清軍的最後兩座堡壘清除,清軍只好放棄成歡被迫北撤至平壤附近。

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意義卻很大,日軍此時完全切斷了從中國到朝鮮西海岸的航道,攻擊平壤再無障礙。

在平然危局下,清軍派四支部隊火速入朝,分別為天津小站由衛汝貴領導的6000人的盛軍;旅順口的毅軍由馬玉崑刷領的2000人;奉天又左寶貴率領的奉軍4000人;吉林馬步軍由豐升阿率領的1500人,共計13500人趕赴平壤助陣。

日軍通過間諜已經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攻佔平壤了,8月9日,一萬多名清軍已經進駐平壤城。日軍偷襲平壤的計劃宣告破產,清軍再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此時清軍迅速出擊攻擊漢城,那麼憑藉日軍在朝鮮半島上的現有兵力是根本無法抵擋的。

但是駐紮在平壤的四路清軍,卻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誰是主帥?這一萬多人到底聽誰的?這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李鴻章率先想到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讓他去朝鮮統領朝鮮戰爭。劉銘傳是淮軍名將,跟法國人在臺灣幹了好多年,一點都沒有讓法國人佔到便宜。但是,劉銘傳認為我要打仗就往死裡打,打不了幾天,朝廷一定會又跟日本人去談判了,這樣的活我不接。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李鴻章又沒有辦法,只好去找別的人選,但是當時清軍中派系林立,有資歷的不是李鴻章的嫡系,是嫡系的又不太會打仗。帥位一直到8月23日才最終定下來,清軍耽誤了最高貴的兩週時間,造成了平壤慘敗最後的結局。

來的人叫葉志超,這個人是聶士成的上級,本來成歡之戰時,他就駐紮在公州,離戰場很近,結果他卻不予救援率兵北上,而此時他竟然還朝廷謊報軍情說,日軍傷亡在3000人左右,清廷竟然信以為真,還給了他嘉獎。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都被這份假戰報忽悠住了,都以為葉志超是一個以寡敵眾,堅忍卓絕的主帥不二人選。清政府於8月25日電令前線,以葉志超為統帥,督率諸君,相機進剿!四路大軍的領軍人物皆為英勇善戰之人,但是卻把一個前線指揮權交給了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可謂是清廷致命的錯誤。

而此時,決策者的意見也不統一,光緒皇帝的意見是進攻,直擊漢城,收復失地;而李鴻章的意見則是固守朝鮮,謀定後動;而葉志超的觀點是,放棄朝鮮避其鋒芒。

而當時的情況是,雖然光緒皇帝屢屢電令要求進兵,但都被李鴻章以兵力不足為理由應付了過去,而葉志超早在軍中開始散佈撤軍的言論,只不過以左寶貴為首的清軍將領全部反對才作罷。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面對日軍的左右夾擊,清軍開始了走出陣地與日軍肉搏。但是日軍人多勢眾,7點半左右,日軍已經將清軍的最後兩座堡壘清除,清軍只好放棄成歡被迫北撤至平壤附近。

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意義卻很大,日軍此時完全切斷了從中國到朝鮮西海岸的航道,攻擊平壤再無障礙。

在平然危局下,清軍派四支部隊火速入朝,分別為天津小站由衛汝貴領導的6000人的盛軍;旅順口的毅軍由馬玉崑刷領的2000人;奉天又左寶貴率領的奉軍4000人;吉林馬步軍由豐升阿率領的1500人,共計13500人趕赴平壤助陣。

日軍通過間諜已經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攻佔平壤了,8月9日,一萬多名清軍已經進駐平壤城。日軍偷襲平壤的計劃宣告破產,清軍再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此時清軍迅速出擊攻擊漢城,那麼憑藉日軍在朝鮮半島上的現有兵力是根本無法抵擋的。

但是駐紮在平壤的四路清軍,卻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誰是主帥?這一萬多人到底聽誰的?這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李鴻章率先想到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讓他去朝鮮統領朝鮮戰爭。劉銘傳是淮軍名將,跟法國人在臺灣幹了好多年,一點都沒有讓法國人佔到便宜。但是,劉銘傳認為我要打仗就往死裡打,打不了幾天,朝廷一定會又跟日本人去談判了,這樣的活我不接。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李鴻章又沒有辦法,只好去找別的人選,但是當時清軍中派系林立,有資歷的不是李鴻章的嫡系,是嫡系的又不太會打仗。帥位一直到8月23日才最終定下來,清軍耽誤了最高貴的兩週時間,造成了平壤慘敗最後的結局。

來的人叫葉志超,這個人是聶士成的上級,本來成歡之戰時,他就駐紮在公州,離戰場很近,結果他卻不予救援率兵北上,而此時他竟然還朝廷謊報軍情說,日軍傷亡在3000人左右,清廷竟然信以為真,還給了他嘉獎。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都被這份假戰報忽悠住了,都以為葉志超是一個以寡敵眾,堅忍卓絕的主帥不二人選。清政府於8月25日電令前線,以葉志超為統帥,督率諸君,相機進剿!四路大軍的領軍人物皆為英勇善戰之人,但是卻把一個前線指揮權交給了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可謂是清廷致命的錯誤。

而此時,決策者的意見也不統一,光緒皇帝的意見是進攻,直擊漢城,收復失地;而李鴻章的意見則是固守朝鮮,謀定後動;而葉志超的觀點是,放棄朝鮮避其鋒芒。

而當時的情況是,雖然光緒皇帝屢屢電令要求進兵,但都被李鴻章以兵力不足為理由應付了過去,而葉志超早在軍中開始散佈撤軍的言論,只不過以左寶貴為首的清軍將領全部反對才作罷。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而此時,北洋水師也遇到了麻煩,本來憑藉北洋海軍的實力,完全可以進擊朝鮮西海,再次打通這條生命線,奪回制海權。但是由於日軍屢屢派幾艘小艇去襲擾直隸,弄得北洋艦隊總以為日軍艦隊會突然出現在渤海海域而沒有敢於主動出擊。

這樣的消極防禦狀態,清軍豈有不敗之理?

而此時,葉志超開始害怕了,他知道平壤的防禦戰絕對是個燙手的山芋,所以開始向李鴻章請辭,說自己病得厲害,請求迴天津休養一段時間,電報根本就沒到李鴻章那裡,中國電報局總辦盛宣懷以強令的態度給葉志超回了電報:“朝廷依託甚重,豈能言退?”

而此時,清軍已經喪失了向漢城進攻的機會,只能固守平壤,才有一線生機。而此時日軍已經集結完畢,分兵幾路向平壤而來。

此時,在朝鮮登陸的日軍人數已經猛增至1.6萬人,有一個半師團的兵力。其中第五師團由中將是團長野津道貫率領,繞攻平壤城西;打下成歡的大島義昌率領混成旅團3600人,進攻平壤南部;第五師團第十旅一部由旅團長少將立見尚文率領2400人進攻平壤北部;第三師團第五旅團一部由聯隊長佐藤正大佐率領4700人合擊平壤城北。

面對這樣的強敵,葉志超竟然草草安排,命令城南一帶由毅軍和盛軍防守,城北牡丹臺一帶由奉軍防守,城西七星門一帶由從成歡退守下來的聶士成的部隊把守,其餘的人都去防守後路,我葉大帥坐鎮中央負責統劃防區,安排完畢!

這位極品主帥的意圖很明顯,告訴弟兄們你們各自為戰,自己打自己的,別來麻煩我就行。這樣的玩忽職守,這樣的消極防禦,可想而知清軍的命運會如何!

9月15日,日軍展開對平壤的總攻,攻擊是從平壤城南的船橋裡開始的,平壤的南門叫朱雀門,出了朱雀門就是大同江的東岸,由於這裡有一船橋相連,所以朝鮮人管南門一帶為船橋裡。

清軍在這裡築有堡壘三座,外圍還有堡壘五座,毅軍1營和盛軍3營在此駐守,15日凌晨,戰鬥打響,和成歡的戰鬥一樣,日軍先用炮火擊毀了外圍的兩座堡壘,然後又沿著大同江東岸,開始攻擊沿江的三座堡壘。如果三座堡壘失守,那麼朱雀門則無險可守,那麼平壤城很可能會提前失陷。

但三座堡壘中的官兵在馬玉崑和衛汝貴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多次展開肉搏,日軍寸步難行,還損失了多名將佐。

大島義昌見南門的日軍屍體越來越多,十分惱火,用預備隊增援,展開了新的攻擊。雙方在堡壘中反覆爭奪,多次近距離肉搏。而平壤城內的清軍不停地為堡壘中的守軍運送彈藥,而日軍卻陷入了但彈藥殆盡的境地。

而後,雙方又展開了炮戰,日軍多名尉官被炸死,日軍士氣極其低落,陷入了混亂之中。

馬玉崑和衛汝貴見時機已到,採取了陣地反擊。這次改為了日軍防守,毅軍和盛軍打得英勇頑強,雙方激烈交鋒,死傷無數,血戰一日。大島義昌看到清軍的反撲勢頭越來越大,實在無力再戰,倉惶命令部隊撤出戰場。而此時老天竟然下起了大雨,日軍傷兵的鮮血混在一起,滿地皆為紅色,悽慘難以名狀!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面對日軍的左右夾擊,清軍開始了走出陣地與日軍肉搏。但是日軍人多勢眾,7點半左右,日軍已經將清軍的最後兩座堡壘清除,清軍只好放棄成歡被迫北撤至平壤附近。

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意義卻很大,日軍此時完全切斷了從中國到朝鮮西海岸的航道,攻擊平壤再無障礙。

在平然危局下,清軍派四支部隊火速入朝,分別為天津小站由衛汝貴領導的6000人的盛軍;旅順口的毅軍由馬玉崑刷領的2000人;奉天又左寶貴率領的奉軍4000人;吉林馬步軍由豐升阿率領的1500人,共計13500人趕赴平壤助陣。

日軍通過間諜已經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攻佔平壤了,8月9日,一萬多名清軍已經進駐平壤城。日軍偷襲平壤的計劃宣告破產,清軍再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此時清軍迅速出擊攻擊漢城,那麼憑藉日軍在朝鮮半島上的現有兵力是根本無法抵擋的。

但是駐紮在平壤的四路清軍,卻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誰是主帥?這一萬多人到底聽誰的?這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李鴻章率先想到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讓他去朝鮮統領朝鮮戰爭。劉銘傳是淮軍名將,跟法國人在臺灣幹了好多年,一點都沒有讓法國人佔到便宜。但是,劉銘傳認為我要打仗就往死裡打,打不了幾天,朝廷一定會又跟日本人去談判了,這樣的活我不接。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李鴻章又沒有辦法,只好去找別的人選,但是當時清軍中派系林立,有資歷的不是李鴻章的嫡系,是嫡系的又不太會打仗。帥位一直到8月23日才最終定下來,清軍耽誤了最高貴的兩週時間,造成了平壤慘敗最後的結局。

來的人叫葉志超,這個人是聶士成的上級,本來成歡之戰時,他就駐紮在公州,離戰場很近,結果他卻不予救援率兵北上,而此時他竟然還朝廷謊報軍情說,日軍傷亡在3000人左右,清廷竟然信以為真,還給了他嘉獎。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都被這份假戰報忽悠住了,都以為葉志超是一個以寡敵眾,堅忍卓絕的主帥不二人選。清政府於8月25日電令前線,以葉志超為統帥,督率諸君,相機進剿!四路大軍的領軍人物皆為英勇善戰之人,但是卻把一個前線指揮權交給了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可謂是清廷致命的錯誤。

而此時,決策者的意見也不統一,光緒皇帝的意見是進攻,直擊漢城,收復失地;而李鴻章的意見則是固守朝鮮,謀定後動;而葉志超的觀點是,放棄朝鮮避其鋒芒。

而當時的情況是,雖然光緒皇帝屢屢電令要求進兵,但都被李鴻章以兵力不足為理由應付了過去,而葉志超早在軍中開始散佈撤軍的言論,只不過以左寶貴為首的清軍將領全部反對才作罷。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而此時,北洋水師也遇到了麻煩,本來憑藉北洋海軍的實力,完全可以進擊朝鮮西海,再次打通這條生命線,奪回制海權。但是由於日軍屢屢派幾艘小艇去襲擾直隸,弄得北洋艦隊總以為日軍艦隊會突然出現在渤海海域而沒有敢於主動出擊。

這樣的消極防禦狀態,清軍豈有不敗之理?

而此時,葉志超開始害怕了,他知道平壤的防禦戰絕對是個燙手的山芋,所以開始向李鴻章請辭,說自己病得厲害,請求迴天津休養一段時間,電報根本就沒到李鴻章那裡,中國電報局總辦盛宣懷以強令的態度給葉志超回了電報:“朝廷依託甚重,豈能言退?”

而此時,清軍已經喪失了向漢城進攻的機會,只能固守平壤,才有一線生機。而此時日軍已經集結完畢,分兵幾路向平壤而來。

此時,在朝鮮登陸的日軍人數已經猛增至1.6萬人,有一個半師團的兵力。其中第五師團由中將是團長野津道貫率領,繞攻平壤城西;打下成歡的大島義昌率領混成旅團3600人,進攻平壤南部;第五師團第十旅一部由旅團長少將立見尚文率領2400人進攻平壤北部;第三師團第五旅團一部由聯隊長佐藤正大佐率領4700人合擊平壤城北。

面對這樣的強敵,葉志超竟然草草安排,命令城南一帶由毅軍和盛軍防守,城北牡丹臺一帶由奉軍防守,城西七星門一帶由從成歡退守下來的聶士成的部隊把守,其餘的人都去防守後路,我葉大帥坐鎮中央負責統劃防區,安排完畢!

這位極品主帥的意圖很明顯,告訴弟兄們你們各自為戰,自己打自己的,別來麻煩我就行。這樣的玩忽職守,這樣的消極防禦,可想而知清軍的命運會如何!

9月15日,日軍展開對平壤的總攻,攻擊是從平壤城南的船橋裡開始的,平壤的南門叫朱雀門,出了朱雀門就是大同江的東岸,由於這裡有一船橋相連,所以朝鮮人管南門一帶為船橋裡。

清軍在這裡築有堡壘三座,外圍還有堡壘五座,毅軍1營和盛軍3營在此駐守,15日凌晨,戰鬥打響,和成歡的戰鬥一樣,日軍先用炮火擊毀了外圍的兩座堡壘,然後又沿著大同江東岸,開始攻擊沿江的三座堡壘。如果三座堡壘失守,那麼朱雀門則無險可守,那麼平壤城很可能會提前失陷。

但三座堡壘中的官兵在馬玉崑和衛汝貴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多次展開肉搏,日軍寸步難行,還損失了多名將佐。

大島義昌見南門的日軍屍體越來越多,十分惱火,用預備隊增援,展開了新的攻擊。雙方在堡壘中反覆爭奪,多次近距離肉搏。而平壤城內的清軍不停地為堡壘中的守軍運送彈藥,而日軍卻陷入了但彈藥殆盡的境地。

而後,雙方又展開了炮戰,日軍多名尉官被炸死,日軍士氣極其低落,陷入了混亂之中。

馬玉崑和衛汝貴見時機已到,採取了陣地反擊。這次改為了日軍防守,毅軍和盛軍打得英勇頑強,雙方激烈交鋒,死傷無數,血戰一日。大島義昌看到清軍的反撲勢頭越來越大,實在無力再戰,倉惶命令部隊撤出戰場。而此時老天竟然下起了大雨,日軍傷兵的鮮血混在一起,滿地皆為紅色,悽慘難以名狀!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次戰役,清軍以少勝多,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只可惜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再來說說朝鮮北城,在明朝抗日戰爭中,李如鬆來到過這裡,只不過那時他是進攻,而這次中國軍隊只能選擇防守。

朝鮮北城城門叫玄武門,東面高地是我們很熟悉的地方,牡丹臺。清軍在牡丹臺周圍也有五座堡壘,但是兵力只有奉軍的1500人,而參與攻擊的日軍是7100人,對於守將左寶貴來說這是個嚴峻的考驗。

左寶貴,字冠亭,回族!自幼家貧而投軍,他是靠戰功一步步的升至總兵。他是最初對葉志超的逃跑主義提出批評的人,更是一個視死如歸的人。

早晨5時,玄武門的戰役打響,日軍率先對奉軍左翼的西壘開始猛攻。左寶貴知情況並不妙,馬上派出一個營的兵力主動出擊,將日軍的第一輪攻勢擊退。而日軍也不含糊,馬上派出兩個中隊繼續加大進攻力度,在榴彈炮的掩護下,日軍人多勢眾,最終奪取了左翼的兩座堡壘。

就在左翼堡壘失守的同時,日軍向右翼的堡壘發起了猛攻。左寶貴一邊派出小股兵力進行狙擊,另一方在玄武門上設置火炮,雙方在狹長的陣地上,進行了奮力地拼殺。奉軍官兵到最後與日軍展開了肉搏大戰,但清軍無一人後退,直至戰至最後一人,右翼的兩座堡壘才宣告失守。

攻擊的日軍在奪得了城北四座堡壘後,隨即對牡丹臺發起了攻擊。牡丹臺上的清軍有速射炮和七連發的步槍,火力相當強,日軍付出了巨大傷亡,但還是難以接近。但,牡丹臺既然是一塊高地,往上運送彈藥就比較困難。清軍漸漸彈盡,而日軍的火炮卻開始壓制清軍的火力,最後日軍一榴彈炮彈將堡壘的牆壁轟塌。日軍趁勢而上,攻佔了牡丹臺。

在攻陷牡丹臺後,日軍將火炮全部移至牡丹臺高地,對玄武門進行猛烈地炮擊,當時左寶貴就在玄武門,見牡丹臺失守,他知道大勢已去,北城陷落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了。但是他不想退卻,作為軍人,死在戰場上才應該是他的歸宿。

左寶貴身穿御賜的衣冠,站在城門上繼續指揮戰鬥,清軍將士無不動容。日軍三次發動衝鋒,但是奉軍堅守北門毫不退卻,三次進攻都無果而還。

"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海上的摩擦剛剛結束,在朝鮮半島上的清軍和日軍就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進入七月後,朝鮮的局勢日趨嚴峻,而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處境十分艱難,由於豐島海戰後,來牙山的海上通道已經被日軍封鎖,當時駐紮在牙山的清軍變成了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

當時清軍統領聶士成主張班師撤退,因為朝鮮的叛亂已經結束了,這時走可以保存實力,而且把外交上的各種不利言論統統拋給日本。但是,清軍內部是走是留意見卻不統一,雙方是守是走,爭論不休。負責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提出了折中的方案,移師北上,再做打算。但是,最終決策人李鴻章卻不希望那麼做,因為此時的豐島海戰剛剛戰敗,如果在陸地上再次敗退,他的老臉還真不知道往哪去放。

而在7月23日,也就是豐島海戰發生的兩天前,日本第九混成旅團4000餘人分左右兩翼,已經開始向牙山靠近,準備攻擊清軍。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但右翼日軍在7月29日剛剛進入佳龍裡德時候,就遭到了清軍的小股狙擊,由於當時正處深夜,佳龍裡周圍又都是沼澤,日軍一時被清軍火力壓制得難以動彈。但是由於這是聶士成組織的小股襲擾勢力,實際的狙擊手只有20人,而清軍外圍的騎兵由於陷於沼澤之中,也並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最後日軍還是突破了清軍的這條狙擊防線。

而當日軍拿下佳龍裡後,大島義昌率領的日軍左翼部隊已經從安城河上游強渡而來,逼近成歡。

成歡是聶士成的屯兵之處,成歡是交通要衝,地勢十分險要,東、西、南三面都是山,峰巒蜿蜒起伏,易守難攻,只有北面一條大道才能進入。

聶士成深通兵法,在進駐成歡後,他藉助有利地形連構造了六座堡壘,工事環環相扣,待日軍來攻。

在佳龍裡狙擊失敗後,聶士成已經完全洞悉了日軍的意圖,他們是徹底要和清朝撕破臉,並且要為爭奪朝鮮的領屬權而戰。

但是,日軍的戰術改變很快,武器也更加先進,像幾百年前的明軍那樣,日軍率先展開了炮擊,在一陣火炮過後,清軍的前兩道防線已經被炮火炸成了癱瘓。但清兵仍舊死命抵抗,絲毫不退。在佳龍裡的日軍聽到炮聲,知道總攻開始,便開始向成歡西部的牛歇裡山發動了攻勢。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面對日軍的左右夾擊,清軍開始了走出陣地與日軍肉搏。但是日軍人多勢眾,7點半左右,日軍已經將清軍的最後兩座堡壘清除,清軍只好放棄成歡被迫北撤至平壤附近。

豐島海戰和成歡之戰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意義卻很大,日軍此時完全切斷了從中國到朝鮮西海岸的航道,攻擊平壤再無障礙。

在平然危局下,清軍派四支部隊火速入朝,分別為天津小站由衛汝貴領導的6000人的盛軍;旅順口的毅軍由馬玉崑刷領的2000人;奉天又左寶貴率領的奉軍4000人;吉林馬步軍由豐升阿率領的1500人,共計13500人趕赴平壤助陣。

日軍通過間諜已經得到了這個重要的情報,而他們已經沒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攻佔平壤了,8月9日,一萬多名清軍已經進駐平壤城。日軍偷襲平壤的計劃宣告破產,清軍再次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此時清軍迅速出擊攻擊漢城,那麼憑藉日軍在朝鮮半島上的現有兵力是根本無法抵擋的。

但是駐紮在平壤的四路清軍,卻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那就是誰是主帥?這一萬多人到底聽誰的?這是個現實而殘酷的問題。

李鴻章率先想到的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讓他去朝鮮統領朝鮮戰爭。劉銘傳是淮軍名將,跟法國人在臺灣幹了好多年,一點都沒有讓法國人佔到便宜。但是,劉銘傳認為我要打仗就往死裡打,打不了幾天,朝廷一定會又跟日本人去談判了,這樣的活我不接。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李鴻章又沒有辦法,只好去找別的人選,但是當時清軍中派系林立,有資歷的不是李鴻章的嫡系,是嫡系的又不太會打仗。帥位一直到8月23日才最終定下來,清軍耽誤了最高貴的兩週時間,造成了平壤慘敗最後的結局。

來的人叫葉志超,這個人是聶士成的上級,本來成歡之戰時,他就駐紮在公州,離戰場很近,結果他卻不予救援率兵北上,而此時他竟然還朝廷謊報軍情說,日軍傷亡在3000人左右,清廷竟然信以為真,還給了他嘉獎。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都被這份假戰報忽悠住了,都以為葉志超是一個以寡敵眾,堅忍卓絕的主帥不二人選。清政府於8月25日電令前線,以葉志超為統帥,督率諸君,相機進剿!四路大軍的領軍人物皆為英勇善戰之人,但是卻把一個前線指揮權交給了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可謂是清廷致命的錯誤。

而此時,決策者的意見也不統一,光緒皇帝的意見是進攻,直擊漢城,收復失地;而李鴻章的意見則是固守朝鮮,謀定後動;而葉志超的觀點是,放棄朝鮮避其鋒芒。

而當時的情況是,雖然光緒皇帝屢屢電令要求進兵,但都被李鴻章以兵力不足為理由應付了過去,而葉志超早在軍中開始散佈撤軍的言論,只不過以左寶貴為首的清軍將領全部反對才作罷。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而此時,北洋水師也遇到了麻煩,本來憑藉北洋海軍的實力,完全可以進擊朝鮮西海,再次打通這條生命線,奪回制海權。但是由於日軍屢屢派幾艘小艇去襲擾直隸,弄得北洋艦隊總以為日軍艦隊會突然出現在渤海海域而沒有敢於主動出擊。

這樣的消極防禦狀態,清軍豈有不敗之理?

而此時,葉志超開始害怕了,他知道平壤的防禦戰絕對是個燙手的山芋,所以開始向李鴻章請辭,說自己病得厲害,請求迴天津休養一段時間,電報根本就沒到李鴻章那裡,中國電報局總辦盛宣懷以強令的態度給葉志超回了電報:“朝廷依託甚重,豈能言退?”

而此時,清軍已經喪失了向漢城進攻的機會,只能固守平壤,才有一線生機。而此時日軍已經集結完畢,分兵幾路向平壤而來。

此時,在朝鮮登陸的日軍人數已經猛增至1.6萬人,有一個半師團的兵力。其中第五師團由中將是團長野津道貫率領,繞攻平壤城西;打下成歡的大島義昌率領混成旅團3600人,進攻平壤南部;第五師團第十旅一部由旅團長少將立見尚文率領2400人進攻平壤北部;第三師團第五旅團一部由聯隊長佐藤正大佐率領4700人合擊平壤城北。

面對這樣的強敵,葉志超竟然草草安排,命令城南一帶由毅軍和盛軍防守,城北牡丹臺一帶由奉軍防守,城西七星門一帶由從成歡退守下來的聶士成的部隊把守,其餘的人都去防守後路,我葉大帥坐鎮中央負責統劃防區,安排完畢!

這位極品主帥的意圖很明顯,告訴弟兄們你們各自為戰,自己打自己的,別來麻煩我就行。這樣的玩忽職守,這樣的消極防禦,可想而知清軍的命運會如何!

9月15日,日軍展開對平壤的總攻,攻擊是從平壤城南的船橋裡開始的,平壤的南門叫朱雀門,出了朱雀門就是大同江的東岸,由於這裡有一船橋相連,所以朝鮮人管南門一帶為船橋裡。

清軍在這裡築有堡壘三座,外圍還有堡壘五座,毅軍1營和盛軍3營在此駐守,15日凌晨,戰鬥打響,和成歡的戰鬥一樣,日軍先用炮火擊毀了外圍的兩座堡壘,然後又沿著大同江東岸,開始攻擊沿江的三座堡壘。如果三座堡壘失守,那麼朱雀門則無險可守,那麼平壤城很可能會提前失陷。

但三座堡壘中的官兵在馬玉崑和衛汝貴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多次展開肉搏,日軍寸步難行,還損失了多名將佐。

大島義昌見南門的日軍屍體越來越多,十分惱火,用預備隊增援,展開了新的攻擊。雙方在堡壘中反覆爭奪,多次近距離肉搏。而平壤城內的清軍不停地為堡壘中的守軍運送彈藥,而日軍卻陷入了但彈藥殆盡的境地。

而後,雙方又展開了炮戰,日軍多名尉官被炸死,日軍士氣極其低落,陷入了混亂之中。

馬玉崑和衛汝貴見時機已到,採取了陣地反擊。這次改為了日軍防守,毅軍和盛軍打得英勇頑強,雙方激烈交鋒,死傷無數,血戰一日。大島義昌看到清軍的反撲勢頭越來越大,實在無力再戰,倉惶命令部隊撤出戰場。而此時老天竟然下起了大雨,日軍傷兵的鮮血混在一起,滿地皆為紅色,悽慘難以名狀!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次戰役,清軍以少勝多,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只可惜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再來說說朝鮮北城,在明朝抗日戰爭中,李如鬆來到過這裡,只不過那時他是進攻,而這次中國軍隊只能選擇防守。

朝鮮北城城門叫玄武門,東面高地是我們很熟悉的地方,牡丹臺。清軍在牡丹臺周圍也有五座堡壘,但是兵力只有奉軍的1500人,而參與攻擊的日軍是7100人,對於守將左寶貴來說這是個嚴峻的考驗。

左寶貴,字冠亭,回族!自幼家貧而投軍,他是靠戰功一步步的升至總兵。他是最初對葉志超的逃跑主義提出批評的人,更是一個視死如歸的人。

早晨5時,玄武門的戰役打響,日軍率先對奉軍左翼的西壘開始猛攻。左寶貴知情況並不妙,馬上派出一個營的兵力主動出擊,將日軍的第一輪攻勢擊退。而日軍也不含糊,馬上派出兩個中隊繼續加大進攻力度,在榴彈炮的掩護下,日軍人多勢眾,最終奪取了左翼的兩座堡壘。

就在左翼堡壘失守的同時,日軍向右翼的堡壘發起了猛攻。左寶貴一邊派出小股兵力進行狙擊,另一方在玄武門上設置火炮,雙方在狹長的陣地上,進行了奮力地拼殺。奉軍官兵到最後與日軍展開了肉搏大戰,但清軍無一人後退,直至戰至最後一人,右翼的兩座堡壘才宣告失守。

攻擊的日軍在奪得了城北四座堡壘後,隨即對牡丹臺發起了攻擊。牡丹臺上的清軍有速射炮和七連發的步槍,火力相當強,日軍付出了巨大傷亡,但還是難以接近。但,牡丹臺既然是一塊高地,往上運送彈藥就比較困難。清軍漸漸彈盡,而日軍的火炮卻開始壓制清軍的火力,最後日軍一榴彈炮彈將堡壘的牆壁轟塌。日軍趁勢而上,攻佔了牡丹臺。

在攻陷牡丹臺後,日軍將火炮全部移至牡丹臺高地,對玄武門進行猛烈地炮擊,當時左寶貴就在玄武門,見牡丹臺失守,他知道大勢已去,北城陷落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了。但是他不想退卻,作為軍人,死在戰場上才應該是他的歸宿。

左寶貴身穿御賜的衣冠,站在城門上繼續指揮戰鬥,清軍將士無不動容。日軍三次發動衝鋒,但是奉軍堅守北門毫不退卻,三次進攻都無果而還。

甲午中日戰爭清軍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皆因李鴻章用錯一人太致命

此時,牡丹臺上的榴彈炮一炮正中玄武門,城樓被轟塌,左寶貴此時正在城樓上,本已中槍的他,受到炮擊後,登時倒地,壯烈犧牲,而最讓人憤恨的是,清軍並沒有在撤退時帶走這位功臣的遺體,可嘆英雄到死卻不能葉落歸根,實屬悲涼。

日軍雖然佔領了牡丹臺和玄武門,但平壤內城並未失守,而且西南兩個戰場都取得了進展,而日軍所帶的口糧和彈藥也接近極限,如果決心堅守,與日軍展開巷戰,則戰事的勝負還未可知。

但是,葉志超此時做出了棄城投降,雖然馬玉崑反對,但是葉志超心意已決。當晚8時,雨更大了,清兵冒雨而行,從城西的七星門和靜海門撤出了平壤城,然後一路向北。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日軍在清軍北上的大道上設下了埋伏,突然槍炮齊鳴,清兵猶如驚弓之鳥,進退無序,擁擠在了一團,成了日軍射擊的靶子。清軍先遭亂槍打擊,又遭大炮一頓猛轟,最後自相踐踏,死屍遍地,血水成渠,慘目傷心,不堪言狀。

從戰後的人員清點來看,清軍只在潰逃的路上便陣亡了1500多人,而被俘683人,武器彈藥被日軍繳獲價值在1000萬兩以上,可以說這是一次完敗。

而這場平壤慘劇的罪魁禍首葉志超被判了個斬監後,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放歸了故里。

平壤城的失陷,標誌著清朝在朝鮮的領屬權完全喪失,日本成了這片土地新的領主。在這場戰爭中,清王朝失去的不只是軍力和輜重,還有士氣和尊嚴。但這絕不是,清王朝的噩夢結束,因為中日間的一場大海戰幾乎同時在黃海上爆發。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