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10月31日晚,在廣東宏遠主場105:94擊敗廣州證券男籃的中場時間,國家體育總局籃管中心主任李金生和中國籃協主席姚明為廣東宏遠集團董事長、宏遠男籃創始人陳林頒發“中國籃球職業俱樂部突出貢獻獎”(由陳林長子、宏遠集團董事總經理陳海濤代領)。該獎項屬於中國籃協首次頒出,而被人們親切稱之為“林叔”的陳林則是當之無愧中國籃球俱樂部職業化第一人。從某種意義上,陳林一家的故事堪稱是對CBA這二十年多來職業化進程中的最佳詮釋。

李金生、姚明為陳林頒發“中國籃球職業俱樂部突出貢獻獎”,陳海濤代領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回想當初CBA初創時的19995年八強賽,參賽的全部八支球隊要麼是軍隊體工隊(八一男籃、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而前衛男籃則來自武警部隊),要麼則是各省的體工隊(北京男籃、遼寧男籃和吉林男籃),沒有一支民營球隊,更談不上職業化。在1995年八強賽結束後,位列第七名和第八名的吉林男籃和廣州軍區男籃被降入乙級,相應的,乙級的冠亞軍則獲准升入甲級聯賽(CBA的前身)。但誰也沒想到,在乙級聯賽那麼多省隊和軍區部隊的圍剿下,奪得乙級聯賽冠軍的居然是一支民營球隊——廣東宏遠男籃。而仔細看了這支球隊的名單,不由讓人大吃一驚,宏遠隊員的平均年齡居然已經超過30歲,五大主力的平均年齡更是超過35歲,但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就是,球隊名單中有一半居然都是昔日響噹噹的國手,球隊主帥則是前中國女籃主帥王利發:

主教練:王利發(來自北京軍區部隊、曾任中國女籃主帥)、助教:蔡美珊(來自湖北男籃)。12名球員有:張勇軍(來自湖北省隊,前國手,大名鼎鼎的“歪把子機槍”))、李春江(來自遼寧省隊,前國手)、黃雲龍(來自八一男籃,前國手)、李群(來自廣州軍區部隊,前國手)、關德友(來自吉林省隊、前國手)、李青山(來自吉林省隊、前國青選手)、範立臣(來自吉林省隊)、王懷玉(來自河北省隊、前國青選手)、馬永忠(來自河北省隊、前國青選手)、郝煥新(來自河北省隊、前國青選手)。林耀森(來自廣東省隊、前國青選手)、宋希(來自廣東省隊)。

1995年宏遠男籃全家福,你認識幾個?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這個宏遠男籃究竟是什麼來頭?他的老闆為什麼能夠把一群國手聚攏在了一起?如今的我們當然知道,宏遠男籃的老闆就是陳林,但在當時,陳林在中國籃球界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當他1993年赴京希望註冊一家民營籃球俱樂部時還受到了各種質疑,一些省籃球負責人私下裡斥責其是人口販子,組建宏遠男籃的計劃甚至因此差點流產。即使在宏遠獲准進入CBA的最初幾年裡,人們也從未想過宏遠男籃這個民營俱樂部有一天能夠成就八冠偉業。但如你所知,最終,陳林的宏遠男籃不僅先後八次奪冠,而且還堪稱是CBA俱樂部職業化的標杆。

陳林,1940年生於東莞篁村人,原名叫陳滿林。身高1米82的他外形出眾,做事公允,所以被村民推舉為生產隊大隊長,因為“滿”這個字筆劃較多不利於統計工分,所以村民習慣給他寫成陳林。久而久之,陳滿林就成了陳林,後來人們都喊他叫林叔,而他的妻子吳襯歡則被稱呼為歡姨。林叔和歡姨都非常熱衷打籃球,所以在他(她)們的帶領下,篁村幾十年前就是一塊籃球熱土。後來林叔帶著鄉親們開始賣地、承包工業區建築工程,篁村這家村鎮企業最終在1988年升級為了宏遠公司。

宏遠集團創始人陳林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在宏遠公司成立前後,林叔經常帶隊參加各種企業聯賽,一是豐富職工業餘生活,二是通過到處大比分宣傳宏遠公司。當時廣東各地的籃球聯賽都流行請“外援”,這些“外援”多是來自於遼寧、湖北、吉林、河北、陝西等隊的國手。當時東莞的企業相比內地都早已“先富起來”,企業僱傭國手們打一場球每人能給八百多元,而這已經抵得上內地國手們一年的全部收入。

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大力倡導奧運爭光計劃,各省都集中有限的人、財、物力重點發展那些有望奪金的項目,所以籃球等耗資甚巨但奪金無望的項目生存環境惡劣,一些省份甚至乾脆裁撤了籃球隊。比如“戰神”劉玉棟本是家鄉福建男籃的球員,但福建男籃卻在1980年代末被裁撤掉,劉玉棟只能改投南京軍區。那些沒有被裁撤掉的籃球勁旅,其隊員們的收入也非常低廉。一個比較辛酸的例子就是河北男籃在1991年奪得全國聯賽冠軍,但主力每個月也才110元工資,普通球員每個月才50元,河北男籃的主力郜樹敏退役後結婚甚至連個像樣的婚房都沒有,兩口子擠在一個十平米的小屋,來道喜的隊友們甚至不得不站在門外聊天。

正是因為在體制內生計艱難,這些國手們為了多賺錢,只能偷偷南下到市場經濟活躍的廣東來打野球,一場野球至少收入六、七百元,一個月下來就是五六千塊,這是國手們在體制內所難以想象的驚人收入。當時來廣東打球的僱傭軍多來自於陝西、湖北、遼寧、河北這幾個籃球大省,時間久了,這種現象引起了管理部門的警惕。當時,國家隊和各省隊嚴禁打野球,為了防止引起所在單位的注意,國手們有時候還不得不改名換姓。

在這其中,林叔的宏遠公司因為出手慷慨,而且將球員們都視若家人,這種做事風格讓球員們非常受用。當年只要宏遠男籃有比賽,球員們賽後必定能喝上歡姨親手煲的湯。這些國手們多是從小在體工隊長大的,平日裡接受的全部都是教練的嚴厲教導,獨立性雖然強,但卻沒有享受過這種家人式的關愛,所以漸漸的,球員們對宏遠這個公司、對林叔、歡姨、海哥(陳海濤)這一家人都有很強的歸屬感。而隨著宏遠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宏遠也想長期留住這些國手,乾脆組建一個籃球俱樂部。而林叔組建籃球俱樂部的念頭直接誕生於一次做廣告遇挫。

陳林除夕慰問球員,給球員們派發紅包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1992年,林叔為了宣傳宏遠公司,專門前往南方報業集團諮詢報告報價,結果一問嚇一跳,一年最少也得200萬的廣告費。林叔靈機一動,與其砸這麼多錢買一年的廣告費,還不如組建一支籃球俱樂部,只要這支籃球俱樂部能夠打出好成績,比在報紙上做廣告還要強。就此,宏遠開始組建長期的隊伍,在這其中,最早的一批宏遠球員就是關德友、李青山、黃雲龍這幾位退役國手。

在這這幾位“球場老大爺”代表宏遠橫掃廣東省籃壇後,嚐到甜頭的林叔決定進一步做大籃球隊,乾脆成立一支有正規手續的籃球俱樂部。於是,1993年12月陳林專門赴京拜訪了時任國家體委訓練競技司二司籃球處處長的楊伯鏞。儘管當時有很多省隊指責宏遠利用高薪誘惑球員打野球,但開明的楊伯鏞還是力排眾議批准宏遠籃球俱樂部的註冊手續。1993年12月28日,宏遠籃球俱樂部成為了全國第一家民營籃球俱樂部。

雖然俱樂部的成員基本都是處於生涯晚期的國手,這些人為了來宏遠,很多都與所在省份的體育局徹底脫離了關係,比如遼寧當時的籃球一哥李春江。整體來看,宏遠俱樂部招募到的第一批人馬的陣容頗為奢華,名單如下:

主教練:王利發(來自北京軍區部隊、曾任中國女籃主帥)、助教:蔡美珊(來自湖北男籃)。12名球員有:張勇軍(來自湖北省隊,前國手,大名鼎鼎的“歪把子機槍”))、李春江(來自遼寧省隊,前國手)、黃雲龍(來自八一男籃,前國手)、李群(來自廣州軍區部隊,前國手)、關德友(來自吉林省隊、前國手)、李青山(來自吉林省隊、前國青選手)、範立臣(來自吉林省隊)、王懷玉(來自河北省隊、前國青選手)、馬永忠(來自河北省隊、前國青選手)、郝煥新(來自河北省隊、前國青選手)。林耀森(來自廣東省隊、前國青選手)、宋希(來自廣東省隊)。

雖然當時宏遠的這批球員平均年齡為30歲,幾位主力球員大多已35歲左右,但因為宏遠的工資和贏球獎金非常高,表現突出的球員還能分一點宏遠的內部股票,並且還能以內部價個購買宏遠蓋的樓房,所以這些老國手們的幹勁十足。1995年他們以全勝戰績、平均每場淨勝40分的驚人表現奪得乙級聯賽冠軍,從而成功衝入1995-96賽季的甲級聯賽,就此成為了中國頂級籃球聯賽中的第一支民營俱樂部球隊。因為這群老兵餘威尚存,所以從升入CBA就是一支人人都不敢小覷的中上游球隊。

在充分利用各種薪資待遇條款激勵這些老兵的同時,林叔還不忘培養新鮮血液,此後,宏遠又從北京體育大學挖來了新疆籍籃球特長生杜鋒,從廣西引來了朱芳雨,至於此後的王仕鵬、劉曉宇、周鵬……大多都是宏遠從各地選來的好苗子。和當時很多球隊主教練堅持要重點培養本省球員的做法不同的是,從一開始,宏遠男籃就樹立了全國一盤棋的選材策略,用林叔的話說:“不管是哪的人,能打好球就值高工資。”如今來看,這就是一種樸素的職業化管理理念。

雖然當時還有職業化這個詞,但林叔當時注重按照合約條款辦事、擅長利用獎金激勵、規定教練成績不佳必須下課等舉措,都讓廣東宏遠成為了CBA球隊中的異類,乃至後來的標杆。2000年,杜鋒等年輕人開始成為球隊主力,宏遠男籃邁上正規,六十歲的林叔決定將球隊交給長子陳海濤負責。並且鑑於當時宏遠集團已經上市,宏遠男籃被切割出來,為了規避關聯交易,林叔決定退出球隊管理層,但逢年過節,他都會親自給球員包紅包。而在海哥的精心打理下,最終宏遠八次奪冠,成就一代王朝,這恐怕是宏遠成立時大多數人都想不到的吧。而隨著宏遠模式的大獲成功,CBA也開始加強了職業化進程,宏遠男籃則被視為CBA職業籃球俱樂部的標杆。

陳林擅長投射三分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雖然從2000年起林叔就不再過問球隊具體事務,但他一直割捨不下籃球。如前文所述,年輕時的林叔就是一個籃球好手,尤其擅長三分球,經常帶著篁村隊到處打企業聯賽,年齡大了以後林叔仍堅持通過打球來健身。他曾多次率領宏遠職工隊與各種合作企業的球隊打友誼賽,並且屢屢飆下高分。

最近一次林叔飆下高分被媒體報道還是在2011年,時年已經71歲高齡的他在與東莞日報籃球隊的比賽中打滿40分鐘,投中10記三分球並砍下全場最高42分,最終宏遠職工隊以99:90取得勝利。而在陳林和歡姨的影響力下,他們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非常喜歡籃球,而孫子孫女外孫這一代更是從小就與籃球為伴。所以,從這個意義上,陳林一家三代與籃球的情緣是CBA這22年來職業化進程的最佳註腳。

近兩年來,深入簡出的林叔開始深入簡出,此番國家體育總局籃管中心主任李金生和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親臨東莞為其頒獎,林叔依舊沒有現身,而是由海哥代為領獎。從某種意義上,中國籃協首次頒發的“中國籃球職業俱樂部突出貢獻獎”對林叔而言是終身成就獎。此前,在2016年4月,籃管中心曾向一系列CBA聯賽的商業合作伙伴諸如李寧、安踏等企業以及20傢俱樂部的投資人分別頒發過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貢獻獎”和“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特傑出貢獻獎”獎,當時每傢俱樂部都獲頒一尊獎盃。但此番,單獨頒發的“中國籃球職業俱樂部突出貢獻獎”無疑才是對陳林貢獻的最確切概述。

籃管中心曾向各隊投資人頒發“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貢獻獎”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其實,CBA過去這些年一直缺乏階段性的品牌總結梳理工作,這不利於品牌形象的塑造。此前,只有在2005年CBA十週年時,李元偉趁著甲A聯賽更名為CBA聯賽時推出過十年最佳球員、球隊評選活動,最終劉玉棟當選十年最佳球員並獲頒十年至尊鑽戒,籃管中心還授權張雄負責主編了《走向輝煌——CBA10年紀念畫冊》一書。反倒是在2015年CBA二十週年之際,籃管中心沒有任何表示,這讓CBA上下都非常失望。

中國籃協為慶祝CBA十週年2005年出版了《走向輝煌——CBA10年紀念畫冊》

林叔的一尊終身成就獎和CBA22年職業化進程史

如今姚明執掌中國籃協大權,CBA公司全權負責聯賽運營,所以,未來中國籃協和CBA肯定會更為陳林這樣的功勳奉上更多的表彰和敬意。姚主席,咱們中國籃球的名人堂是不是也該著手選址籌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