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7月6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宣佈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的各項工作,前方記者團第一時間對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進行專訪。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家國情懷和高度的文化自覺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記者: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世界遺產,這不僅是餘杭人民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國人民的一件喜事。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良渚申遺的主要歷程。

張振豐:這次到阿塞拜疆巴庫參加世界遺產大會,實地見證了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重要歷史時刻,心情非常激動,我為杭州、餘杭擁有如此古老深厚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申遺成功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對良渚文化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他曾兩次實地調研良渚遺址,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高瞻遠矚地為良渚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指明瞭方向。

申遺是一項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早在1994年,良渚遺址就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名錄》預備清單,2000年浙江成立了省級層面的申遺領導小組紮實推動良渚申遺工作。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親切關心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歷屆餘杭區委、區政府的辛勤努力下,良渚申遺工作進入快車道。2018年1月,經過國務院批准,“良渚古城遺址”成為我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唯一項目。2018年9月,世界文化遺產的專業評估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委派專家到杭州對良渚古城遺址申報項目進行現場考察評估。今年5月,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給出了綜合評估意見,建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終,剛剛在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順利通過評審,成為世界遺產。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良渚古城遺址發現、發掘和申遺工作的背後體現的是一代代考古研究和保護管理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和高度的文化自覺,正是經過他們80多年的不懈努力,良渚文明才一點點揭開面紗。感謝所有為良渚古城遺址申遺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者、志願者以及默默支持良渚申遺的普通群眾。

全世界的良渚,全人類的文明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記者:您認為良渚遺址的價值在哪裡,對於餘杭而言又有著怎樣的特殊意義?

張振豐:良渚遺址具有多重重大價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在國人的普遍認知裡,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的歷史,但國際學術界卻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我們只有三千多年的考古學證據。考古研究表明,良渚以距今5300年到4300年間的規模宏大的城址、功能複雜的外圍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一系列相關遺址,以及具有信仰與制度象徵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實證。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對於餘杭而言,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世界遺產無疑會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這裡,大大提升餘杭在全國、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美譽度,這必將對餘杭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良渚遺址不僅是餘杭的、杭州的、浙江的、中國的,更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遺產。我們將心懷文明的感召和歷史的厚重,積極穩妥處理良渚遺址的保護和傳承,做好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建設和開放管理,探索一條管理與治理結合、人文與自然融合、歷史與現代包容的大遺址保護路徑,讓餘杭成為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靚麗窗口。

遺址保護與安民富民新路子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記者: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工作是個系統工程,作為遺址所在地,餘杭採取了哪些保護措施?

張振豐:對餘杭而言,把良渚遺址保護好是一道歷史必答題。餘杭四套班子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全力以赴做好遺址保護管理工作。經過探索和實踐,良渚遺址保護管理形成了八個方面的顯著特色:

第一,健全的管理機構。

從1987年設立的良渚文化遺址管理所,到2001年成立的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這種大遺址保護管理的“特區”模式,是體制機制上的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充分體現了各級對良渚遺址保護管理的高度重視。

第二,充分的資金保障。

良渚遺址保護管理的資金,來自國家、省、市、區四級財政的支持。2013年以來,餘杭區實行“城市發展反哺遺產保護機制”,將良渚遺址區外城市開發所得的部分財政收入,用於遺址的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等。

第三,完善的法規體系。

除了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以外,良渚遺址還有專門的地方條例——《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同時,還有完善的保護管理規劃體系,包括《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8—2025)》等。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第四,有效的政策支撐。

實行遺產保護補償機制,2004年以來,通過文物保護考核的方法,對保護範圍內村、社區的集體經濟進行補償獎勵。實施農戶外遷鼓勵政策,按照“群眾自願、政府引導、規劃調控”的方式,鼓勵外遷區域內的農戶逐步有序地向外搬遷。

第五,全面的保護實踐。

通過對遺址本體、遺產整體格局和環境風貌等的全面有效保護,保存了良渚遺址的真實性、完整性。比如,永久封閉穿越古城核心區的老104國道(祥彭線)部分路段、關停石礦、治理水體、美麗鄉村建設等等,包括在省政府的支持下,調整外移了原本穿越水利系統遺址的繞城西複線,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重要舉措。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鳥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攝影/伍宗保

第六,系統的價值闡釋。

土遺址的保護展示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們通過良渚博物院、城址區、分等級墓地(瑤山)、外圍水利系統及其整體格局、歷史環境的綜合展示,構建了“遺址博物館+遺址現場展示”的價值闡釋體系。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良渚博物院展出反山遺址M12出土玉琮王 攝影/孫小明

第七,廣泛的價值傳播。

我們一直在努力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形成立體化、多元化的價值傳播和宣傳體系,讓沉睡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第八,顯著的共建共享。

我們一直努力打造大遺址保護利用典範和文旅融合發展樣板,走出一條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這明顯提升了遺產地群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更加厚植了良渚遺址保護的群眾基礎。

成為世人瞻仰歷史、朝聖文明的聖地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

記者:下一步的“後申遺時代”,餘杭在良渚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面有著怎樣的工作安排和計劃?

張振豐: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是終點,而是保護、傳承和利用等各項工作的新起點,並對我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未來我們將重點做幾方面工作:

一是著眼長遠開展有重點的、系統的考古研究,進一步挖掘良渚文化的歷史價值和深刻內涵。

二是全面做好良渚遺址的展示工作,包括怎樣破解土遺址的可視性、可讀性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特別是激發青少年的興趣,需要我們整合多方力量,持續開展探索研究。

三是繼續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真正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以敬畏之心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同時,將傳承、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發展鄉村旅遊、文化產業,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四是進一步加大良渚遺址的宣傳工作,通過持續宣傳,讓國內外公眾更加深刻地瞭解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我們由衷地希望良渚文明可以穿越時光落在每一個人的心裡,成為世人瞻仰歷史、朝聖文明的聖地。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願良渚文明穿越時光落在每個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