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梁羽生 七劍下天山 武俠 金庸 小說 文學 歷史 天山 儒家 實話實說真的好難 2019-04-17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關於武俠小說的所有記憶,都是從那一本封面快要掉光的《七劍下天山》開始的。那時候我只是個少年,懷揣著“大人的書”,心跳得就好像初戀。夏天的傍晚,陽光正不是那麼熱烈的時候,我偷偷把那一本充斥著灰塵味道的小書往外套下面一塞,像匹漂亮的小鬃馬,踩著匆忙的碎步一口氣跑到天台上。天邊的雲朵飄浮不定。有蒙面女子巧笑倩兮,一騎絕塵。似懂非懂,只有緊緊地望住那些詞彙,彷彿攥緊一個全然陌生與新奇的世界。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那個世界,梁羽生的世界。那是座充滿了詩詞歌賦的疆土,俠客們放歌縱馬,狂飲橫刀,卻依然風度翩翩。在這座充滿了虯髯客般血性漢子和紅拂般烈性少女的城池裡,依然有卓一航,有張丹楓,甚至還有納蘭性德。梁羽生的古典文學素養,是後來任何一個武俠小說作家都無法匹敵的。從當年的《龍虎鬥京華》,到彼時的《七劍下天山》,梁羽生的筆法已經逐漸成熟,書中的詩詞皆有著信手拈來的自如揮灑。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可以說,在經歷了“南向北趙”和北派五大家的奠基之後,五十年代初期,武俠小說終於迎來了新生代的第一位掌門人。一位文質彬彬卻氣宇非凡的掌門人。梁羽生的武俠,是詩人的武俠,詞人的武俠,羽扇綸巾的武俠,也是“壯志未酬”的武俠。他的俠義,被後人用“以俠勝武”一言以蔽之。他的武俠,到底還是傳承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熱血。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他師從北派五大家之一的白羽,白羽本人便是個匕首投槍式的鬥士。他寫《黃花劫》,將白蓮教起義的悲壯與無奈寫的滿紙辛酸。而在梁羽生的作品裡,這樣的現實主義視角從來不曾缺席,驅除韃虜,光復中華,他總是試圖用自己的文字去還原一段歷史的真實,去號呼一種國人缺乏的聚力和精神,他從來不覺得只有武藝高強才可以拯救蒼生“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梁羽生的世界,是一個理想的世界。他是一個站在船頭的白衣劍客,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亦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很難比較金庸和梁羽生。但不能不說金庸的出場適逢其時。在當時港臺背景下,梁羽生文人式的激昂自然比不上金庸的老少皆宜來得引人矚目。金庸的武俠,有著大開大闔的天然風度,他引入了西方文學小說的筆法,與梁羽生的舊式民國武俠小說的敘述手法相比,更顯得輕鬆易讀。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相比之下,金庸的武俠宛如好萊塢大片,而梁羽生則更像是法國文藝片的製作,金庸是否讓梁羽生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我們已無法考證,總之,寫出“舊夢塵封休再啟,此心如水只東流”這樣的句子之後,梁羽生悄然選擇了“金盆洗手”,退出這片他熱愛的江湖。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告封筆歸隱。“我從來不曾後悔寫武俠小說。”

《七劍下天山》:梁羽生,俠影已沓萍蹤去,七劍湮沒在天山

一九七二年,金庸封筆。一九八五年,古龍病逝。二零零九年農曆新年,梁羽生在悉尼病逝。那些曾經在武俠小說歷史上留下輝煌篇章的前輩們,正悄然退出這個他們熟悉的舞臺。如果將民國時期認定為當代武俠小說的開端,那麼此時,離平江不肖生創作《江湖奇俠傳》已經過了將近百年。梁羽生一以貫之,秉承儒家理,溫厚敦良。高壽而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