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當然不是,由於盧俊義出身貴族,又比較有領導能力,加之宋江在提出招安後不得人心,許多原先根本不認識盧俊義的梁山將領紛紛倒向盧這一邊。而盧俊義對於宋江提出的任何政策,從來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要麼無條件服從,要麼選擇沉默。梁山上對於招安這條方針,只允許存在支持派和沉默派,反對派如果不最終服軟,也是很難在山上立足的。因此這些投向盧俊義的將領多屬心中反對、嘴上不說的類型。如神機軍師朱武,五虎將中的三個:關勝、呼延灼、董平,八驃將中的四個:索超、徐寧、史進、張清,以及梁山”財務大總管“柴進,平時都是跟盧俊義走的比較近。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當然不是,由於盧俊義出身貴族,又比較有領導能力,加之宋江在提出招安後不得人心,許多原先根本不認識盧俊義的梁山將領紛紛倒向盧這一邊。而盧俊義對於宋江提出的任何政策,從來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要麼無條件服從,要麼選擇沉默。梁山上對於招安這條方針,只允許存在支持派和沉默派,反對派如果不最終服軟,也是很難在山上立足的。因此這些投向盧俊義的將領多屬心中反對、嘴上不說的類型。如神機軍師朱武,五虎將中的三個:關勝、呼延灼、董平,八驃將中的四個:索超、徐寧、史進、張清,以及梁山”財務大總管“柴進,平時都是跟盧俊義走的比較近。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些人不僅僅是由於路線問題,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比較富貴,而出身問題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平日的一舉一動中,這批人對於盧俊義更有認同感。但問題是這一派並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派別那般堅實,可以說這是梁山上最為鬆散的一個派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貴族派“。

最終貴族派由於軍中地位較高,半數以上都活了下來,且都被朝廷封了不小的官職,唯獨盧俊義被灌水銀墜江而亡,令人惋惜。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當然不是,由於盧俊義出身貴族,又比較有領導能力,加之宋江在提出招安後不得人心,許多原先根本不認識盧俊義的梁山將領紛紛倒向盧這一邊。而盧俊義對於宋江提出的任何政策,從來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要麼無條件服從,要麼選擇沉默。梁山上對於招安這條方針,只允許存在支持派和沉默派,反對派如果不最終服軟,也是很難在山上立足的。因此這些投向盧俊義的將領多屬心中反對、嘴上不說的類型。如神機軍師朱武,五虎將中的三個:關勝、呼延灼、董平,八驃將中的四個:索超、徐寧、史進、張清,以及梁山”財務大總管“柴進,平時都是跟盧俊義走的比較近。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些人不僅僅是由於路線問題,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比較富貴,而出身問題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平日的一舉一動中,這批人對於盧俊義更有認同感。但問題是這一派並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派別那般堅實,可以說這是梁山上最為鬆散的一個派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貴族派“。

最終貴族派由於軍中地位較高,半數以上都活了下來,且都被朝廷封了不小的官職,唯獨盧俊義被灌水銀墜江而亡,令人惋惜。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當然不是,由於盧俊義出身貴族,又比較有領導能力,加之宋江在提出招安後不得人心,許多原先根本不認識盧俊義的梁山將領紛紛倒向盧這一邊。而盧俊義對於宋江提出的任何政策,從來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要麼無條件服從,要麼選擇沉默。梁山上對於招安這條方針,只允許存在支持派和沉默派,反對派如果不最終服軟,也是很難在山上立足的。因此這些投向盧俊義的將領多屬心中反對、嘴上不說的類型。如神機軍師朱武,五虎將中的三個:關勝、呼延灼、董平,八驃將中的四個:索超、徐寧、史進、張清,以及梁山”財務大總管“柴進,平時都是跟盧俊義走的比較近。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些人不僅僅是由於路線問題,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比較富貴,而出身問題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平日的一舉一動中,這批人對於盧俊義更有認同感。但問題是這一派並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派別那般堅實,可以說這是梁山上最為鬆散的一個派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貴族派“。

最終貴族派由於軍中地位較高,半數以上都活了下來,且都被朝廷封了不小的官職,唯獨盧俊義被灌水銀墜江而亡,令人惋惜。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的特點是與前幾派都有交織關係,他們最接近梁山核心領導層,平時卻默不作聲只是依令行事。核心人物包括呼延灼、董平、張清、索超、徐寧、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呂方、郭盛等等。可以看出這一干人等均屬降將,且之前的官職都不低,上山後排名也很高。

當宋江的招安政策在梁山內部產生巨大分歧的時候,你聽不到這幫人的聲音。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久經官場磨礪,深諳官場之道,在不該說話的時候絕對會恪守”沉默是金“的鐵律。

而且他們身上都沒有揹負殺人越貨的罪名,也就是說臉上均不帶”金印“,對於他們來說,當初從軍也好、為官也罷,都是為了光耀門楣、家族興旺,均具備典型的封建官吏思想。他們內心從來都不希望子孫後代被視為草寇,因此招安是他們最好的出路。可是由於在梁山這個大家庭中,市井英豪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他們過分支持某一人甚至加入某一派,都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表面上不做聲是獨立派最好的選擇。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當然不是,由於盧俊義出身貴族,又比較有領導能力,加之宋江在提出招安後不得人心,許多原先根本不認識盧俊義的梁山將領紛紛倒向盧這一邊。而盧俊義對於宋江提出的任何政策,從來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要麼無條件服從,要麼選擇沉默。梁山上對於招安這條方針,只允許存在支持派和沉默派,反對派如果不最終服軟,也是很難在山上立足的。因此這些投向盧俊義的將領多屬心中反對、嘴上不說的類型。如神機軍師朱武,五虎將中的三個:關勝、呼延灼、董平,八驃將中的四個:索超、徐寧、史進、張清,以及梁山”財務大總管“柴進,平時都是跟盧俊義走的比較近。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些人不僅僅是由於路線問題,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比較富貴,而出身問題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平日的一舉一動中,這批人對於盧俊義更有認同感。但問題是這一派並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派別那般堅實,可以說這是梁山上最為鬆散的一個派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貴族派“。

最終貴族派由於軍中地位較高,半數以上都活了下來,且都被朝廷封了不小的官職,唯獨盧俊義被灌水銀墜江而亡,令人惋惜。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的特點是與前幾派都有交織關係,他們最接近梁山核心領導層,平時卻默不作聲只是依令行事。核心人物包括呼延灼、董平、張清、索超、徐寧、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呂方、郭盛等等。可以看出這一干人等均屬降將,且之前的官職都不低,上山後排名也很高。

當宋江的招安政策在梁山內部產生巨大分歧的時候,你聽不到這幫人的聲音。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久經官場磨礪,深諳官場之道,在不該說話的時候絕對會恪守”沉默是金“的鐵律。

而且他們身上都沒有揹負殺人越貨的罪名,也就是說臉上均不帶”金印“,對於他們來說,當初從軍也好、為官也罷,都是為了光耀門楣、家族興旺,均具備典型的封建官吏思想。他們內心從來都不希望子孫後代被視為草寇,因此招安是他們最好的出路。可是由於在梁山這個大家庭中,市井英豪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他們過分支持某一人甚至加入某一派,都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表面上不做聲是獨立派最好的選擇。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終獨立派成為了梁山結局最好的一派,但這個”好“與”壞“的判別標準又因人而異,如果從一個人最後活下來並重新獲得官職的角度來看,獨立派自然最好,但如果從千古留名身後事來看,哪一個拿出來也沒有”武松“這個名字響亮。

"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一百單八將來自四面八方,上山原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行俠仗義過程中傷人性命,惹上官司後不得不落草為寇,代表人物花和尚魯智深;有的是因梁山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專門設下計策賺上山來,如徐寧、盧俊義;而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跟著自己的“領路人”上山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後這一類有的本來就是主人的隨從,為了主人而開殺戒,後又跟隨上山,最典型的就是浪子燕青;有的自己想上山,苦於沒有門路,自身又無江湖威望,只得主動依傍有名望準備上山的或者已經是梁山頭領的人物,拉關係上山。如焦挺靠李逵、時遷靠楊雄;還有的甚至自己想上山,“領路人”不想當草寇,通過各種手段勸解“領路人”上山,自身也借這層關係而躋身108將的。如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勸病尉遲孫立。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也就是說從梁山各色人等上山的過程和原由中來看,其實聚義廳裡也是分幫派的。只不過由於這些好漢在關乎命運的關鍵時刻,雖然表現出了自己所在小團體的意見,但最終都能以大局為重,服從宋江的決策,而使得這種幫派感不是特別明顯罷了。接下來我們就捋一下樑山之上影響力較大的五個幫派,通過他們的上山經歷、對招安的態度以及最後結局來了解各幫派的初心和利益訴求。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應該說,晁蓋才是梁山的開寨之主,因為王倫時期無論是人員規模還是山寨的基礎設置建設,都只能算是“地痞”級別,看似借地利之便在附近小有影響力,實則還沒有做到成體系的佔山為王。晁蓋雖然是“借殼上市”,但這個“殼”也是在吳用主政時期才逐漸完善起來的。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晁蓋、吳用,一個是名聲在外的鄉紳、一個是智慧超群的夫子,兩人本來就是發小,加上早已相識的阮氏三兄弟,在鄆城郊區已經算是一個小型集團。赤發鬼劉唐作為一個江湖流浪人員,第一個得知生辰綱的信息,並將這一信息告知晁蓋、吳用,才有了後面公孫勝的加入,七人結拜為兄弟,共同截取生辰綱的事件。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在事件發生之前,晁蓋通過仗義疏財的爽利性格,在這個小集團內部早已踐行了有福同享的兄弟情義,後又加之共同經歷生辰綱的全過程,使得這幾位成為後來梁山上鐵打不動的“元老集團“。當宋江對眾兄弟拋出企盼朝廷招安的人生路線時,這一派以憤怒加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了對宋江政策的不滿。

最終晁蓋派的組成人員除了公孫勝和阮小二,其他各自死法不一,戰死、病死、自殺都有,可謂悲壯。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宋江派可以說是樑上一百單八將中最為龐大的一個派別,甚至在這一派別中還可以分出三個”子派別“。一是宋江出道的鄆城派,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雖然都是衙役出身,但在梁山排座次的時候,由於與宋江關係不一般,而排名特別靠前,其中朱仝排名第十二,在魯智深、武松之前。

第二個”子派別“是江州派,由於這裡是宋江的發配地,使得本來就山上、城裡、江中分佈的三大地方勢力,因大鬧江州合而為一。代表人物有山上李俊、李立,城裡穆弘、穆春,江中張橫、張順。這三派人物原本手下就有數千兵勇,有了它們的集體追隨,可謂是宋江上山時對晁蓋最好的”見面禮“,使樑上實力增長一倍,可以說宋江是帶著後半個梁山,上的前半個梁山。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第三個”子派別“是各路豪傑慕及時雨大名投奔而來,他們投的是宋江這個人,而不是梁山。這其中就包括了蠻萌愣的李逵、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廣花榮等。他們無不誓死效忠宋江,向戴宗、花榮完全將自身官階是為空氣,李逵雖然在招安問題上是個極力反對者,但他的反對意見完全是出於自身性格因素,喜歡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而已,跟那些成派別的反對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後來僅僅是作為反對派的”出頭鳥“罷了。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可以說依附於宋江的這三大組成部分,在梁山的排名都被超越其個人能力的拔高了,而且在包括但不限於招安問題上,任何宋江下達的命令,除了李逵稍微叫一下板外,其他人均無條件服從。最終宋江派是所有梁山上活下來人數最多的派別,愛叫板的李逵也出於無限忠誠而跟宋江一同死去。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如果說水滸傳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英雄好漢行俠仗義的話,那麼無疑是魯智深派撐起了這篇天。魯智深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二龍山派”,二龍山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梁山。我們都知道天下分九州、山東分齊魯,梁山地處魯國故地兗州,而二龍山則處在齊國故地青州。兩山的發展歷程極其相似,都是先有王倫、鄧龍之輩佔山為王,後遇好漢上山難容而被殺。

二龍指的是楊志和魯智深,正是這兩位殺死鄧龍後將二龍山發展壯大的。後又發生了一系列與周邊山頭對戰,直到武松上山,這一波勢力成為了青州府第一大山寨。組成人員不僅包括了史進這樣的少華山頭領,孫二孃這等著名人物,還有後來的梁山第二大軍師、七十二地煞星排名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以及原先分別在桃花山、白虎山等身為頭領的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等等眾多好漢,這一派人數大概佔了梁山總數的七分之一。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二龍山跟梁山比,最大的弱項有兩個。一是將雖各各武藝超群,但缺兵卒;二是頭領出身的雖多,卻沒有一個是帥才。其他的自不必說,最高級別的領導者是魯智深跟楊志,但這兩位跟武松一樣,都屬於是俠肝義膽的江湖豪俠類型,楊志雖然做過官,而且是楊家將後人,但從怒殺潑皮牛二就不難看出,其情商算不得高。這三位論武藝無人能敵,但論領導能力均屬弱項,也就是說他們在二龍山的統治,靠的不是御人之術,而是全憑一個“義”字。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上梁山合併後,魯智深地位最高,排名第十三位,在招安問題上,以武松為代表的魯智深派,是反對聲音最為強烈的派別,由於宋江的這一政策完全背離了二龍山合併時的初衷,幾乎鬧到差點決裂的程度。最終楊志在徵方臘途中病逝,另外兩位隱居寺中。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盧俊義可謂是整個梁山上名望最高的一位,當初也正是因為他的名望,吳用才設計將其逼上梁山。身為一個地方上的名門望族,雖然家丁和依附者眾多,但其上山時,卻只帶了燕青小乙一個。也就是說盧俊義在上山前,根本不想聲張,也從沒考慮過主僕二人孤身上山,只能是寄人籬下的下場。如果是這般境遇,只浪子燕青一人就稱得上是派麼?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當然不是,由於盧俊義出身貴族,又比較有領導能力,加之宋江在提出招安後不得人心,許多原先根本不認識盧俊義的梁山將領紛紛倒向盧這一邊。而盧俊義對於宋江提出的任何政策,從來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要麼無條件服從,要麼選擇沉默。梁山上對於招安這條方針,只允許存在支持派和沉默派,反對派如果不最終服軟,也是很難在山上立足的。因此這些投向盧俊義的將領多屬心中反對、嘴上不說的類型。如神機軍師朱武,五虎將中的三個:關勝、呼延灼、董平,八驃將中的四個:索超、徐寧、史進、張清,以及梁山”財務大總管“柴進,平時都是跟盧俊義走的比較近。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些人不僅僅是由於路線問題,其實更多的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比較富貴,而出身問題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平日的一舉一動中,這批人對於盧俊義更有認同感。但問題是這一派並不像前面提到的幾個派別那般堅實,可以說這是梁山上最為鬆散的一個派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貴族派“。

最終貴族派由於軍中地位較高,半數以上都活了下來,且都被朝廷封了不小的官職,唯獨盧俊義被灌水銀墜江而亡,令人惋惜。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這一派的特點是與前幾派都有交織關係,他們最接近梁山核心領導層,平時卻默不作聲只是依令行事。核心人物包括呼延灼、董平、張清、索超、徐寧、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呂方、郭盛等等。可以看出這一干人等均屬降將,且之前的官職都不低,上山後排名也很高。

當宋江的招安政策在梁山內部產生巨大分歧的時候,你聽不到這幫人的聲音。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久經官場磨礪,深諳官場之道,在不該說話的時候絕對會恪守”沉默是金“的鐵律。

而且他們身上都沒有揹負殺人越貨的罪名,也就是說臉上均不帶”金印“,對於他們來說,當初從軍也好、為官也罷,都是為了光耀門楣、家族興旺,均具備典型的封建官吏思想。他們內心從來都不希望子孫後代被視為草寇,因此招安是他們最好的出路。可是由於在梁山這個大家庭中,市井英豪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他們過分支持某一人甚至加入某一派,都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表面上不做聲是獨立派最好的選擇。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最終獨立派成為了梁山結局最好的一派,但這個”好“與”壞“的判別標準又因人而異,如果從一個人最後活下來並重新獲得官職的角度來看,獨立派自然最好,但如果從千古留名身後事來看,哪一個拿出來也沒有”武松“這個名字響亮。

水滸傳中梁山內部也分幫派,從對待招安的態度看各幫派的核心利益

除了這五大派別之外,還有很多的三兩相好的人情小團體。但梁山雖然派別多,總體上卻是相當團結的,內部無論出現過多少分歧,最終除了默默離開的,幾乎全都在宋江的統一指揮下奮勇殺敵,且多數獻身於戰爭過程之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組成的團體,最後居然沒有一位做叛徒,可見其在團結方面,與歷史上和名著中其他的團體相比是無可挑剔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