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

《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見面之時往往是一陣叫囂,互不相讓之後便是一番激鬥,若是兩人水平在伯仲之間,接下來的對話一定就是自報家門了,沒錯,筆者也不知為何他們總是要先打一架再自報家門,或許是弱者就不配知道他們的名字之意?而他們在自報家門的時候通常會在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外號,這一點《水滸傳》迷們也都不會感到陌生,比如“爺爺正是那‘行者’武松”、“灑家正是那‘花和尚’魯智深”之類的對白屢見不鮮,至於為何人人都要給自己起個外號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威嚴一些,起到一個震懾對手的作用,有時候光是一個名號就足以把對手嚇得一身冷汗了,所以《水滸傳》中上至朝廷官軍,下至市井小賊都有外號,可見“自誇”這事是不分身份的。

"

《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見面之時往往是一陣叫囂,互不相讓之後便是一番激鬥,若是兩人水平在伯仲之間,接下來的對話一定就是自報家門了,沒錯,筆者也不知為何他們總是要先打一架再自報家門,或許是弱者就不配知道他們的名字之意?而他們在自報家門的時候通常會在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外號,這一點《水滸傳》迷們也都不會感到陌生,比如“爺爺正是那‘行者’武松”、“灑家正是那‘花和尚’魯智深”之類的對白屢見不鮮,至於為何人人都要給自己起個外號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威嚴一些,起到一個震懾對手的作用,有時候光是一個名號就足以把對手嚇得一身冷汗了,所以《水滸傳》中上至朝廷官軍,下至市井小賊都有外號,可見“自誇”這事是不分身份的。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武松、魯智深劇照)

​書中絕大多數的好漢名稱一看就能夠讓人明白他想表達的是啥意思,比如“摸著天”杜遷、“運力金剛”宋萬,這兩人在原著中明確提到就是倆傻大個,兩個外號也不過是在“個子高”這個點上進行了延伸,只不過是吹得太過了一些,宛如天兵天將一般;又如“喪門神”鮑旭,鮑旭是個性格與李逵差不多的人,生平殺人無數,所以上梁山後他也與李逵組成了突擊部隊,立過不少戰功,他這喪門神也是對其形象的一種誇張描述。

不過接下來要提到的這四位,他們的外號可能就沒那麼好理解了,甚至可以說是讓人覺得他們很弱的樣子,像是在自損,其實弄明白真實含義之後才知道他們一個比一個狂,壓根不懂啥叫低調。

第一位:丁得孫

丁得孫上梁山之前乃是那東昌府守將“沒羽箭”張清的手下副將,和那張清一樣善用遠程武器,只不過張清用的是飛石,他用的是飛叉,古代冷兵器作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所以照常理說丁得孫的戰鬥力不該太差,然而從書中的表現來說,他應該是所有官軍出身的好漢中表現最差的,最終居然沒死在戰場上,而是被毒蛇咬死,這也太窩囊了。

"

《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見面之時往往是一陣叫囂,互不相讓之後便是一番激鬥,若是兩人水平在伯仲之間,接下來的對話一定就是自報家門了,沒錯,筆者也不知為何他們總是要先打一架再自報家門,或許是弱者就不配知道他們的名字之意?而他們在自報家門的時候通常會在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外號,這一點《水滸傳》迷們也都不會感到陌生,比如“爺爺正是那‘行者’武松”、“灑家正是那‘花和尚’魯智深”之類的對白屢見不鮮,至於為何人人都要給自己起個外號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威嚴一些,起到一個震懾對手的作用,有時候光是一個名號就足以把對手嚇得一身冷汗了,所以《水滸傳》中上至朝廷官軍,下至市井小賊都有外號,可見“自誇”這事是不分身份的。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武松、魯智深劇照)

​書中絕大多數的好漢名稱一看就能夠讓人明白他想表達的是啥意思,比如“摸著天”杜遷、“運力金剛”宋萬,這兩人在原著中明確提到就是倆傻大個,兩個外號也不過是在“個子高”這個點上進行了延伸,只不過是吹得太過了一些,宛如天兵天將一般;又如“喪門神”鮑旭,鮑旭是個性格與李逵差不多的人,生平殺人無數,所以上梁山後他也與李逵組成了突擊部隊,立過不少戰功,他這喪門神也是對其形象的一種誇張描述。

不過接下來要提到的這四位,他們的外號可能就沒那麼好理解了,甚至可以說是讓人覺得他們很弱的樣子,像是在自損,其實弄明白真實含義之後才知道他們一個比一個狂,壓根不懂啥叫低調。

第一位:丁得孫

丁得孫上梁山之前乃是那東昌府守將“沒羽箭”張清的手下副將,和那張清一樣善用遠程武器,只不過張清用的是飛石,他用的是飛叉,古代冷兵器作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所以照常理說丁得孫的戰鬥力不該太差,然而從書中的表現來說,他應該是所有官軍出身的好漢中表現最差的,最終居然沒死在戰場上,而是被毒蛇咬死,這也太窩囊了。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丁得孫、武松劇照)

除此之外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莫過於他那“中箭虎”的外號,別人不是“出林龍”、“入雲龍”就是“插翅虎”之類的,你這虎為何還沒打就“中箭”了?原著中也並未提到丁得孫中箭,其實丁得孫這不是自損,而是給對手一種心理暗示,即是“老子中箭也是猛虎,也比你猛”,畢竟古代的虎就是強大的象徵,否則武松也不會以“打虎英雄”的名號為傲了。

第二位:孔明

孔明是典型的關係戶好漢,整個梁山之上除了宋江的弟弟“鐵扇子”宋清之外,與宋江關係最好的也許就是孔明、孔亮兩兄弟了,畢竟宋江是他們的師父嘛,孔明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早年間沒少幹仗勢欺人的事,不過他這“毛頭星”的外號又是啥意思?

這外號容易讓人聯想到“毛頭小子”,這是在說自己不懂事?當然不是,其實毛頭星又稱“旄頭星”,乃是天象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之第四宿,在民間傳說中這毛頭星也就是所為的彗星,通俗點說就是“掃把星”,所以孔明起這外號就是告訴對手別惹他,否則要倒黴。

第三位:焦挺

焦挺是個狠人,在筆者眼中他也是梁山上被嚴重低估的一位好漢,一登場就用自己的相撲絕技把李逵給教訓了一頓,要知道李逵排名第二十二位,而他焦挺不過排名第九十八位,而他那“沒面目”的外號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

《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見面之時往往是一陣叫囂,互不相讓之後便是一番激鬥,若是兩人水平在伯仲之間,接下來的對話一定就是自報家門了,沒錯,筆者也不知為何他們總是要先打一架再自報家門,或許是弱者就不配知道他們的名字之意?而他們在自報家門的時候通常會在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外號,這一點《水滸傳》迷們也都不會感到陌生,比如“爺爺正是那‘行者’武松”、“灑家正是那‘花和尚’魯智深”之類的對白屢見不鮮,至於為何人人都要給自己起個外號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威嚴一些,起到一個震懾對手的作用,有時候光是一個名號就足以把對手嚇得一身冷汗了,所以《水滸傳》中上至朝廷官軍,下至市井小賊都有外號,可見“自誇”這事是不分身份的。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武松、魯智深劇照)

​書中絕大多數的好漢名稱一看就能夠讓人明白他想表達的是啥意思,比如“摸著天”杜遷、“運力金剛”宋萬,這兩人在原著中明確提到就是倆傻大個,兩個外號也不過是在“個子高”這個點上進行了延伸,只不過是吹得太過了一些,宛如天兵天將一般;又如“喪門神”鮑旭,鮑旭是個性格與李逵差不多的人,生平殺人無數,所以上梁山後他也與李逵組成了突擊部隊,立過不少戰功,他這喪門神也是對其形象的一種誇張描述。

不過接下來要提到的這四位,他們的外號可能就沒那麼好理解了,甚至可以說是讓人覺得他們很弱的樣子,像是在自損,其實弄明白真實含義之後才知道他們一個比一個狂,壓根不懂啥叫低調。

第一位:丁得孫

丁得孫上梁山之前乃是那東昌府守將“沒羽箭”張清的手下副將,和那張清一樣善用遠程武器,只不過張清用的是飛石,他用的是飛叉,古代冷兵器作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所以照常理說丁得孫的戰鬥力不該太差,然而從書中的表現來說,他應該是所有官軍出身的好漢中表現最差的,最終居然沒死在戰場上,而是被毒蛇咬死,這也太窩囊了。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丁得孫、武松劇照)

除此之外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莫過於他那“中箭虎”的外號,別人不是“出林龍”、“入雲龍”就是“插翅虎”之類的,你這虎為何還沒打就“中箭”了?原著中也並未提到丁得孫中箭,其實丁得孫這不是自損,而是給對手一種心理暗示,即是“老子中箭也是猛虎,也比你猛”,畢竟古代的虎就是強大的象徵,否則武松也不會以“打虎英雄”的名號為傲了。

第二位:孔明

孔明是典型的關係戶好漢,整個梁山之上除了宋江的弟弟“鐵扇子”宋清之外,與宋江關係最好的也許就是孔明、孔亮兩兄弟了,畢竟宋江是他們的師父嘛,孔明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早年間沒少幹仗勢欺人的事,不過他這“毛頭星”的外號又是啥意思?

這外號容易讓人聯想到“毛頭小子”,這是在說自己不懂事?當然不是,其實毛頭星又稱“旄頭星”,乃是天象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之第四宿,在民間傳說中這毛頭星也就是所為的彗星,通俗點說就是“掃把星”,所以孔明起這外號就是告訴對手別惹他,否則要倒黴。

第三位:焦挺

焦挺是個狠人,在筆者眼中他也是梁山上被嚴重低估的一位好漢,一登場就用自己的相撲絕技把李逵給教訓了一頓,要知道李逵排名第二十二位,而他焦挺不過排名第九十八位,而他那“沒面目”的外號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焦挺劇照)

“沒面目”怎麼像是說自己丑的意思?其實不然,這“沒面目”其實是說焦挺這人沒有啥關係背景,也可以說他不講情面,所以這是在勸誡別人別和他套近乎,惹毛了照樣打。

第四位:阮小五

阮氏三雄堪稱梁山元老了,畢竟他們最初可是晁蓋的心腹,三兄弟也是個個都不弱,不過其中五爺這外號卻是讓人納悶,“短命二郎”是幾個意思?難不成還有人咒自己短命?

"

《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見面之時往往是一陣叫囂,互不相讓之後便是一番激鬥,若是兩人水平在伯仲之間,接下來的對話一定就是自報家門了,沒錯,筆者也不知為何他們總是要先打一架再自報家門,或許是弱者就不配知道他們的名字之意?而他們在自報家門的時候通常會在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外號,這一點《水滸傳》迷們也都不會感到陌生,比如“爺爺正是那‘行者’武松”、“灑家正是那‘花和尚’魯智深”之類的對白屢見不鮮,至於為何人人都要給自己起個外號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威嚴一些,起到一個震懾對手的作用,有時候光是一個名號就足以把對手嚇得一身冷汗了,所以《水滸傳》中上至朝廷官軍,下至市井小賊都有外號,可見“自誇”這事是不分身份的。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武松、魯智深劇照)

​書中絕大多數的好漢名稱一看就能夠讓人明白他想表達的是啥意思,比如“摸著天”杜遷、“運力金剛”宋萬,這兩人在原著中明確提到就是倆傻大個,兩個外號也不過是在“個子高”這個點上進行了延伸,只不過是吹得太過了一些,宛如天兵天將一般;又如“喪門神”鮑旭,鮑旭是個性格與李逵差不多的人,生平殺人無數,所以上梁山後他也與李逵組成了突擊部隊,立過不少戰功,他這喪門神也是對其形象的一種誇張描述。

不過接下來要提到的這四位,他們的外號可能就沒那麼好理解了,甚至可以說是讓人覺得他們很弱的樣子,像是在自損,其實弄明白真實含義之後才知道他們一個比一個狂,壓根不懂啥叫低調。

第一位:丁得孫

丁得孫上梁山之前乃是那東昌府守將“沒羽箭”張清的手下副將,和那張清一樣善用遠程武器,只不過張清用的是飛石,他用的是飛叉,古代冷兵器作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所以照常理說丁得孫的戰鬥力不該太差,然而從書中的表現來說,他應該是所有官軍出身的好漢中表現最差的,最終居然沒死在戰場上,而是被毒蛇咬死,這也太窩囊了。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丁得孫、武松劇照)

除此之外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莫過於他那“中箭虎”的外號,別人不是“出林龍”、“入雲龍”就是“插翅虎”之類的,你這虎為何還沒打就“中箭”了?原著中也並未提到丁得孫中箭,其實丁得孫這不是自損,而是給對手一種心理暗示,即是“老子中箭也是猛虎,也比你猛”,畢竟古代的虎就是強大的象徵,否則武松也不會以“打虎英雄”的名號為傲了。

第二位:孔明

孔明是典型的關係戶好漢,整個梁山之上除了宋江的弟弟“鐵扇子”宋清之外,與宋江關係最好的也許就是孔明、孔亮兩兄弟了,畢竟宋江是他們的師父嘛,孔明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早年間沒少幹仗勢欺人的事,不過他這“毛頭星”的外號又是啥意思?

這外號容易讓人聯想到“毛頭小子”,這是在說自己不懂事?當然不是,其實毛頭星又稱“旄頭星”,乃是天象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之第四宿,在民間傳說中這毛頭星也就是所為的彗星,通俗點說就是“掃把星”,所以孔明起這外號就是告訴對手別惹他,否則要倒黴。

第三位:焦挺

焦挺是個狠人,在筆者眼中他也是梁山上被嚴重低估的一位好漢,一登場就用自己的相撲絕技把李逵給教訓了一頓,要知道李逵排名第二十二位,而他焦挺不過排名第九十八位,而他那“沒面目”的外號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焦挺劇照)

“沒面目”怎麼像是說自己丑的意思?其實不然,這“沒面目”其實是說焦挺這人沒有啥關係背景,也可以說他不講情面,所以這是在勸誡別人別和他套近乎,惹毛了照樣打。

第四位:阮小五

阮氏三雄堪稱梁山元老了,畢竟他們最初可是晁蓋的心腹,三兄弟也是個個都不弱,不過其中五爺這外號卻是讓人納悶,“短命二郎”是幾個意思?難不成還有人咒自己短命?

梁山上此4人外號最怪,聽著像是在自損,弄明白含義才知他們太狂

(阮小五劇照)

若是這麼理解他的外號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短命二郎”這外號得拆分成兩部分來理解,“短命”是個動詞,意思是短別人的命,“二郎”所指的即是二郎真君,也就是說他這外號是誇自己強如二郎神,誰遇上他都要被他解決。

所以看到這四位的外號可別誤會他們是低調的自損,人家可狂著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