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球率、射門和傳球次數均領先於對手,阿根廷卻沒能真正地掌控比賽,哥倫比亞依靠兩次高效的快攻殺死了比賽。比賽的一方圍繞巨星組織攻防陣地進攻,比賽的另一方則專注於團隊配合和直線衝擊,阿根廷與哥倫比亞詮釋了兩種不同足球風格的美感與奧義。儘管比賽的場面並不好看,但斯卡洛尼和奎羅斯對細節的追求讓此役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內容。斯卡洛尼在賽前確定了“一切圍繞梅西”的作戰計劃,但隊友們在實戰中對梅西的支持力度並不夠,阿根廷在進攻端缺乏節奏變化和無球跑動,“一停二看三通過”現象非常嚴重,被寄予厚望的洛塞爾索在中場顯得獨木難支,“梅西之隊”的美洲盃登頂之路看起來是荊棘叢生。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首發佈陣:不規則的433鏡像對話】

斯卡洛尼提前一天便公佈了阿根廷的首發陣容,他對一週前對陣尼加拉瓜時的先發做了兩處調整,迪馬利亞和塔利亞菲科迴歸首發,名不見經傳的吉多-羅德里格斯將迎來個人的首次大賽之旅。由於兩翼的迪馬利亞和洛塞爾索都能頂到邊鋒位置,阿根廷的442陣型可以向424轉化;哥倫比亞的陣型結構同樣非常靈活,奎羅斯從熱身賽階段開始就在演練433切換442/451的打法,哈梅斯-羅德里格斯和誇德拉多能夠在中場和鋒線之間遊弋,哥倫比亞看似有5名中場但實則更注重在兩個禁區附近解決問題。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雙方此役的首發陣容。

【戰術博弈:肋部爭奪影響全局,哥倫比亞防守打“七寸”】

受限於陣型架構和核心球員的體能狀況,阿根廷放棄了高位壓迫的嘗試,哥倫比亞也是立足於中場的絞殺,但他們能夠依靠侵略性十足的突然上搶來製造變化。上半場,阿爾馬尼和奧塔門迪都在對手的壓迫下犯錯,這暴露了阿根廷中後場在個人能力和組織配合方面的短板。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哥倫比亞在防守中的重點就是切斷洛塞爾索與梅西之間的連線。

洛塞爾索和帕雷德斯出現在首發陣容中,斯卡洛尼的初衷是希望技術型中場能夠來完成運輸工作,梅西儘可能地從高位發動進攻,將有限的體能投入到關鍵的最後一傳和門前一擊上。然而,阿根廷臨時拼湊起來的主力陣容默契度不足,邊路球員間的互動效率不高,邊鋒與邊衛之間缺少配合。基於控制失誤、不給對手反擊機會的考慮,阿根廷沒有頻繁地依靠大範圍轉移進行強弱側交替攻擊。上半場,阿根廷的進攻大部分在右路展開,左路的迪馬利亞很難參與到進攻中,這導致他在易邊後不久就被德保羅換下。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哥倫比亞用高位壓迫向奧塔門迪和帕雷德斯施壓,洛塞爾索和梅西不得不回撤接球。

作為2018世界盃上唯一未能獲得出場機會的阿根廷球員,洛塞爾索在近一年多時間內進步明顯,他不僅成長為了西甲頂級中場,還成為了“梅西之隊”中不可或缺的中場球員。在這個不講究壓迫和反搶的低速運轉體系中,“副核”洛塞爾索不但能夠通過構建大量的橫向聯繫和局部配合,將周圍的隊友帶動起來,減輕梅西在進攻組織環節的負擔,彌補梅西作為組織者偏好傳威脅球但不擅長橫向串聯的缺陷,還可以在陣地進攻中扮演臨時右邊鋒/右肋鋒,梅西就能更多地在中路靠近球門的區域活動。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迪馬利亞&塔利亞菲科不但沒能在進攻端製造威脅,反而被對手壓制。

帕雷德斯的防守任務較重,迪馬利亞的進攻參與度較低,洛塞爾索&梅西的連線成為了阿根廷在進攻端的生命線。哥倫比亞在中場的人數優勢明顯,防守和對抗的強度也很大,他們在防守中的側重點就是在左肋部堆積兵力來切斷洛塞爾索和梅西之間的連線,迫使梅西在遠離禁區的地方拿球。除了在中場絞殺洛塞爾索,哥倫比亞也會利用高位逼搶迫使洛塞爾索到後場拿球,將阿根廷的進攻發起點進一步向後推移。洛塞爾索沒法像熱身賽時那樣揮斥方遒,阿根廷的中場還是需要梅西的回撤接應才能完成球權疏導。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洛塞爾索、梅西和阿圭羅的觸球分佈:洛塞爾索滯留在中場區域,鮮有作為右邊鋒衝擊禁區的表現。

由於三名中場的帶球推進能力比較一般,哥倫比亞在進攻中非常注意利用場地寬度,通過邊路通道提速,落入陣地之後則會呈一人拉邊攻擊、兩人中路接應的模式。主導進攻的哈梅斯-羅德里格斯和誇德拉多的技術特點截然不同,前者在推進中會注意進行橫向接應,後者的帶球突擊能力很強,能夠對迪馬利亞形成壓制,兩名球員可以在右邊鋒和右中場之間換位。面對阿根廷給予的壓力,哥倫比亞依靠三後腰遏制對手的中路滲透,米納的制空和桑切斯的盯人與補位限制了藍白鋒線的發揮,梅西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消耗在了中場組織環節,當他帶球突進至前場30米區域時便已經身陷重圍。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在美洲盃前的熱身賽中,斯卡洛尼嘗試了多種陣型和中場組合,此役證明G.羅德里格斯似乎還無法勝任主力。

【勝負手:換人調整見功力,奎羅斯給斯卡洛尼上課】

在德保羅出場後,阿根廷的兩翼進攻變得平衡了不少,奎羅斯換上萊爾馬加強防守,此舉看似保守但卻用以退為進的方式進一步釋放了前場空間,也解放了前場球員,為羅傑-馬丁內斯(不用再頻繁回撤戍邊)依靠個人能力打破僵局埋下了伏筆。賽前,關於法爾考和杜萬-薩帕塔能否共存的問題被廣泛討論,謹慎的奎羅斯並沒有採用較為冒險的雙中鋒組合,而是安排兩名球員進行“接力跑”——經驗豐富的法爾考適合作為首發消耗對手,體能更好、衝擊力更強的薩帕塔替補出場後面對疲憊的後衛時殺傷力更大。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萊爾馬替換誇德拉多,奎羅斯用以退為進的方式釋放前場火力。

在換上萊爾馬和薩帕塔之前,奎羅斯已經早早地用掉了一個換人名額,斯卡洛尼後手發揮的空間更大,但他並沒有利用好這一優勢。在德保羅和馬蒂亞斯-蘇亞雷斯出場後,阿根廷的陣型變為433,但此時他們既缺少能夠勝任攻堅任務的中鋒,也缺少擅長在亂戰中捕捉第二落點的影鋒,斯卡洛尼提前換下阿圭羅後卻沒有使用勞塔羅-馬丁內斯,令人倍感遺憾。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思考:阿根廷無路可退,替補雙星可保“雙核”】

經過佩克爾曼持續六年的悉心打磨,哥倫比亞已經進階為南美最為“歐化”的球隊之一,儘管個別位置球員的能力未臻頂尖,但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和戰術執行力已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繼任者奎羅斯的執教思路與佩克爾曼有很多相似之處,且更加註重防守和對抗,法爾考&J羅的組合威力猶存,羅傑-馬丁內斯、穆里爾和杜萬-薩帕塔相繼崛起,哥倫比亞的陣容看起來深不可測。阿根廷的陣容存在著明顯的頭重腳輕的問題,這種弱點在面對哥倫比亞這種球隊時會被無限放大。

洛塞爾索獨木難支,'梅西之隊'亟需再造中軸

吉多-皮薩羅和勞塔羅-馬丁內斯能夠緩解梅西&洛塞爾索的壓力。

梅西體能有限、對球權和體系配置的依賴度較高,圍繞他建構單核模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洲際大賽的特點就是賽事密度較大且強度較高,32歲的梅西很難連續6場比賽(如果能打到決賽的話)保持著高效率的輸出,對其的職責界定必須要有所取捨。從今天的實戰效果來看,斯卡洛尼打造的這套442體系似乎依然無法對梅西形成有力的支撐,面對哥倫比亞的絞殺和壓迫,“大副”洛塞爾索實在是無力兼顧後場出球和前場銜接的任務。在接下來對陣巴拉圭和卡塔爾的比賽中,吉多-皮薩羅和勞塔羅-馬丁內斯應該得到表現機會,這是兩名能夠在中軸線上分擔雙核壓力的球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