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樑博:成為自己


但規則擺在那裡,他仍然逃脫不開被比較、被評價,甚至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對讚美和批評不太有感覺,那輸贏呢?“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他說。這是人要走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有的心態吧?“不是,因為我不是這一場不在乎輸贏,我可能從被大家認識——2012年到現在我就沒在意過輸贏。可能對我來說,真正的輸贏是音樂的好壞,而不是一個誰給我的評判,或者說是誰給我的一個定義。”

“剛開始去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不清楚規則,我跟導演說,我希望我每場都是倒數第一,但是我希望每場都能給大家多唱一首歌。這個當然不可能。”樑博補充道。


自我意識


音樂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唱作人更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樑博作品裡的自我可能是百分之二百。“因為我寫不了別人,輕易也不想寫別人。”他對《Q》記者說。

在開始接觸音樂前,畫畫是樑博的表達方式。他太喜歡畫畫了,以至於老師發的所有的本、不做的練習冊、卷子被他畫了個遍。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他不願意臨摹。大部分時間裡,他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比如動物世界、孫悟空什麼的。“你自己在跟自己交流。”他這樣描述畫畫帶給他的感覺。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樑博:成為自己


但規則擺在那裡,他仍然逃脫不開被比較、被評價,甚至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對讚美和批評不太有感覺,那輸贏呢?“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他說。這是人要走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有的心態吧?“不是,因為我不是這一場不在乎輸贏,我可能從被大家認識——2012年到現在我就沒在意過輸贏。可能對我來說,真正的輸贏是音樂的好壞,而不是一個誰給我的評判,或者說是誰給我的一個定義。”

“剛開始去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不清楚規則,我跟導演說,我希望我每場都是倒數第一,但是我希望每場都能給大家多唱一首歌。這個當然不可能。”樑博補充道。


自我意識


音樂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唱作人更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樑博作品裡的自我可能是百分之二百。“因為我寫不了別人,輕易也不想寫別人。”他對《Q》記者說。

在開始接觸音樂前,畫畫是樑博的表達方式。他太喜歡畫畫了,以至於老師發的所有的本、不做的練習冊、卷子被他畫了個遍。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他不願意臨摹。大部分時間裡,他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比如動物世界、孫悟空什麼的。“你自己在跟自己交流。”他這樣描述畫畫帶給他的感覺。


樑博:成為自己


除了畫畫,他形容那段日子是“沒有感知、沒有感覺,甚至沒有一個具體能觸動你的,讓你用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一下的”。

學習畫畫的時候,畫室的老師是允許學生們在畫畫的時候聽音樂的,所以那個時候樑博就天天聽歌。後來他慢慢發現自己聽歌以後,就不畫畫了。他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因為吉他的出現,“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是完完全全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他說。

“從那以後,我的人生在我的心裡就不一樣了。每天除了睡覺,我基本就在吉他教室裡,而且回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放下書包手都不洗拿著吉他奔進臥室。後來讀大學,當我的一些師弟問我一天練多長時間琴時,我就說,那時候我基本跟吉他睡,你應該問我一天多少時間不碰琴。”

有點小才華,會畫畫、懂音樂,非常不起眼的普通學生——樑博這樣勾勒當時的自己。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心裡存在一個很有獨立色彩的世界。他講不出來以前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可能我的人就是出格的。”突然之間,他說了這麼一句。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樑博:成為自己


但規則擺在那裡,他仍然逃脫不開被比較、被評價,甚至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對讚美和批評不太有感覺,那輸贏呢?“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他說。這是人要走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有的心態吧?“不是,因為我不是這一場不在乎輸贏,我可能從被大家認識——2012年到現在我就沒在意過輸贏。可能對我來說,真正的輸贏是音樂的好壞,而不是一個誰給我的評判,或者說是誰給我的一個定義。”

“剛開始去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不清楚規則,我跟導演說,我希望我每場都是倒數第一,但是我希望每場都能給大家多唱一首歌。這個當然不可能。”樑博補充道。


自我意識


音樂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唱作人更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樑博作品裡的自我可能是百分之二百。“因為我寫不了別人,輕易也不想寫別人。”他對《Q》記者說。

在開始接觸音樂前,畫畫是樑博的表達方式。他太喜歡畫畫了,以至於老師發的所有的本、不做的練習冊、卷子被他畫了個遍。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他不願意臨摹。大部分時間裡,他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比如動物世界、孫悟空什麼的。“你自己在跟自己交流。”他這樣描述畫畫帶給他的感覺。


樑博:成為自己


除了畫畫,他形容那段日子是“沒有感知、沒有感覺,甚至沒有一個具體能觸動你的,讓你用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一下的”。

學習畫畫的時候,畫室的老師是允許學生們在畫畫的時候聽音樂的,所以那個時候樑博就天天聽歌。後來他慢慢發現自己聽歌以後,就不畫畫了。他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因為吉他的出現,“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是完完全全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他說。

“從那以後,我的人生在我的心裡就不一樣了。每天除了睡覺,我基本就在吉他教室裡,而且回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放下書包手都不洗拿著吉他奔進臥室。後來讀大學,當我的一些師弟問我一天練多長時間琴時,我就說,那時候我基本跟吉他睡,你應該問我一天多少時間不碰琴。”

有點小才華,會畫畫、懂音樂,非常不起眼的普通學生——樑博這樣勾勒當時的自己。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心裡存在一個很有獨立色彩的世界。他講不出來以前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可能我的人就是出格的。”突然之間,他說了這麼一句。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同樣反感界定自己音樂的風格,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那就是包含很多元素的流行音樂。“我不想給它設定條條框框。因為我自己寫歌,一般都是先有旋律後有歌詞,所以我唯一判斷的標準就是耳朵,聽過之後再判斷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就可以了。”

很巧合的是,Beyond樂隊成員黃貫中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黃家駒會把很多音樂叫作流行音樂,包括他們自己那首前衛金屬風格的歌曲《金屬狂人》。


主動選擇


樑博在對話中非常簡單直接,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係。

採訪過樑博的鳳凰U Radio綜合臺主持人濤濤回憶,樑博在現場給自己錄製一些歌曲的推薦語時,居然拿著話筒冷場了。五分鐘之後,樑博對他說:“我還是不錄了。”這五分鐘裡樑博一直在想,應該怎麼樣說才不會讓大家覺得他一直很強調自己的作品,又能夠讓大家很客觀地去聽到他的音樂。“他其實覺得解釋有時候是多餘的,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濤濤說。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樑博:成為自己


但規則擺在那裡,他仍然逃脫不開被比較、被評價,甚至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對讚美和批評不太有感覺,那輸贏呢?“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他說。這是人要走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有的心態吧?“不是,因為我不是這一場不在乎輸贏,我可能從被大家認識——2012年到現在我就沒在意過輸贏。可能對我來說,真正的輸贏是音樂的好壞,而不是一個誰給我的評判,或者說是誰給我的一個定義。”

“剛開始去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不清楚規則,我跟導演說,我希望我每場都是倒數第一,但是我希望每場都能給大家多唱一首歌。這個當然不可能。”樑博補充道。


自我意識


音樂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唱作人更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樑博作品裡的自我可能是百分之二百。“因為我寫不了別人,輕易也不想寫別人。”他對《Q》記者說。

在開始接觸音樂前,畫畫是樑博的表達方式。他太喜歡畫畫了,以至於老師發的所有的本、不做的練習冊、卷子被他畫了個遍。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他不願意臨摹。大部分時間裡,他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比如動物世界、孫悟空什麼的。“你自己在跟自己交流。”他這樣描述畫畫帶給他的感覺。


樑博:成為自己


除了畫畫,他形容那段日子是“沒有感知、沒有感覺,甚至沒有一個具體能觸動你的,讓你用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一下的”。

學習畫畫的時候,畫室的老師是允許學生們在畫畫的時候聽音樂的,所以那個時候樑博就天天聽歌。後來他慢慢發現自己聽歌以後,就不畫畫了。他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因為吉他的出現,“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是完完全全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他說。

“從那以後,我的人生在我的心裡就不一樣了。每天除了睡覺,我基本就在吉他教室裡,而且回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放下書包手都不洗拿著吉他奔進臥室。後來讀大學,當我的一些師弟問我一天練多長時間琴時,我就說,那時候我基本跟吉他睡,你應該問我一天多少時間不碰琴。”

有點小才華,會畫畫、懂音樂,非常不起眼的普通學生——樑博這樣勾勒當時的自己。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心裡存在一個很有獨立色彩的世界。他講不出來以前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可能我的人就是出格的。”突然之間,他說了這麼一句。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同樣反感界定自己音樂的風格,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那就是包含很多元素的流行音樂。“我不想給它設定條條框框。因為我自己寫歌,一般都是先有旋律後有歌詞,所以我唯一判斷的標準就是耳朵,聽過之後再判斷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就可以了。”

很巧合的是,Beyond樂隊成員黃貫中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黃家駒會把很多音樂叫作流行音樂,包括他們自己那首前衛金屬風格的歌曲《金屬狂人》。


主動選擇


樑博在對話中非常簡單直接,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係。

採訪過樑博的鳳凰U Radio綜合臺主持人濤濤回憶,樑博在現場給自己錄製一些歌曲的推薦語時,居然拿著話筒冷場了。五分鐘之後,樑博對他說:“我還是不錄了。”這五分鐘裡樑博一直在想,應該怎麼樣說才不會讓大家覺得他一直很強調自己的作品,又能夠讓大家很客觀地去聽到他的音樂。“他其實覺得解釋有時候是多餘的,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濤濤說。


樑博:成為自己


坦誠,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展現。聊起他最近在節目中唱的那首《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時,他說:“那歌挺悲傷的。”他對這首歌沒有描述太多,但你能聽得出來,那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悲傷。“我只是用一個很直白的文字給你講了一個故事。”他對《Q》記者說。

在許多人眼裡,樑博很難“聊”,對於這點他是這麼說的。“如果我想去交流,如果我想去跟別人認真地溝通,我是有方法的。”

不過,樑博也說:“人們所推崇的情商、智商只是一種工具,人與人溝通還是取決於一個真誠的心。”

這也是我們在採訪中真正感受到的東西。


Q&A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樑博:成為自己


但規則擺在那裡,他仍然逃脫不開被比較、被評價,甚至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對讚美和批評不太有感覺,那輸贏呢?“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他說。這是人要走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有的心態吧?“不是,因為我不是這一場不在乎輸贏,我可能從被大家認識——2012年到現在我就沒在意過輸贏。可能對我來說,真正的輸贏是音樂的好壞,而不是一個誰給我的評判,或者說是誰給我的一個定義。”

“剛開始去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不清楚規則,我跟導演說,我希望我每場都是倒數第一,但是我希望每場都能給大家多唱一首歌。這個當然不可能。”樑博補充道。


自我意識


音樂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唱作人更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樑博作品裡的自我可能是百分之二百。“因為我寫不了別人,輕易也不想寫別人。”他對《Q》記者說。

在開始接觸音樂前,畫畫是樑博的表達方式。他太喜歡畫畫了,以至於老師發的所有的本、不做的練習冊、卷子被他畫了個遍。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他不願意臨摹。大部分時間裡,他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比如動物世界、孫悟空什麼的。“你自己在跟自己交流。”他這樣描述畫畫帶給他的感覺。


樑博:成為自己


除了畫畫,他形容那段日子是“沒有感知、沒有感覺,甚至沒有一個具體能觸動你的,讓你用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一下的”。

學習畫畫的時候,畫室的老師是允許學生們在畫畫的時候聽音樂的,所以那個時候樑博就天天聽歌。後來他慢慢發現自己聽歌以後,就不畫畫了。他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因為吉他的出現,“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是完完全全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他說。

“從那以後,我的人生在我的心裡就不一樣了。每天除了睡覺,我基本就在吉他教室裡,而且回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放下書包手都不洗拿著吉他奔進臥室。後來讀大學,當我的一些師弟問我一天練多長時間琴時,我就說,那時候我基本跟吉他睡,你應該問我一天多少時間不碰琴。”

有點小才華,會畫畫、懂音樂,非常不起眼的普通學生——樑博這樣勾勒當時的自己。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心裡存在一個很有獨立色彩的世界。他講不出來以前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可能我的人就是出格的。”突然之間,他說了這麼一句。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同樣反感界定自己音樂的風格,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那就是包含很多元素的流行音樂。“我不想給它設定條條框框。因為我自己寫歌,一般都是先有旋律後有歌詞,所以我唯一判斷的標準就是耳朵,聽過之後再判斷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就可以了。”

很巧合的是,Beyond樂隊成員黃貫中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黃家駒會把很多音樂叫作流行音樂,包括他們自己那首前衛金屬風格的歌曲《金屬狂人》。


主動選擇


樑博在對話中非常簡單直接,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係。

採訪過樑博的鳳凰U Radio綜合臺主持人濤濤回憶,樑博在現場給自己錄製一些歌曲的推薦語時,居然拿著話筒冷場了。五分鐘之後,樑博對他說:“我還是不錄了。”這五分鐘裡樑博一直在想,應該怎麼樣說才不會讓大家覺得他一直很強調自己的作品,又能夠讓大家很客觀地去聽到他的音樂。“他其實覺得解釋有時候是多餘的,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濤濤說。


樑博:成為自己


坦誠,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展現。聊起他最近在節目中唱的那首《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時,他說:“那歌挺悲傷的。”他對這首歌沒有描述太多,但你能聽得出來,那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悲傷。“我只是用一個很直白的文字給你講了一個故事。”他對《Q》記者說。

在許多人眼裡,樑博很難“聊”,對於這點他是這麼說的。“如果我想去交流,如果我想去跟別人認真地溝通,我是有方法的。”

不過,樑博也說:“人們所推崇的情商、智商只是一種工具,人與人溝通還是取決於一個真誠的心。”

這也是我們在採訪中真正感受到的東西。


Q&A

樑博:成為自己


Q=《Q》雜誌 A=樑博


Q01:你去《我是唱作人》的原因是什麼,你當時和車澈老師是怎麼溝通這件事的?

A:其實我覺得我們還是從聽音樂開始,因為我覺得這個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當時是在錄音棚裡大概給他聽了幾首歌,就是下一張專輯裡的歌,他還挺喜歡的,我覺得這個也可能還是因為我的音樂讓他有感觸,然後促成了這件事。

Q02:我是唱作人》畢竟是一個真人秀,參加之前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A:我怕它讓說很多話,講很多故事。現實來講的話,還真是就沒有人管我,這個所謂的真人秀是你該什麼樣就什麼樣,你想說的你可以說,然後確實是完全真實的。我擔心的是我要表演成另外一個人。

Q03:現場有101位大眾評審,你能感覺到這些人在審視或者說在評價你的音樂嗎?你有這種意識嗎?

A:我有這種意識,我有這種感覺,確實是101位音樂評審,當他們被賦予評審這個身份的時候,他們以一種審視的眼光看你,當然這個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覺得我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說你會看到有一些人在這一場把票投給了你,他在下一場投給了別人,所以說這個也能說明他的客觀。而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我上臺表演的那幾分鐘。你不是評審,你是聽眾,你再嚴格再刁鑽,你也會在那一瞬間投入音樂。當然當音樂聲停止之後,你會再回到你評審的身份,你想去審視一個人的話也是OK的。對我來說,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去改變一個人的角色。

Q04:當聽到一些批評意見,你會有情緒嗎?

A:怎麼說呢,就是讚美我都沒有那麼強的感覺,更何況批評。有很多人把你誇得天花亂墜,那個都沒有讓我多麼興奮,因為其實我的音樂是什麼樣子的自己還是挺清楚的,所以在這方面也許有一點寡淡。那些網絡上過度的解讀、分析、讚美,我都沒有什麼感覺,所以批評我就更沒有什麼感覺了。

Q05:上學的時候你是那種很不起眼的學生嗎?

A:非常不起眼,就是普通的學生,可能有一點小才華,會畫畫、會音樂,跟我好的那些同學也都是相對來說比較簡簡單單的,那時候我也不打架什麼的,也沒有跟那個班級裡的所謂的幫派在一起,所以在那個時候我自己內心裡就有很獨立的一個世界,我不是想故意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因為我覺得那樣很累,我喜歡的東西可能被大家拿出來以後,會跟別人有些不一樣,所以我確實是在自己的一個形式標準、一個世界裡面去追求我自己想要的東西。

Q06:在表演的時候,如何拋棄自己的輸贏心?這感覺很難。

A:其實不難,換句話來講,你如果真的很計較得失的話,你也應該計較在自己的表演狀態上,如果你不好的話,你再計較得失也還是會被淘汰的,如果你好的話,你計不計較你也會留在這裡,我覺得這個是肯定的。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

Q07:從什麼時候起音樂取代了畫畫?

A:其實很小的時候,畫畫跟音樂這兩項是我最愛的,音樂我一直都喜歡,包括我接觸美術以後,在畫室裡邊畫畫邊聽歌,可能就越聽越入迷。但是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從有了吉他開始,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對我來講是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在我的記憶中為數不多的清晰畫面就是,吉他放在那兒,我撥絃的時候,那個聲音給我的是特別酷的感覺,衝擊力太強了。因為現在那種吉他已經沒有了,就那個聲音,弦的那個聲音。那個時候其實沒有什麼意識,就太喜歡了。

Q08:作為黃家駒的歌迷,你覺得黃家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A:人們印象中的Beyond就是黃家駒,Beyond之所以是Beyond,是因為黃家駒,Beyond精神就是黃家駒這三個字。(記者:你覺得他會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他是什麼性格的人。(記者:為什麼?)因為他讓我瞭解的是音樂,我沒必要了解他。

Q09:之前看黃貫中的一個採訪,他說家駒有一個特點,他會把很多音樂都歸納到流行音樂裡,所以我想問你覺得搖滾和流行音樂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A:如果這個真是他說的,我覺得我還挺榮幸的,我跟他想法一樣。

Q10:你覺得網上的這種輿論在你身上好像附加了好多的光環、意義?

A:對,我覺得不管是好或不好,人都免不了被過度解讀,或者說被過度賦予一些東西,但是你沒辦法避免。我從2012年被大家認識到現在,所承受的最多的就是過度解讀。

Q11:你說“人生免不了被貼標籤”,怎麼理解這句話?

A:因為人有的時候給你貼標籤,是不假思索地貼標籤。包括社會當中有一些輿論,有很多公眾號的轉發、微博大號的轉發,包括一些文章……他們寫文章的出發點是“我有表達欲”和“我要表明我的觀點”,甚至也可以說是為了一些存在感,可能並不是知道了某些事情的真相。我不喜歡,但我習慣了。

Q12: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有自我的人。

A:對,“自我”是很重要的,因為我是一個被拍攝的,所以我的自我會被觀察面放大。但如果我是一個攝影師在拍你,那麼我的這種自我可能會被你稱為“厲害”,(大家會說)這個攝影師非常自我,真有想法,可是一個被拍攝者為什麼不可以自我?其實所謂自我不自我,無非是看誰來表現。很多東西現在不是好和壞的問題,就是可能還不夠自我。

Q13:為什麼節目上半段的末尾唱了《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

A:我覺得情緒到了,可能算是自己的一場演唱會或者演出的一箇中後場。

Q014:對,很多人說勵志,但是給我的感覺特別像片尾曲。

A:這裡面很憂傷。我覺得可能大家認為的那種勵志,就是因為被這種真實的交流和憂傷觸動了,這種真實的感受、真實的答案給你一種鼓勵,而不是那種“掩蓋所有的事情,告訴你生活充滿陽光”的那種勵志。

Q15:你在生活中會覺得孤獨?

A:我經常。

Q16:為什麼?你給人的感覺就是沉浸在音樂世界裡的時候非常的滿足,一直有自己的堅定的信念和目標,為什麼你還會覺得孤獨呢?

A:音樂其實對我來說是我的表達方式,也是我自己特別鍾愛的一個事,融入我的生活,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拋開音樂來講,我生活當中其他的部分其實就跟你們一樣,也是需要朋友、親情和愛情的。我經常感到孤獨,而且我特別怕孤獨,只有我自己覺得想一個人的時候,去享受這種狀態的時候,我才能真正安靜地去享受。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索關注: Qthemusic


"
樑博:成為自己


真實而有質感的東西很多很多,風、味道、腦海中幻想的浪漫,還有樑博的回答。

樑博:成為自己

偶然展現的鋒芒似乎是樑博職業生涯的隱喻。每每有人覺得他銷聲匿跡,他總會突然登上大舞臺的中心,再一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 帽子

攝影 | 張弘凱

妝發 | 鹿鹿(CN-beauty)

藝人統籌 | 膀胱綠子

監製、編輯 | 姜姜

場地 | DATESE STUDIO星際映像


敏感與執拗


“小黑屋”令樑博最近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是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的懲罰機制。每個挑戰失敗的唱作人都會被送到那間屋子裡,直接成為淘汰的候選者。

“一(這)個房間是會讓一個選手的心態產生焦慮感的。”在節目一開始就進入“小黑屋”的歌手高進如此形容。這也是外界的普遍觀感。畢竟那裡燈光昏暗,沒有落腳之處。選手只能坐在地上,並且缺乏更多挑選對手的機會。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打破了這種感受。“一個沒有凳子的房間,其實不黑。”他向《Q》記者描述。進到裡面後,他沒有像高進一樣坐在地上。即便在那一期節目裡,節目組準備了幾個靠墊,他仍然堅持要一把椅子,“那我不可能坐地下。”坐在蹺蹺板上就更不可能了。在首期節目中,他曾經表示,另一個房間裡的“小木馬”讓他感到奇怪,“我從小就不玩那些東西。”

隨著節目的播出,“樑博 我不可能坐地上”也隨之登上了微博熱搜第四位。“我覺得(‘小黑屋’這件事)被網上過度放大了,它涉及不到什麼尊嚴、什麼任何東西,我覺得那個就是有點不合適。哪怕給我一個很矮的椅子,我覺得都行。”他對《Q》記者說。

等一等,樑博會在意“合不合適”這件事?其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是很容易發現他身上的這種敏感與執拗的。


樑博:成為自己


知道採訪當天有拍攝,樑博特意隨身帶了自己的衣服。和預想的一樣:黑T恤、黑西服。他說他穿黑色並非刻意,有更適合自己的、更舒服的也未嘗不可,“很多人在臺上給別人留下的那些經典印象,其實就是他普通的一個喜好和習慣。”他確實有認真搭配,只不過他的關注點是料子、細節設計、皮膚觸感、是否合身、在什麼場合,以及今天唱什麼歌。拍攝過程中,有時他還會親自和攝影師溝通,且語氣禮貌,又帶著不容分說的堅持。

在事後的採訪中,樑博也提到,“我決定的事,別人都說服不了。”


輸與贏


就本質而言,《我是唱作人》是個音樂競技類的真人秀。只是相較於傳統的真人秀,它沒有那麼多的故事、人設、衝突。這令樑博可以更舒服地融入其中,因為他只需要扮演自己就好了——確切地說,是一個總穿著黑色西裝內搭黑色T恤,臉上沒什麼表情,上臺堅持要求帶著自己樂隊的創作歌手。

最具話題性的明星王源也是節目中的一位唱作人。王源總是稱呼樑博為“博哥”。你可以將其視作後輩對前輩的尊重,但他們之間確實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在節目錄制後的聚餐時間,樑博也表達過,“我們都曾18歲過,我很能理解18歲那時候的感覺,尤其是離開校園出來工作的那種心理。”他對《Q》記者說,“(那種心理)是希望別人對我的認識,都是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不要老把我當孩子。”


樑博:成為自己


相似的情節也在樑博的生命中出現過。回到2009年之前,樑博還在藝術中專時,他經常會給學校的領導打報告,申請一場屬於他和音樂夥伴們的演唱會,“我已經把防火的措施給領導想好了,這個劇場一定不會出現任何電火的情況。我們不抽菸,我們也不是那種很髒的音樂,能不能我們自己掏錢,去做一個音樂會。”他回憶起那一刻,只有一位專業老師會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去對待,而不是所謂的小孩。

於樑博而言,他參加節目的初衷是“多表演幾首原創作品”。就像他說的,“只要不是在音樂裡,我就覺得沒什麼大興趣。”對於現場有101位手握投票權的大眾評審,他會希望他們“至少會在(他表演的)那一瞬間投入音樂”,變成聽眾。


樑博:成為自己


但規則擺在那裡,他仍然逃脫不開被比較、被評價,甚至是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對讚美和批評不太有感覺,那輸贏呢?“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他說。這是人要走到一定高度後,才會有的心態吧?“不是,因為我不是這一場不在乎輸贏,我可能從被大家認識——2012年到現在我就沒在意過輸贏。可能對我來說,真正的輸贏是音樂的好壞,而不是一個誰給我的評判,或者說是誰給我的一個定義。”

“剛開始去這個節目的時候,我不清楚規則,我跟導演說,我希望我每場都是倒數第一,但是我希望每場都能給大家多唱一首歌。這個當然不可能。”樑博補充道。


自我意識


音樂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對唱作人更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樑博作品裡的自我可能是百分之二百。“因為我寫不了別人,輕易也不想寫別人。”他對《Q》記者說。

在開始接觸音樂前,畫畫是樑博的表達方式。他太喜歡畫畫了,以至於老師發的所有的本、不做的練習冊、卷子被他畫了個遍。像很多小孩子一樣,他不願意臨摹。大部分時間裡,他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比如動物世界、孫悟空什麼的。“你自己在跟自己交流。”他這樣描述畫畫帶給他的感覺。


樑博:成為自己


除了畫畫,他形容那段日子是“沒有感知、沒有感覺,甚至沒有一個具體能觸動你的,讓你用一個形容詞去形容一下的”。

學習畫畫的時候,畫室的老師是允許學生們在畫畫的時候聽音樂的,所以那個時候樑博就天天聽歌。後來他慢慢發現自己聽歌以後,就不畫畫了。他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因為吉他的出現,“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是完完全全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他說。

“從那以後,我的人生在我的心裡就不一樣了。每天除了睡覺,我基本就在吉他教室裡,而且回家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放下書包手都不洗拿著吉他奔進臥室。後來讀大學,當我的一些師弟問我一天練多長時間琴時,我就說,那時候我基本跟吉他睡,你應該問我一天多少時間不碰琴。”

有點小才華,會畫畫、懂音樂,非常不起眼的普通學生——樑博這樣勾勒當時的自己。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發現自己心裡存在一個很有獨立色彩的世界。他講不出來以前做過什麼出格的事情。“可能我的人就是出格的。”突然之間,他說了這麼一句。


樑博:成為自己


樑博同樣反感界定自己音樂的風格,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那就是包含很多元素的流行音樂。“我不想給它設定條條框框。因為我自己寫歌,一般都是先有旋律後有歌詞,所以我唯一判斷的標準就是耳朵,聽過之後再判斷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就可以了。”

很巧合的是,Beyond樂隊成員黃貫中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黃家駒會把很多音樂叫作流行音樂,包括他們自己那首前衛金屬風格的歌曲《金屬狂人》。


主動選擇


樑博在對話中非常簡單直接,這可能與他的性格有關係。

採訪過樑博的鳳凰U Radio綜合臺主持人濤濤回憶,樑博在現場給自己錄製一些歌曲的推薦語時,居然拿著話筒冷場了。五分鐘之後,樑博對他說:“我還是不錄了。”這五分鐘裡樑博一直在想,應該怎麼樣說才不會讓大家覺得他一直很強調自己的作品,又能夠讓大家很客觀地去聽到他的音樂。“他其實覺得解釋有時候是多餘的,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濤濤說。


樑博:成為自己


坦誠,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展現。聊起他最近在節目中唱的那首《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時,他說:“那歌挺悲傷的。”他對這首歌沒有描述太多,但你能聽得出來,那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悲傷。“我只是用一個很直白的文字給你講了一個故事。”他對《Q》記者說。

在許多人眼裡,樑博很難“聊”,對於這點他是這麼說的。“如果我想去交流,如果我想去跟別人認真地溝通,我是有方法的。”

不過,樑博也說:“人們所推崇的情商、智商只是一種工具,人與人溝通還是取決於一個真誠的心。”

這也是我們在採訪中真正感受到的東西。


Q&A

樑博:成為自己


Q=《Q》雜誌 A=樑博


Q01:你去《我是唱作人》的原因是什麼,你當時和車澈老師是怎麼溝通這件事的?

A:其實我覺得我們還是從聽音樂開始,因為我覺得這個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當時是在錄音棚裡大概給他聽了幾首歌,就是下一張專輯裡的歌,他還挺喜歡的,我覺得這個也可能還是因為我的音樂讓他有感觸,然後促成了這件事。

Q02:我是唱作人》畢竟是一個真人秀,參加之前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A:我怕它讓說很多話,講很多故事。現實來講的話,還真是就沒有人管我,這個所謂的真人秀是你該什麼樣就什麼樣,你想說的你可以說,然後確實是完全真實的。我擔心的是我要表演成另外一個人。

Q03:現場有101位大眾評審,你能感覺到這些人在審視或者說在評價你的音樂嗎?你有這種意識嗎?

A:我有這種意識,我有這種感覺,確實是101位音樂評審,當他們被賦予評審這個身份的時候,他們以一種審視的眼光看你,當然這個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覺得我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說你會看到有一些人在這一場把票投給了你,他在下一場投給了別人,所以說這個也能說明他的客觀。而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我上臺表演的那幾分鐘。你不是評審,你是聽眾,你再嚴格再刁鑽,你也會在那一瞬間投入音樂。當然當音樂聲停止之後,你會再回到你評審的身份,你想去審視一個人的話也是OK的。對我來說,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去改變一個人的角色。

Q04:當聽到一些批評意見,你會有情緒嗎?

A:怎麼說呢,就是讚美我都沒有那麼強的感覺,更何況批評。有很多人把你誇得天花亂墜,那個都沒有讓我多麼興奮,因為其實我的音樂是什麼樣子的自己還是挺清楚的,所以在這方面也許有一點寡淡。那些網絡上過度的解讀、分析、讚美,我都沒有什麼感覺,所以批評我就更沒有什麼感覺了。

Q05:上學的時候你是那種很不起眼的學生嗎?

A:非常不起眼,就是普通的學生,可能有一點小才華,會畫畫、會音樂,跟我好的那些同學也都是相對來說比較簡簡單單的,那時候我也不打架什麼的,也沒有跟那個班級裡的所謂的幫派在一起,所以在那個時候我自己內心裡就有很獨立的一個世界,我不是想故意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因為我覺得那樣很累,我喜歡的東西可能被大家拿出來以後,會跟別人有些不一樣,所以我確實是在自己的一個形式標準、一個世界裡面去追求我自己想要的東西。

Q06:在表演的時候,如何拋棄自己的輸贏心?這感覺很難。

A:其實不難,換句話來講,你如果真的很計較得失的話,你也應該計較在自己的表演狀態上,如果你不好的話,你再計較得失也還是會被淘汰的,如果你好的話,你計不計較你也會留在這裡,我覺得這個是肯定的。我不在意輸贏,但是我非常在意這一場我表演之後給所有的聽眾的感受。

Q07:從什麼時候起音樂取代了畫畫?

A:其實很小的時候,畫畫跟音樂這兩項是我最愛的,音樂我一直都喜歡,包括我接觸美術以後,在畫室裡邊畫畫邊聽歌,可能就越聽越入迷。但是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從有了吉他開始,有一個樂器在自己的生活裡,那種衝擊力對我來講是沒辦法用美術去比的,那個衝擊力太強了。在我的記憶中為數不多的清晰畫面就是,吉他放在那兒,我撥絃的時候,那個聲音給我的是特別酷的感覺,衝擊力太強了。因為現在那種吉他已經沒有了,就那個聲音,弦的那個聲音。那個時候其實沒有什麼意識,就太喜歡了。

Q08:作為黃家駒的歌迷,你覺得黃家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A:人們印象中的Beyond就是黃家駒,Beyond之所以是Beyond,是因為黃家駒,Beyond精神就是黃家駒這三個字。(記者:你覺得他會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他是什麼性格的人。(記者:為什麼?)因為他讓我瞭解的是音樂,我沒必要了解他。

Q09:之前看黃貫中的一個採訪,他說家駒有一個特點,他會把很多音樂都歸納到流行音樂裡,所以我想問你覺得搖滾和流行音樂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A:如果這個真是他說的,我覺得我還挺榮幸的,我跟他想法一樣。

Q10:你覺得網上的這種輿論在你身上好像附加了好多的光環、意義?

A:對,我覺得不管是好或不好,人都免不了被過度解讀,或者說被過度賦予一些東西,但是你沒辦法避免。我從2012年被大家認識到現在,所承受的最多的就是過度解讀。

Q11:你說“人生免不了被貼標籤”,怎麼理解這句話?

A:因為人有的時候給你貼標籤,是不假思索地貼標籤。包括社會當中有一些輿論,有很多公眾號的轉發、微博大號的轉發,包括一些文章……他們寫文章的出發點是“我有表達欲”和“我要表明我的觀點”,甚至也可以說是為了一些存在感,可能並不是知道了某些事情的真相。我不喜歡,但我習慣了。

Q12: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有自我的人。

A:對,“自我”是很重要的,因為我是一個被拍攝的,所以我的自我會被觀察面放大。但如果我是一個攝影師在拍你,那麼我的這種自我可能會被你稱為“厲害”,(大家會說)這個攝影師非常自我,真有想法,可是一個被拍攝者為什麼不可以自我?其實所謂自我不自我,無非是看誰來表現。很多東西現在不是好和壞的問題,就是可能還不夠自我。

Q13:為什麼節目上半段的末尾唱了《你會成為你想的那個人》?

A:我覺得情緒到了,可能算是自己的一場演唱會或者演出的一箇中後場。

Q014:對,很多人說勵志,但是給我的感覺特別像片尾曲。

A:這裡面很憂傷。我覺得可能大家認為的那種勵志,就是因為被這種真實的交流和憂傷觸動了,這種真實的感受、真實的答案給你一種鼓勵,而不是那種“掩蓋所有的事情,告訴你生活充滿陽光”的那種勵志。

Q15:你在生活中會覺得孤獨?

A:我經常。

Q16:為什麼?你給人的感覺就是沉浸在音樂世界裡的時候非常的滿足,一直有自己的堅定的信念和目標,為什麼你還會覺得孤獨呢?

A:音樂其實對我來說是我的表達方式,也是我自己特別鍾愛的一個事,融入我的生活,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拋開音樂來講,我生活當中其他的部分其實就跟你們一樣,也是需要朋友、親情和愛情的。我經常感到孤獨,而且我特別怕孤獨,只有我自己覺得想一個人的時候,去享受這種狀態的時候,我才能真正安靜地去享受。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索關注: Qthemusic


樑博:成為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