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國:2020年追上高通聯發科,十年內存儲器前五

聯發科技 高通 紫光股份 美光科技 EET電子工程專輯 2017-04-29

日媒稱,外界多視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為中國發展半導體領軍人物,趙偉國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旗下的Nikkei Asian Review專訪時,提到兩個發展重要目標,第一,在移動芯片業務方面,要在2020年時,大幅縮小與全球兩大手機芯片商美國高通、臺灣聯發科的距離。另一方面,在十年內,紫光要躍身成為全球前五大存儲器製造商。

據《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4月25日報道,現在中國還完全沒有存儲器芯片產出,若以NAND Flash內存產能來說,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日本東芝、美國的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及美光、英特爾掌握了全球市場。而紫光旗下移動芯片商展訊通信,在4G移動業務及客戶拓展也還大幅落後。

趙偉國在專訪中不否認目前仍處於落後態勢,但他說:“在存儲器、System LSI領域,是可以追上世界頂級水準的。我認為只需要時間,中國半導體就能發展起來。”

趙偉國以面板業為例指出,“看看幾年前中國也沒有面板業,但是現在面板業已經居世界領導地位,而隨著技術更新換代,臺灣跟韓國的芯片產業,也得以發展和美國同業競爭。 中國也可以做到。 ”

去年底,紫光和武漢新芯合併成立長江存儲,主力發展內存業務;手機芯片方面,紫光於2013年收購展訊、銳迪科2家IC設計廠,衝擊該領域市場。

趙偉國說,紫光集團現在最重要的兩大發展方向,就是3D NAND flash技術,以及移動芯片、物聯網芯片。 NAND flash被大量應用在電子產品、手機、數據中心之中,未來成長看好。

他認為,5G時代的來臨,將讓展訊有機會逐漸趕上高通與聯發科。 因為在4G時代,投資腳步太慢、投資金額不足,但現在5G時代還沒到來,展訊也已經開始佈局,還有好幾年時間可以追趕,有機會能與領先公司並駕齊驅。

報導稱,面對過去幾年在先後在併購美光、西部數據,以及臺灣封測廠硅品、力成、南茂時面臨的一連串挫敗,讓趙偉國改變了公司發展策略。 他說目前紫光會多招聘人才,向獨立發展技術方向發展,而不會把海外投資、併購、或是談技術授權當成主軸,

趙偉國表示,當下有些內存製造商,不希望新進者加入行業競爭,怕這些後進者會對他們的既有生意造成影響。

“所以才用政治的理由、或是對於未來可能產能過剩的顧慮,來阻礙新進者加入,這並不合理。 特別是現在大量的市佔率,及訂價權都掌控在少數企業手上。 ” 他並開玩笑地比喻,“難道你自己上了大學,唸完大學後就把大學都關掉,不讓別人上大學。 ” 報導稱,對趙偉國而言,放眼全球,臺灣對來自大陸的半導體投資態度相對封閉,幾乎完全不可能接受,美國、日本、韓國稍微好一些,在趙偉國的經驗中,至少美國、日本比較有意願成立合資公司。

不過,趙偉國仍明確表示,“不會去參與競標東芝的NAND Flash業務。 如果去競價收購東芝,那我們也只會成為抬高投標價格的一個工具而已,東芝半導體事業沒有進行出資的價值。我認為並不值得為了難以達成的收購,浪費精力。”

不過即使併購投資不順,紫光集團近期全球攬才腳步不曾停歇,先前有來自臺灣華亞科(Inotera Memories)前董事長高啟全加入,去年底聯華電子(UMC)前CEO孫世偉也加入戰隊。並且許多報道都直指,紫光聘僱了一大批來自臺灣華亞科的工程師。

Gartner半導體分析師盛陵海分析,清華紫光毋庸置疑就是中國發展半導體業領頭羊,但要真的成為全球一線存儲器製造商,前方困難還非常多。他說:“因為中國在內存方面技術基礎並不深,加上目前海外收購看起來比較不可能,所以目前要一邊蓋廠、一邊還要自主開發推動技術進展,實在是非常挑戰的事。”

紫光股份股價昨(25)日下跌1.33%,收報51.34元人民幣(下同)。去年7月下旬,紫光股價攀上71.88元之後,便逐步向下修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