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

10天前,樂清市教育系統選派了6名骨幹教師赴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開展教育援助工作。這6名教師分別是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樂清市業餘體育學校的方素麗、北白象鎮中學的蔡曉豐、北白象茗嶼中學的黃旭東、城南一小的孔滬生、石帆二小的王蓉蓉。其中王昆、方素麗和蔡曉豐被分到壤塘縣寄宿制中學任教;黃旭東、孔滬生、王蓉蓉被分到壤塘縣城關小學任教。6名教師到支教學校已經十來天了,他們適應當地的生活嗎?支教工作開展得怎麼樣?昨天,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分別專訪了這幾名支教老師。

"

10天前,樂清市教育系統選派了6名骨幹教師赴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開展教育援助工作。這6名教師分別是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樂清市業餘體育學校的方素麗、北白象鎮中學的蔡曉豐、北白象茗嶼中學的黃旭東、城南一小的孔滬生、石帆二小的王蓉蓉。其中王昆、方素麗和蔡曉豐被分到壤塘縣寄宿制中學任教;黃旭東、孔滬生、王蓉蓉被分到壤塘縣城關小學任教。6名教師到支教學校已經十來天了,他們適應當地的生活嗎?支教工作開展得怎麼樣?昨天,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分別專訪了這幾名支教老師。

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我們6人中,3名是女教師,3名是男教師。”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是這次的支教小組長,他介紹,他是懷著一腔熱血和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踏上遠赴壤塘縣支教的路途。從成都下飛機,他們又坐了14個小時的大巴車,才到達壤塘縣城。壤塘縣城海拔3300米左右,剛去的頭兩天,有3名教師感到身體不適,需要吸氧。

“當地日夜溫差很大,夜裡氣溫大約六七度,都用上電熱毯了。”孔滬生告訴記者。當地人做的飯菜都很辣,重油重味,他們吃不習慣。所以,他們一般中午在學校吃當地的麻辣盒飯,早晚都自己做飯吃。

“早餐就簡單點,不辣就好,晚上回到宿舍,自己幾個人去菜市場買點菜,自己燒菜煮飯。不過,因為海拔高,不管燒啥都得放在高壓鍋裡燒。要不都燒不熟的。”孔滬生說,作為支教老師,他們明白,只有一個月的支教時間,他們要很快克服飲食等方面的困難,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並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工作,不僅要搞好教學工作,還要當好使者,加強兩地教育文化的交流與溝通,為壤塘縣教育事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壤塘縣城關小學是去年新建的一所全漢語教育學校,壤塘縣部分學校是全藏語教育的,也有雙語教育的學校,只有這所新建的小學是全漢語教育。孔滬生是一名小學高級教師,她在這所學校支教時,不僅參與開課、聽課,還兼心理和德育教師。這些天,為儘快熟悉支教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支教學校情況,她忙於參加學校所有的教育活動,和全校師長開展多層次的交流,甚至跟學校教職工一起去參加當地一名教師的婚禮,和新同事們打成一片。

"

10天前,樂清市教育系統選派了6名骨幹教師赴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開展教育援助工作。這6名教師分別是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樂清市業餘體育學校的方素麗、北白象鎮中學的蔡曉豐、北白象茗嶼中學的黃旭東、城南一小的孔滬生、石帆二小的王蓉蓉。其中王昆、方素麗和蔡曉豐被分到壤塘縣寄宿制中學任教;黃旭東、孔滬生、王蓉蓉被分到壤塘縣城關小學任教。6名教師到支教學校已經十來天了,他們適應當地的生活嗎?支教工作開展得怎麼樣?昨天,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分別專訪了這幾名支教老師。

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我們6人中,3名是女教師,3名是男教師。”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是這次的支教小組長,他介紹,他是懷著一腔熱血和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踏上遠赴壤塘縣支教的路途。從成都下飛機,他們又坐了14個小時的大巴車,才到達壤塘縣城。壤塘縣城海拔3300米左右,剛去的頭兩天,有3名教師感到身體不適,需要吸氧。

“當地日夜溫差很大,夜裡氣溫大約六七度,都用上電熱毯了。”孔滬生告訴記者。當地人做的飯菜都很辣,重油重味,他們吃不習慣。所以,他們一般中午在學校吃當地的麻辣盒飯,早晚都自己做飯吃。

“早餐就簡單點,不辣就好,晚上回到宿舍,自己幾個人去菜市場買點菜,自己燒菜煮飯。不過,因為海拔高,不管燒啥都得放在高壓鍋裡燒。要不都燒不熟的。”孔滬生說,作為支教老師,他們明白,只有一個月的支教時間,他們要很快克服飲食等方面的困難,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並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工作,不僅要搞好教學工作,還要當好使者,加強兩地教育文化的交流與溝通,為壤塘縣教育事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壤塘縣城關小學是去年新建的一所全漢語教育學校,壤塘縣部分學校是全藏語教育的,也有雙語教育的學校,只有這所新建的小學是全漢語教育。孔滬生是一名小學高級教師,她在這所學校支教時,不僅參與開課、聽課,還兼心理和德育教師。這些天,為儘快熟悉支教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支教學校情況,她忙於參加學校所有的教育活動,和全校師長開展多層次的交流,甚至跟學校教職工一起去參加當地一名教師的婚禮,和新同事們打成一片。

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王昆在壤塘縣寄宿制中學教化學,兼做學校黨建工作。蔡曉豐在該校教美術,兼做財務制度;方素麗教信息技術課。他們都很快適應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不僅給當地師生傳授工作經驗,還從當地師生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取長補短。

“這邊的學校,課間廣播操氛圍很好,廣播一響,全體師生,包括校長在內,全部和學生一起,來到操場上,認認真真地做廣播操,真的很難得。”

孔滬生說,他們這點很值得我們這邊的學校學習。樂清的學校,做課間廣播操只是學生的事,教職工一般不參加,這樣,氛圍就不夠好了。

課餘時間,幾名男教師和學生們一起打球,拉近距離;女教師和學生聊天、談心、拉家常,也很快熟悉了。

想為當地學生做實事

“壤塘縣比較偏僻,這裡大部分學生家庭比較貧困。”王昆說,不過,他們從幼兒園到高中,有15年的義務教育。但學校有一批孤兒和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他們很需要幫助。目前,王昆一邊在統計貧困生的人數,一邊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打算籌資給這些貧困生一點幫助。

“我們幾個接下去也想和當地教師一起,走訪一些貧困生家庭。”孔滬生說,看看他們家庭的真實情況,再商量怎麼幫助他們。

數天前,王昆看到一名學生用一根筷子吃飯。一打聽,才知他原來有一雙筷子的,後來弄丟了一根。因為學校沒有小賣部,他買不到筷子,就只用一根筷子吃飯了。其實,不只這名學生,還有一些學生,有的弄斷了筷子,有的弄丟了筷子,也只能用匙子或一根筷子吃飯。

得知此事後,王昆馬上上網買了上千雙筷子郵到學校。

“筷子明後天就會到,打算分發給這些丟了或斷了筷子的學生。”王昆說,剩餘的放在學校食堂,以後他們缺筷子,可以自己去拿。

四川省壤塘縣寄宿制中學創辦於1958年,是一所縣辦寄宿制高完中,2018年3月遷址於壤塘縣崗木達鄉章光村,學校佔地面積3210平方米,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和乒乓球場等運動場地。

“我們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王昆說,教學設施不錯,全校教職工也都很努力,他們相處得很好,都感覺從彼此身上收穫不淺。

"

10天前,樂清市教育系統選派了6名骨幹教師赴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開展教育援助工作。這6名教師分別是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樂清市業餘體育學校的方素麗、北白象鎮中學的蔡曉豐、北白象茗嶼中學的黃旭東、城南一小的孔滬生、石帆二小的王蓉蓉。其中王昆、方素麗和蔡曉豐被分到壤塘縣寄宿制中學任教;黃旭東、孔滬生、王蓉蓉被分到壤塘縣城關小學任教。6名教師到支教學校已經十來天了,他們適應當地的生活嗎?支教工作開展得怎麼樣?昨天,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分別專訪了這幾名支教老師。

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我們6人中,3名是女教師,3名是男教師。”來自樂清中學的王昆是這次的支教小組長,他介紹,他是懷著一腔熱血和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踏上遠赴壤塘縣支教的路途。從成都下飛機,他們又坐了14個小時的大巴車,才到達壤塘縣城。壤塘縣城海拔3300米左右,剛去的頭兩天,有3名教師感到身體不適,需要吸氧。

“當地日夜溫差很大,夜裡氣溫大約六七度,都用上電熱毯了。”孔滬生告訴記者。當地人做的飯菜都很辣,重油重味,他們吃不習慣。所以,他們一般中午在學校吃當地的麻辣盒飯,早晚都自己做飯吃。

“早餐就簡單點,不辣就好,晚上回到宿舍,自己幾個人去菜市場買點菜,自己燒菜煮飯。不過,因為海拔高,不管燒啥都得放在高壓鍋裡燒。要不都燒不熟的。”孔滬生說,作為支教老師,他們明白,只有一個月的支教時間,他們要很快克服飲食等方面的困難,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並適應當地的生活和工作,不僅要搞好教學工作,還要當好使者,加強兩地教育文化的交流與溝通,為壤塘縣教育事業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壤塘縣城關小學是去年新建的一所全漢語教育學校,壤塘縣部分學校是全藏語教育的,也有雙語教育的學校,只有這所新建的小學是全漢語教育。孔滬生是一名小學高級教師,她在這所學校支教時,不僅參與開課、聽課,還兼心理和德育教師。這些天,為儘快熟悉支教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支教學校情況,她忙於參加學校所有的教育活動,和全校師長開展多層次的交流,甚至跟學校教職工一起去參加當地一名教師的婚禮,和新同事們打成一片。

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王昆在壤塘縣寄宿制中學教化學,兼做學校黨建工作。蔡曉豐在該校教美術,兼做財務制度;方素麗教信息技術課。他們都很快適應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不僅給當地師生傳授工作經驗,還從當地師生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取長補短。

“這邊的學校,課間廣播操氛圍很好,廣播一響,全體師生,包括校長在內,全部和學生一起,來到操場上,認認真真地做廣播操,真的很難得。”

孔滬生說,他們這點很值得我們這邊的學校學習。樂清的學校,做課間廣播操只是學生的事,教職工一般不參加,這樣,氛圍就不夠好了。

課餘時間,幾名男教師和學生們一起打球,拉近距離;女教師和學生聊天、談心、拉家常,也很快熟悉了。

想為當地學生做實事

“壤塘縣比較偏僻,這裡大部分學生家庭比較貧困。”王昆說,不過,他們從幼兒園到高中,有15年的義務教育。但學校有一批孤兒和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他們很需要幫助。目前,王昆一邊在統計貧困生的人數,一邊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打算籌資給這些貧困生一點幫助。

“我們幾個接下去也想和當地教師一起,走訪一些貧困生家庭。”孔滬生說,看看他們家庭的真實情況,再商量怎麼幫助他們。

數天前,王昆看到一名學生用一根筷子吃飯。一打聽,才知他原來有一雙筷子的,後來弄丟了一根。因為學校沒有小賣部,他買不到筷子,就只用一根筷子吃飯了。其實,不只這名學生,還有一些學生,有的弄斷了筷子,有的弄丟了筷子,也只能用匙子或一根筷子吃飯。

得知此事後,王昆馬上上網買了上千雙筷子郵到學校。

“筷子明後天就會到,打算分發給這些丟了或斷了筷子的學生。”王昆說,剩餘的放在學校食堂,以後他們缺筷子,可以自己去拿。

四川省壤塘縣寄宿制中學創辦於1958年,是一所縣辦寄宿制高完中,2018年3月遷址於壤塘縣崗木達鄉章光村,學校佔地面積3210平方米,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和乒乓球場等運動場地。

“我們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王昆說,教學設施不錯,全校教職工也都很努力,他們相處得很好,都感覺從彼此身上收穫不淺。

萬里之外 播撒希望種子 樂清六名教師赴川支教

“壤塘縣城關小學教學設施也很好,教師的教育熱情也很高。”孔滬生說,就是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平時教師們出去學習的機會較少,有些教學理念還是比較舊的。這次,支教老師們帶去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當地教師表示很開心地全盤接受了。

“在支教的日子裡,我們始終牢記這一使命,努力創造條件,為架設教育交流之橋而積極努力。”王昆說,在相互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他們和當地教職工不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更做到了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把自己的教育經驗帶到壤塘縣的中小學,促進兩地教育友好交流。

“我們一定會珍惜這個難得的支教機會,不辱使命。”孔滬生說,還有20來天,他們一定會樹立奉獻精神,以實際行動圓滿完成支教任務,既為樂清的教育增光,也為當地的教育添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