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樂器 琵琶 民族樂器 音樂 YT新媒體 2017-05-20

她與各國音樂大師合作,將從絲綢之路獲得的靈感轉換成音樂,帶領觀眾開啟一場從中國到中亞地區的音樂之旅。

【她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吳蠻最初抱著琵琶走上西方的舞臺時,媒體只是誇她“美”。但時間推移,她逐漸讓這件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樂器進入他們的視野。2008年吳蠻獲得美國藝術家大獎;2013年,《美國音樂》雜誌評選吳蠻為全美年度演奏家。

90年代,吳蠻隻身前往美國時,整個西方對琵琶都極其陌生。但對吳蠻來講,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她可以在一張白紙上隨意塗抹。“我想打破一種印象,你這個人是中國來的,樂器是中國的。但我是個音樂家,我可以做很多事。”

二十七年裡,吳蠻灌錄了四十多張琵琶專輯,五次獲得格萊美唱片“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提名。美國權威音樂雜誌《美國音樂》曾將吳蠻評為2013年“年度最佳器樂演奏家”,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一位東方演奏家。

琵琶之於吳蠻,就好像小提琴之於帕格尼尼或者鋼琴之於肖邦。

1990年,本已確定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吳蠻辭掉教職,帶著7件傳統樂器隻身踏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抱著“哪種樂器接受度高,就在美國彈哪一種”信念,她決心將原本只活躍在中國的樂器帶上世界舞臺。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吳蠻

20多年後的今天,當吳蠻帶著琵琶再次返回中國演出,早已擁有更多“頭銜”:第一位走進美國白宮、歐洲皇室和西方古典音樂殿堂的中國器樂演奏家;馬友友“絲綢之路”樂隊創始人之一;榮獲五次格萊美提名的頂級琵琶獨奏家;把中國樂器介紹到西方的第一人。

2017年5月,吳蠻在西安、蘇州、北京等中國十二城開啟一場名為“邊疆”的巡演。她與各國音樂大師合作,將從絲綢之路獲得靈感轉換成音樂,帶領觀眾開啟一場從中國到中亞地區的音樂之旅。

巡演結束後,吳蠻與YT雲圖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從踏上飛機前往美國到結束中國12個城市的巡演,吳蠻仍在繼續琵琶演奏的探索。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吳蠻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

帶七件樂器上飛機,把琵琶介紹給世界

Q: 1990年你去美國前,本來已經確定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留校任教。當時你帶了七件樂器上飛機,說哪種樂器接受度高,有市場,自己就在美國就彈哪一種。後來確定以琵琶打開西方世界的大門,是什麼緣由?

A: 緣由很簡單,琵琶這件樂器有豐富語言,我對它的掌握和熱愛足夠我忙的,不僅是我用琵琶打開了西方大門,琵琶亦起到了作為西方瞭解中國音樂的窗口。其它我帶去的樂器就一直放在櫃子裡“失業”。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馬友友和吳蠻在白宮

Q: 早年在海外的演出經歷中,有沒有哪些時刻讓你記憶深刻?有沒有出現過落差很大、內心動搖的時刻?

A: 音樂和觀眾交流,這樣的信心我從來沒有動搖過的,即使在各國面對不同的觀眾。早年間有一種寂寞感。整個西方對中國不太瞭解,尤其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音樂,這種落差是一定有的。

我的經歷是一場音樂會一場音樂會去積累,幾百場、幾千場、幾萬場積累起來,來挑戰音樂的市場市場。這個難度相當大,也是很幸運,二十多年來經過不斷努力,逐漸打開了中國音樂在西方的市場,也讓亞洲和東方其他國家的音樂在西方獲得了更多的瞭解。

早年觀眾聽中國音樂還是一種好奇心,就是看個熱鬧,沒有太深入的瞭解。但現在觀眾對中國音樂、中國文化的感知都比二十年前要多得多。所以即便他們是第一次聽到中國的音樂,第一次現場觀看琵琶演出,對中國音樂的反應也是非常直接的。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吳蠻

Q: 琵琶不像小提琴、二胡、薩克斯這類樂器,擅長演奏連綿不斷的旋律,且音量很小。你認為琵琶的優勢與劣勢在哪兒?琵琶的音色有怎樣的性格?

A:每一件樂器都有自己的特點,正是因為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它存在。所以這個是沒有所謂的劣勢和優勢的,我覺得它們都有自己的優勢,沒有好和壞。

琵琶在彈撥樂種類裡面,性格還是比較寬廣的,它有豐富的性格。它可以非常響——其實琵琶的聲音要比吉他響很多。它可以呈現非常激烈、非常戲劇化的作品例如《十面埋伏》,也可以非常典雅、非常文靜,例如《春江花月夜》。琵琶在音樂性格上和西方的彈撥樂器完全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它在彈撥樂裡是一個比較突出的樂器。

Q: 今天說起來“跨界”已經是很常見的事。在傳統音樂的跨界上,你走得非常早。早年的跨界帶給你哪些思考?如今你的跨界又會堅持些什麼?

A:近幾年來“跨界”這個詞在國內用得很多,但我其實不太願意看到這個詞出現那麼多次。“跨界”在國內好像變成了一個時髦詞彙,但它其實就是一種合作。其實音樂的合作、各種各樣的藝術門類的合作,還都是在這個“界”裡頭,沒有說跨到外面去。

20多年前我就開始做如今我們所謂“跨界”的合作,其實當時根本就沒有去想跨界,只是覺得音樂應該是多種語言。我作為一個音樂家,應該有多重的能力和渠道去表現我的音樂,所以才會有很多與各種不同音樂門類或者各種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合作,我想說的是合作,並不想說這是“跨界”。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吳蠻與陳其鋼演繹華陰老腔(攝影:肖一)

邊疆——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

Q:“邊疆——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的音樂會項目始於15年前,那時候你的初衷是為了給琵琶尋根,去尋找琵琶在中亞的血緣。在這尋根的路上,你有哪些有趣的、或是驚訝的發現?

A:2000年的時候,我第一次有機會面對面聽到來自伊朗、蒙古、印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國家音樂家的演奏。這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好像曾經聽到過,但又沒有真正見過現場演奏的樣子。整個經歷非常美妙。那時起我就萌芽出了這樣的想法,就是我應該瞭解更多更多的中國傳統音樂。

當時跟伊朗的藝術家聊起琵琶,得知琵琶的前身是種古老的伊朗彈撥樂器叫貝爾巴特琴。琵琶已經在我手上握了20多年,我對它背後的歷史和故事還不夠了解,於是我就有了去“尋根”的念頭。

“邊疆——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項目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2008年,我第一次和維吾爾族的音樂家們坐在一起演奏。第一次見面,大家拿出各自樂器的時候真的非常感動。我記得維吾爾族的音樂家阿卜杜拉老師告訴我,這些樂器是琵琶的兄弟姐妹,我們八百年前是一家子,經歷了這麼多朝代,琵琶離開了家鄉,今天我們在八百年之後又回來了,又重新見面了。

當時我確實有點忍不住自己的情緒,那個場面很感人。後來我們就錄製了《邊疆:吳蠻與絲綢之路音樂大師》。唱片是由美國公司錄的,美國國家圖書館保留了這張唱片,也得了獨立獎的提名。我們還專門為這張專輯拍了一個紀錄片,記錄了整個合作過程。所以對我和參與其中的音樂家來講,這都是非常寶貴的經歷。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絲綢之路”樂隊在表演中,左三為吳蠻,右四為馬友友

Q:美國有媒體評論說,兩千多年曆史的中國琵琶因你而不再只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好奇樂器。你給琵琶帶來的最大貢獻,是否就是去掉了它的神祕色彩,讓它得以與西方樂器平等交流?

A:之所以之前西方媒體認為琵琶是神祕的,是因為他對中國這個國家都抱有一種神祕感。因為不瞭解,所以神祕。小時候,我們聽到“美麗的新疆多麼的美好”那些歌,就覺得新疆很神祕,那塊土地都是葡萄,大家老是在那裡跳舞,就有一種神祕感。可當你身臨其境,你去到了、接觸了,就會發現,哦,原來是這樣的。神祕感就沒有了,就變得更親切,覺得就是在自己身邊一樣。

我的工作對西方媒體來說可能就是這樣。因為我的介紹和推薦,他們開始覺得琵琶也慢慢成為他們生活中的樂器。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希望有天琵琶能變成全世界大家都知道的樂器。就像吉他一樣,吉他是西方的、樂隊的,既可以在流行音樂裡頭,也可以在古典音樂裡面,既可以是電的,也可以是純音響的,大家對它多少都有了解。

我希望中國的樂器能夠站在世界舞臺上,能夠變成全世界音樂中的一份子,在世界音樂中擁有一個重要的地位,而不是默默無聞的只在中國生存。這對我來講很有意義,是種很微妙、很神奇的感覺。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吳蠻與來自中亞的音樂大師

Q:這次的“邊疆”巡演匯聚了琵琶、塔吉克都塔爾琴、吉爾吉斯斯坦的庫姆孜琴,維吾爾歌唱家塞努拜爾,以及意大利的手鼓,這些樂器和音樂人是如何聚集到一起的?

A:“邊疆” 音樂會的幾位音樂家不僅是在與觀眾分享音樂傳統和各自的音樂才華,更表明了音樂可以拉近我們彼此的距離,以及文化交流對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關係的重要性。這正是“一帶一路” 的觀念。幾位音樂家來自世界各地,Sirojidan 來自塔吉克斯坦,說當地語言和俄語,塞努拜爾說維語及漢語,安德烈先生說意大利語和英語,我本人當然說普通話和英語。我們之間最好的溝通是用“音樂”。我們是繼承各自的傳統音樂,又創造新的“跨界”傳統,能與十二個城市的觀眾交流分享,感到無比幸福。

我希望這一臺音樂會能夠帶給中國觀眾風格不同的世界音樂。幾位音樂人都是我的朋友,之前也曾進行過合作:塔吉克斯坦的都塔爾演奏大師,他的音樂非常迷人;塞努拜爾·吐爾遜是維吾爾族最著名的歌唱家;安德烈是意大利人,能夠演奏世界各國的手鼓,他不單是世界級的手鼓大師,還熱衷於音樂教育。

我們這幾位演奏家都來自阿伽汗文化基金會下面的一個音樂項目,叫做音樂倡導項目。音樂倡導項目致力於保護、承傳傳統音樂,特別是亞洲的這些傳統音樂。

吳蠻與“絲綢之路”樂隊在美國進行表演(攝影:Max Whittaker)

Q:選擇樂曲、編排的過程又是如何的?

A:音樂是人類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徑,所以這一次我非常希望將這幾位音樂家介紹給中國的聽眾。對於作品的編排、曲目的編排,我們是這樣想:首先要呈現各自的傳統音樂,然後再通過互相合作,比如說維吾爾族的民歌和意大利的手鼓合在一起,或者和塔吉克斯坦的都塔爾搭配在一起。這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來自兩種不同文化的樂器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那麼再加上中國的琵琶——這種來自中亞而興盛於中國的樂器,就會有更多的變化產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即興演奏,藉助現場的氛圍和觀眾交流。我非常希望能夠把這次“邊疆”音樂會做成一個旅行,帶著觀眾不用坐飛機地去旅行一趟,旅行到中亞,然後再回到中國。我們來走一圈,從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始,再走到今天的社會。讓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音樂家穿越時空,帶著觀眾進行一次音樂的旅程。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吳蠻

YT音樂

#《YT大藝術家》#

中國琵琶大師走出國門,改變了一件古老樂器的歷史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