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須學佛印了元”:那是一種令蘇東坡為之仰望的瀟灑境界~

楞嚴經 唐詩三百首 書法 雞湯 中年人之家 2017-07-16

【原創】【首發】文:黎海濱(whlihaibin)

-

夜讀清人張潮的《幽夢影》。

我細細品讀這一句: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出世須學佛印了元。”

佛印禪師是誰?想必很多人並不太瞭解。

佛印禪師是我國宋朝一位很了不起的高僧,名聞全國,神宗皇帝還頒賜一個高麗磨納金缽給他,以表揚他的德學。

佛印小時候是一個神童,三歲就能背誦唐詩,五歲時《唐詩三百首》,能夠背出二百多首。從此書讀百家無不通曉,直到有一天,他到一間叫竹林寺的廟裡,讀到《楞嚴經》,越讀越有興趣,他發覺這才是真理。十六歲時就出家專門研究佛學去了。

“出世須學佛印了元”:那是一種令蘇東坡為之仰望的瀟灑境界~

佛印與蘇東坡~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家,不但在詩、詞、歌、賦各方面,顯出了他卓越的天才,同時也是繪畫和書法的高手。二十一歲考到進士做官,可惜一再被捲入新舊黨爭的激烈漩渦裡,仕途並不很得意。四十五歲那年,蘇軾被貶去黃州做團練副史。他耕種於黃州的東坡上,蓋一間房子住,取號為東坡居士,從此,蘇東坡的名字家喻戶曉。

蘇東坡對佛學非常感興趣,他在黃州時,常遊覽佛寺,拜訪高僧,請教佛理;他跟佛印禪師做好朋友,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當時,佛印禪師住持廬山的歸宗寺,與蘇東坡所在的黃州正好隔江相望。因此,蘇東坡就時常坐船過江,找佛印禪師談禪論道,兩人言談甚歡,惺惺相惜,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他們由於會晤的次數多了,交誼也日漸進增,也時常開一些揭示禪理的玩笑,成為佛門的千古佳話。

在清代文學家張潮看來,佛印能與大文學家蘇東坡往來酬唱,並得到蘇東坡的欣賞與敬重,最終名垂青史,自然可成為出家人效法的典範。

然而,從宗教門規來看,佛印的風流瀟灑,有違佛家戒律。但是,從人生的角度來看,他的確活得很有意義:既出世,又入世;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那是一種領悟了生命真諦的較高人生境界,令蘇東坡為之仰望、歎服。

的確,佛印與蘇東坡之間流傳著很多的趣聞軼事,耐人尋味。

“出世須學佛印了元”:那是一種令蘇東坡為之仰望的瀟灑境界~

佛印與蘇東坡~

故事一:“一屁過江來”

蘇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詩興來了,做了一首贊佛的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如果沒有相當的佛法造詣,絕對寫不出來。蘇東坡寫好了這首詩,自己反覆吟哦,覺得非常滿意。詩中在贊佛的同時又暗含著作者自己有八風吹不動的超然境界。

他把詩用信封封好,叫人送去對岸給佛印禪師看。他自以為佛印一定會大大的讚賞一番。然而,佛印禪師讀到蘇東坡的詩時,並不如蘇東坡所預料的那樣,而是在那首詩的下端,批上“放屁”兩個大字,交給來人帶回黃州。

蘇東坡在看到“放屁”兩個大字時,第一反應就是火冒三丈,氣呼呼地要找佛印禪師算帳。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奔佛印處,正要推門進去時,忽然發現門扉上貼著一張字條,端正地寫著:

“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聰明的蘇東坡看到這兩句,幡然醒悟,心裡暗道:我錯了!竟為了那區區放屁兩個字而大動肝火,更何來八風吹不動?

這就是佛印禪師給他的啟示,讓他不得不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出世須學佛印了元”:那是一種令蘇東坡為之仰望的瀟灑境界~

佛印與蘇東坡~

故事二、“心中有什麼,眼中就有什麼”

有一天,佛印禪師教蘇東坡坐禪,蘇東坡很高興地穿起大袍,坐在佛印禪師的對面。兩個人對坐了一會兒,蘇東坡頭腦一轉,問佛印禪師道:“你看我坐著,像個什麼?”

“像一尊佛!”佛印禪師心平氣和地答道。

蘇東坡聽了這句話,心裡很是得意。可他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但我看大師你,你知道是什麼嗎?”

佛印禪師靜靜地問:“是什麼?”

蘇東坡連譏帶諷地答道:“像一堆牛糞。”

蘇東坡答後看著佛印禪師一下,卻見佛印眼觀鼻,鼻觀心,巋然不動地端坐著。

蘇東坡自以為鬥嘴贏了佛印一局,回家後,得意洋洋地在蘇小妹面前提起這件事。

蘇小妹聽後,卻冷冷對哥哥蘇軾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明心見性,你心中有什麼,眼中就有什麼。佛印說看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屎,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蘇東坡經小妹指出,才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佛印與蘇東坡,一個出世人,一個入世人,看似道不同不相為謀,卻心氣相通,相互砥礪,相得益彰,如水乳交融。其中的奧祕,的確值得後人思考。

其實,無論是入世,還是出世,都只是一種外表的形式而已;其本質則是心無掛礙,無執無住,寂而不動,感而遂通。只要能夠做到心不牽纏,便是真正的出家了。一顆心自由自在的時候,哪裡有什麼出、入的概念呢!

尤其值得稱道是佛印禪師。他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出世無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那是一種令一代文豪蘇東坡也為之仰望的瀟灑境界。

“出世須學佛印了元”,說來容易,可誰學得了呢?

後世千年,再無佛印。

唯有千古慨嘆,常留後人心中。

————————

作者黎海濱(whlihaibin)寄語:以文會友,同悟中年人生。

歡迎朋友們加我*,相互切磋。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