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去過寺廟的人如果留心就會發現,寺院的門檻一般比平常人家的要高,當然不是像某些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這在佛教中有講究:寺院的門檻不可以踩,佛祖對腳十分忌諱,認為腳是骯髒之物,踩到寺院的門檻是為大不敬。所以寺廟的門檻修得高才不容易被人踩到。

由於佛寺一般避開市井建於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又稱“三門”, 其中間是一扇大門,兩邊是各一扇小門,全稱叫“三解脫門”,即代表進入此門就可遠離塵世間的煩惱而得到解脫。天寧寺山門的匾額由原廣東省省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葉劍英元帥之子)題寫,有人認為“金剛閣”才是天寧寺的山門,不過它只有一個門,像小閣樓,兩邊各站一個金剛。門口的匾額是明代清官海瑞題寫的“天寧古剎”,我們對海瑞的認識大多是通過“海瑞罷官”的故事,幾百年以來他都是被當作“道德標杆”載入史冊。

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金剛閣刻有一副陳昌齊撰寫的門聯:

似無奇觀,蘇學士也經評許;

盡有幽趣,石頭陀於此棲遲。

陳昌齊是雷州的名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曾參與《四庫全書》的修撰。

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這副對聯的上聯一開始就說:“似無奇觀”而讓人思考好奇,實際上現在的天寧寺既不靠山也不臨江,地處城區,交通繁雜,確實談不上什麼奇觀。但作者筆鋒一轉說“蘇學士也經評許”,就是說蘇東坡被貶海南途經雷州而暫住天寧寺期間,曾詩性大發寫下“萬山第一”贈予方丈,以讚美天寧寺的美景和感謝方丈的善待。我們不能說蘇東坡吹牛,那時天寧寺確實是勝景,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推崇。比如宋代名相寇準、李綱等這些直接貶謫或貶經雷州的人,他們在雷州時大多寓居在天寧寺,並留下很多讚美天寧寺的詩句。當然,如果你不服蘇公“萬山第一”的評價,那隻好找他老人家親自理論了。

下聯開頭的“盡有幽趣”和上聯的“似無奇觀”自成一對,構成一問一答的句式。天寧寺雖無令人驚歎的“奇觀”,但有幽靜悠然的景色,所以作者從“幽趣”上作文章,從細微處描述天寧寺的景觀。接著又用“石頭陀於此棲遲”進一步肯定天寧寺“盡有幽趣”。石頭陀即憨山大師,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為中國近代禪宗最大的成就者。他曾因“私修”廟宇的罪名被充軍廣東。他在廣東的時間只有五年多,但前後兩次共三年多都是在天寧寺棲留,這從側面也說明天寧寺對憨山大師有強大吸引力。

金剛閣的後是天王閣和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寺廟的中心主體建築,也是僧人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寶殿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物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天寧寺大雄寶殿的匾額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書,其門聯是也是陳昌齊撰寫。聯曰:

眾生若干心皆為非心心空性見

如來所得法實無有法法盡果圓

著名國學家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詹伯慧曾評價道:“這兩句話,把六祖慧能的禪理闡述得如此淋漓精湛,我到過的寺院多了。這樣獨特的楹聯第一次看到,可謂佛門楹聯的上乘之作。”

如今留存下來的這些匾額和楹聯十分幸運。因為在文革期間,天寧寺遭受過嚴重破壞,佛像和羅漢均被打碎搬走,大雄寶殿成了海康一中(現雷州一中)的男生宿舍,當時常住學生有100多人。在這期間發生過一件趣聞:1975年,因住人太多和各種走動,加上室內積水嚴重,寶殿內有一個地方不斷下陷,後來踏出了一個黑洞,學生用手探尋,發現空無一物。有人就惴測此窟原藏有金銀或佛門傳世寶貝,不知被誰偷了。公安局經過幾年偵查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是否有什麼寶物被偷。

多年前,雷州最古老寺廟出現黑洞,公安偵查後也不知其中所藏何物

直至改革開放後,天寧寺按原樣重建,挖掘大雄寶殿殿堂時發現地下有5個巨型瓦缸,裡面空無一物。至此,十年前所謂的“盜金懸案”才真相大白,當年學生打探的黑窟只是瓦缸中的一個,裡面也是空空如也。有專家分析佛殿下面埋空缸,可能是古代建築家根據佛殿特殊的音響需要而設計的。在今天看來,這些設計仍是匠心獨運!

我們今天走進這座幽趣的千年古剎,追尋古聖先賢的蹤跡,領略文人墨客的情懷,穿越塵封已久的歷史,感受芸芸眾生的祈禱,總讓人流連忘返地不知今昔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