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耒陽 孔慈 遊記 歷史 文物 攝影 安仁 太湖 耒陽生活圈 2019-06-02

紅色遊記:探訪曾木齋故居

朱毛會師的開路總指揮

人物簡介

曾木齋(公元1876年-1928年),清光緒丙子年(公元1876年)農曆九月二十日丑時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陽縣上架橋界頭曾家一個大戶人家。自幼跟隨民間拳師學得一身好功夫,性格豪爽,為人正直。1928年5月,曾木齋總指揮不幸在永興太湖仙山附近阻擊尾追之敵的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53歲。在舉世聞名的湘南起義期間,曾木齋一家共犧牲11人。


曾木齋是我市著名革命英烈,人稱“曾司令”。近年來網上更是聲名大振,網文甚至黨史都把他寫成“三打安仁總指揮”、“朱毛會師的開路總指揮”,然而置疑聲一直不絕,此起彼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作為一個“紅色故事”愛好者,以及《耒陽記憶》創作組成員的身份,有幸隨市黨史辦與市攝影家協會的同志,於5月27日,冒著暴雨拜訪了“曾木齋故居”,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曾木齋故居”位於曾經的上架鄉三江村今天的三都鎮古樓村,一個叫界頭曾家的小村子裡。在三都鎮有關領導及當地村幹部的陪同下,我們來到了目的地,我終於見到了神往已久的烈士故居。一下車,映於眼簾的是一幢晚清民國初期風格的古民居,為六線五間樣式,青磚黑瓦,牆壁上寫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白底黑字標語,階簷臺子鋪的青石斑駁不齊,潮溼墨黑,並長有深淺不一的青苔,一種歷史的蒼桑感撲面而來。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大門上繪有五角星的白底橫副框內寫有“前程似錦”四個毛筆字,看墨跡新鮮度,應該是近幾年寫的。大門左右是一副大紅花紋的印刷體對聯,大門右邊掛有一個由耒陽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物保護單位的白色牌子。右邊街簷上堆有二三十包雜亂不齊的石灰,左邊街簷上放有爛蘿筐、廢紙箱、作種用的帶籽油菜杆,甚至還有兩個廢棄的土灶臺,這哪有一點文物保護的樣子,遠遠及不上其他烈士的故居保護好。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沿著五級石階上去,再跨過大門口約三十釐米高的長條石,就進入了故居。房子只有七八米進深,很侷促,物件狀況更叫人不忍直視,蛛網遍佈,堆積的雜物亂七八糟,地面也凹凸不平,甚至能隱隱聞到空氣中散發的黴味。這自然沒有想象中應有的“烈士生平事蹟展廳”,想從中找到什麼線索的想法也變得不現實了。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接待我們的是一個額頭天平挺高的男人,六十多歲的樣子,整個“曾木齋故居”就他帶一個孫子居住,他自稱是曾木齋烈士的曾孫,叫曾孔慈。當我們詢問他曾祖父的相關情況時,他言語含混起來,說都記不張了,記不張了,得以後慢慢回憶。但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信息,說東房的出頭屋樓上有一塊大匾,上面有字。一聽這個消息,大家登時變得興奮起來,尤其是攝影協會的副主席李振波老師特別高興,走,去看看。我一顆有些失望的心也跟著活起來了。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上樓的那架木製老平板樓梯,已經很是破舊了,甚至還有一兩級踏板爛了,根本踩不了人,加上光線很暗。除了我們五個人(還有個曾姓村幹部,好象也是曾木齋烈士行族後人),其他隨行的人都退出了屋,到故居其它地方看去了。大家小心翼翼地爬上樓,曾孔慈指著窗戶上邊的一塊大木板說,那就是匾。從下面看,是用十來塊杉木拼成的,沒有匾額的那種厚重感,也沒見油漆什麼的。曾孔慈說字在上面,有四個大字,下面看不到。可人上不去,必須再爬到二樓上。於是,曾孔慈又下去找梯子。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站在找來的梯子上,見匾上覆滿了石灰樣的物質,厚厚的一層灰,根本看不清字的樣子,更別說大小了。大家提議把匾放下來,看能不能發現寫的什麼字。兩人一頭,把匾一頭放到樓板上,一頭仍搭在二樓樹木上。匾太長,有三米多,放不下來。曾孔慈又找來一把高粱掃把,試圖掃去上面的灰塵。卻被叫住,不能掃,怕弄壞字,只有用軟毛刷刷。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哪裡有毛刷,只有用笨辦法,口吹,這辦法還挺好,因為匾是斜放的,口一吹,灰塵紛紛散開,連石灰也滾了下去。可是,仍然沒見到字,連字的輪廓也沒有。看樣子,這麼多石灰是給木板打底用的,字寫在石灰上面。字已看不見,塗字的金粉倒見到了,不過只有半個指甲那麼大,大概有四五個,不規則分佈,自然不能揣摩寫的什麼。原想從匾上找到什麼線索的想法又斷了。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從故居中擺放的床椅等東西來看,曾木齋烈士當年家境還應不錯,雕龍畫鳳的。曾孔慈找出兩塊不知什麼地方的雕件給我們看,一龍一鳳,形象栩栩如生,很是精美。我們趕忙用相機拍照,尤其是李老師,大叫,這東西好,不簡單!廳屋的角落中躺著一架幾十年前碾谷的磨,這磨居然不是石制的,是用黃泥雕紋路做成的。李老師說這東西少見,“耒陽農耕文化館”都沒有。曾孔慈也來了興致,竟然把磨搬開,磨裡還有幾十年前留下的谷秕,已成巴巴了。

我們又跟曾孔慈提起看家譜,這也是來之前說好的,網上有文章介紹曾木齋烈士曾中過舉人,家譜上或許有記載,可曾孔慈說家譜不在家,幾年前被一個老表給拿去了,與他同輩,是曾木齋烈士的曾外孫。我忽然想到,這家譜總不能只他一家有,別人家也應該有。來一趟也不容易,何不去別人家問問?

見故居上面有幾戶人家,我便從前面馬路繞上去。此時雨已停了,空氣格外清新。曾木齋故居正在這幾戶人家的山腳下,被繁枝茂葉包圍。一位看樣子有七十歲的大娘在街簷上吃飯,我過去打招呼,老人很熱情,請我進屋喝水。老人叫伍金玉,與共和國同齡。我試著問曾木齋烈士的情況,大娘說不曉得蠻多,只聽老公公講過些,當年“曾司令”回到灣裡,躲到對面山上的一個廢棄煤洞裡,親友送酒飯給他吃,卻不想喝醉了,白軍來抓,一時來不及逃走,被押到四里外的上架橋殺了。我趁機問大娘家是否有曾氏家譜。她說,家裡本來有一套譜,卻被曾木齋的後人給借去了,最後說什麼弄丟了,一直沒見還。

伍金玉大娘很健談,說我是第一個採訪她的人,她很高興。大娘又講了那個年代發生的一件事,說當年農軍把曾木齋的宅子當成地主家的用火給燒了,後來知道燒錯了,給賠了錢,重新蓋了下。難怪今天的“曾木齋故居”的兩邊山字垛,左邊只有兩塊,而右邊有三塊,極不對稱,莫非是當時造成的?這個傳聞應該是真的,從今天的故居前的石頭痕跡看,前面應該還有一進,起碼有圍牆什麼的。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紅色遊記:探訪耒陽市著名革命英烈曾木齋故居


下得山來,見李振波老師在放無人機,對“曾木齋故居”進行全景式拍攝。我又同穿著短T裇的曾孔慈老人聊天,他指著對門峒田裡做事的人說,那都是永興的人,山和田都是永興的。當年曾祖父搞革命,大部分時間呆在永興那邊,那邊山多,利於活動。最後從他的口中證實了伍金玉老人講的曾木齋躲在煤眼裡被抓的事。

曾木齋是位烈士無疑,但是否當年是“三打安仁”的總指揮,倒難證實,今天沒能打聽到任何打安仁的傳聞。當然,這不要緊,不管是或不是,無論怎樣,有關部門也不應該不對烈士故居進行修繕,而任其自生自滅,那樣就太讓烈士後人及遊人心寒了。

懷著沉重與失望心情,一行人離開了“曾木齋故居”。我心裡很不平衡,想不通,曾木齋名氣那麼響亮,可故居這麼不堪,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文/蔣國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