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除18年同時具備喬治和安東尼和18雷霆,俄城的三分出手數都在聯盟平均水平線之下,而即使是有安東尼和喬治,雷霆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是聯盟倒數,17年甚至是喜提第一。羅伯森防守出眾,但十分拖累球隊空間;亞當斯外拆的能力有限;安東尼在雷霆的接球投籃手感普通;喬治和19賽季的格蘭特是雷霆唯二的無球空間點。


對於這個級別的球星而言,球隊主動調整人員佈置適配球星的技術特點以最大化球星戰術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威少長於突破短於投射,長傳範圍大,破壞陣型的能力極強。對比一下雄鹿為投籃平平的字母哥配置的米羅蒂奇+大洛,以及恩比德為西蒙斯做出的調整與改變,威少給對手帶來的護框壓力給隊友帶來了足夠的空間福利,但雷霆從未配備足量能吃掉空間福利的球員,對手也得以總在威少擋拆時收縮防線沉底護框。


第二,雷霆具備傳控能力的球員非常稀少,喬治更偏向於無球和單挑終結,威少是唯一外線具備頂尖帶動能力的球員。


這一條單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在雷霆空間極差,威少自己也是偏科進攻球員的情況下,壓在威少肩上的擔子就相當重了。具備跑動接球投籃能力的空間點歷來就是傳切和掩護的倚靠,也是開啟戰術的基點。空間點缺乏的雷霆,陣地戰的戰術只剩下這幾條


1.威少持球單挑/擋拆。2.喬治單挑/擋拆。3.喬治無球掩護切出。4.施羅德持球單挑/擋拆。沒有戰術威少不得不用大量的


沒有足夠空間點開展戰術——只能用大量持球開發進攻——而糟糕的空間又反過來限制持球進攻的效率,雷霆的陣地戰難免要陷入解法稀少的惡性循環。而威少作為唯一具備帶動能力的球員,勢必要吃掉巨量的球權在進攻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發起巨量戰術。某種意義上而言,威少雖然有具體回合上的選擇闕失,顯得故意霸佔球權,但實際上,威少對球權的過量揹負,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戰術要求,並隨之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因此,威少大量的強行快攻,以及在沒有射手支援陣型收縮,自己投籃普通,掩護人也不具備外拆能力情況下而驅動雷霆擋拆和小空間下傳控的能力,可以說是雷霆連續三年的立身之本。


——威少在行進間觀察對方中鋒的落位情況,然後恰到好處的上球。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除18年同時具備喬治和安東尼和18雷霆,俄城的三分出手數都在聯盟平均水平線之下,而即使是有安東尼和喬治,雷霆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是聯盟倒數,17年甚至是喜提第一。羅伯森防守出眾,但十分拖累球隊空間;亞當斯外拆的能力有限;安東尼在雷霆的接球投籃手感普通;喬治和19賽季的格蘭特是雷霆唯二的無球空間點。


對於這個級別的球星而言,球隊主動調整人員佈置適配球星的技術特點以最大化球星戰術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威少長於突破短於投射,長傳範圍大,破壞陣型的能力極強。對比一下雄鹿為投籃平平的字母哥配置的米羅蒂奇+大洛,以及恩比德為西蒙斯做出的調整與改變,威少給對手帶來的護框壓力給隊友帶來了足夠的空間福利,但雷霆從未配備足量能吃掉空間福利的球員,對手也得以總在威少擋拆時收縮防線沉底護框。


第二,雷霆具備傳控能力的球員非常稀少,喬治更偏向於無球和單挑終結,威少是唯一外線具備頂尖帶動能力的球員。


這一條單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在雷霆空間極差,威少自己也是偏科進攻球員的情況下,壓在威少肩上的擔子就相當重了。具備跑動接球投籃能力的空間點歷來就是傳切和掩護的倚靠,也是開啟戰術的基點。空間點缺乏的雷霆,陣地戰的戰術只剩下這幾條


1.威少持球單挑/擋拆。2.喬治單挑/擋拆。3.喬治無球掩護切出。4.施羅德持球單挑/擋拆。沒有戰術威少不得不用大量的


沒有足夠空間點開展戰術——只能用大量持球開發進攻——而糟糕的空間又反過來限制持球進攻的效率,雷霆的陣地戰難免要陷入解法稀少的惡性循環。而威少作為唯一具備帶動能力的球員,勢必要吃掉巨量的球權在進攻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發起巨量戰術。某種意義上而言,威少雖然有具體回合上的選擇闕失,顯得故意霸佔球權,但實際上,威少對球權的過量揹負,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戰術要求,並隨之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因此,威少大量的強行快攻,以及在沒有射手支援陣型收縮,自己投籃普通,掩護人也不具備外拆能力情況下而驅動雷霆擋拆和小空間下傳控的能力,可以說是雷霆連續三年的立身之本。


——威少在行進間觀察對方中鋒的落位情況,然後恰到好處的上球。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推進中的威少即使不完全加速,也足以吸引對方大部分球員的防守注意力。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除18年同時具備喬治和安東尼和18雷霆,俄城的三分出手數都在聯盟平均水平線之下,而即使是有安東尼和喬治,雷霆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是聯盟倒數,17年甚至是喜提第一。羅伯森防守出眾,但十分拖累球隊空間;亞當斯外拆的能力有限;安東尼在雷霆的接球投籃手感普通;喬治和19賽季的格蘭特是雷霆唯二的無球空間點。


對於這個級別的球星而言,球隊主動調整人員佈置適配球星的技術特點以最大化球星戰術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威少長於突破短於投射,長傳範圍大,破壞陣型的能力極強。對比一下雄鹿為投籃平平的字母哥配置的米羅蒂奇+大洛,以及恩比德為西蒙斯做出的調整與改變,威少給對手帶來的護框壓力給隊友帶來了足夠的空間福利,但雷霆從未配備足量能吃掉空間福利的球員,對手也得以總在威少擋拆時收縮防線沉底護框。


第二,雷霆具備傳控能力的球員非常稀少,喬治更偏向於無球和單挑終結,威少是唯一外線具備頂尖帶動能力的球員。


這一條單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在雷霆空間極差,威少自己也是偏科進攻球員的情況下,壓在威少肩上的擔子就相當重了。具備跑動接球投籃能力的空間點歷來就是傳切和掩護的倚靠,也是開啟戰術的基點。空間點缺乏的雷霆,陣地戰的戰術只剩下這幾條


1.威少持球單挑/擋拆。2.喬治單挑/擋拆。3.喬治無球掩護切出。4.施羅德持球單挑/擋拆。沒有戰術威少不得不用大量的


沒有足夠空間點開展戰術——只能用大量持球開發進攻——而糟糕的空間又反過來限制持球進攻的效率,雷霆的陣地戰難免要陷入解法稀少的惡性循環。而威少作為唯一具備帶動能力的球員,勢必要吃掉巨量的球權在進攻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發起巨量戰術。某種意義上而言,威少雖然有具體回合上的選擇闕失,顯得故意霸佔球權,但實際上,威少對球權的過量揹負,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戰術要求,並隨之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因此,威少大量的強行快攻,以及在沒有射手支援陣型收縮,自己投籃普通,掩護人也不具備外拆能力情況下而驅動雷霆擋拆和小空間下傳控的能力,可以說是雷霆連續三年的立身之本。


——威少在行進間觀察對方中鋒的落位情況,然後恰到好處的上球。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推進中的威少即使不完全加速,也足以吸引對方大部分球員的防守注意力。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更不用提他高速推進為陣地戰乏力的雷霆帶來的多打少。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除18年同時具備喬治和安東尼和18雷霆,俄城的三分出手數都在聯盟平均水平線之下,而即使是有安東尼和喬治,雷霆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是聯盟倒數,17年甚至是喜提第一。羅伯森防守出眾,但十分拖累球隊空間;亞當斯外拆的能力有限;安東尼在雷霆的接球投籃手感普通;喬治和19賽季的格蘭特是雷霆唯二的無球空間點。


對於這個級別的球星而言,球隊主動調整人員佈置適配球星的技術特點以最大化球星戰術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威少長於突破短於投射,長傳範圍大,破壞陣型的能力極強。對比一下雄鹿為投籃平平的字母哥配置的米羅蒂奇+大洛,以及恩比德為西蒙斯做出的調整與改變,威少給對手帶來的護框壓力給隊友帶來了足夠的空間福利,但雷霆從未配備足量能吃掉空間福利的球員,對手也得以總在威少擋拆時收縮防線沉底護框。


第二,雷霆具備傳控能力的球員非常稀少,喬治更偏向於無球和單挑終結,威少是唯一外線具備頂尖帶動能力的球員。


這一條單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在雷霆空間極差,威少自己也是偏科進攻球員的情況下,壓在威少肩上的擔子就相當重了。具備跑動接球投籃能力的空間點歷來就是傳切和掩護的倚靠,也是開啟戰術的基點。空間點缺乏的雷霆,陣地戰的戰術只剩下這幾條


1.威少持球單挑/擋拆。2.喬治單挑/擋拆。3.喬治無球掩護切出。4.施羅德持球單挑/擋拆。沒有戰術威少不得不用大量的


沒有足夠空間點開展戰術——只能用大量持球開發進攻——而糟糕的空間又反過來限制持球進攻的效率,雷霆的陣地戰難免要陷入解法稀少的惡性循環。而威少作為唯一具備帶動能力的球員,勢必要吃掉巨量的球權在進攻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發起巨量戰術。某種意義上而言,威少雖然有具體回合上的選擇闕失,顯得故意霸佔球權,但實際上,威少對球權的過量揹負,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戰術要求,並隨之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因此,威少大量的強行快攻,以及在沒有射手支援陣型收縮,自己投籃普通,掩護人也不具備外拆能力情況下而驅動雷霆擋拆和小空間下傳控的能力,可以說是雷霆連續三年的立身之本。


——威少在行進間觀察對方中鋒的落位情況,然後恰到好處的上球。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推進中的威少即使不完全加速,也足以吸引對方大部分球員的防守注意力。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更不用提他高速推進為陣地戰乏力的雷霆帶來的多打少。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雷霆屎一樣的空間導致威少不得不面對收縮陣型,但他依然利用對方對他突破的過度協防創造空接。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除18年同時具備喬治和安東尼和18雷霆,俄城的三分出手數都在聯盟平均水平線之下,而即使是有安東尼和喬治,雷霆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是聯盟倒數,17年甚至是喜提第一。羅伯森防守出眾,但十分拖累球隊空間;亞當斯外拆的能力有限;安東尼在雷霆的接球投籃手感普通;喬治和19賽季的格蘭特是雷霆唯二的無球空間點。


對於這個級別的球星而言,球隊主動調整人員佈置適配球星的技術特點以最大化球星戰術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威少長於突破短於投射,長傳範圍大,破壞陣型的能力極強。對比一下雄鹿為投籃平平的字母哥配置的米羅蒂奇+大洛,以及恩比德為西蒙斯做出的調整與改變,威少給對手帶來的護框壓力給隊友帶來了足夠的空間福利,但雷霆從未配備足量能吃掉空間福利的球員,對手也得以總在威少擋拆時收縮防線沉底護框。


第二,雷霆具備傳控能力的球員非常稀少,喬治更偏向於無球和單挑終結,威少是唯一外線具備頂尖帶動能力的球員。


這一條單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在雷霆空間極差,威少自己也是偏科進攻球員的情況下,壓在威少肩上的擔子就相當重了。具備跑動接球投籃能力的空間點歷來就是傳切和掩護的倚靠,也是開啟戰術的基點。空間點缺乏的雷霆,陣地戰的戰術只剩下這幾條


1.威少持球單挑/擋拆。2.喬治單挑/擋拆。3.喬治無球掩護切出。4.施羅德持球單挑/擋拆。沒有戰術威少不得不用大量的


沒有足夠空間點開展戰術——只能用大量持球開發進攻——而糟糕的空間又反過來限制持球進攻的效率,雷霆的陣地戰難免要陷入解法稀少的惡性循環。而威少作為唯一具備帶動能力的球員,勢必要吃掉巨量的球權在進攻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發起巨量戰術。某種意義上而言,威少雖然有具體回合上的選擇闕失,顯得故意霸佔球權,但實際上,威少對球權的過量揹負,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戰術要求,並隨之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因此,威少大量的強行快攻,以及在沒有射手支援陣型收縮,自己投籃普通,掩護人也不具備外拆能力情況下而驅動雷霆擋拆和小空間下傳控的能力,可以說是雷霆連續三年的立身之本。


——威少在行進間觀察對方中鋒的落位情況,然後恰到好處的上球。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推進中的威少即使不完全加速,也足以吸引對方大部分球員的防守注意力。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更不用提他高速推進為陣地戰乏力的雷霆帶來的多打少。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雷霆屎一樣的空間導致威少不得不面對收縮陣型,但他依然利用對方對他突破的過度協防創造空接。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威少出於對傳球能力和速度的自信,讓他敢於在更深的位置出球。


2012六月魔術師認為威少是“總決賽有史以來的最差控衛”,然後威少立刻回以一個43分但在那封神一場的最後時刻卻反了一個忘記時間的愚蠢錯誤;連續三年場均三雙的神蹟和每年各創新低的真實命中率;出色的拼搶和對抗之下的搶斷失位和防無球走神;與速度和爆發力相對的終結能力和經常撞到防守人身上失控的平衡;超強的抓下籃板後的推進以及時常放空防守人。其實說到最後,威少的確是現役關於實力爭議最大的巨星之一,而爭議從他生涯的起點就一直伴隨於他的身邊,他的生涯、他的比賽和他的技術都像天使與魔鬼的兩面,收益與危害兼具。他確實因缺點容易針對,但他的長板同樣夠長,而雷霆從未給他一個足以掩蓋短板的舞臺。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作為突破型持球大核心的威少自2015年正式跨進MVP競爭人球員行列之後,他就從來沒有在足夠優秀的空間環境下待過,享受能把他突破和傳控能力最大化的多射手陣容;更在杜蘭特離去之後,在一個陣地戰捉急的球隊裡負擔起了超負荷運轉的進攻+策動雙線責任,能夠高效不佔球權的完成任務當然是一種美德,但在四顧無人之際,能用35%的佔有率交出四成五成的助攻率和不足20%的失誤率,抗下巨量球權同樣是一種美德。


2020年的火箭是威少生涯以來待過空間最好的球隊,也是2015年之後第一次遇見帶動能力和他不相上下的隊友,威少能否恢復自己的投籃手感,能否在負擔更少的球權,空間更好的情況下在下賽季完成效率的回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有一份遮眼看數據的慣用保留項目,來看一下這兩位球員吧


球員A:

——第一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六,自己每百回合助攻14.7次,助攻率57.3%,失誤率15.9%。


——第二年48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七,百回合助攻14次助攻率49.8%,失誤率16.4%。


——第三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百回合助攻13.9次助攻率46.5%,失誤率16.3%。


球員B:


——第一年52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七,自己百回合助攻13.8次助攻率42.5%,失誤率18.7%。


——第二年49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十八,百回合助攻12.5次助攻率42.2%,失誤率17.2%。


——第三年47勝,球隊進攻效率聯盟第二十五,百回合助攻13.5次助攻率44.8%,失誤率16.7%。


別去猜測這兩位球員的名字和身份證ID,別去思考屁股和立場,用對籃球的知識和了解,通過球員的個人數據和所在球隊的成績評判一下兩位球員。


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是


1.兩位消除節奏差異後的百回合助攻數目都是超級傳球手級別,在這個基礎上。A的傳球數目更高,傾向更高,失誤控制更好。A的傳球帶動顯著優於B。


2.如果你告訴我面板數據不能體現一名球員的價值,這樣下結論太武斷。那麼,A和B的帶隊戰績幾乎一樣,A三年平均48勝,B三年平均49勝。A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顯然優於B所在球隊的進攻效率。


得出這個結論似乎並不困難,但除非你已經通過標題的劇透猜出了某位球員的芳名,如果你膽敢揭開這兩位球員的名字放去shh、知乎、微博甚至是朋友圈,等待著你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群嘲。

是的,球員A是拉塞爾-不冷靜-不會組織的助攻王-接他的傳球扣籃只算1.5分-維斯布魯克,球員B是傑森-指揮官-組織大師-對球隊進攻的幫助並非數據能體現-基德。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你可以說基德在新澤西的三年沒有一個19年喬治級別的隊友,但威少和基德所處的分區難度就像娜美剋星VS拉蒂茨版本到來前的地球,更何況雷霆從未有過籃網級別的防守(連續三年排名第第一,第一和第四);


你當然不能跳出來嚷嚷“帶隊總決賽和首輪遊能比?”這樣自欺欺人又經不起推敲的句子。這三年雷霆平均48勝,排名西部第六、第四和第六;籃網平均49勝,等待著他的卻是東部第一,第二和第二。


攔在籃網總決賽門口的東決對手是凱爾特人(49勝),活塞(50勝),和在第二輪就把籃網淘汰的活塞(54勝);三年以來讓雷霆首輪遊的對手是火箭(55勝),爵士(48勝)還有開拓者(53勝)。


別誤會,我對基德沒有絲毫偏見和惡意,更不打算把有關威少的文章寫成一篇奇怪的對比,巔峰期的他至今也仍然是我全歷史夢之隊控衛位置上的第四選擇,而威少可能會讓我不準備選一個正經控衛。把這個對比作為這篇文章開篇的原因只在於我想引入兩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


——到底是我們非專業人士們的水平真的已經高到了能在斷續的幾場直播裡看清法爾克們要藉助反覆回看錄像才能把握個大概的“數據不能體現的作用”,去判定所謂的技術細節、控場、選擇和傳球;還是我們的審美總傾向於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由個人意志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解釋的概念定義球員,來提升自己不明覺厲的逼格以及肆意黑吹的自由?


——我在很久之前寫過一個關於球場視野的文章,並把視野好定義成“除了看見空位,還要能看見攻防變化的趨勢以及節奏的轉變和更迭”,這個定義至今仍然沒有變。但一個視野好的球員真的比能強行通過突破和單挑破局或者吸引防守改變陣型的球員具備更大的進攻端影響力?一個球隊頭號得分手在淘汰賽23中3時只能出手20次的球員,真的比比出局戰31中11更加容易接受?


視野和永遠能做出被大眾所接受的選擇,擊地傳球的力度、長傳的位置與分寸、大範圍橫傳的靈光一閃乃至於手腕的抖動,的確可以被歸結為組織能力或者控球后衛的美德,但需要首先明白的是,無論“組織進攻”的定義和價值是打出戰術要求的回合、傳到空位的隊友還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掌控球權,替球隊的進攻帶來正面有效的影響”。


威少就是一個頂尖的組織手,雖然並不高效,但生涯至今動輒35%回合佔有率配上四成開外的助攻率,能吃掉鉅額球權的程度是現役除了哈登和季後賽勒布朗之外無人可出其右的優勢。


當然了,如果要公正具體的評價威少的風格與特點,他作為球員的缺點也不能規避。


在進攻端,威少最值得詬病的無非是自17年以來直線下滑的長距離投籃手感,下圖為17年至今威少的平均出手距離,真實命中率,各區域的投籃命中率和36分鐘出手次數。由高至低,分別為綠黃紅。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不得不說......威少的這三年的色階變化,還真是整齊。除了籃下命中率有所提升,離籃筐的出手距離出現浮動,剩下的,無論是真實命中率還是三分,無論是中遠距離命中率還是出手次數,都一年年的齊整下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從趨勢來看,威少如今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真實命中率從相比所扛的高額球權還算及格的55.4%,跌到了如果只靠得分已經不能拖起明星級別進攻的50%出頭還在其次,問題在於產生如此跌幅的原因。


自17年開始,威少中遠距離和三分命中率以及出手次數的同時下降,讓威少無法再用17年的持球幹拔無限開發進攻。但在18年,儘管中投小幅下滑,三分命中率一夜回到解放前,威少還是能通過提升籃下出手的命中率和產量維持自己的進攻端威脅,不失為一種調整的辦法。而在2019賽季,威少在三分命中率保持尷尬,中投斷崖式下滑的前提下,籃下的每36分鐘次數卻反而下降到了稍低年的程度,這可能意味著威少已經沒辦法在自己無法投入遠射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突破數目,就是比投籃更可怕的下滑趨勢了。


從現狀而言威少的技術特點會限制他轉型的方向。遠射威脅下降的威少,已經被各大球隊當做只要站在三分線之外,就可以拿出最強協防點用來補防別人的小型西蒙斯,這限制了威少在不持球時參與無球的程度和方法。也讓威少只能在持球人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而很難轉變角色做一個。


但相對的,抱著威少這幾年的效率和投籃過度苛責,認為這是威少一個人責任的,也十分不客觀。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17-19年的雷霆,大部分時間內,本質上都是一個進攻端略顯畸形的球隊。


第一,雷霆的空間一直非常糟心。


下圖為雷霆自17年至今的三分命中率和百回合三分投籃排名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除18年同時具備喬治和安東尼和18雷霆,俄城的三分出手數都在聯盟平均水平線之下,而即使是有安東尼和喬治,雷霆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是聯盟倒數,17年甚至是喜提第一。羅伯森防守出眾,但十分拖累球隊空間;亞當斯外拆的能力有限;安東尼在雷霆的接球投籃手感普通;喬治和19賽季的格蘭特是雷霆唯二的無球空間點。


對於這個級別的球星而言,球隊主動調整人員佈置適配球星的技術特點以最大化球星戰術價值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威少長於突破短於投射,長傳範圍大,破壞陣型的能力極強。對比一下雄鹿為投籃平平的字母哥配置的米羅蒂奇+大洛,以及恩比德為西蒙斯做出的調整與改變,威少給對手帶來的護框壓力給隊友帶來了足夠的空間福利,但雷霆從未配備足量能吃掉空間福利的球員,對手也得以總在威少擋拆時收縮防線沉底護框。


第二,雷霆具備傳控能力的球員非常稀少,喬治更偏向於無球和單挑終結,威少是唯一外線具備頂尖帶動能力的球員。


這一條單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在雷霆空間極差,威少自己也是偏科進攻球員的情況下,壓在威少肩上的擔子就相當重了。具備跑動接球投籃能力的空間點歷來就是傳切和掩護的倚靠,也是開啟戰術的基點。空間點缺乏的雷霆,陣地戰的戰術只剩下這幾條


1.威少持球單挑/擋拆。2.喬治單挑/擋拆。3.喬治無球掩護切出。4.施羅德持球單挑/擋拆。沒有戰術威少不得不用大量的


沒有足夠空間點開展戰術——只能用大量持球開發進攻——而糟糕的空間又反過來限制持球進攻的效率,雷霆的陣地戰難免要陷入解法稀少的惡性循環。而威少作為唯一具備帶動能力的球員,勢必要吃掉巨量的球權在進攻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發起巨量戰術。某種意義上而言,威少雖然有具體回合上的選擇闕失,顯得故意霸佔球權,但實際上,威少對球權的過量揹負,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戰術要求,並隨之導致了效率的下降。


因此,威少大量的強行快攻,以及在沒有射手支援陣型收縮,自己投籃普通,掩護人也不具備外拆能力情況下而驅動雷霆擋拆和小空間下傳控的能力,可以說是雷霆連續三年的立身之本。


——威少在行進間觀察對方中鋒的落位情況,然後恰到好處的上球。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推進中的威少即使不完全加速,也足以吸引對方大部分球員的防守注意力。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更不用提他高速推進為陣地戰乏力的雷霆帶來的多打少。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雷霆屎一樣的空間導致威少不得不面對收縮陣型,但他依然利用對方對他突破的過度協防創造空接。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威少出於對傳球能力和速度的自信,讓他敢於在更深的位置出球。


2012六月魔術師認為威少是“總決賽有史以來的最差控衛”,然後威少立刻回以一個43分但在那封神一場的最後時刻卻反了一個忘記時間的愚蠢錯誤;連續三年場均三雙的神蹟和每年各創新低的真實命中率;出色的拼搶和對抗之下的搶斷失位和防無球走神;與速度和爆發力相對的終結能力和經常撞到防守人身上失控的平衡;超強的抓下籃板後的推進以及時常放空防守人。其實說到最後,威少的確是現役關於實力爭議最大的巨星之一,而爭議從他生涯的起點就一直伴隨於他的身邊,他的生涯、他的比賽和他的技術都像天使與魔鬼的兩面,收益與危害兼具。他確實因缺點容易針對,但他的長板同樣夠長,而雷霆從未給他一個足以掩蓋短板的舞臺。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作為突破型持球大核心的威少自2015年正式跨進MVP競爭人球員行列之後,他就從來沒有在足夠優秀的空間環境下待過,享受能把他突破和傳控能力最大化的多射手陣容;更在杜蘭特離去之後,在一個陣地戰捉急的球隊裡負擔起了超負荷運轉的進攻+策動雙線責任,能夠高效不佔球權的完成任務當然是一種美德,但在四顧無人之際,能用35%的佔有率交出四成五成的助攻率和不足20%的失誤率,抗下巨量球權同樣是一種美德。


2020年的火箭是威少生涯以來待過空間最好的球隊,也是2015年之後第一次遇見帶動能力和他不相上下的隊友,威少能否恢復自己的投籃手感,能否在負擔更少的球權,空間更好的情況下在下賽季完成效率的回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威少進攻端,到底是什麼水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