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援藏1000多天,曾30多個小時沒閤眼,工作記錄寫滿了12個筆記本

他援藏1000多天,曾30多個小時沒閤眼,工作記錄寫滿了12個筆記本

宋萌(右)和當地群眾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清晨,裹著軍大衣、揉著惺忪的雙眼,剛完成了整晚值班任務的宋萌,交班後連衣服也來不及換,啃了兩口乾麵包就去跟車下鄉調研。奔波一整天后晚上回到宿舍,一邊訂外賣一邊開始審核報告。終於還有幾頁就看完了,宋萌揉了揉眼睛,喝了口水,想起自己已經30多個小時沒閤眼了。是該休息一下了,宋萌經常這樣提醒自己,喝了口水後,又忍不住把最後幾頁抓緊審核完。在援藏的1000多天,宋萌自己早已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了,時間緊、責任重、人員少,加班已成為宋萌在高原工作的常態。

初進高原 獨挑大樑

三年前,宋萌作為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專業技術幹部來到拉薩,擔任拉薩市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副主任。這是介於發改部門與第三方評估機構之間的一個節點部門,用宋萌的話說,這是一份十分“燒腦”的工作。“諮詢行業靠的不是生產資料,也不是資金,而是靠人,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人的綜合素質上。而高原自然條件艱苦,最難留住的就是人才。”宋萌說。

2016年7月,35歲的宋萌來到西藏。經過幾天的培訓和調整,宋萌隨即奔赴拉薩至山南的一個交通項目。這個項目最高海拔近5000米,其中包含一處世界在建高海拔地區里程最長的隧道,涉及到拉薩、山南兩地的交通、住建、國土、環保、水利等十多個部門。宋萌的工作是組織督導第三方評審機構對這個重點項目開展諮詢評估工作,同時要與這十多個行業部門分別對接,協調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

“這項工程的工作量有多少呢?依本地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技術水平,一些技術難度不高的常規項目如村級黨建活動場所、社區衛生站、一般市政道路等,也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這個跨區域交通項目相當於常規項目10倍的工作量。”宋萌說道。

宋萌說,像這樣的工作在北京至少要三四個人共同配合完成,而且需要有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支撐。可初到拉薩面臨的現狀是,能抽得出的專業技術“選手”只有他一人,而當地的第三方評估機構人員水平還達不到他的要求。“這麼說吧,一份三四十頁的評估報告,書寫錯誤達一百多處,數據、表述矛盾等基本錯誤也層出不窮,顯然就是一份不合格的報告!”宋萌為人謙和,但原則性問題絕不妥協。“工程諮詢有著科學和嚴謹性,錢怎麼花經濟合理、有沒有依據、是否具備可行性,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必須明確。”

初來乍到 不打不成交

按照北京人的說法,宋萌工作起來有點“較真兒”。有的幹部受不了這種高要求,他們會向上級領導告宋萌的狀,有時會到他的辦公室裡拍桌子。

2017年下半年,宋萌接到一個教育項目——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遷建工程。有一位幹部由於對評審工作中存在問題的一些不同看法,常與宋萌爭論得臉紅脖子粗。宋萌很委屈,當上級領導找宋萌談過話瞭解到事情的原委後,還鼓勵宋萌堅持原則、加強溝通,這才讓他又有了工作熱情。

這個項目到底拖了3個月才完成前期評估工作,而那位幹部也沒有再到宋萌的辦公室爭論,反而把他請到當地有名的藏餐館,共話友情。“我們在前期階段將暴露出來的問題充分解決,雖然比一般項目多用了一段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宋萌說。那位幹部也側面瞭解到這些信息,認可了這位北京同志的能力,最終和宋萌成為了摯交。

幾杯青稞酒下肚,大家端起酥油茶碗,高歌一曲《前門大碗茶》,緊接著又唱起《北京的金山上》,這讓宋萌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溼潤了眼眶。離家一年半了,遠在北京的父母和妻兒還好嗎?早在援藏前,宋萌的妻子就患上了肝損傷,需要定期檢查、治療。他說“援藏軍功章有自己的一小半,更有家人的一大半”。

踏破鐵鞋 傾注真情

2017年以來,宋萌的工作重心隨著中央提出“精準扶貧”而稍作調整,北京援藏資金更是90%投入於民生和基層領域。這意味著宋萌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機會更多了。2018年底,宋萌下鄉赴尼木縣巴古村脫貧奔小康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現場踏勘,距離這裡不遠的卡如鄉剛剛被評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而巴古村卻還是很貧窮落後的樣子。

驅車150公里,進村不久,一個直徑近一米的大坑擋住了宋萌一行人的車輛,剩下的一公里路只能徒步前行。“那路怎麼形容呢,鞋越走越看不出樣子,褲子也看不出顏色來,可想而知雨季來時路是什麼樣子。”

入村後,一位藏族老阿爹握著宋萌的手說,他們老兩口在村裡生活多年,孩子們在外務工,每次回來滿腳都是泥。而村裡的老人腿腳越來越不靈活,需要電動車代步,如果村裡的路能修好點,他們還能經常去縣城裡轉轉。聽到群眾的心聲,宋萌表情凝重。

“奔小康的路上我們不能落下一個村。”宋萌說。這次考察就是希望利用北京援藏資金整修村內道路,敷設村內給排水管網,從根本上改善村裡的生活和出行環境。兩年多來,這樣的現場實地踏勘數十次,宋萌穿壞了4雙鞋,磨破了3條褲子。

即將告別 依依不捨

北京作為宋萌開展援藏工作的大後方,讓他在西藏的工作得以延展,當遇到技術難題時,宋萌會及時向北京尋求支援。當遇到拉薩市重點規劃或援藏項目需要諮詢論證時,通常會邀請內地的專家學者前往拉薩,偶爾也會將會場佈置在北京,而宋萌就是這條“京藏高速公路”上的聯絡員。

“很多項目想建是一回事,能否建好又是另一回事,前期評審論證環節非常關鍵,諮詢工作的質量對於項目實施成效至關重要。如果諮詢工作流於形式,缺乏責任心,項目很可能就荒廢了。”2016年援藏以來,宋萌參與管理評審項目達500餘個,組織項目評審會近千次,工作記錄寫滿了12個筆記本。

今年7月,宋萌即將結束為期3年的援藏工作,他還有很多放心不下的地方。他說走之前要去他參與的所有援藏項目前合個影,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前合一張,留下西藏自治區首家地市級“三甲”醫院的最新形象;到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城關區第22幼兒園門前合一張,看看那裡的孩子現在學習生活怎樣;到拉薩市救助管理站及拉薩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合一張,看看自己初到拉薩傾注過心血的項目;到堆龍德慶區“德吉藏家”民宿合一張,問問受益於項目運營而脫貧的鄉親們創收如何……

來源:北京晚報·深度報道 記者:曲經緯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