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

楊絳存心做老實人,人家卻欺侮你

從無知無慾的嬰兒,到夢想青年,又到返老還童,人生一世想來皆是苦。

楊絳曾在一文中言: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

楊絳存心做老實人,人家卻欺侮你

從無知無慾的嬰兒,到夢想青年,又到返老還童,人生一世想來皆是苦。

楊絳曾在一文中言: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文中幾語,道盡為人一世辛酸,勾心鬥角,人生疲累。怎樣才能與世無求,又與人和平共處,一生泰然?

老子五千言,為老實人開示活著的方法道要

一種生活態度,影響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命運。人的生存需要,告訴人要鬥,要競爭。不管是孔子的學問主張理想希望到達的“大同社會”,還是老子的人生思想,都是一種人生理想狀態:和。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老子十九章有語。

按字面意思理解,人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老子說拋棄“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人民反而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恢復孝慈的天性,盜賊也會沒有了。因為,按照人的正常生存需要,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不正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嗎?社會不正是有了聰明人才有進步嗎?因此,自推進教育,學問以來,老子的思想並未納入學校與教育體制的學習思想。

"

楊絳存心做老實人,人家卻欺侮你

從無知無慾的嬰兒,到夢想青年,又到返老還童,人生一世想來皆是苦。

楊絳曾在一文中言: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文中幾語,道盡為人一世辛酸,勾心鬥角,人生疲累。怎樣才能與世無求,又與人和平共處,一生泰然?

老子五千言,為老實人開示活著的方法道要

一種生活態度,影響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命運。人的生存需要,告訴人要鬥,要競爭。不管是孔子的學問主張理想希望到達的“大同社會”,還是老子的人生思想,都是一種人生理想狀態:和。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老子十九章有語。

按字面意思理解,人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老子說拋棄“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人民反而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恢復孝慈的天性,盜賊也會沒有了。因為,按照人的正常生存需要,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不正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嗎?社會不正是有了聰明人才有進步嗎?因此,自推進教育,學問以來,老子的思想並未納入學校與教育體制的學習思想。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聰明人都誤解了《老子》五千言,因為“道法”都被老實人承襲了

除流傳世外的文字,《老子》五千言裡,更藏著讓人與人和平共處,令人活之泰然,身心安康的方法,並使社會趨於大同大和之世。人們稱這老子之學是“天問”、“玄學”。其實,也更是自古以來的人學,只是因為大多數人們生於世俗之中,接受世俗之學,而迷失了人本有的天性,將其棄用了。

自人類社會以來,人的生存壓力便巨大,常常不小心便迷失了天性,被生存所困與迷惑,容易被人言語左右,不是擔憂身體疾病老無所養,便是憂心衣食,無生存技能;忍不住和人攀比財富…….

因為知道世人痴迷世俗學,向老子問道的人很多。然而,老子並未將”道法“示人。

令人身心安寧的世間道法,其實都被老實人得了去。因為老實,故能保守天性,復歸本心,得人生之氣數,與宇宙源起的太初之”道“相合,進而入道

"

楊絳存心做老實人,人家卻欺侮你

從無知無慾的嬰兒,到夢想青年,又到返老還童,人生一世想來皆是苦。

楊絳曾在一文中言: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文中幾語,道盡為人一世辛酸,勾心鬥角,人生疲累。怎樣才能與世無求,又與人和平共處,一生泰然?

老子五千言,為老實人開示活著的方法道要

一種生活態度,影響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命運。人的生存需要,告訴人要鬥,要競爭。不管是孔子的學問主張理想希望到達的“大同社會”,還是老子的人生思想,都是一種人生理想狀態:和。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老子十九章有語。

按字面意思理解,人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老子說拋棄“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人民反而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恢復孝慈的天性,盜賊也會沒有了。因為,按照人的正常生存需要,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不正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嗎?社會不正是有了聰明人才有進步嗎?因此,自推進教育,學問以來,老子的思想並未納入學校與教育體制的學習思想。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聰明人都誤解了《老子》五千言,因為“道法”都被老實人承襲了

除流傳世外的文字,《老子》五千言裡,更藏著讓人與人和平共處,令人活之泰然,身心安康的方法,並使社會趨於大同大和之世。人們稱這老子之學是“天問”、“玄學”。其實,也更是自古以來的人學,只是因為大多數人們生於世俗之中,接受世俗之學,而迷失了人本有的天性,將其棄用了。

自人類社會以來,人的生存壓力便巨大,常常不小心便迷失了天性,被生存所困與迷惑,容易被人言語左右,不是擔憂身體疾病老無所養,便是憂心衣食,無生存技能;忍不住和人攀比財富…….

因為知道世人痴迷世俗學,向老子問道的人很多。然而,老子並未將”道法“示人。

令人身心安寧的世間道法,其實都被老實人得了去。因為老實,故能保守天性,復歸本心,得人生之氣數,與宇宙源起的太初之”道“相合,進而入道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六月,我有寫兩篇有關”自然呼吸法”拋磚引玉的小文。有網友說,想看到更多關於此類文章,或推薦多點古籍予大家讀讀。

《老子》五千言,實際便是一本可令人進入自然奧義,連接宇宙能量的一本古籍。想要入道證道機緣尚不成熟的朋友,可多反覆讀。讀不懂,沒關係,身心意正地去讀,並結合生活實際觀已心與行為,業緣成熟時,自然能連接正氣。

讀書,可養心正行。《老子》是一本證道者修行時,印證身心與“道體”體感的思想概略典籍。告示了後來的證道者們,如何把握天性,順應自然規律,不做損人利己的妄為事,令人身心安寧,國泰民安的思想方略。

《老子》五千言外,是證道入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老子這本書,我從小就開始讀。可是,一章章之間,讀起來好像都是斷篇跳躍的。不知道講了些什麼。“

有一位學習心理學的朋友曾和我分享了讀書心得體驗。他生於中醫世家,自小家中有各種古籍典藏,十幾歲便開始寫書,還得到金庸先生認可,並幫助整理髮行。

"

楊絳存心做老實人,人家卻欺侮你

從無知無慾的嬰兒,到夢想青年,又到返老還童,人生一世想來皆是苦。

楊絳曾在一文中言: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文中幾語,道盡為人一世辛酸,勾心鬥角,人生疲累。怎樣才能與世無求,又與人和平共處,一生泰然?

老子五千言,為老實人開示活著的方法道要

一種生活態度,影響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命運。人的生存需要,告訴人要鬥,要競爭。不管是孔子的學問主張理想希望到達的“大同社會”,還是老子的人生思想,都是一種人生理想狀態:和。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老子十九章有語。

按字面意思理解,人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老子說拋棄“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人民反而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恢復孝慈的天性,盜賊也會沒有了。因為,按照人的正常生存需要,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不正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嗎?社會不正是有了聰明人才有進步嗎?因此,自推進教育,學問以來,老子的思想並未納入學校與教育體制的學習思想。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聰明人都誤解了《老子》五千言,因為“道法”都被老實人承襲了

除流傳世外的文字,《老子》五千言裡,更藏著讓人與人和平共處,令人活之泰然,身心安康的方法,並使社會趨於大同大和之世。人們稱這老子之學是“天問”、“玄學”。其實,也更是自古以來的人學,只是因為大多數人們生於世俗之中,接受世俗之學,而迷失了人本有的天性,將其棄用了。

自人類社會以來,人的生存壓力便巨大,常常不小心便迷失了天性,被生存所困與迷惑,容易被人言語左右,不是擔憂身體疾病老無所養,便是憂心衣食,無生存技能;忍不住和人攀比財富…….

因為知道世人痴迷世俗學,向老子問道的人很多。然而,老子並未將”道法“示人。

令人身心安寧的世間道法,其實都被老實人得了去。因為老實,故能保守天性,復歸本心,得人生之氣數,與宇宙源起的太初之”道“相合,進而入道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六月,我有寫兩篇有關”自然呼吸法”拋磚引玉的小文。有網友說,想看到更多關於此類文章,或推薦多點古籍予大家讀讀。

《老子》五千言,實際便是一本可令人進入自然奧義,連接宇宙能量的一本古籍。想要入道證道機緣尚不成熟的朋友,可多反覆讀。讀不懂,沒關係,身心意正地去讀,並結合生活實際觀已心與行為,業緣成熟時,自然能連接正氣。

讀書,可養心正行。《老子》是一本證道者修行時,印證身心與“道體”體感的思想概略典籍。告示了後來的證道者們,如何把握天性,順應自然規律,不做損人利己的妄為事,令人身心安寧,國泰民安的思想方略。

《老子》五千言外,是證道入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老子這本書,我從小就開始讀。可是,一章章之間,讀起來好像都是斷篇跳躍的。不知道講了些什麼。“

有一位學習心理學的朋友曾和我分享了讀書心得體驗。他生於中醫世家,自小家中有各種古籍典藏,十幾歲便開始寫書,還得到金庸先生認可,並幫助整理髮行。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要深刻體會到《老子》書中言語與境界,還真需要一番在寒徹骨中淚流滿臉”仍堅守本道“的生活人事體驗。這位朋友自小功成名就,可惜無機緣得”道法“祕傳,也便難能在身心方面印證”道“學。然而,因為他”正直真誠“的個性,”道“也並未遠離他。

世間流傳《老子》的思想,然而難得有人理解與證道。因為,在思想之外,還有著自古以來“道家”們研究的不輕傳的”道家心法“與”訣竅“,例如:靜坐,手訣等。其中有著連接“道”宇宙法則的規律方法,人類迴歸健康休養生息的方法,即“道體道法”的應用。

老子將此傳予了文始真人尹喜。尹喜得真道之傳後,便把老子的思想與證道方法以“藏而不露“的方式在道家中開枝散葉。

凡夫要進入證道者的行列,並身心體驗”道妙“,此中過程,需本著人天性中的一點靈光,連接”天地元炁”,把人原來封鎖的骨竅打開,讓人重新脫胎換骨。

"

楊絳存心做老實人,人家卻欺侮你

從無知無慾的嬰兒,到夢想青年,又到返老還童,人生一世想來皆是苦。

楊絳曾在一文中言: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文中幾語,道盡為人一世辛酸,勾心鬥角,人生疲累。怎樣才能與世無求,又與人和平共處,一生泰然?

老子五千言,為老實人開示活著的方法道要

一種生活態度,影響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命運。人的生存需要,告訴人要鬥,要競爭。不管是孔子的學問主張理想希望到達的“大同社會”,還是老子的人生思想,都是一種人生理想狀態:和。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老子十九章有語。

按字面意思理解,人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何老子說拋棄“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人民反而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恢復孝慈的天性,盜賊也會沒有了。因為,按照人的正常生存需要,聰明智巧,仁義,貨利……不正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嗎?社會不正是有了聰明人才有進步嗎?因此,自推進教育,學問以來,老子的思想並未納入學校與教育體制的學習思想。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聰明人都誤解了《老子》五千言,因為“道法”都被老實人承襲了

除流傳世外的文字,《老子》五千言裡,更藏著讓人與人和平共處,令人活之泰然,身心安康的方法,並使社會趨於大同大和之世。人們稱這老子之學是“天問”、“玄學”。其實,也更是自古以來的人學,只是因為大多數人們生於世俗之中,接受世俗之學,而迷失了人本有的天性,將其棄用了。

自人類社會以來,人的生存壓力便巨大,常常不小心便迷失了天性,被生存所困與迷惑,容易被人言語左右,不是擔憂身體疾病老無所養,便是憂心衣食,無生存技能;忍不住和人攀比財富…….

因為知道世人痴迷世俗學,向老子問道的人很多。然而,老子並未將”道法“示人。

令人身心安寧的世間道法,其實都被老實人得了去。因為老實,故能保守天性,復歸本心,得人生之氣數,與宇宙源起的太初之”道“相合,進而入道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六月,我有寫兩篇有關”自然呼吸法”拋磚引玉的小文。有網友說,想看到更多關於此類文章,或推薦多點古籍予大家讀讀。

《老子》五千言,實際便是一本可令人進入自然奧義,連接宇宙能量的一本古籍。想要入道證道機緣尚不成熟的朋友,可多反覆讀。讀不懂,沒關係,身心意正地去讀,並結合生活實際觀已心與行為,業緣成熟時,自然能連接正氣。

讀書,可養心正行。《老子》是一本證道者修行時,印證身心與“道體”體感的思想概略典籍。告示了後來的證道者們,如何把握天性,順應自然規律,不做損人利己的妄為事,令人身心安寧,國泰民安的思想方略。

《老子》五千言外,是證道入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老子這本書,我從小就開始讀。可是,一章章之間,讀起來好像都是斷篇跳躍的。不知道講了些什麼。“

有一位學習心理學的朋友曾和我分享了讀書心得體驗。他生於中醫世家,自小家中有各種古籍典藏,十幾歲便開始寫書,還得到金庸先生認可,並幫助整理髮行。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要深刻體會到《老子》書中言語與境界,還真需要一番在寒徹骨中淚流滿臉”仍堅守本道“的生活人事體驗。這位朋友自小功成名就,可惜無機緣得”道法“祕傳,也便難能在身心方面印證”道“學。然而,因為他”正直真誠“的個性,”道“也並未遠離他。

世間流傳《老子》的思想,然而難得有人理解與證道。因為,在思想之外,還有著自古以來“道家”們研究的不輕傳的”道家心法“與”訣竅“,例如:靜坐,手訣等。其中有著連接“道”宇宙法則的規律方法,人類迴歸健康休養生息的方法,即“道體道法”的應用。

老子將此傳予了文始真人尹喜。尹喜得真道之傳後,便把老子的思想與證道方法以“藏而不露“的方式在道家中開枝散葉。

凡夫要進入證道者的行列,並身心體驗”道妙“,此中過程,需本著人天性中的一點靈光,連接”天地元炁”,把人原來封鎖的骨竅打開,讓人重新脫胎換骨。

世人難懂《老子》五千言,裡面藏著證道者的思想方略,還需訣竅

中國歷史文化交鋒融合時,始終有一個遺憾,是孔子拜見老子時,屢有問道之心。因為,孔子放不下宣揚仁義與才智,世間″偽詐"便出,擾亂人心視聽,反而令世人的"本心″被迷惑,″天道″難以廣而行之。老子並未將“道法”傳予孔子,只以言語微妙告知他,天地人萬物自有其規律本性,莫要強以人力而為之。

距老子五千言出世以來,已有二千多年,期間,古今漢語理解與時空環境等產生了大的變化,也導致人們對老子思想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字意理解,增添了神話色彩。

歷經過諸多人事動盪後。在未來不久,一定會有越來越的人,用身心體驗印證《老子》的思想,惠及自我及他人。

作者:沁心明蕊,原名:劉穎萍,字珍一,筆名:萍穎琉璃,老穎子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