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文 丨 國館

這是國館 大師堂 的第13篇文章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51年前,老舍投身太平湖,自殺。除了留給世間的作品,還有各種評說與猜想。

在這個世界的角落,人性的深處,總有一些藏汙納垢的地方。他說:“我要寫一出最悲的悲劇,裡面有充滿了無恥的笑聲。”

他的一生,就是這樣一場悲劇。

所以他又說:“人活著,要有情趣而且乾淨。”

他用生命證明: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就寧願死去。

——國館君按

全文約8000字,閱讀大約需要 16分鐘。品讀老舍用生命演繹的悲劇。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學生的課本上都這麼介紹。

他生在亂世,長在亂世,又死在了亂世;他有過很多次的希望,又有過很多次的失望,乃至絕望。他有很多榮譽,也有很多爭議。

而最受世人矚目的是他的著作,還有他那成為謎一樣的死亡。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像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皇帝跑了,父親死了,老兒子活下來了

老舍生於19世紀的最後一年,離辛亥革命爆發還有12年,根正苗紅的滿族人。在家裡排行最小,北京人稱“老兒子”。

即使大清王朝已經大半截被埋進了黃土裡,但旗人那一份“組織中人”的榮耀依然還在。作為滿人,享受著朝廷的鐵桿莊稼,是生存的保障。投戎從軍,保護朝廷和皇上,是滿族人的權力,也是義務。

老舍的父親叫舒永壽,就是皇城的一名護衛軍卒。

1900年,老舍一歲,八國聯軍進攻紫禁城。慈禧太后裹挾著光緒皇帝一路狂奔,直到西安才剎住腳。皇帝一走,其他文武大臣知道信的,聽著風的,也都一窩蜂跑了,作鳥獸散。然而,老舍的父親,一個小小的守門卒卻只知道死守紫禁城的大門,還有城裡的主子。

舒永壽用的武器是一種非常笨重的抬槍。射擊之前,需要先從槍管前面灌進火藥和子彈。因此兵士的身上和地上,到處都灑滿了火藥。進攻的敵人特別準備了燃燒彈,引燃了灑在各處的火藥。

被嚴重燒傷的舒永壽爬過現在的天安門廣場,爬向家的方向。半路上因為體力不支,躲藏在一家人去鋪空的糧店裡。

碰巧另外一個潰逃的兵士進糧店找水喝,一眼認出了舒永壽。他是老舍的表哥,就是後來作品裡經常出現的福海大哥的原型。

此時的舒永壽已經不能說話,他示意福海趕緊逃命,並脫下一雙襪子,解下腰帶,託福海帶給家人,算是最後的遺物。

舒永壽就此人間蒸發,屍骨無存。家人只好把那襪子和腰帶連帶一個寫著他生辰八字的牌子裝進一個盒子裡埋入黃土,以供日後憑弔。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故居

八國聯軍開始在全城搶劫,老舍家自然也未能倖免。一隻大黃狗對這群凶神惡煞的不速之客表達了不滿,直接被刺刀挑死。

而此時的老舍正在炕上酣睡,他的母親、年紀尚幼的哥哥和姐姐,還有一個寡居的姑媽,在牆角瑟瑟發抖,敢怒不敢言。母親尤其擔心襁褓中的老兒子會在此時哭鬧,遭遇和那老黃狗一樣的下場。

好在洋鬼子翻箱倒櫃之間,老舍被落下的一個破箱子罩住,居然沒哭也沒鬧,躲過一劫。

皇帝跑了又回來了,父親死了卻沒有復生。就這樣,老舍在亂世中出生,並活了下來。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新中國歸國後在北京的故居

沒有了頂樑柱的家裡,全靠母親一力承擔。她不識字,靠給別人縫補、漿洗衣服過活。

老舍的母親經常被肉鋪、酒館送來的衣服薰得吃不下東西,卻不敢有稍微的鬆懈。即使如此日夜不停地勞作,也無法解決一家子的溫飽。

老房門旁邊的牆垛子上,用瓦片畫上了很多雞爪印一樣的白色道道,那是母親記的賬,全是買水和買燒餅欠下的債。

在老舍的記憶裡,每逢年關就是討債的人上門的時候,也是母親最為艱難的時候。所以,老舍一輩子都不喜歡過年。

就這樣,老舍在半飢半飽中慢慢長大,三歲的時候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中年的老舍在一處荷塘邊小憩

老舍七歲了。

縱使無比疼惜這個老兒子,母親也沒打算讓他讀書認字,因為沒錢。等待老舍的是再長几歲後,就找個師傅做幾年學徒,學一門手藝,以免將來被餓死。

當時的大清還在苟延殘喘,皇親貴族都還在。

老舍的曾祖母曾經給一個劉氏貴族祖上當過傭人。劉氏有個後人叫劉壽綿,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他有個和老舍差不多大的女兒。女兒該上學了,他想起來舒家這個小男孩。

劉壽綿將老舍接到自家的私塾免費讀書,和女兒做了同學。老舍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劉壽綿,京城富家子弟,因其樂善好施,人稱“劉善人”,出家後法名“宗月”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大清要完”

清政府統治最後十年裡,山河破碎,中國人喪失了活著的基本尊嚴。身為旗人,作為統治階級的一份子,老舍深以為恥。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他都一直對自己旗人的身份諱莫如深。

就在老舍剛讀完私塾不久,辛亥革命爆發。老舍欣喜不已,雖然當時還小,但也隱隱約約察覺到一個不堪的舊時代結束了,一個新時代帶著希望來了。

雖然換了天下,但是老舍家也更窮了,無力再繼續讀書。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新成立的政府為了培養新型的小學師資,特意創建了師範學校。老舍看到了北京師範學校的招生廣告,可以免費讀書,學校還統一發衣服,管伙食,管住宿。

總共招生50名,卻有1000多人報名。老舍被錄取了。那一年,他14歲,離開母親,獨自住校。從此以後,大半生在外漂泊,和母親離多聚少。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有兩大愛好,養貓和養花。老舍曾在自己的寓所養了300多盆花,100多個品種

從師範大學畢業的老舍做了老師,當了校長,勤勤懇懇。

他這樣評價自己:“規規矩矩、全心全力地幹了四年小學校長,考績特優,深得眾人好評。一來無負於孔孟之道,二來於上於下終是一團和氣,不曾開罪於誰,也未曾奉承於誰。總之,既無投石下井之心,又無攀龍附貴之念。”

這或許未必適合評價他整個人生,但作為對這一段經歷的評語卻十分貼切。“一團和氣”也確實是老舍一生為人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為成績突出,老舍被委任以學務局的勸學員。這是個肥差,工作不累,但是一個月有一百塊現大洋的工資。

然而老舍很快發現,新政府治下的國家除了百姓被絞了辮子,其他和清政府時也並沒有相差太遠。

同仁們“拿吃蹭喝,除了一肚子屎便一無所知的傢伙,照樣到處撈油水、搶肥缺”。上班的時候不是聚在一起重溫昨晚牌局上的得失,就是分享逛窯子床上的經驗,也有人宿醉未醒,昏頭漲腦睡眼惺忪混一天。唯獨沒有人幹正事。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的《茶館》中有一個常四爺,也是旗人,耿直而古道熱腸。他最恨那些拿著俸祿,卻不為國家出力的人。

自己即使只是一位普通的百姓,面對國破家亡,卻也奮不顧身,毅然參加了義和團,扛起了“扶清滅洋”的大旗。

然而,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何況一隻小小的螻蟻。現實一天比一天黑暗,直叫還有一點憂國憂民之心的人心生絕望。

即使自己享受著滿族人的鐵桿莊稼,常四爺依然毫不諱言:“大清要完!”

對騎在自己脖子上作威作福,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的洋鬼子,清政府當局大氣不敢喘,但是常四爺卻因為一句話講出了皇帝沒穿衣服的事實,被下了大獄。

此時,身在學務局的老舍,同樣深切感受到了“大清要完”。從剛開始的殷切希望,熱切投身其中,到最後失望,絕望。

他去找上司大吵一架,劈頭蓋臉大罵一通,一洩心中塊壘,然後拂袖而去。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劇本《茶館》中很多情景,源於他早年的生活所見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亡國奴的流浪

離開官場的老舍,通過朋友介紹,去了周恩來曾經豪言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天津南開中學做回了教書匠。

老舍對一張張稚氣的臉傾注了他所有的耐心,還有期望。

他和學生們談心,抨擊現實的黑暗。他覺得國家的希望在下一代,他甚至以自己的學生為靈感創作了短篇小說《小玲兒》:筆下的小玲兒是個窮苦的孩子,在小小年紀就知道國仇家恨,痛恨李鴻章,仇視小日本,還組織小夥伴偷襲教堂裡的小洋鬼子(教堂裡的外國小孩)。

然而,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將來若干年後,也將會被同樣一臉稚氣的孩子們逼得走投無路。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1924 - 1929年,老舍赴英倫講學,期間創作了經典劇作《二馬》

老舍並沒有在南開中學待太久,朋友推薦他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習中文。這一去就是六年。

六年隻身在國外,既長了見識,異國他鄉的生活又讓他感覺到無邊的孤獨。而他消遣孤獨的方法就是文學創作。先是和英國朋友共同翻譯了《金瓶梅》,又創作了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在國內連載發表。這是老舍文學創作真正的開始。

從英國回來的老舍,先是在在齊魯大學一邊任教,一邊從事小說創作。後來又到山東大學就職,此後又回到齊魯大學。讓老舍如此搖擺不定的原因是他一直在糾結是否要辭職專門進行文學創作。他愛寫作,所以他不甘心教職佔用創作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又迫於生活的壓力,需要那一份固定的工資收入。

就在他糾結不定的時候,命運替他做出了安排。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山東淪陷在即。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1926年老舍在倫敦寓所。現在這裡已經被列為世界名人故居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老舍固然無法拿起刀槍衝鋒殺敵,但是他也不允許自己什麼都不做。他決定南下。

此時的老舍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才幾歲,小女兒尚在襁褓之中。他告別妻兒,像一個亡國奴一樣去流浪。

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買到了南下的火車票。然而,有了車票並不意味著可以上車。

又是朋友幫忙,給錢賄賂了車上的鍋爐工。鍋爐工在車上拽,朋友在下面抬,硬生生把老舍像塞麻袋一樣從窗戶塞進了車廂。

車廂裡塞滿了人,連站立的地方都沒有。一幫子不知道從哪撤下來的殘兵正在車廂裡打牌,對老舍這個不速之客非常不感冒,罵罵咧咧就要動手。

正一肚子悶氣沒處發洩的老舍大聲回敬他們:“你們想怎麼著!有本事找日本人使威風去,在這裡逞能算什麼本事!”

大概車裡和老舍一樣懷著一腔怒火逃難的人多,一個個都瞪著這群逃兵。在大家的威懾之下,遇到大兵的秀才老舍才沒有吃虧。

到處是戰亂,四處是流民,火車走走停停,不知道能走到哪兒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目的地。同行的難民趁半路停車的空檔,變戲法、打拳、占卜算陰陽、賣狗皮膏藥……但凡能掙著口吃食,什麼都有人做。

老舍和他們一樣,背井離鄉,一路流浪。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與夫人胡絜青的結婚照

幾經顛沛,老舍到了武漢。和老舍一樣逃難到武漢的人很多,其中不乏豐子愷、曹禺、茅盾、郭沫若、郁達夫等當世名人。

在國共兩黨的邀請下,老舍帶頭組織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出任總務部主任。這是後來文聯、文協的前身,原則上不屬於任何黨派,吸納了左、中、右各路的文藝工作者,為抗日添磚加瓦,搖旗吶喊。

老舍是這期間抗戰文協的實際領導人和執行者。在今後約六年的時間裡,老舍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組織文協的工作中,甚至終止了他鐘愛的小說創作。

然而,武漢也很快淪陷,老舍再次踏上流浪的路,輾轉去到重慶,繼續領導文協工作。

日軍偷襲重慶,大家紛紛準備再次撤退。蕭伯青問老舍:“你怎麼辦?”

老舍回答說:“背面是濤濤的嘉陵江,那裡便是我的歸宿。”

此話傳出,朋友們紛紛來信詢問、勸阻。老舍給王冶秋的回信中寫到:“……不用再跑了,坐等為妙。嘉陵江又近又沒蓋兒。”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一家(左起:胡絜青,舒文,舒乙,老舍,舒雨,舒濟)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老舍的作品《茶館》中裕泰茶館的掌櫃王利發,善良而膽小怕事,講究和氣生財,見誰都問好,逮誰都請安,誰都要給服侍舒坦了。他在亂世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斷改良。

清朝還沒滅亡的時候,旗人吃著朝廷的鐵桿莊稼,生存無憂,平時就喜好喝茶、遛鳥、鬥蛐蛐兒。

清朝滅亡了,這部分人沒了生存保障,喝茶的人少了,但是出來遊行,為國家四處呼號的大學生多了,王利發將茶館的面積縮小,經營起專門為大學生服務的小旅館來。

軍閥混戰,生靈塗炭,活著已經是大幸,喝茶的人更少。王利發又改良,不僅提供茶水,提供小點心,還請來女公關,提供特殊服務。

然而,無論王利發怎麼改良,但是有些人,有些事始終沒變。他們是當差的,是特務,是軍閥,他們毫無例外地都會來茶館敲詐王掌櫃,以致最終整個茶館都被霸佔。

王掌櫃再無良可改,只能將自己吊死。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名作《茶館》舞臺劇照

老舍的一生,就如他筆下的裕泰茶館,一直都在努力改良自己,以適應千變萬化的世界。

老舍也沒有太大的野心。他說:“我的理想永遠不和目前的事實相距甚遠。貧人的空想大概離不開肉餡饅頭,我就是如此。”

但老舍也特別注意避免給自己惹來麻煩。所以他從不站隊。聲明自己“除了正義感以外,沒有任何的政治主張,也不信奉任何‘舶來’或‘土產’的‘主義’。只注重實效”。

他的朋友既有共產黨,也有國民黨。他說:“交的是朋友,而不是黨派。執政黨的他不盡意巴結,在野黨的他也從不擠兌。這是做人的規矩。”

老舍還在亂世中摸索了一套自己為人處世的哲學。在從武漢輾轉去重慶的船上,他就曾在甲板上,迎著烈烈的江風和同行的人分享自己做人的三點經驗:

第一,要和氣,和氣生財,和氣也能順氣;

第二,凡事要忍著耐著點兒,這叫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三,要學狗著點兒。狗著,就是溜鬚拍馬。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的一生其實膽小怕事,謹小慎微,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原則和底線。他的另一面倔強而剛強。這種性格是他最後選擇死亡的原因之一。

但老舍的生存主張也並不是一成不變。他總是根據實際的需要,改良自己的生存姿勢。

辛亥革命爆發,他看到了希望,積極投入其中,但又很快失望,拂袖而去;抗日戰爭爆發,他拋棄妻子,顛沛流離,將一切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協工作中,為抗戰奔走呼號。然而,當局又讓他失望了。

抗戰中後期,老舍在重慶主持文協抗戰工作,多次違背國民黨當局的意志,被懷疑為赤化了的知識分子。

時任國民黨教育部常務次長的張道藩找到老舍質問:“共產黨給了你什麼好處?”

老舍回答說:“一分錢沒給,可給了我希望,你知道嗎?希望!”

這是無數次失望、絕望之後,老舍又看到的希望。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在中國作協院內與趙樹理(左)楊朔(右)合影

建國以後的老舍接受周總理、郭沫若等人的邀請,從美國回國,任北京市文聯主席一職,寫下了諸多像《龍鬚溝》《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紅大院》《女店員》等作品,為新生的時代搖旗吶喊,並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他還寫過一本自傳體小說。小說詳細記述了自己從出生到建國後從美回國的經歷。但是核心思想卻大概只有三點:

第一,討厭、鄙視國民黨。

甚至在多個地方不惜直接用髒話對其進行謾罵。他稱呼時任國民黨教育部常務次長的張道藩為“人嫌狗不待見”“臭名遠播”的“這麼個玩意兒”。

第二,從內心深處堅決擁護共產黨。

讀這本書時有理由相信,老舍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旁邊一定還放著一本“馬克思主義”,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不曾違背其中的精髓。

第三,歷史證明自己是個很優秀的人。

其實老舍是個謙虛得有些害羞的人。他甚至都不敢承認自己是個作家,而只說是“寫家”。但是,他卻要迫不及待地標榜自己,因為他著急,擔心自己不被這個時代所承認、接納。這是經歷了重重失望後再一次看到的希望,他要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其中去。

整本自傳體小說就如一封表白的情書,是老舍寫給新中國、新時代、黨的情書。

他以火熱的心愛著這個時代,所以寫下了火熱的情書。他相信,一個自己的、中華兒女的、嶄新的時代來了。他相信,這次他不會再失望、絕望了,也不需要再改良了。

然而他萬萬想不到,會有一天,他也將連改良的機會都不再有。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建國以後,老舍接受周總理和郭沫若等人的邀請回國,投身到新中國的文化建設中來。圖為老舍看望文藝工作者。

老舍的一生就如他自己所說,處處都和氣點兒、忍著點兒、狗著點兒,想把誰都服侍好。結果,誰都不領情。

裕泰茶館有一個老夥計,終於在王掌櫃又一次決定改良的時候發了牢騷:“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

誰說老舍在那個深秋一頭栽進太平湖的時候,從上到下,從裡到外,不是徹骨的冰涼?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茶館》中的王掌櫃,為人處世的信條是多說好話,多請安。一輩子都在改良,試圖適應現實的變化,最終走投無路,和幾個老朋友上吊自殺。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老舍是有骨氣的。小時候在私塾讀書,中午回到家裡,揭開鍋蓋發現鍋裡什麼都沒有。他不哭不鬧,默默又去學堂上下午的課。

師範學校畢業以後,躋身學務局當差,雖然十分需要那每個月一百多的大洋來過生活、養母親,但是他依然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拂袖而去。

抗戰期間,國民黨當局威脅他,不能煽動別人散播不利當局的信息,老舍反脣相譏:“這還需要煽動嗎?”

抗戰勝利後,身在美國的老舍被詰難:“你們希望我們怎麼幫助你們?”老舍回答說:“如果你們真的想幫我們,就請趕緊把你們的軍隊撤走。”

只是,他也練就了一份獨有的生存方式:他隱忍。

但人不能隱忍一輩子,總有個底線,總有個盡頭,總有爆發的時候。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曲劇《駱駝祥子》劇照

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裡有一個小姑娘叫小福子。小福子的母親在生下她和兩個弟弟之後就死了。

小福子的父親是個酒鬼,把她賣給一個過路的軍人,換了200現大洋。軍人換防離開時,順便也拋棄了小福子。

小福子回到家裡,無以為生,只好賣身。但是她不能去妓院,因為還要在家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她只好自己去街上招攬生意,然後在家裡達成買賣。

但是小福子家裡實在太窮、太破、太髒,連一張完整的床都沒有。這樣,客人就不願意出高價。小福子就和住在同一個小院的虎妞商量,借她的房間接客,給虎妞一定的分成。

有一天,虎妞要為難小福子,不再把房間借給她用。為了活著,小福子帶著兩個弟弟來找虎妞,給她跪下磕頭。

老舍在此處寫到:“最偉大的犧牲就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年代的《駱駝祥子》──斯琴高娃、張豐毅主演經典老電影連環畫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我愛著咱們的國啊,可誰愛著我呢?”

1966年8月23日,時任北京市文聯主席的老舍大病初癒。本來醫生叮囑他要多加修養,但是他迫不及待去辦公室工作。

當時全國上下都沉浸在文化革命的激情中,老舍也不例外。他作為文聯主席,他要去工作,投入到這一場火熱的革命中去。

就在這一天,紅衛兵們,正是老舍曾經寄予希望的孩子們,要在成賢街的孔廟焚燒一批價值昂貴的京劇服裝,因為那是“四舊”,必須毫不留情地予以燒掉。

紅衛兵們覺得僅僅燒燬戲裝還不夠,臨時決定去文化局抓幾位領導來批鬥,以烘托氣氛。

而文聯就在文化局的隔壁,紅衛兵們又臨時決定拉幾個文人陪鬥。而此時的老舍正好在文聯的會議室裡開會。

8月的天還很熱。紅衛兵在老舍的背上刷上厚厚的漿糊,貼上姓名、職務、罪狀等信息。

老舍和三十多個文化名人被用大卡車拉到孔廟的小廣場上,跪成一圈,中間堆放著收繳上來的戲服。戲服被點燃,烈火熊熊,老舍等人被火烤煙薰,喘不過氣來。

造反的學生多為女中學生。她們一邊高喊著口號,一邊揮舞著皮帶肆意拷打文化局的領導和文聯的文人們。這一幕被後來陳凱歌在電影《霸王別姬》中予以還原。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霸王別姬》中段小樓等人被批鬥拍攝場景,就在老舍當年被批鬥的孔廟廣場。電影根據有關人員講述,最大限度還原了老舍當時挨批斗的現場。

造反的學生們又拉來文聯圖書館的圖書焚燒。老舍愛書,又身為文聯主席,他試圖阻止學生們燒書,引來了無數人的拳打腳踢,直到頭破血流。

批鬥一直持續到傍晚。老舍年事已高,又大病初癒,當時北京革委會擔心會出人命,就將老舍單獨押回文聯。

然而,一大群紅衛兵早已經守候在文聯的大院裡。他們高喊口號,要批鬥反革命黑幫分子老舍。但是,他們又不知道老舍具體是幹什麼的,寫過什麼書,犯過什麼罪,他們一無所知。此時,一起被批鬥的另外一位文聯的同事站出來揭發老舍:“老舍在解放前把《駱駝祥子》的版權賣給了美國人,他拿美金。”

正在窘境中的紅衛兵們抓到了救命稻草,他們一邊高喊口號,一邊批鬥,批鬥得激動了,就動了手。整個人群陷入一種莫名的亢奮中,動手的人越來越多。老舍被踹,被打,被揪頭髮……他的襯衣被扯碎了,鞋也丟了。這個67歲的老人被打得血肉模糊。

在場的革委會的人擔心老舍會被打死,叫來警察,以老舍是“現行反革命”為由,將他帶到了派出所。然而,紅衛兵小將們並不甘心,追到派出所,對老舍和其他反革命一直毆打到深夜。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趙樹理(左)、王亞平到老舍(右)家中討論文聯工作

老舍的妻子胡絜青深夜接到通知去派出所接老舍回家,她找了一個三輪車將老舍拉回家去。臨回家之前,革委會的人告訴老舍,第二天必須自己拿著“現行反革命”的牌子到文聯報道。

回到家裡,老舍的貼身穿的背心和傷口粘到了一起。胡絜青只好用棉花沾著熱水慢慢潤化,才最終脫了下來。

清晨老舍催妻子趕緊去上班。

妻子走後,家裡就剩下三歲的長孫女兒舒悅和年邁的保姆。

在《茶館》中,王利發在自殺之前拉著自己的小孫子說:“來,給爺爺說再見。”

老舍在出門前也走到三歲的小舒悅面前,彎下腰,拉起她的小手,緩緩地說:“和爺爺說再見。”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晚年和孫輩合照,這是他留在最後的照片

老舍出門了,但是他沒去文聯,而是去了偏僻的太平湖。

他要反抗了。他的反抗,就是去死。

對於老舍沒有按照要求去文聯報道,紅衛兵們很憤怒。他們來到老舍家裡,翻箱倒櫃要試圖找到躲藏老舍。老舍的家人則意識到老舍出事兒了。

據後來有目擊者回憶,老舍在太平湖邊坐了整整一天。在這一天裡,他在想什麼,回憶什麼,流戀什麼,無人知曉。

大概是在半夜,他脫下外套(外套裡有工作證),取下眼鏡,摘下鋼筆,整整齊齊地放在岸邊,然後一頭扎進了太平湖。

《茶館》中,常四爺在自殺之前哀嘆:“我愛著咱們的國啊,可誰愛著我呀!”

不知道老舍在縱身跳進太平湖之前,是否也有此一問。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茶館》中的常四爺,絕望之下喊出了那句“我愛著咱麼的國啊,可誰愛著我呀!”

老舍的屍體被漁民打撈上來,懷裡揣著自己抄寫的毛主席詩詞。根據遺留在岸邊的東西確認了身份,他的兒子舒乙接到通知去處理後事。

文聯的工作人員告訴舒乙:“你得趕緊把他處理掉!”

第二天,市文聯叫舒乙去一趟,給了他一張證明信:“我舒舍予自決於人民,特此證明。”這算是對老舍的死定了性。

後來舒乙去火葬場領取父親的骨灰,卻被告知上面不允許留骨灰。

老舍就這樣死了,和他的父親一樣,屍骨無存。家人只好將他的眼鏡、鋼筆裝進骨灰盒,以寄哀思。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自殺的太平湖舊照

王小波在《知識分子的不幸》中寫到:“我也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什麼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而且我也有答案,自以為經得起全球知識分子的質疑,那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我認為,知識分子的長處只是會以理服人,假如不講理,他就沒有長處,只有短處,活著沒意思,不如死掉。”

老舍在《蛻》中寫道:“我們就盼望那大悲劇的出演,把笑改成淚。歷史是血淚的凝結,珍藏著嚴肅悲壯的浩氣。笑是逃避與屈服,笑是本無可說,永無歷史。悲劇的結局是死,死來自鬥爭;經過鬥爭,誰須死卻不一定。

老舍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在歷史的車輪之下,他和所有他一樣的其他人,最終都成了被碾碎的塵埃。

51年了,太平湖早已經被填平,再也不會有一絲波紋。

世間也再無老舍。

老舍|既然不能幹淨地活著,寧願死去

老舍寫作圖

本期編輯:枕戈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