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當時,專家評價這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力學的新領域。此後,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領域。

1969年,劉人懷下鄉當農民回來,接著去蘭州汽車修配廠當工人,繼續鍛鍊。

時任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二分廠技術科長、留蘇回來的賈志傑(後任湖北省委書記),想建造中國首臺生產航空煤油的鉑重整裝置反應器。多次試製無果,最後找到蘭大。

壓力容器是板殼的組合體,蘭大隻有葉開沅和劉人懷研究該領域,而葉開沅彼時行動不自由。任務落在劉人懷頭上。他求之不得,又能做科研了。

畢業前,劉人懷連最基礎的實驗都沒做過,也沒學過製圖。到蘭石廠看不懂圖紙,他就請求現場觀看工人試做產品。後來得知,他們要為北京煉油廠、南京煉油廠、蘭州煉油廠製造6臺機器,總價值幾千萬元,一旦失敗,損失巨大。

現場觀察良久,劉人懷發現問題出在壓力容器橢球封頭的中心開孔處。他沒學過橢球殼彎曲理論,於是急急返校查資料。

“文革”期間圖書館關閉,此次學校專門為他開館。查閱幾天資料找不到理論支持,劉人懷就自己創造一個理論。四五個月的夜以繼日,“厚壁圓柱殼體理論”誕生,結果推演出來了。

劉人懷興沖沖地回廠裡做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中國第一臺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成功造出,賈志傑高興地對劉人懷說:“我這裡題目多,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工作。”學校也爽快批准了:“工人階級喜歡你,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那裡。”

1969年9月開始,劉人懷一直留在蘭石廠。半天勞動,半天科研。其間他做了多個“第一產品”出來:中國第一臺大型尿素合成塔、中國第一臺最高壓力的高壓聚乙烯反應器(設計壓力2300大氣壓)、中國第一臺大開口加氫反應器、中國第一臺高壓固定式熱交換器、中國最大煉油廠的減壓塔……奇蹟連連,就連軍宣隊的領導都說:“劉老師,你改造得好。”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當時,專家評價這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力學的新領域。此後,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領域。

1969年,劉人懷下鄉當農民回來,接著去蘭州汽車修配廠當工人,繼續鍛鍊。

時任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二分廠技術科長、留蘇回來的賈志傑(後任湖北省委書記),想建造中國首臺生產航空煤油的鉑重整裝置反應器。多次試製無果,最後找到蘭大。

壓力容器是板殼的組合體,蘭大隻有葉開沅和劉人懷研究該領域,而葉開沅彼時行動不自由。任務落在劉人懷頭上。他求之不得,又能做科研了。

畢業前,劉人懷連最基礎的實驗都沒做過,也沒學過製圖。到蘭石廠看不懂圖紙,他就請求現場觀看工人試做產品。後來得知,他們要為北京煉油廠、南京煉油廠、蘭州煉油廠製造6臺機器,總價值幾千萬元,一旦失敗,損失巨大。

現場觀察良久,劉人懷發現問題出在壓力容器橢球封頭的中心開孔處。他沒學過橢球殼彎曲理論,於是急急返校查資料。

“文革”期間圖書館關閉,此次學校專門為他開館。查閱幾天資料找不到理論支持,劉人懷就自己創造一個理論。四五個月的夜以繼日,“厚壁圓柱殼體理論”誕生,結果推演出來了。

劉人懷興沖沖地回廠裡做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中國第一臺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成功造出,賈志傑高興地對劉人懷說:“我這裡題目多,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工作。”學校也爽快批准了:“工人階級喜歡你,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那裡。”

1969年9月開始,劉人懷一直留在蘭石廠。半天勞動,半天科研。其間他做了多個“第一產品”出來:中國第一臺大型尿素合成塔、中國第一臺最高壓力的高壓聚乙烯反應器(設計壓力2300大氣壓)、中國第一臺大開口加氫反應器、中國第一臺高壓固定式熱交換器、中國最大煉油廠的減壓塔……奇蹟連連,就連軍宣隊的領導都說:“劉老師,你改造得好。”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1978年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如同劉人懷一樣的科研工作者生活、工作終得以“歸位”。

劉人懷曾於1971年長了個腫瘤,年輕醫生手術時誤切斷了其輸尿管。之後,他一直受健康困擾,便萌生了回南方調養的念頭。機緣巧合下,1978年3月他得以調到名校——中國科技大學。

上班首日,劉人懷開心不起來。當時他作為人才被中科大近代力學系引進。報到後,系總支書記和他談話,讓他教基礎課。

10天后有轉機,學校讓他臨時頂替一位副教授上課。講完課大受歡迎,助教劉人懷從此正式成為中科大一員。

同年12月,第五屆全國儀器儀表彈性元件學術會議於上海召開。劉人懷因“波紋圓板”理論而受邀作報告。成了中科大“明星”的劉人懷,連升三級工資,這在當時很少見。

1981年3月,作為中國8名專家代表之一,在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的支持下,劉人懷開始在德國工作和生活,當時全國逾百人蔘選。劉人懷少時出國深造的夢想終於實現。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當時,專家評價這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力學的新領域。此後,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領域。

1969年,劉人懷下鄉當農民回來,接著去蘭州汽車修配廠當工人,繼續鍛鍊。

時任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二分廠技術科長、留蘇回來的賈志傑(後任湖北省委書記),想建造中國首臺生產航空煤油的鉑重整裝置反應器。多次試製無果,最後找到蘭大。

壓力容器是板殼的組合體,蘭大隻有葉開沅和劉人懷研究該領域,而葉開沅彼時行動不自由。任務落在劉人懷頭上。他求之不得,又能做科研了。

畢業前,劉人懷連最基礎的實驗都沒做過,也沒學過製圖。到蘭石廠看不懂圖紙,他就請求現場觀看工人試做產品。後來得知,他們要為北京煉油廠、南京煉油廠、蘭州煉油廠製造6臺機器,總價值幾千萬元,一旦失敗,損失巨大。

現場觀察良久,劉人懷發現問題出在壓力容器橢球封頭的中心開孔處。他沒學過橢球殼彎曲理論,於是急急返校查資料。

“文革”期間圖書館關閉,此次學校專門為他開館。查閱幾天資料找不到理論支持,劉人懷就自己創造一個理論。四五個月的夜以繼日,“厚壁圓柱殼體理論”誕生,結果推演出來了。

劉人懷興沖沖地回廠裡做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中國第一臺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成功造出,賈志傑高興地對劉人懷說:“我這裡題目多,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工作。”學校也爽快批准了:“工人階級喜歡你,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那裡。”

1969年9月開始,劉人懷一直留在蘭石廠。半天勞動,半天科研。其間他做了多個“第一產品”出來:中國第一臺大型尿素合成塔、中國第一臺最高壓力的高壓聚乙烯反應器(設計壓力2300大氣壓)、中國第一臺大開口加氫反應器、中國第一臺高壓固定式熱交換器、中國最大煉油廠的減壓塔……奇蹟連連,就連軍宣隊的領導都說:“劉老師,你改造得好。”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1978年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如同劉人懷一樣的科研工作者生活、工作終得以“歸位”。

劉人懷曾於1971年長了個腫瘤,年輕醫生手術時誤切斷了其輸尿管。之後,他一直受健康困擾,便萌生了回南方調養的念頭。機緣巧合下,1978年3月他得以調到名校——中國科技大學。

上班首日,劉人懷開心不起來。當時他作為人才被中科大近代力學系引進。報到後,系總支書記和他談話,讓他教基礎課。

10天后有轉機,學校讓他臨時頂替一位副教授上課。講完課大受歡迎,助教劉人懷從此正式成為中科大一員。

同年12月,第五屆全國儀器儀表彈性元件學術會議於上海召開。劉人懷因“波紋圓板”理論而受邀作報告。成了中科大“明星”的劉人懷,連升三級工資,這在當時很少見。

1981年3月,作為中國8名專家代表之一,在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的支持下,劉人懷開始在德國工作和生活,當時全國逾百人蔘選。劉人懷少時出國深造的夢想終於實現。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當時,專家評價這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力學的新領域。此後,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領域。

1969年,劉人懷下鄉當農民回來,接著去蘭州汽車修配廠當工人,繼續鍛鍊。

時任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二分廠技術科長、留蘇回來的賈志傑(後任湖北省委書記),想建造中國首臺生產航空煤油的鉑重整裝置反應器。多次試製無果,最後找到蘭大。

壓力容器是板殼的組合體,蘭大隻有葉開沅和劉人懷研究該領域,而葉開沅彼時行動不自由。任務落在劉人懷頭上。他求之不得,又能做科研了。

畢業前,劉人懷連最基礎的實驗都沒做過,也沒學過製圖。到蘭石廠看不懂圖紙,他就請求現場觀看工人試做產品。後來得知,他們要為北京煉油廠、南京煉油廠、蘭州煉油廠製造6臺機器,總價值幾千萬元,一旦失敗,損失巨大。

現場觀察良久,劉人懷發現問題出在壓力容器橢球封頭的中心開孔處。他沒學過橢球殼彎曲理論,於是急急返校查資料。

“文革”期間圖書館關閉,此次學校專門為他開館。查閱幾天資料找不到理論支持,劉人懷就自己創造一個理論。四五個月的夜以繼日,“厚壁圓柱殼體理論”誕生,結果推演出來了。

劉人懷興沖沖地回廠裡做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中國第一臺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成功造出,賈志傑高興地對劉人懷說:“我這裡題目多,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工作。”學校也爽快批准了:“工人階級喜歡你,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那裡。”

1969年9月開始,劉人懷一直留在蘭石廠。半天勞動,半天科研。其間他做了多個“第一產品”出來:中國第一臺大型尿素合成塔、中國第一臺最高壓力的高壓聚乙烯反應器(設計壓力2300大氣壓)、中國第一臺大開口加氫反應器、中國第一臺高壓固定式熱交換器、中國最大煉油廠的減壓塔……奇蹟連連,就連軍宣隊的領導都說:“劉老師,你改造得好。”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1978年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如同劉人懷一樣的科研工作者生活、工作終得以“歸位”。

劉人懷曾於1971年長了個腫瘤,年輕醫生手術時誤切斷了其輸尿管。之後,他一直受健康困擾,便萌生了回南方調養的念頭。機緣巧合下,1978年3月他得以調到名校——中國科技大學。

上班首日,劉人懷開心不起來。當時他作為人才被中科大近代力學系引進。報到後,系總支書記和他談話,讓他教基礎課。

10天后有轉機,學校讓他臨時頂替一位副教授上課。講完課大受歡迎,助教劉人懷從此正式成為中科大一員。

同年12月,第五屆全國儀器儀表彈性元件學術會議於上海召開。劉人懷因“波紋圓板”理論而受邀作報告。成了中科大“明星”的劉人懷,連升三級工資,這在當時很少見。

1981年3月,作為中國8名專家代表之一,在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的支持下,劉人懷開始在德國工作和生活,當時全國逾百人蔘選。劉人懷少時出國深造的夢想終於實現。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出國後劉人懷的學術眼界大開,並在國際力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也得以“邁進國際板殼力學最高水平”。

劉人懷健康恢復。首月體重增至70多公斤,“一月長了10多公斤,一天長一斤肉”。飽學2年後,他回到祖國。

1986年初,已是教授的劉人懷應校長錢偉長之邀,到上海工業大學任副校長兼經済管理學院首任院長。1991年11月他從大上海來到廣州,任暨南大學副校長、校長。從西北,至華東,再至華南,劉人懷始終活躍在科研一線,甘之若飴。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當時,專家評價這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力學的新領域。此後,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領域。

1969年,劉人懷下鄉當農民回來,接著去蘭州汽車修配廠當工人,繼續鍛鍊。

時任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二分廠技術科長、留蘇回來的賈志傑(後任湖北省委書記),想建造中國首臺生產航空煤油的鉑重整裝置反應器。多次試製無果,最後找到蘭大。

壓力容器是板殼的組合體,蘭大隻有葉開沅和劉人懷研究該領域,而葉開沅彼時行動不自由。任務落在劉人懷頭上。他求之不得,又能做科研了。

畢業前,劉人懷連最基礎的實驗都沒做過,也沒學過製圖。到蘭石廠看不懂圖紙,他就請求現場觀看工人試做產品。後來得知,他們要為北京煉油廠、南京煉油廠、蘭州煉油廠製造6臺機器,總價值幾千萬元,一旦失敗,損失巨大。

現場觀察良久,劉人懷發現問題出在壓力容器橢球封頭的中心開孔處。他沒學過橢球殼彎曲理論,於是急急返校查資料。

“文革”期間圖書館關閉,此次學校專門為他開館。查閱幾天資料找不到理論支持,劉人懷就自己創造一個理論。四五個月的夜以繼日,“厚壁圓柱殼體理論”誕生,結果推演出來了。

劉人懷興沖沖地回廠裡做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中國第一臺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成功造出,賈志傑高興地對劉人懷說:“我這裡題目多,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工作。”學校也爽快批准了:“工人階級喜歡你,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那裡。”

1969年9月開始,劉人懷一直留在蘭石廠。半天勞動,半天科研。其間他做了多個“第一產品”出來:中國第一臺大型尿素合成塔、中國第一臺最高壓力的高壓聚乙烯反應器(設計壓力2300大氣壓)、中國第一臺大開口加氫反應器、中國第一臺高壓固定式熱交換器、中國最大煉油廠的減壓塔……奇蹟連連,就連軍宣隊的領導都說:“劉老師,你改造得好。”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1978年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如同劉人懷一樣的科研工作者生活、工作終得以“歸位”。

劉人懷曾於1971年長了個腫瘤,年輕醫生手術時誤切斷了其輸尿管。之後,他一直受健康困擾,便萌生了回南方調養的念頭。機緣巧合下,1978年3月他得以調到名校——中國科技大學。

上班首日,劉人懷開心不起來。當時他作為人才被中科大近代力學系引進。報到後,系總支書記和他談話,讓他教基礎課。

10天后有轉機,學校讓他臨時頂替一位副教授上課。講完課大受歡迎,助教劉人懷從此正式成為中科大一員。

同年12月,第五屆全國儀器儀表彈性元件學術會議於上海召開。劉人懷因“波紋圓板”理論而受邀作報告。成了中科大“明星”的劉人懷,連升三級工資,這在當時很少見。

1981年3月,作為中國8名專家代表之一,在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的支持下,劉人懷開始在德國工作和生活,當時全國逾百人蔘選。劉人懷少時出國深造的夢想終於實現。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出國後劉人懷的學術眼界大開,並在國際力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也得以“邁進國際板殼力學最高水平”。

劉人懷健康恢復。首月體重增至70多公斤,“一月長了10多公斤,一天長一斤肉”。飽學2年後,他回到祖國。

1986年初,已是教授的劉人懷應校長錢偉長之邀,到上海工業大學任副校長兼經済管理學院首任院長。1991年11月他從大上海來到廣州,任暨南大學副校長、校長。從西北,至華東,再至華南,劉人懷始終活躍在科研一線,甘之若飴。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鄭慶順看望劉人懷。

“引領創新、熱心科普、培養科研人才,他一直衝在前面。為別人考慮多,考慮自己少。科學家品質在他身上得以充分體現。”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鄭慶順如此評價劉人懷。

一生跋山涉水,坎坷起伏,但劉人懷卻活得有溫度。他說自己一輩子都在創新,包括科學技術創新、管理上的創新,“但創新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做好忍耐的準備”。

雨後,暨大校園,荷葉田田,香遠益清。79歲的劉人懷一如18歲鬥狼一般,以少年赤子之勇正跨界垃圾分類中。

/對話/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院士接受南都專訪。

劉人懷前半生的智慧全部在這5本學術期刊中,並延伸成他後半生為之奮鬥的事業:1965年的2、3期《科學通報》,1973年的首期《科技專刊》,1978年的首期《力學學報》,還有一本1983年的國際非線性力學雜誌。而這幾本雜誌的同期作者還有:中國數學巨擘華羅庚和“萬嬰之母”林巧稚。

在位於廣州暨南大學校園的家中,中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輕輕翻開雜誌,也翻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40年7月20日,四川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西街的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新生兒,取名為劉人懷。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用米湯養大的劉人懷,在戰火和艱苦中讀完了小學、中學。及至1958年,18歲的劉人懷即將從溫江中學的“留蘇預備班”畢業,如無意外,他將去蘇聯留學。

劉人懷的祖父曾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長輩們也一直支持這個當年差點拿去換米的孩子求學之心。

然而,一天校長突然找他談話,說他政審不過關,不能去留學。劉人懷的心頓時掉入冰窖,校長接下來的安慰話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後只記得自己還有機會保送國內大學。不料保送也行不通,只能走高考這條路,此時距開考僅剩幾天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匆匆參加高考的劉人懷,不負眾望,被蘭州大學錄取。多年後他得知自己是全校新生高考成績第一名,平均89.7分,卻無緣北大清華而是去了“第七志願”。耄耋之年的劉人懷曾開玩笑說當年多虧去了臺灣的二哥,雖因他留學不成,但卻“逼”出了一個科學家。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行將去蘭大報到時,適逢大雨,寶成鐵路被沖斷。數日後交通恢復,1958年9月1日,劉人懷擠上北上的火車,踏上未知的路途。

熬了兩天兩夜,大多時間都只能靠站立的劉人懷中間經寶雞轉車,於9月3日下午抵達蘭州火車站。之後,到了現在的蘭大校區(盤旋路校區)。熱情的學長體恤這個南方來的新生,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劉人懷驚倒了:“一盆黃泥水,怎麼洗臉啊?”學長解釋這是黃河水,放點明礬,沉澱一下就能洗了。

當時省會城市蘭州尚未通自來水,滿街都是從黃河馱水的毛驢和水車。自幼長在天府之國的劉人懷,對接下來的學習生活感到莫名的擔心。

報到第二天,還沒摸到書本就開始勞動。1958年,蘭大剛從萃英門搬到盤旋路校區,很多基建設施還在修建中。劉人懷修了兩天學校操場,又跟隨大家去定西參加轟轟烈烈的“引洮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洮河水的開發利用,曾經掀起兩次高潮。第一次於1958年開工,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被迫於1961年6月停建。1992年,甘肅再次提出建設引洮工程,2006年11月22日正式開工。歷經半個世紀的“引洮”,2014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劉人懷沒想到,自己當年竟參與了這麼大工程。1958年9月6日,蘭大幾百名師生聚集在蘭州火車站等車,上山“引洮”。這時,突然幾隻狼從面前跑過,劉人懷著實嚇了一跳。當時,誤入人群的狼見況不妙,掉頭跑掉了。

憶起往事,劉人懷感慨“當時的生態環境就是那個樣子”。在火車上,老師給新生們講起防狼招術,“狼是豆腐腰、麻桿腿,怕火、怕繩子”。這些大招後來救了劉人懷的命。

火車行至定西西邊的馬河鎮車站,師生們下車,又步行十幾公里,沿途不見村民。天黑大家停在一個山邊休息,隨便吃了點乾糧。一年級新生被照顧住山邊的廟裡,女同學睡神龕上,男同學睡地上。副班長劉人懷和班長一起值守廟門口。

半夜,一名蘭州籍新生突發癲癇。當時學校的隨行醫生,駐點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副班長兼安全委員的劉人懷見狀說:“我去找醫生。”

山道崎嶇,劉人懷拿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山下小鎮趕去。在成都平原長大的他,鮮少見山,只依稀記得白天走過的那條小道。

路程過半,他突然看到四五米遠外有兩隻狼,四隻眼睛在夜晚格外地亮。一天兩次遇狼,劉人懷“石化”了。危急中,他想起白天老師在火車上傳授的防狼術,“狼怕火、怕繩子”,慌忙用手電筒直射狼眼,右手解開褲帶,權當繩子甩著。人狼互盯,僵持了二三十分鐘,最終狼離開了。劉人懷險些癱坐在地,擔心狼再回頭,他跌跌撞撞往山下奔去。

7年後,留校任教的劉人懷下鄉搞社教,半夜村道上遇狼,他如法炮製,再次嚇退了狼。事後,村民善意地安慰他“劉老師,大西北狼不吃好人啊”。

隨後,醫生跟隨劉人懷折返廟裡,天已放亮。發病的新生命撿回來了。

在工地勞動半個多月,師生們剷平了一座山頭。這段經歷,令劉人懷畢生難忘。此後開水泡大餅果腹,讓南方人劉人懷也覺得香甜。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勞筋骨、餓體膚、鬥飢狼,僅是18歲劉人懷人生試煉的開始。

當時高考一些熱門專業,劉人懷是沒資格報的。一直喜歡文科的他,在老師勸說下選了數學專業。“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已深入國人之心,提出該口號的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紀年。劉人懷之所以選報這個專業,私心覺得數學也算是沾了科學的邊。

勞動讀書,一晃兩年。在西北的風沙中,劉人懷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入學翌年成為一名黨員。跟他一起入黨的還有班長陳廣才。當時蘭大正仿照清華大學推廣學生輔導員制度,黨小組組長劉人懷成了學校首批“學生政治輔導員”。

1960年,蘭大開設了力學專業,為全國第二批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在老師動員下,劉人懷等9人從數學專業轉到力學專業(固體力學班)。幾名政治過硬的同學進了大熱的計算數學專業,其他人仍留在數學專業。

時任蘭大校長的江隆基是從北大“貶謫”到大西北,隨他一起來的還有7員大將,著名固體力學家葉開沅是其中之一。中國首個力學專業開創於北大,創建人是校長周培源和葉開沅等5人。葉開沅師承錢偉長,而錢偉長則是現代力學奠基人馮·卡門的兩個著名中國學生之一(另一個是錢學森)。葉開沅來到蘭大,二話不說開始組建新專業。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至今劉人懷還記得葉先生給他們講授“板殼力學”時的情形。從數學轉讀非線性力學,劉人懷用勤奮彌補了差距,刻苦的樣子深得葉開沅的喜愛。大學5年級(當時蘭大本科學制為5年),葉開沅又帶他們做板殼力學的實習和研究。

1939年,在美國學習的錢學森與恩師馮·卡門聯合署名,在《航空科學雜誌》發表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外壓力作用下球殼的屈曲”。

劉人懷即將畢業,葉開沅就把這篇論文中沒有完成的部分(“扁薄球殼體非線性穩定”),當作劉人懷的畢業論文。當時,讓一個本科生來研究世界頂尖課題,師生均需莫大的勇氣。

1963年7月,劉人懷大學畢業,繼續研究畢業論文,出色地完成了錢學森“劃時代論文”未完成的部分。研究方法被葉開沅命名為“修正迭代法”。

多年後,劉人懷感慨,幸遇名師,得課題,才有了自己在板殼非線性力學上的成就。

畢業留校的劉人懷,做了葉開沅的助手,埋首於板殼研究。特殊年代搞科研的人不多,他憑一腔熱情,偷偷跑去蘭州的工廠調研找課題,蘭化、蘭煉……一個個地找,結果還真就找到了。

1963年,蘭州製造航空儀表的135廠,接到任務製造低空偵察機高度表,但苦無專業人才,無從下手。來找課題的劉人懷一看樂了,這不正是自己研究的方向嘛。23歲的劉人懷,當即毛遂自薦接下課題。135廠信疑參半,同意讓他一試。

劉人懷開心回校,向教研室彙報自己找到一個課題——研究可用於測量飛機飛行高度的波紋圓板(這是高度表的心臟元件,大氣壓隨著高度增加不斷降低,膜片也會發生變形。通過位移變化,就能算出飛機的飛行高度。),結果被批評“不務正業”。

回到宿舍,劉人懷思忖再三,認為這是國家重點任務,又能促進自己的業務,應該去做。完成本職工作,忙完葉先生交待的事,他就躲在宿舍做自己拍胸脯接下來的課題。

手上資料捉襟見肘,後來他時常利用帶學生去北京實習的機會,扎進圖書館查資料。當時全國只有6臺M3型計算機,中科院蘭州分院分來一臺,佔了一層樓大,劉人懷曾參觀過。不敢奢望用計算機,他只能人工推演。彼時世界僅有5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分別來自美國、蘇聯和日本,但均未成功。而中國當時尚無人研究該領域。

醉心“波紋圓板”期間,劉人懷還抽空發表了幾篇影響終生的論文。1965年2月,24歲的劉人懷論文登上了中國頂尖雜誌——《科學通報》。3篇關於扁球殼非線性力學問題的文章,分別發表於第二、三期,其中兩篇和葉開沅聯合署名,1篇是單獨完成。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而同期作者還有:“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中國婦產科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等。

同年9月,劉人懷到定西下鄉搞“社教”,“波紋圓板”研究工作暫時中斷。一年後,他重返蘭州家中得以繼續。

婚後,劉人懷一直跟當醫生的愛人住在甘肅省中醫院門診部旁的家屬院。平日一旦有空,他就躲在家中推演波紋圓板理論。當時這種行為被發現後果很嚴重,透過竹簾縫隙只要看到有人來,他就趕緊把手稿藏起來。劉人懷著魔似的一遍遍推演,用掉的草稿紙塞滿了幾麻袋。

1968年4月,逐一梳理完世界各主流算法後,劉人懷用大腦終於算出了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誤差不足1%,完全可供精密儀表設計使用。而彼時世界上其他團隊的誤差高達39%以上。

特殊年代學術期刊全部停辦,開心至極的劉人懷,只好把“心血”壓箱底,等待能發表的那一天。沒想一等就是10年。

1978年1月,“文革”結束後,《力學》又改回原名《力學學報》,並在第一期刊登了劉人懷的“波紋圓板的特徵關係式”。同年4月,已調離蘭大去中科大任教的劉人懷,收到蘭大轉來的雜誌,喜極而泣。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當時,專家評價這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力學的新領域。此後,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於中國的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領域。

1969年,劉人懷下鄉當農民回來,接著去蘭州汽車修配廠當工人,繼續鍛鍊。

時任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二分廠技術科長、留蘇回來的賈志傑(後任湖北省委書記),想建造中國首臺生產航空煤油的鉑重整裝置反應器。多次試製無果,最後找到蘭大。

壓力容器是板殼的組合體,蘭大隻有葉開沅和劉人懷研究該領域,而葉開沅彼時行動不自由。任務落在劉人懷頭上。他求之不得,又能做科研了。

畢業前,劉人懷連最基礎的實驗都沒做過,也沒學過製圖。到蘭石廠看不懂圖紙,他就請求現場觀看工人試做產品。後來得知,他們要為北京煉油廠、南京煉油廠、蘭州煉油廠製造6臺機器,總價值幾千萬元,一旦失敗,損失巨大。

現場觀察良久,劉人懷發現問題出在壓力容器橢球封頭的中心開孔處。他沒學過橢球殼彎曲理論,於是急急返校查資料。

“文革”期間圖書館關閉,此次學校專門為他開館。查閱幾天資料找不到理論支持,劉人懷就自己創造一個理論。四五個月的夜以繼日,“厚壁圓柱殼體理論”誕生,結果推演出來了。

劉人懷興沖沖地回廠裡做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中國第一臺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成功造出,賈志傑高興地對劉人懷說:“我這裡題目多,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工作。”學校也爽快批准了:“工人階級喜歡你,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那裡。”

1969年9月開始,劉人懷一直留在蘭石廠。半天勞動,半天科研。其間他做了多個“第一產品”出來:中國第一臺大型尿素合成塔、中國第一臺最高壓力的高壓聚乙烯反應器(設計壓力2300大氣壓)、中國第一臺大開口加氫反應器、中國第一臺高壓固定式熱交換器、中國最大煉油廠的減壓塔……奇蹟連連,就連軍宣隊的領導都說:“劉老師,你改造得好。”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1978年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學技術成了“第一生產力”。如同劉人懷一樣的科研工作者生活、工作終得以“歸位”。

劉人懷曾於1971年長了個腫瘤,年輕醫生手術時誤切斷了其輸尿管。之後,他一直受健康困擾,便萌生了回南方調養的念頭。機緣巧合下,1978年3月他得以調到名校——中國科技大學。

上班首日,劉人懷開心不起來。當時他作為人才被中科大近代力學系引進。報到後,系總支書記和他談話,讓他教基礎課。

10天后有轉機,學校讓他臨時頂替一位副教授上課。講完課大受歡迎,助教劉人懷從此正式成為中科大一員。

同年12月,第五屆全國儀器儀表彈性元件學術會議於上海召開。劉人懷因“波紋圓板”理論而受邀作報告。成了中科大“明星”的劉人懷,連升三級工資,這在當時很少見。

1981年3月,作為中國8名專家代表之一,在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的支持下,劉人懷開始在德國工作和生活,當時全國逾百人蔘選。劉人懷少時出國深造的夢想終於實現。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出國後劉人懷的學術眼界大開,並在國際力學雜誌上發表了論文,也得以“邁進國際板殼力學最高水平”。

劉人懷健康恢復。首月體重增至70多公斤,“一月長了10多公斤,一天長一斤肉”。飽學2年後,他回到祖國。

1986年初,已是教授的劉人懷應校長錢偉長之邀,到上海工業大學任副校長兼經済管理學院首任院長。1991年11月他從大上海來到廣州,任暨南大學副校長、校長。從西北,至華東,再至華南,劉人懷始終活躍在科研一線,甘之若飴。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鄭慶順看望劉人懷。

“引領創新、熱心科普、培養科研人才,他一直衝在前面。為別人考慮多,考慮自己少。科學家品質在他身上得以充分體現。”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鄭慶順如此評價劉人懷。

一生跋山涉水,坎坷起伏,但劉人懷卻活得有溫度。他說自己一輩子都在創新,包括科學技術創新、管理上的創新,“但創新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要做好忍耐的準備”。

雨後,暨大校園,荷葉田田,香遠益清。79歲的劉人懷一如18歲鬥狼一般,以少年赤子之勇正跨界垃圾分類中。

/對話/

力學院士劉人懷:51年前測出飛機飛行高度,曾智鬥兩狼救同學
劉人懷談垃圾分類,呼籲更多人蔘與其中。

改革:把暨大送進“211工程”

南都:作為暨南大學第13任校長,任職10年,你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產生了哪些影響?

劉人懷:我到來之前(1995年),暨南大學是二本招生,全國排名不高。之後,充分利用“中國第一僑校”資源,制定了“僑校+名校”的發展戰略,學校很快躍升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當時全國高校排名第36位。

南都:近日,廣東出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你對大灣區高校面臨的機遇以及高校間產學研互促互進,有何建議?

劉人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戰略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部分

今年4月由廣東院士聯合會聯合粵港澳21所主要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將為粵港澳三地院士專家的創新創業提供支撐,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這個聯盟的成立,既是響應港澳地區院士專家投身大灣區建設的需要,也是順應大灣區發展。

目前,我們創新方面還較弱,轉化率有待提高。粵港澳三地要團結起來,互相支撐,突破條框,實現更多原始創新。再就是,協同粵港澳政、產、學、研等力量,把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儘快轉移、轉化。

南都:目前上海正進行“史上最嚴垃圾分類”,而你跨界垃圾分類多年,有什麼經驗可分享嗎?

劉人懷:上海的垃圾分類,有些複雜,不太利於實際操作。我認為垃圾可以大致分兩類,即幹垃圾和溼垃圾。建議廣州實行垃圾分類時,可以制定簡單易行的方法,這樣老百姓才好操作。

垃圾分類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但長期以來,沒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過去大家認為垃圾有害是廢物,其實不是,垃圾是一個礦產——“城市礦產”,可以轉化成人類需要的物質。

我是從2010年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早在2009年我們成立了廣東省科普志願者協會,開始搞垃圾分類。當時廣州市也準備做垃圾分類,我有機會多次跟(時任)市長陳建華接觸,討論垃圾處理問題。

後來發現,垃圾分類老百姓很用心,但最後回收時又把它混在一塊了。因為終端處理不行,大家都失去信心。作為科研工作者,我這一生都比較好奇,發現了問題總想把它解決掉。

我就組織了一批學者,有力學、機械、生物、環境等專業人才。最後我們提出聯合生物加工技術,培養出了一種“噬汙酵母”,它可以把垃圾裡的糖和澱粉變成酒精,剩下的油脂轉化成工業油脂,這也可以防止地溝油流回餐桌。還能轉化成蛋白粉,用來做飼料。總之就是變廢為寶。

所以生活垃圾裡最危險的一部分,我們找到了解決辦法,剩下就好辦了。就是要把金屬、玻璃、木材、紙張等挑出來,其餘的土和泥用來鋪路。如此也避免了焚燒垃圾帶來的二噁英汙染。

2013年,垃圾處理項目正式落戶廣州科學城,目前在成都、重慶、從化等地推廣,成都工廠有望年底建好。只有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或生產力時,才能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希望廣州也能快快跟上,建更多的垃圾處理廠。

/高光時刻/

國慶觀禮

1999年國慶50週年,10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國慶觀禮。再次感到國家的強大,中華民族的強大。有生之年見過如此盛大的場面 ,自己沒白活。這些榮譽都是黨和國家給的,我只有多做事、做好事,來回報。

總統接見

1982年7月,我在聯邦德國工作生活時,被總統卡爾·卡斯滕斯接見。當時很自豪,深感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了。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走出國門看世界。百聞不如一見,看到發達國家是如何做科研的,瞭解他們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我生在抗戰時期,經歷中國逐漸向好。當時我希望國家強大,也能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 靳格

攝影:南都記者 鍾銳均

視頻:南都記者 李琳 葉秋豔 曾俊豪 實習生 藍思遙 黎曉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