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蘭州東城壕,百年老街,抹不去的歲月記憶

東城壕是張掖路東頭的一條普通小巷,也是一條逐漸走向沒落的小巷。誰知就在這條不起眼的小巷中,卻發生過諸多令人難忘的舊事。往事並不如煙,這條小巷的記憶中鐫刻著怎樣的故事呢?

說起東城壕,人們不由自主地要問什麼是城壕?所謂的城壕就是在護城河和城牆之間的一塊條狀空地,如西安的環城公園,它就是一個完整的城壕,不過蘭州的東城壕要比西安的環城公園短得多。東城壕是在城牆和壕溝之間發展起來的,這似乎也正是東城壕命運的寫照,興旺於夾縫,沉寂於夾縫。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原先的東城壕,北接南濱河路,南到慶陽路,大體與靜寧路平行向南,長約1000米;由於張掖路分割,北段叫東北城壕,南段才叫東城壕(武都路和張掖路之間的一段)。如今的東城壕,僅僅是一條長不足500米、寬三四米的小巷,早已失去昔日的風韻。

東城壕,小街寂靜無聲,小巷纖塵不染,放學的兒童奔跳而過,白髮的老者蹣跚而行,讓我們感受到了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到了一份沉澱已久的寧靜。站在東城壕巷口,一眼就從南看到了北,也看穿了它的百年歲月。如果時光返回到50年前,那時的東城壕相當於今天蘭州的東部市場加隍廟加雁灘舊貨市場……其繁華熱鬧是不言而喻的,自然也是蘭州最出名的地方之一。如今蘭州周邊的一些老人依舊把進城叫做“去城壕”。1949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在東城壕南街興建了全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蘭山市場;還建成了蘭州市首個市政建設項目——兩個大型蓄水池。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時光倏然而過,人們的視線早已被繁華的張掖路所吸引,這條小巷早被悄悄遺忘了!然而,在劉黑虎的心中,東城壕是他生活了25年的故園,是他心中曾經的天堂。多年前,劉黑虎先生給我們講述了百年老街東城壕的故事。

髒亂勝過龍鬚溝 熱鬧堪比夫子廟

我家是1953年搬到東城壕的。在此之前,父親已經在東城壕做了十多年的棉布生意。因而,自幼我就對東城壕非常熟悉,進而迷戀上了這裡,這似乎就是人們所說的故園之情吧!

東城壕因商而興。最早居民是從外地來的“擔擔客”(指運送貨物的挑夫和挑擔叫賣的小本生意人)。父親說,清末民初,東城壕一帶就居住著不少全省各地的難民,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是岷縣、天水等地來的“擔擔客”。這些“擔擔客”長年奔波在蘭州和天水、平涼之間,由於路途遙遠,他們挑著擔子趕到蘭州城下時城門已經落鎖,只好在城門邊上等著天亮進城。一些“擔擔客”就在離城門不遠的城牆上挖了一些簡易窯洞,作為臨時棲身之地,自然也叫賣一些挑來的貨物。抗戰時,日寇飛機轟炸蘭州,不少民宅被毀,一部分無家可歸的居民也到東城壕棲身。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在東城壕居住有講究,最好的地方是窯洞,最次的則是窩棚。窯洞是城牆上掏出來的洞,冬暖夏涼,異常舒服,尤其到冬天,窯洞門口掛一個厚厚的草簾子,把火炕燒熱,就是天堂一般的享受了。而靠東面的窩棚就不行了,窩棚背靠一個排水的大溝,下半截牆都是潮的,四季陰冷潮溼,讓人難以忍受。

隨著人口增加,東城壕面積也逐漸擴大,部分排放雨水的壕溝被填平了,蓋起了窩棚,這裡就逐漸興旺了起來。為了度日,人們就把隨身攜帶的物品擺攤出售,一來二去,就成為舊貨和農產品的集散地。在這裡,有處理舊貨的,有出售古玩字畫的,有各種沿街叫賣的手藝人,自然也少不了吹糖人的、拉洋片的、算命測字的……熱鬧程度能和南京夫子廟相比。東城壕的名氣就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打了出去。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東城壕大部分建築都是窩棚,還靠近一個收集雨水的大壕溝,再加上政府不聞不問,市場又是完全自發的,因而衛生狀況極差,蚊蠅飛舞,塵土飛揚,說它是蘭州的龍鬚溝一點也不誇張。

對我來說,這裡則是玩耍的天堂,我們追逐打鬧,走東家串西家,非常開心。

剛解放 東城壕就全省揚名

剛一解放,人民政府就在東城壕南街上成立了全省首個大型物資交易市場——蘭山市場,鄧寶珊省長還為市場題寫了匾額。這一下東城壕在全省都揚名了。現在,不少五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記得到東城壕南街上逛市場的情形。

我父親主要以販賣土布為生,每年他總要組織夥計們到陝西收購土布,再僱傭挑夫,挑到蘭州,路途遙遠,生意做得非常艱難,但效益還算可以,能養家餬口。自然,他並不是東城壕生意最好的人。

誰是東城壕生意最好的人呢?這個問題有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就像今天牛肉麵館是蘭州生意最好的行當一樣,不起眼的地方往往隱藏驚天的祕密。東城壕生意最好的,並不是開店鋪的,也不是舊貨商人,更不是出售古玩字畫的,而是最不起眼的泥水匠巨師傅。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巨師傅是永登人,砌牆修房,盤灶泥牆樣樣在行,尤其是上房泥更是他的拿手絕活。“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上房泥看起來簡單,其中的訣竅卻不少,弄不好下雨天就會漏水。巨師傅就是靠著這手絕活在東城壕風光了40多年,誰家要盤炕、盤鍋灶,最先想到的人肯定是巨師傅。由於生意紅火,請巨師傅上房泥必須要提前一個月預約,預約還不能簡單說一下就行了,自然要見面細談,總是離不了吃喝。那時,蘭州民眾中最好的吃食就是夾肉鍋盔。事主請巨師傅吃了夾肉鍋盔後,上房泥的事情就算說好了,安心在家等日子開工就行了。

自己動手,兩月“龍鬚溝”大變樣

父親回憶,民國時期,也曾計劃過整治東城壕。第一次是在1944年,當時計劃投入資金600萬元,給東城壕鋪設排水溝,但由於資金遲遲到不了位,最後只好動員居民修整了一下路面,算是完成了整修任務。兩年後,陝西商人領頭,給蘭州市政府寫了一紙萬言書,要求整修東城壕。我們是陝西渭南人,父親也參與了陝西商人上萬言書的活動。當時,陝西商人的計劃是呈請市政府在東城壕修築下水道,同時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填平臭水溝,但這封萬言書上去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直到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時,東城壕依舊是髒亂差的“龍鬚溝”。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蘭州解放後,東城壕的人精神就逐漸起了變化。1950年,住在城壕南口的陳大媽還把大兒子送到了抗美援朝前線,後來大兒子犧牲了,她又把小兒子送去參軍了。在陳大媽的帶領下,東城壕的商販們捐出了購買一輛坦克的錢。如今陳大媽家住的地方早已變成了一家照相館,而陳大媽的後人也不知道搬到了哪裡?

1958年,東城壕的大規模整治才真正拉開帷幕。當年東城壕居委會主任石奶奶出了大力。這次整治東城壕,完全是居民的自發行動,具體負責指揮的是居委會的石奶奶。石奶奶動員全街的居民,人人動手,義務勞動。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但也盡力幫著大人搬磚、抬土。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石奶奶最辛苦,每天挪動著小腳,來回檢查,要求路面整潔,門前的磚上不許有汙泥,不許亂倒垃圾汙水,門口的柴草雜物必須碼放得整整齊齊。誰家的門前弄不好,肯定會被石奶奶毫不留情地批評一通。全街人白天干,夜裡幹,整整忙了兩個月,東城壕才徹底變樣了。臭氣沖天的水溝填平了,坑坑窪窪的路面平整了。最重要的是精神面貌徹底變了。

最是難忘故園情

從1953年到1978年,我和父母親在東城壕整整住了25年。那時我家對面住的是高志乾老伯,他是陝西人,和我們是老鄉。高老伯以修鞋為業,家裡有8個孩子。人口多,收入低,但街坊們修鞋,高老伯從不收錢。高老伯和他的妻子高媽非常熱心,街坊鄰里有什麼事情,總是跑前跑後忙個不停,是東城壕這條街上最熱心的人家。儘管孩子多,高媽總是將每個孩子都收拾得乾乾淨淨,穿戴得整整齊齊,很有些“安貧樂道”的古風。

我的命還是街坊們救的。1957年,一段城牆突然倒塌了,將七八戶人家全埋在土裡,我們家也未能倖免。當我父母衝出房門脫離險境,正在慶幸之時,忽然發現我卻沒有出來,母親當時就癱倒在地。這時,一位姓李的大哥,不顧危險衝進了還沒有完全倒塌的房屋,將還在炕上呼呼大睡的我抱了出來。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1978年8月,一場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蘭州,低窪的東城壕變成了水塘。10日夜晚12點,我們站在齊腰深的水裡,看著一座座土坯小平房在雨水浸泡下慢慢倒塌在水中,個個泣不成聲。

現在,我早已住進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雖然居住環境改變了,但街坊鄰居之間的親情感情,卻因高樓而逐漸封閉了。從搬出東城壕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依舊和老街坊在來往,也常常懷念那種親密無間的感情。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劉黑虎先生 講述了百年老街東城壕的故事。


蘭州蘭山市場,甘肅省第一個大型商貿交易市場!如今還在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