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真的看走眼了東契奇嗎?他們選特雷·楊的真實原因令人歎服

有這麼一名後衛,大一在NCAA場均27.4分8.7助攻,每場比賽出手10記三分球,三分命中率36%,真實命中率58%。

還有這麼一名後衛,18歲在歐洲聯賽場均14.5分4.6助攻,每場比賽出手3.8記三分球,三分命中率30.4%,真實命中率59%。

如果他們同一年參加NBA選秀,你會考慮選誰?


老鷹真的看走眼了東契奇嗎?他們選特雷·楊的真實原因令人歎服


現在我們加上一些背景介紹:新世紀以來,從海外球場走來的外線球員,真正成長為球隊核心的,只有帕克馬努而已(德拉季奇也曾短暫成為球隊核心,可惜現在已經讓位給溫斯洛了)。盧比奧、特奧多西奇、施羅德、富尼耶,乃至卡爾德隆和海佐尼亞。這些馳名歐洲賽場的天才後衛,在NBA賽場上卻並沒有打出人們預期的水平——金童成了鐵童,歐洲之王成了三線替補......為了扶正施羅德,老鷹不惜交易走蒂格,結果施羅德糟糕的防守和三分球讓老鷹徹底失望,更不用說他因為打架而被警方逮捕的爛糟事了。

早在去年五月中旬,老鷹就已經把施羅德擺上了貨架(當時的施羅德在社交平臺上取關了老鷹隊,並美其名曰“整理關注列表”,這個藉口我也經常用,然後趁機刪掉一些我看不順眼的人)。他們在2017年夏天大動干戈扶正施羅德,又在2018年夏天費盡心思送走這個德國小黃毛。如此折騰了整整一年之後,他們決定用手裡的選秀權直接選一個靠譜的控衛核心。

所以,現在這兩名後衛擺在鷹管面前,你覺得他們會選誰?


老鷹真的看走眼了東契奇嗎?他們選特雷·楊的真實原因令人歎服


他們選擇了第一個後衛——大一場均27.4+8.7,首位得分王+助攻王獲得者,比起歐洲後衛的不確定性和之前經歷的坎坷,畢竟是美國本土的聯賽和管理層,他們更看重球員個人能力的發揮和球員的“戶口本”,有充足的理由做出這一選擇。

於是轉折來了:

截至2019年1月底,第一個後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特雷·楊,場均15.9分7.3助攻4.1失誤,三分命中率28.5%,真實命中率50.2%。

第二個後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盧卡·東契奇,場均20.2分5.3助攻3.2失誤,三分命中率35.6%,真實命中率55.6%。

比這些基礎的面板數據更加真實的,自然是ESPN的真實正負值,截至目前,特雷楊的進攻正負值排名同位置第26位,而東契奇則高居同位置第6;在防守端,特雷楊的正負值是同位置倒數第二,僅好於騎士的新秀控衛塞克斯頓,而東契奇的防守正負值則依然在同位置的平均線以上。

結合攻防兩端的表現,我們可以說:東契奇已經把特雷楊甩開了一整個身位。


老鷹真的看走眼了東契奇嗎?他們選特雷·楊的真實原因令人歎服


受篇幅所限,我們暫且不提兩人都非常拿手的傳球和組織能力,先聊聊特雷·楊最大的賣點——三分球。外界普遍看好他的一點,就是他大學時期堪比庫裡的三分能力,場均出手10次三分只是冰山一角,特雷·楊非常喜歡在三分線外一兩步、甚至是一兩米的地方幹拔出手,就算如此,在大一賽季前六週,楊的三分命中率依然有45%。

幹拔三分、超遠三分、越來越多的三分,這顯然很符合現代NBA的進攻風潮,尤其在庫裡用劃時代的三分能力迫使全聯盟都跟著進步的當下,必然會產生以庫裡為模板的新秀,就像拉里·伯德、諾維茨基、加內特和他們的諸多效仿者一樣。

2017-18賽季,NBA球隊場均出手31.4次三分球,這是聯盟引入三分線以來的歷史新高,但我們都明白,這個紀錄在今年就會被重新改寫,沒有誰能阻擋NBA對三分的渴望,連號稱不喜歡三分球的波波維奇都排出了經濟適用版的“一星四射”陣容,誰還能拒絕“模板庫裡”的誘惑呢?

更何況正版庫裡都不吝讚美之詞:“他的表現令人難以置信,他打得很有自信,很有創造力,這就是天賦所在,他的比賽令人賞心悅目。”

然而進入聯盟的特雷·楊,三分命中率只有28.5%。

讓我們再仔細分析一下他的三分出手:場均5.2次三分出手中,只有1.7次是接球投籃,另外3.5次全部是運球之後的幹拔出手,然而特雷·楊接球投三分的命中率只有33%,他的幹拔三分命中率就更加難看了。

而東契奇這邊,場均6.6次三分出手(比特雷楊還多),同樣只有三分之一的接球投籃比重,但東契奇在三分線外的接球投籃命中率高達37.2%,而他的幹拔三分命中率甚至比接球投籃還要高!

這是一個典型的庫裡式三分球:推進到前場,叫一個假掩護,壓下重心,胯下換手,假裝要借掩護突破,然後撤步回拉,幹拔三分。東契奇的撤步三分甚至成為了哈登那樣的殺招,在對掘金的比賽中,掘金甚至一開局就上包夾,寧可讓東契奇的傳球貫穿防線,也不讓他玩撤步跳投(你看,掘金就是這麼頭鐵,拿來防哈登結果被哈登打爆的防守招式,原封不動地用在東契奇身上)。

但不要忘了,在進入NBA的頭13場比賽裡,特雷·楊一共在距離三分線六尺遠的地方扔了15記三分球,投進了其中6記——同期庫裡在這個距離的三分紀錄是13投6中。

很顯然,在這13場比賽之後,聯盟各隊找到了對付特雷·楊的辦法,接下來的三場比賽,特雷·楊合計34投7中,三分球14投全失。

說到底,特雷楊只是一個身高1米88、體重81公斤的後衛,比起體測數據堪比內線的斯蒂芬-魔鬼筋肉人-庫裡,特雷·楊的對抗能力遠遠不足,一旦對手提升防守強度,那他就很難找到自己的投籃節奏,給隊友的傳球也會出現這樣的失誤。

當然他可以用超遠三分來化解防守,但這種方式無異於飲鴆止渴,強如庫裡也不會把30英尺外的超遠三分當成常規武器。

而東契奇是一個身高2米01、體重98公斤的後衛/小前鋒/大前鋒,別笑,在官網的資料上,東契奇的註冊位置就是四號位。

一個2米01的球員幹拔三分,和一個1米88的人幹拔三分,那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更何況東契奇更加壯實,核心力量更強,還經歷了世界第二好的職業籃球聯賽的歷練,並捧起了MVP獎盃,用比爾·西蒙斯的話來說:“他在18歲那年就成了最強的海外球員,我真的不懂,為什麼不選他呢?”

東契奇用現象級的表現,打了專業人士和業餘球迷們的臉,但這並不是一個唯結果論的世界。現在我們當然可以說,老鷹管理層簡直失了智,放著好好的東契奇不要,選特雷楊幹嘛?但就像我開頭所寫的那樣,老鷹管理層有他們自己的顧慮,在當時的背景下,換成是你,你可能也會選特雷·楊。


老鷹真的看走眼了東契奇嗎?他們選特雷·楊的真實原因令人歎服


而且,亞特蘭大老鷹隊,選擇本土出身的特雷·楊,還有另一層籃球之外的考量:

亞特蘭大在美國有著特殊的地位,這裡長期以來,都是美國黑人的財富、高等教育、政治權力和文化的中心,這裡是黑人權力運動的起源地,也是馬丁·路德·金的家鄉,亞特蘭大也被稱為“黑色聖地”。

早在2014年,老鷹總經理丹尼·費裡就在一次電話會議中,因為涉及種族歧視言論而下課。到了2017年,時任總經理威爾考克斯同樣因為一次涉嫌“種族歧視”的玩笑而被迫發聲明道歉。

注:在一次球迷見面會上,球迷們提出了不少問題,為了緩解問題帶來的壓力,威爾考克斯開了一個玩笑:“我知道你們也許會生我的氣,但是我已經習慣了,因為我有一個黑人妻子和三個白黑混血型的孩子,所以我習慣了人們生氣和爭論。”

就算在政治正確愈演愈烈的美國,亞特蘭大的黑人文化影響力都是無可比擬的。換個角度,獨行俠可是讓一個德國白人做了整整20年的基石,就算這樣,東契奇也受到了來自黑人隊友的排擠(這個名場面讓坐在場邊的庫班直接噴出了F開頭的髒話)。想象一下,如果亞特蘭大老鷹選擇了白白胖胖的東契奇作為建隊核心,當地球迷和老鷹隊友們又會作何反應?


老鷹真的看走眼了東契奇嗎?他們選特雷·楊的真實原因令人歎服


球場之外的世界畢竟太過複雜,單純就場上表現而言,一年級的特雷·楊其實並不虧待自己的選秀順位和老鷹的期望,但和東契奇的現象級發揮相比,老鷹隊所謂的“這波不虧”,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技術上的差距還有彌補的空間,但身體天賦上的差距卻直接決定了NBA球員們的上限。

回到文章開頭那個問題,現在你是老鷹高管,代表老鷹直面這些複雜因素:控衛建隊的失敗一年、海外後衛的成材率、東契奇“FIBA第一人”的名號和MVP獎盃、特雷楊的NCAA得分王+助攻王+庫裡一般的三分能力、亞特蘭大歷史悠久的黑人文化傳統,你會怎麼選?

怎麼選都沒問題,這不是一個唯結果論的世界,老鷹隊跌跌撞撞的重建經歷、順應時代潮流的建隊思路、基於城市文化和美國籃球傳統思維的考量,這些東西匯流到一起,才有了老鷹隊選擇特雷·楊的結果。你無法全盤否認他們的種種考量,也無法簡單粗暴地認可他們的選擇。畢竟這個世界不是純白,也不是純黑,而是複雜精緻的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