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馬布裡》:籃球精神血脈賁張,北漂之旅永不言敗

《我是馬布裡》:籃球精神血脈賁張,北漂之旅永不言敗

文:田金雙

《我是馬布裡》:籃球精神血脈賁張,北漂之旅永不言敗

我不喜歡籃球,也不喜歡其他運動競技,但這並不影響我對這部競技類電影的偏愛。甚至,我覺得《我是馬布裡》是繼《摔跤吧!爸爸》之後最勵志的運動競技類電影和“北漂電影”。

傳統觀點認為,被稱為“獨狼”的NBA球星馬布裡遠離NBA賽場選擇北京是一個天大的錯誤。而馬布裡本人則認為去中國北京能實現自己的“籃球夢”。所以,經歷過人生中最關鍵的抉擇之後,馬布裡最終義無反顧地成為一個“洋北漂”,落戶北京。

當馬布裡坐在飛往中國飛機上那一刻,他在NBA留下的輝煌和遺憾漸去漸遠。重新煥發激情和熱血的馬布裡和沒落的北京首鋼球隊、性格各異士氣低落的隊友,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和不屑,迎難而上,最終打出了自己的士氣。之所謂,無籃球,不兄弟;籃球在,冠軍在。面對比自己強大十倍的對手,有了兄弟,這一切都不可怕。所以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馬布裡和他的隊友永不言敗的精神也成為全片一大看點。

《我是馬布裡》:籃球精神血脈賁張,北漂之旅永不言敗

如果只看片名,我們很可能誤認為《我是馬布裡》這部電影是一個球星的傳奇故事,實際並非如此。這是一部描寫“北漂”生存狀態和奮鬥歷程的現實主義作品。換言之,在這部作品中,馬布裡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精神符號和標籤。可以說,“洋北漂”馬布裡代表的是具有獨立精神、用生命譜寫未來活出自我的一大批人。借用黃健翔那句歇斯底里的名言則是“馬布裡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這裡,馬布裡,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批人集體並肩作戰。因此,馬布裡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個球員的身份,在某種意義上,也象徵著籃球精神,是一個具有叛逆氣質永不言敗的精神領袖。

作為一部競技類電影,《我是馬布裡》以球員馬布里人生事件為原型,把其在NBA和進入中國後的事業遭遇“點”進行提煉和藝術加工,表現出綽號“獨狼”的馬布裡在NBA遭受不公遭遇後,為了尋找打開勝利之門的鑰匙來到神祕的東方——中國北京,經歷磨練,這個“國際北漂”終於贏得真正的勝利。

《我是馬布裡》:籃球精神血脈賁張,北漂之旅永不言敗

影片中有一場戲,看後印象尤為深刻:馬布裡從對手處意外得知父親的死因時,精神一度瀕臨崩潰,甚至想放棄籃球,飛回紐約。但是馬布裡和母親的一段對話卻讓馬布裡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在最後做出了“戰鬥”“拼搏”的決定,而不是“懦弱”或“逃避”。

而之於《我是馬布裡》中何冰飾演的北京隊教練鄭亞雷,身上則更多的是嚴苛和強硬,甚至“無理”的糙男人氣質。影片中,這個滿嘴京味的男人動不動對隊隊就是京罵、髒話,但每話句都是當頭棒喝。馬布裡和隊員剛入隊時,鄭亞雷在訓話球員時,上來就是一句:“我不是你爸爸,咱們也完全沒必要處成親戚朋友。”影片中有一場戲,鄭亞雷擂著自己胸口說“得冠軍不是口號,是他孃的信念”。相比之下,身為教練,鄭亞雷的嚴厲苛刻中更多男人式的信任,渾厚中不乏悲壯。而之於吳尊飾演的王牌經紀人李楠,明明是個“灌籃小子”球技非凡,但因為心臟問題不得不轉退幕後,做起了幕後英雄,此中果敢和悲壯,一詠三嘆。

《我是馬布裡》:籃球精神血脈賁張,北漂之旅永不言敗

所以,在這樣的隊伍中,每個人都是你的兄弟,每個人都是你的親人,每個人都是你人生成長之路上的精神導師。所以,看這部《我是馬布裡》時,儘管我不懂籃球,儘管我不喜歡體育競技,但全身血脈賁張,攥緊拳頭,眼裡含著激情的熱淚。

事實就是如此,這部電影真正打動我的,不僅僅是演員到位的表演或者語言張力那麼簡單,更多的,還是情緒,一張張激情飽滿的情緒。甚至,我覺得這部劇反映的不僅僅是“體育精神”,或者“北漂人”的狀態,更是對“在行走中表達”的激情詮釋。換言之,《我是馬布裡》既是一部競技大片,更是一部有關“集體意識”的勵志大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