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一次打劫交易,顛覆整個NBA怎麼樣?

翻出篇十年前的東西。

近十年的就不算了,只說歷史上動搖全NBA的大打劫。

1 1956年,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與聖路易斯鷹隊交換選秀權,鷹隊選中克里夫·哈根,凱爾特人隊得到比爾·拉塞爾

客觀的說,哈根是個好球員——這個193公分的鋒衛搖擺人有三個賽季20分10籃板的表現,他與鮑勃·佩蒂一起捧起過1958年總冠軍獎盃,但關於他值得讚美到此為止了。實際上,鷹隊的敏銳度還不及湖人:1956年,麥肯退役後積弱的湖人也在尋求著偉大中鋒,他們也盯上了比爾·拉塞爾。很可惜,他們的對手是紅衣主教。

1956年之前的凱爾特人似乎還不順利,他們有兩個頂級白人後衛,然而每場投籃都如同賭博。籃板球對他們而言是奢侈品,他們時常感覺自己是智慧的矮人族,被野蠻的巨人們蹂躪……紅衣主教當時是個性格粗暴的猶太人後裔,一年有八個月住在單身宿舍,為了讓球隊獲得勝利而喪心病狂。等他聽說有這麼一條大漢,身高206公分,49秒內跑進440碼,他就瘋了。而聖路易斯鷹隊擁有著聯盟歷史上最好的大前鋒之一鮑勃·佩蒂,他們不需要另一個偉大內線……鬼知道紅衣主教在電話裡說了什麼。多年以後,紅衣主教曾說過,他喜愛的交易方法是:

“打個電話,說要做筆交易。‘給我個大個,我拿個大個,你拿個我能用的後衛,成交吧!’然後說再見,結了。”

也許就在這樣的語句之下,比爾·拉塞爾被扯到了波士頓……據偉大的8屆助攻王鮑勃·庫西提供的說法,紅衣主教從球館外扯進來一個沉默的大個子年輕人。“我們要有個傢伙改變一切了。”然後,就是1957年夏天,哈根和拉塞爾這對被交換的孩子在總決賽相遇……

1970年哈根退役,手上是一枚冠軍戒指。拉塞爾早他一年退役,十一枚。

2 1965年,舊金山勇士隊拋出威爾特·張伯倫,得到費城76人隊的保羅·紐曼、康尼·迪爾金、李·沙佛,以及15萬現金。

張伯倫1959年入行勇士時,隊伍還在費城。等1962年他為費城勇士每場砍50分,包括3月2日拿下單場百分——在完成這一切後,你可以理解勇士搬到舊金山多麼令費城球迷傷心:就像你剛想朝鄰居吹噓你有一條可卡犬,回頭卻聽說它被狗肉販子的一串香腸釣走了。所以,當勇士隊打算交易張伯倫時,費城像鯊魚聞血一般撲上來。事實上,他們的籌碼顯得如此缺乏誠意:保羅·紐曼,185公分的後衛,職業生涯總得分比張伯倫1961-62季4029分的成績只多了900分上下。迪瑞金,在那個時代算是高大的個子,十年中只有三季得分超過了1000。最後是沙佛,三個球員裡最平庸的。這三位的唯一作用是讓勇士在下一季順理成章的只有17勝,從而有機會選到裡克·巴里:這個高傲的白人出手不凡,摘下得分王,讓勇士隊得到1967年西部冠軍,但在總決賽裡卻被擊敗。

對手?在費城三連冠常規賽MVP的威爾特·張伯倫,以及他的76人……

3 1968年,費城76人隊送出威爾特·張伯倫,得到洛杉磯湖人隊的傑裡·錢伯斯、阿奇·克拉克、達拉爾·埃姆霍夫。

1966年紅衣主教退休,1967年凱爾特人被76人擊敗……世界以為王朝落幕,多年總決賽陪客的湖人自覺有望,結果1968年又被凱爾特人擊敗。彷彿你發現你久想痛毆的某老爺已被條地痞打倒,打算上去踢幾腳出氣時,被人一個掃蕩腿翻倒一樣。韋斯特30歲,貝勒34歲,危急存亡之秋。1969年是與凱爾特人決勝負之時,多年小妾也想在夫人死前被扶正,哪怕多讓紅衣主教氣不順也好。費城也自以為有了“袋鼠”比利·康寧漢和格利爾的鋒衛組合,頗足以自豪了。畢竟,1966年夏天,張伯倫險些和主帥“禿鷲”漢納姆捲袖子私下單挑解決問題,終究是對球隊不利的,何況張伯倫已經31歲高齡……他們送出了絕代的帝王,然後他們發現,錢伯斯和埃姆霍夫與他們當年送出交換張伯倫的人一樣平庸……克拉克固然成為一個數據上鮮明亮麗的組織者,但費城卻從張伯倫在時的62勝直線下滑,坐過山車般直線奔向萬劫不復……張伯倫可懶得管這些。由來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湖人隊此後四年三進總決賽,終於在1972年以69勝創常規賽記錄,總決賽也順風順水取下冠軍,張伯倫一個總決賽MVP足慰平生。當然,第二年費城創記錄的單季9勝就不關他老人傢什麼事了。

4 1975年,密爾沃基雄鹿隊送出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得到埃爾莫·史密斯、朱尼奧·布里吉曼、布萊恩·溫特斯、戴夫·梅耶爾斯。

事實上,這次交易最大的歷史作用是在多年後,當後面的四個名字的主人在家裡看肥皂劇養老時,有人還可以回憶起他們曾經是NBA球員,曾經作為歷史上光輝交易的一部分存在——你不妨把他們想象成組裝變形金剛的部件,這四個名字湊在一起就變成了1971、1972和1974年常規賽MVP賈巴爾。我們只能這麼理解:雄鹿在1971年總決賽橫掃子彈隊奪冠後已心滿意足(也許首都人民向他們發出了抗議?);雄鹿高層是越戰支持者或者厭惡異教徒;雄鹿隊錯把賈巴爾的28歲看成38歲(也可能是紐約退役中鋒瑞德的緣故,他們猜天勾也快退役了);最後,他們覺得1974年總決賽,天勾面對後來的名人堂中鋒(戴夫·考文斯,也許是歷史上排第二的白人中鋒?)以及四個未來名人堂主教練(韋斯特法爾、考文斯、西拉斯和老尼爾森),場均得到33分12個籃板還不夠強大?

反正,雄鹿接受了那四個——請饒恕我無知——不知哪裡來的傢伙,送出了賈巴爾,然後他們就永遠的失去了在總決賽裡被凱爾特人擊敗的機會——事實上他們和總決賽的距離從此就和那四個傢伙和天勾的距離一樣遙遠。而天勾在洛杉磯一口氣又連得了三個常規賽MVP,然後又等來了魔術師和沃西,破掉了張伯倫的得分記錄,悠然自在的度過了80年代,足足的打到了42歲,最後抱著一堆冠軍戒指退役了。

5 1976年,ABA選秀大會前,開拓者交易了摘取摩西·馬龍的權利,獲得布法羅勇士隊1978年的首輪選秀權——這還不算完,6天后,布法羅用兩個首輪權把剛騙來的摩西·馬龍轉給了休斯頓

1976年ABA解散時,J博士歐文、“冰人”格文、“天行者”大衛·湯普森等各有去路,而摩西·馬龍……或者因為他在ABA打得並不讓人著迷,或者是為了養家提早破門出戶揣著高中生文憑闖世界讓人覺得誇張,反正開拓者和勇士都與他擦肩而過。當然,從馬龍日後的生涯你可以理解到,這個傢伙沉默寡言,性格孤僻,難以相處。所以開拓者放棄他也並非沒道理:當你隊上擁有MVP級的怪物比爾·沃頓時,對一箇中鋒的渴求自然不會那麼強烈(除非有人坐時光機奔赴未來,讓波特蘭人相信沃頓14年職業生涯只打了40%)。而布法羅人,他們也不必過於難受——反正1978年這支廢柴隊就被蟄得滿頭包,一溜煙逃去聖迭戈,然後又去洛杉磯自稱快船隊——而改名也沒讓他們順利隊。

摩西·馬龍幾乎是立刻統治了NBA的所有籃板球數據,而且以一己之力讓那個時期的休斯頓火箭成為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後衛投籃時依然信心十足的傢伙。就像一個有無限彈藥、不怕對方反擊的槍手掃射一樣痛快:因為摩西·馬龍會抓下前場籃板。這種信念和現象一如張伯倫在堪薩斯大學時一樣離譜——當時張老先生的隊友甚至敢於故意罰球不進讓他補釦。反正,休斯頓火箭就是被這個怪物帶進了總決賽,隨即敗在偉大的拉里·伯德手下——當時的開拓者和布法羅在哪?誰記得。

6 1980年,凱爾特人送出狀元秀與13位選秀,得到金州勇士隊的羅伯特·帕裡什和3號選秀權(凱文·麥克海爾)。

1966年做盡缺德事坑盡無數人的梟雄紅衣主教退役,但這只是假象……事實上,當巨鯨沉入水中後,巨大的陰影依然會不時捲起旋渦,只要他願意。1979年他用第六位選秀偷到了拉里·伯德,這種行為對聯盟其他總經理而言顯然是嘲弄——而且他居然在伯德的新秀季取得61勝的情況下,還握有1980年的狀元秀權。這種時候,也僅有金州勇士這種傻愣愣的隊伍,膽大包天,敢來和紅衣主教聊交易:也是出於求賢若渴,他們盯上喬·巴里·凱羅爾這位頗具得分能力的內線球員。送出羅伯特·帕裡什沒什麼可惜的:此人滿臉晦氣,他到勇士後屢屢讓金州人吃到太平洋倒數第一的戰績,權當送瘟神吧,何況還有一個13號選秀權好拿……這是他們的如意算盤,而紅衣主教欣然送出狀元秀,接下了0號帕裡什,以及三號選秀權。勇士得到了他們所需要的人:喬·巴里·凱羅爾和裡基·布朗。如果你如今難以回憶起NBA曾經有個叫凱羅爾的狀元,那不是你的錯——他並不像奧洛沃坎迪那樣足以成為反面教材,或者像德里克·科爾曼那樣用支票本付罰款。他只是像一個平庸狀元一樣在一支爛隊打了若干個場均20分的賽季,讓勇士進了一次季後賽,然後悄悄老去,最後退役。至於裡基·布朗——如果你把他的職業生涯想象成那位先後在爵士和上海隊打球的大衛·本沃先生的30歲之後版本,大概也沒錯。

而紅衣主教,他得到了帕裡什與麥克海爾,前者成為凱爾特人的十年中鋒,後者則成為80年代最好的內線攻擊者之一,成為背身單打的教科書。這兩個傢伙成為伯德的爪牙和打手,80年代每年夏季關門放狗一番,讓摩西·馬龍、賈巴爾以及1986年的火箭雙塔們風聲鶴唳。最大的轉變在於帕裡什的運氣,在金州晦氣一身的他在凱爾特人骨骼健朗打了14年三枚戒指,43歲高齡還不忘在公牛板凳上隨喜,摘一枚戒指走人,回頭望時,晚他五年入行的凱羅爾已經退役六年了。

7 1987年選秀日,公牛用8號選秀權摘得的奧爾登·波羅涅斯,換得超音速5號選秀權選手斯科蒂·皮彭

我們當然不能說波羅涅斯毫無價值——任何一個在西部各弱隊間轉悠、偶爾拿下兩雙、偶爾打一輪季後賽——當然他也進過兩次第二輪——在板凳上揮舞毛巾、在更衣室裡和隊友打牌聊天、在球場偶爾扣個籃、抓下籃板、填塞兩到三節的上場時間,最後在老來之後揣份合同退役,這是大多數聯盟球員的歸宿。出於對一個普通老黃牛型球員的敬意,我們得對波羅涅斯聊表讚美——我還記得他老來在猶他爵士隊打球時的表情,活像一個非洲木刻上的酋長臉,似乎隨時會說出“我雖然吃過人肉,但現在對你沒什麼興趣。”然後在下次防守時他會用一個完美的卡位阻止你切入的步伐(但那場他的對手是鄧肯),然後吃一個犯規。然後他就走到球場的另一側,木然的看一會兒教練的臉——我的意思是,他是我見過對“防守、試圖蓋帽、犯規、接受”這一程序最麻木的球員,職業無比,你會希望有這麼一個人在隊上的。

但這世界的原則是這樣的:無論你多麼歎賞一匹艱苦耐勞的老駱駝,當你手持籌碼時,你還是會義無返顧、轉身把鞍韉配給一匹雄駿健碩的馬兒。芝加哥公牛在1987年的夏天搞到了皮彭和格蘭特,四年之後,這兩位作為球隊的二、三號人物,隨著公牛參加了總決賽。皮彭封住了魔術師,格蘭特壓倒了迪瓦茨:最後他們順利成章獲得了總冠軍。他和波羅涅斯的命運,就此分道揚鑣:一個四海奔走的苦力腳伕與鮮衣怒馬的王朝貴胄當然也談不到共同點共同語言,只是,倘若多年以後波羅涅斯想到,1987年夏天他於皮彭曾經在命運的兩端,被芝加哥人和西雅圖人(怎麼形容西雅圖人呢……)就這樣倒置了,如果他心理不平衡,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西雅圖人自己也沒得到什麼好報。1996年夏天,當佩頓聯手施萊姆夫、霍金斯甚至帕金斯輪番照管喬丹而且在某些場次產生“我們似乎已把籃球史上最強的怪物控制住了”,然後看到另一個33號跳華爾茲一樣跑進內線,用一個低手上籃——題外話,找出比皮彭更漂亮的低手上籃者不是件容易的事——解決一次進攻,你最好不要想起你們曾經擁有過他……

8 1995年10月,聖安東尼奧馬刺隊送出丹尼斯·羅德曼,得到公牛隊的威爾·普度

紅衣主教曾說,他搞不懂奢侈稅、工資帽、保證金是什麼東西……在拉塞爾與張伯倫對抗的時代,紅衣主教一個人負責著主教練、籃球運營主管、總經理、總裁、主球探,一個人包乾一切。然而,90年代種種繁冗的規則使這一切變得複雜。要找一個既懂得商業規範又對籃球瞭如指掌的球隊管理者,你需要龐大的腦容量和足夠的運氣。

1993年2月和3月,丹尼斯·羅德曼先是拿著支槍指著警察,然後在色情場所被活塞隊發現了一次——如果這些勾當是他作為一個黑幫老大幹的,多半還會博得小廝鼓掌,覺得跟了一個肝膽寬宏、男兒本色的老大,可是活塞隊氣瘋了,一腳把他踢到聖安東尼奧。這不算什麼——因為活塞本已江河日下,而馬刺也沒得到什麼實際利益。當然,他們多了一個可以每場比當季MVP大夢多搶5個籃板的怪物,可是當他1994年一頭撞向斯托克頓時,你就很難去讚美這種勾當。你當然也得承認鮑勃·希爾不是個優秀的教練,可是光天化日朝自家主教練扔冰袋這種事多少也明目張膽了些。然後是什麼?開摩托車肩部骨折,剛復出又在比賽裡把穆託姆博一掌推倒。也許是為了慶祝自己34歲的生日,西部半決賽把希爾教練罵得不像人樣,坐板凳。當然,如果一張板凳可以對付羅德曼的話,我們一定要將之旌表鼓吹一番,表為史上第一板凳:事實上,在板凳上也沒妨礙他那張利嘴嘲弄大衛·羅賓遜是個廢物——當然,海軍上將確實在西部決賽裡被大夢玩弄得體無完膚。

所以把他交換出去是可以理解的:1995年,這個混球年已34歲,在肌肉藍領中已屬老爺爺輩分。馬刺大概覺得他不再可能隨意把持籃板王稱號。而且,如果你仔細觀賞,公牛隊送來的威爾·普度其實還是個很有用的球員……這個白人可以搶些前場籃板,可以偶爾封蓋,可以填塞禁區;他有冠軍經驗(馬刺喜歡這一點),而且他的嘴永遠老實,不會讓羅賓遜們難堪。走了羅德曼的馬刺覺得耳根清淨,人人不會再沉湎在“今天是不是又有警察打電話來”的冥想中,下一年快快樂樂的贏了59場球。而且,在1997-98季,普度還被廢物利用了一度:他甚至被用來和羅賓遜、鄧肯組成三塔。當然,對一個換來時已30歲、職業生涯平均單場不到5分5籃板的白人,讚美也就到此為止了。

猜芝加哥那邊怎麼樣?他們在47勝的基礎上狂提了25場勝利,在1996年春天打敗密爾沃基摘下第70勝破掉聯盟歷史記錄,一路所向披靡摘下總冠軍,然後是1997年的69勝和蟬聯冠軍,然後是……這些都已被書寫在歷史上了。至於丹尼斯·羅德曼先生,年滿37歲時依然拿下了籃板王和總冠軍戒指。馬刺唯一能夠安慰自己的是,從此他們順風順水,開始了隊史至為輝煌的時期,他們再也沒有做錯一筆交易,用無數價格低廉的角色劃出了1997年後的輝煌。送出丹尼斯·羅德曼應該是他們最後一筆成人之美的例子——當然,成人之美成就出一個史上第一的冠軍王朝,馬刺未免也太無私了些……

9 1996年夏,洛杉磯湖人隊送出弗拉德·迪瓦茨,得到第13號新秀科比·布萊恩特

湖人隊送出南斯拉夫大鬍子是情有可原的:他不錯,但從未成為巨星,而每個湖人球迷抬頭看球館上空,總會看到麥肯、張伯倫、賈巴爾這些上古神獸的球衣……1996年夏,機會到來。奧蘭多魔術隊有一種“既然有了哈達維,有必要給鯊魚一億合同的必要麼”的奇妙想法,他們顯然希望鯊魚跟他們鬧一鬧,然後繼續就地還錢。他們的手段相當無趣:甚至發動奧蘭多球迷朝報紙投票:“你覺得鯊魚值一億五麼?”可惜鯊魚不吃這一套。飛奔洛杉磯,迅速簽約,魔術傻眼不提,湖人隊內線忽然間過了剩。就像一個賣小飾品的店鋪忽然扯來一車鑽石,你還有必要把仿製的玻璃製品留在眼前嗎?

1996年的科比·布萊恩特甚有主見,他在選秀前已經拒絕了為新澤西網隊打球,而且頗受傑瑞·韋斯特的青睞。湖人隊在兔死狗烹方面一向不是很客氣:1972年冠軍隊王牌得分手古德里奇就曾被他們心狠手辣的拿去交換,得到了1979年選擇魔術師的狀元籤。至於送出一個白人中鋒根本就不需要多考慮。

所以黃蜂隊就快快樂樂的接下了這單生意,送出了一個13號選秀權得到的高中生。1996年,摩西·馬龍已臨退役,肖恩·坎普如日中天——但已經顯露出要敗壞西雅圖的端倪。加內特剛結束一年級,麥蒂還在準備下一年選秀。夏洛特人沒有對一個13號高中生存多大指望,他們在夏天失去了拉里·約翰遜和43歲的(天知道為什麼還要打球)的羅伯特·帕裡什,需要有個人在內線站位策應,而且會點假摔什麼更好。於是,格倫·萊斯沒有能夠得到與科比·布萊恩特合作的機會,當然他最後還是得到了:這位在黃蜂光芒萬丈的射手老來後轉投湖人,發現當年送出的高中生已經成了聯盟中最傑出的球員之一。而弗拉德·迪瓦茨轉投國王后也哀愁的發現,這個當年與自己交換的小子不斷的阻攔在自己面前,身披自己當年的球衣把自己的冠軍夢不斷砍碎。確切的說,黃蜂隊談不到吃虧——比馬刺幸運的是,他們在得到迪瓦茨後還打出了隊史最好戰績。但是,他們親手成就了一個王朝。只需要想象一下,夏洛特留下了科比·布萊恩特,然後他們的球迷會得到什麼?……

10 1998年選秀日,小牛隊送出第6位選中的羅伯特·特雷勒,獲得雄鹿隊第9位選中的德克·諾維茨基。

大概是由於鯊魚的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中,NBA相信一個280磅以上的胖子對球隊是有幫助的——當然,奧利弗·米勒那種看見籃筐上掛一漢堡才有動力扣籃的肥球不予考慮。1998年選秀日是胖子節:邦齊·威爾斯、馬特·哈普林都是心寬體胖之輩,連體型根本不適合NBA的水牛懷特都有份入行。雄鹿相中個把胖子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一個球隊里布滿了大狗羅賓遜、雷·阿倫、德爾·庫裡、剛入行的蒂姆·托馬斯這類射手之後,卻只有一個瘦弱的蒂龍·希爾(有段時間我分不清他和博·奧特洛)壓在內線,不免讓人心頭髮緊。

羅伯特·特雷勒的實際身高不會超過203公分,但他的體重接近鯊魚——這麼一說,想必你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動人的景象。在我的記憶中,在視覺效果上可以與他媲美的只有1999年一個為CBA江蘇隊效力的叫羅伯遜的胖子,以及如今凱爾特人的小戴維斯。關於密爾沃基是怎麼被他欺騙的,只能說密歇根大學訓練有方:他們居然能讓這個胖子每晚在場上奔跑32分鐘,在大三時,這個胖子每場可以16分10個籃板。在他大學的最後一戰,也許是為了向密歇根人民和他們的麵包房致敬,特雷勒使盡平生之力打出了一場33分、24個籃板和8次助攻的成績——這種曇花一現的假象大大有利於提升密爾沃基對他的好感。雄鹿隊覺得選擇是這樣的:在一個瘦弱的大個德國青年和一個單場33分24板8助攻的黑胖子間做個選擇……當然是後者。

於是成交。小牛隊得到了諾維茨基,密爾沃基發現自己當了冤大頭。這個胖子確實可以每晚首發,但他實在太胖——每當他跳起來搶籃板時,你會懷疑他會不會就此斷氣,摔下來砸穿地板。新秀季,他為雄鹿打了43場首發,但每場只打一節零4分鐘——就在這16分鐘裡他可以犯三次規。密爾沃基人發覺上當已經遲了,唯一可以安慰他們的是,那個德國人的新秀成績也好不到哪裡去:防不住任何人,喜愛投三分,效率奇低,而且骨瘦如柴——當然,兩年後這個22歲的德國人每場得22分9籃板時,雄鹿隊為了避免觀之傷心,已經把特雷勒先生送給了克里夫蘭,然後像個柴油桶一樣被不斷踢到夏洛特、新奧爾良……任何地方都不會容忍他超過二季——我猜想觀眾會因為看到他的體型而產生恐慌,拒絕買球館中的爆米花並開始迫不及待的節食。28歲後,沒有球隊肯給他一份合同——在此之前,他更多把球隊的訓練館當成減肥館,但效果甚微。同樣是28歲,德克·諾維茨基拿下了常規賽MVP——我不知道你做何感想,但如果你是密爾沃基球迷,想到1975年放走了一個還能得拿五枚冠軍三個MVP的巨人後,又在1998年送給小牛一個時代,眼裡只落了個起跳都甚難離地的胖子時,你很難快樂起來。

11 2004年12月,多倫多猛龍隊送出文斯·卡特,得到新澤西網隊的阿朗佐·莫寧、阿隆·威廉姆斯、埃裡克·威廉姆斯

1993年4月,加拿大食品商人畢托夫申請在多倫多搞支NBA球隊。徵集球隊名字時,由於多倫多名動北美的養豬業,“多倫多豬隊”的票數居然列第五。當然,2004年前他們的管理層大致不負此名。他們擁有過最佳新人斯塔德邁爾,擁有過1996年榜眼坎比,偉大的麥蒂麥蒂——然後,全數交易掉了。然後,2004年,他們的王牌,他們的LOGO,他們的刷票機,他們的王牌,他們的一切,文斯·卡特開始喊疼,年方27歲卻養起了37歲的病,上場比賽睡眼惺忪,敷衍了事的投幾個籃,愛惜羽毛般不朝籃下張望。比賽最後時刻,居然朝對方說起己隊的戰術設置來——詳情請詢問西雅圖超音速。既然如此遊戲人間,只得忍痛割愛了——也虧新澤西人好意思,居然開出瞭如下價碼:埃裡克·威廉姆斯(2007年被“能容忍所有老頭”的馬刺裁掉的35歲老頭),阿隆·威廉姆斯(不許查http://NBA.COM的花名冊,有幾個人能說出他幹過啥)以及被腎病折磨的的阿朗佐·莫寧。這事的前因是,莫寧在網隊的前兩季一共只打了30場——即便如此,猛龍隊還是接下了這單生意。

這個交易的微妙之處在於其後續。首先,文斯·卡特到新澤西后呼風喚雨,下半季場均接近28分,創了職業生涯次高的記錄。回加拿大航天中心打球時,猛龍球迷急吼吼掛起一些甚是有才的標語,基本上含蓄表達了“我們把文斯·卡特當作雌性、過期食品、《聖經》裡的反派人物”這類意思。當然,不妨礙卡特在新澤西繼續春風得意,直到2007年30歲之後,依然簽下頂薪養老。

其次,阿朗佐·莫寧壓根沒有去多倫多。他舉起“我永遠不會為多倫多打球”的牌子,氣得多倫多隻能買斷他的合同——這事的直接結果就是多倫多用兩個路人角色換了文斯·卡特。當然,網隊也沒怎麼快活:剛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立刻就吃了一個青天霹靂。剛還死氣沉沉的莫寧,忽然活蹦亂跳就去了邁阿密,重穿33號戰袍,之後還眾所周知地奪冠了。2005年3月2日,莫寧喜氣洋洋的為熱隊出戰。老樹新花,二度登堂。代表熱隊的首戰對手,就是養他傷病的新澤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