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故事情節簡單,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像一首田園詩。背景是美國依阿華洲的一個小鎮。

他出現的時候,天空湛藍得彷彿施了咒語的深海洋麵,沒有一絲波瀾。莊稼油綠,空氣微薰,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陽光中慵懶而安寧。美國鄉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讓人年華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懇懇地埋頭做農活,那個身穿素色棉質連衣裙的背影幾乎顯得臃腫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帶著飼養的牲畜,去城裡參加農業展覽會。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務。她的一頭棕色長髮高高挽成希臘髮髻。這種原本高貴的髮型,卻因為隨意地梳理,在耳鬢垂下許多碎髮,隨著微風輕輕舞動,給忙碌的她憑添了一份隨和柔美的氣息。

他停車問路。他的車泥濘陳舊,佈滿灰塵。可見是長途跋涉。來自華盛頓的車牌更表明了他異鄉人的身份。他衣著整潔,口吻彬彬有禮,態度優雅柔和。他良好的修養完全不同於她身邊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粗魯無禮,慵懶邋遢。

她沒習慣於陌生人的突然造訪。紳士的他,對於她這樣一名普通農婦那種尊重平等的目光,給予了她一種奇異的溫暖和被人重視的愉悅。為他指路的時候,因為本性靦腆,她的手在不停做著小動作,時而拍拍額頭,時而輕撫裙裾。他有點驚訝地盯著她,為了她那與年齡完全不符的嬌憨迷人的態度暗暗稱奇。

常年農婦的勞作,生兒育女後,她的身材過於健碩了些,在廉價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卻散發著成熟到極致、賢良忠貞女子才會有的丰韻。對他不啻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臉在陽光和目光的雙重直射下,漸漸泛出紅暈。臉上不時滑過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澀。

常年在野外攝影的流浪生涯讓他面臨與最惡劣自然環境的競爭,一雙長腿類似於豹類動物,矯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無可爭議的雄性魅力。或許他曾是一位情場老手,或許多年穿梭於林莽之中的單身生活讓他充滿了對於性的本能渴求,或許用鏡頭捕捉動物的習慣讓他異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隻馴良可愛卻不可捉摸的雌性動物。一個情慾的象徵符號。空氣在四目相投間升溫,意識到彼此間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馬。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故事情節簡單,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像一首田園詩。背景是美國依阿華洲的一個小鎮。

他出現的時候,天空湛藍得彷彿施了咒語的深海洋麵,沒有一絲波瀾。莊稼油綠,空氣微薰,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陽光中慵懶而安寧。美國鄉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讓人年華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懇懇地埋頭做農活,那個身穿素色棉質連衣裙的背影幾乎顯得臃腫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帶著飼養的牲畜,去城裡參加農業展覽會。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務。她的一頭棕色長髮高高挽成希臘髮髻。這種原本高貴的髮型,卻因為隨意地梳理,在耳鬢垂下許多碎髮,隨著微風輕輕舞動,給忙碌的她憑添了一份隨和柔美的氣息。

他停車問路。他的車泥濘陳舊,佈滿灰塵。可見是長途跋涉。來自華盛頓的車牌更表明了他異鄉人的身份。他衣著整潔,口吻彬彬有禮,態度優雅柔和。他良好的修養完全不同於她身邊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粗魯無禮,慵懶邋遢。

她沒習慣於陌生人的突然造訪。紳士的他,對於她這樣一名普通農婦那種尊重平等的目光,給予了她一種奇異的溫暖和被人重視的愉悅。為他指路的時候,因為本性靦腆,她的手在不停做著小動作,時而拍拍額頭,時而輕撫裙裾。他有點驚訝地盯著她,為了她那與年齡完全不符的嬌憨迷人的態度暗暗稱奇。

常年農婦的勞作,生兒育女後,她的身材過於健碩了些,在廉價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卻散發著成熟到極致、賢良忠貞女子才會有的丰韻。對他不啻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臉在陽光和目光的雙重直射下,漸漸泛出紅暈。臉上不時滑過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澀。

常年在野外攝影的流浪生涯讓他面臨與最惡劣自然環境的競爭,一雙長腿類似於豹類動物,矯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無可爭議的雄性魅力。或許他曾是一位情場老手,或許多年穿梭於林莽之中的單身生活讓他充滿了對於性的本能渴求,或許用鏡頭捕捉動物的習慣讓他異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隻馴良可愛卻不可捉摸的雌性動物。一個情慾的象徵符號。空氣在四目相投間升溫,意識到彼此間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馬。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欲,是一種初次見面就會產生的情感色彩,通常發生在有著豐富性閱歷和強健體能的男女之間。他們都健康而對於生活充滿熱情向上的渴望,不滿足於現狀,並且,對方身上所擁有的特質,正好是他們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跡天涯,缺乏穩定的家庭,噓寒問暖的愛人,以及親切舒適的生活環境;她活在小鎮閉塞的人群中,生活單一而缺乏新鮮。有限的人際關係像四面豎起了高牆,壓抑了她內心所有的夢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讓自己變得庸俗粗陋,適應環境。可是對於優雅的渴望,像水一樣充滿了她肌膚的每個細胞。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優點是那麼卓爾不群,他無疑是她狹窄見識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夢幻的載體。他對她感興趣,讓她略有自卑的心裡充滿莫大歡欣。

為了佐證《廊橋遺夢》中的“情”和“欲”,其中有幾個極具代表色彩的細節。它們是如此具有說服力,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最後一個西部牛仔,他收斂了鐵骨錚錚,眉目含情,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時語帶雙關的多情對白,確實是風流倜儻而情深似海的羅伯特金凱的本色。

如果在書中無法呈現出更強的畫面感,那麼影片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故事情節簡單,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像一首田園詩。背景是美國依阿華洲的一個小鎮。

他出現的時候,天空湛藍得彷彿施了咒語的深海洋麵,沒有一絲波瀾。莊稼油綠,空氣微薰,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陽光中慵懶而安寧。美國鄉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讓人年華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懇懇地埋頭做農活,那個身穿素色棉質連衣裙的背影幾乎顯得臃腫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帶著飼養的牲畜,去城裡參加農業展覽會。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務。她的一頭棕色長髮高高挽成希臘髮髻。這種原本高貴的髮型,卻因為隨意地梳理,在耳鬢垂下許多碎髮,隨著微風輕輕舞動,給忙碌的她憑添了一份隨和柔美的氣息。

他停車問路。他的車泥濘陳舊,佈滿灰塵。可見是長途跋涉。來自華盛頓的車牌更表明了他異鄉人的身份。他衣著整潔,口吻彬彬有禮,態度優雅柔和。他良好的修養完全不同於她身邊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粗魯無禮,慵懶邋遢。

她沒習慣於陌生人的突然造訪。紳士的他,對於她這樣一名普通農婦那種尊重平等的目光,給予了她一種奇異的溫暖和被人重視的愉悅。為他指路的時候,因為本性靦腆,她的手在不停做著小動作,時而拍拍額頭,時而輕撫裙裾。他有點驚訝地盯著她,為了她那與年齡完全不符的嬌憨迷人的態度暗暗稱奇。

常年農婦的勞作,生兒育女後,她的身材過於健碩了些,在廉價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卻散發著成熟到極致、賢良忠貞女子才會有的丰韻。對他不啻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臉在陽光和目光的雙重直射下,漸漸泛出紅暈。臉上不時滑過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澀。

常年在野外攝影的流浪生涯讓他面臨與最惡劣自然環境的競爭,一雙長腿類似於豹類動物,矯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無可爭議的雄性魅力。或許他曾是一位情場老手,或許多年穿梭於林莽之中的單身生活讓他充滿了對於性的本能渴求,或許用鏡頭捕捉動物的習慣讓他異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隻馴良可愛卻不可捉摸的雌性動物。一個情慾的象徵符號。空氣在四目相投間升溫,意識到彼此間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馬。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欲,是一種初次見面就會產生的情感色彩,通常發生在有著豐富性閱歷和強健體能的男女之間。他們都健康而對於生活充滿熱情向上的渴望,不滿足於現狀,並且,對方身上所擁有的特質,正好是他們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跡天涯,缺乏穩定的家庭,噓寒問暖的愛人,以及親切舒適的生活環境;她活在小鎮閉塞的人群中,生活單一而缺乏新鮮。有限的人際關係像四面豎起了高牆,壓抑了她內心所有的夢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讓自己變得庸俗粗陋,適應環境。可是對於優雅的渴望,像水一樣充滿了她肌膚的每個細胞。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優點是那麼卓爾不群,他無疑是她狹窄見識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夢幻的載體。他對她感興趣,讓她略有自卑的心裡充滿莫大歡欣。

為了佐證《廊橋遺夢》中的“情”和“欲”,其中有幾個極具代表色彩的細節。它們是如此具有說服力,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最後一個西部牛仔,他收斂了鐵骨錚錚,眉目含情,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時語帶雙關的多情對白,確實是風流倜儻而情深似海的羅伯特金凱的本色。

如果在書中無法呈現出更強的畫面感,那麼影片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鏡頭一,弗朗西絲卡沒穿鞋的赤腳。

鏡頭給了她的小腿腳踝至腳跟這一截一個特寫。我不認為男人們都有戀足癖,可是她赤腳行走的那一種風情,以及背部特寫,臀部佔據了視覺聚焦點,不啻為強化了初次見面的情慾挑逗性——即使她是完全無心的。情慾通常是電光石火間,無須醞釀。也防不勝防。

鏡頭二,肌膚接觸。

在他的車上,閉塞的空間讓他們因為彼此間本能的性吸引而侷促不安。聊天中他說到他曾去過她的家鄉。她本以為那是一個偏遠小鎮,無人知曉。這個情節對於拉近兩者的關係,起了飛躍的作用。這時,他拿煙的手,無意擦過她的腿。肌膚的接觸讓她如電流通過全身,旋即語無倫次。她必定在思考他這個動作究竟是否出於故意。她已經不能再自欺欺人,漠視雙方這種強烈到幾乎窒息的吸引力。

鏡頭三,敞胸露懷。

弗朗西絲卡是屬於悶騷類女子。多情女子多屬此類。深夜,她讀葉芝的浪漫情詩。她隱約聽見異響,跑到院子裡,發覺無人。走廊上晚風愜意,她情不自禁解開睡袍,將一絲不掛的裸體迎向風吹來的方向。將一箇中年女子的情慾騷動以如此詩情畫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說明了她被抑鬱的部分人性隱祕,以及渴望舒張的情慾心理。

鏡頭四,接他的電話。

她將一張紙條訂在橋頭,邀請他共進晚餐。她把儲蓄的零錢統統拿出來,專門去鎮上買衣服。在服裝店,她選中一件深V領的禮服裙,看了看標價又放下。她的手在自己難看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最終決定將禮服買下。

此時,他在咖啡廳看見一個因為有婚外戀而遭到小鎮人們肆無忌憚非議和嘲笑的女人,當她離去後,他意外看見那女人躲在車內哭泣。他打電話給弗朗西絲卡,慎重地問她,這樣的共進晚餐是否會給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她當然懂得他話語中的含義,他遲早是要離開的,如果有了流言蜚語的不幸發生,也只有她獨自留下和麵對。但她以非凡的勇氣告訴他,她無所畏懼。放下電話,她像是做了什麼重大的決定,渾身癱軟,表情中有一種被擊中的虛弱,一種獻身的熱望。二者博弈。虔誠動人。當她買下那件充滿暴露感的禮服裙,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已經有所預謀和準備。

鏡頭五,他借用她的浴室洗澡。

她撫摸著片刻之前他曾經沐浴、喝啤酒的浴缸邊沿,她的臉因為幻想而緋紅,低低呻吟。當她換上禮服裙光彩照人地出現在他面前,他的驚愕讓她深深迷醉和自賞。低胸設計將她前胸那道深溝顯露無疑,感光面料更展示出她豐滿的腰身和臀部跌宕起伏的曲線。

共舞。呢喃。交心。弗朗西絲卡與金凱的對白,沒有因輕浮而讓人產生惡感,他們都是那樣冷靜而深情,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感受互相交付。情慾是一道橋樑,他們涉過彼此的心河,才發現竟有那麼多共通點。即使他們境遇不同,此前人生沒有交集,可是,他們彼此渴望的特質,正好在對方身上予以閃現。情慾的力量,二者更是旗鼓相當。所以,男女之間棋逢對手的關係是最可靠的關係。其中一方太弱或者太強,都是一種缺損,會加倍消耗感情。他們的一切卻奇蹟般的咬合,絲絲入扣。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故事情節簡單,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像一首田園詩。背景是美國依阿華洲的一個小鎮。

他出現的時候,天空湛藍得彷彿施了咒語的深海洋麵,沒有一絲波瀾。莊稼油綠,空氣微薰,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陽光中慵懶而安寧。美國鄉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讓人年華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懇懇地埋頭做農活,那個身穿素色棉質連衣裙的背影幾乎顯得臃腫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帶著飼養的牲畜,去城裡參加農業展覽會。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務。她的一頭棕色長髮高高挽成希臘髮髻。這種原本高貴的髮型,卻因為隨意地梳理,在耳鬢垂下許多碎髮,隨著微風輕輕舞動,給忙碌的她憑添了一份隨和柔美的氣息。

他停車問路。他的車泥濘陳舊,佈滿灰塵。可見是長途跋涉。來自華盛頓的車牌更表明了他異鄉人的身份。他衣著整潔,口吻彬彬有禮,態度優雅柔和。他良好的修養完全不同於她身邊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粗魯無禮,慵懶邋遢。

她沒習慣於陌生人的突然造訪。紳士的他,對於她這樣一名普通農婦那種尊重平等的目光,給予了她一種奇異的溫暖和被人重視的愉悅。為他指路的時候,因為本性靦腆,她的手在不停做著小動作,時而拍拍額頭,時而輕撫裙裾。他有點驚訝地盯著她,為了她那與年齡完全不符的嬌憨迷人的態度暗暗稱奇。

常年農婦的勞作,生兒育女後,她的身材過於健碩了些,在廉價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卻散發著成熟到極致、賢良忠貞女子才會有的丰韻。對他不啻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臉在陽光和目光的雙重直射下,漸漸泛出紅暈。臉上不時滑過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澀。

常年在野外攝影的流浪生涯讓他面臨與最惡劣自然環境的競爭,一雙長腿類似於豹類動物,矯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無可爭議的雄性魅力。或許他曾是一位情場老手,或許多年穿梭於林莽之中的單身生活讓他充滿了對於性的本能渴求,或許用鏡頭捕捉動物的習慣讓他異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隻馴良可愛卻不可捉摸的雌性動物。一個情慾的象徵符號。空氣在四目相投間升溫,意識到彼此間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馬。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欲,是一種初次見面就會產生的情感色彩,通常發生在有著豐富性閱歷和強健體能的男女之間。他們都健康而對於生活充滿熱情向上的渴望,不滿足於現狀,並且,對方身上所擁有的特質,正好是他們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跡天涯,缺乏穩定的家庭,噓寒問暖的愛人,以及親切舒適的生活環境;她活在小鎮閉塞的人群中,生活單一而缺乏新鮮。有限的人際關係像四面豎起了高牆,壓抑了她內心所有的夢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讓自己變得庸俗粗陋,適應環境。可是對於優雅的渴望,像水一樣充滿了她肌膚的每個細胞。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優點是那麼卓爾不群,他無疑是她狹窄見識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夢幻的載體。他對她感興趣,讓她略有自卑的心裡充滿莫大歡欣。

為了佐證《廊橋遺夢》中的“情”和“欲”,其中有幾個極具代表色彩的細節。它們是如此具有說服力,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最後一個西部牛仔,他收斂了鐵骨錚錚,眉目含情,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時語帶雙關的多情對白,確實是風流倜儻而情深似海的羅伯特金凱的本色。

如果在書中無法呈現出更強的畫面感,那麼影片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鏡頭一,弗朗西絲卡沒穿鞋的赤腳。

鏡頭給了她的小腿腳踝至腳跟這一截一個特寫。我不認為男人們都有戀足癖,可是她赤腳行走的那一種風情,以及背部特寫,臀部佔據了視覺聚焦點,不啻為強化了初次見面的情慾挑逗性——即使她是完全無心的。情慾通常是電光石火間,無須醞釀。也防不勝防。

鏡頭二,肌膚接觸。

在他的車上,閉塞的空間讓他們因為彼此間本能的性吸引而侷促不安。聊天中他說到他曾去過她的家鄉。她本以為那是一個偏遠小鎮,無人知曉。這個情節對於拉近兩者的關係,起了飛躍的作用。這時,他拿煙的手,無意擦過她的腿。肌膚的接觸讓她如電流通過全身,旋即語無倫次。她必定在思考他這個動作究竟是否出於故意。她已經不能再自欺欺人,漠視雙方這種強烈到幾乎窒息的吸引力。

鏡頭三,敞胸露懷。

弗朗西絲卡是屬於悶騷類女子。多情女子多屬此類。深夜,她讀葉芝的浪漫情詩。她隱約聽見異響,跑到院子裡,發覺無人。走廊上晚風愜意,她情不自禁解開睡袍,將一絲不掛的裸體迎向風吹來的方向。將一箇中年女子的情慾騷動以如此詩情畫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說明了她被抑鬱的部分人性隱祕,以及渴望舒張的情慾心理。

鏡頭四,接他的電話。

她將一張紙條訂在橋頭,邀請他共進晚餐。她把儲蓄的零錢統統拿出來,專門去鎮上買衣服。在服裝店,她選中一件深V領的禮服裙,看了看標價又放下。她的手在自己難看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最終決定將禮服買下。

此時,他在咖啡廳看見一個因為有婚外戀而遭到小鎮人們肆無忌憚非議和嘲笑的女人,當她離去後,他意外看見那女人躲在車內哭泣。他打電話給弗朗西絲卡,慎重地問她,這樣的共進晚餐是否會給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她當然懂得他話語中的含義,他遲早是要離開的,如果有了流言蜚語的不幸發生,也只有她獨自留下和麵對。但她以非凡的勇氣告訴他,她無所畏懼。放下電話,她像是做了什麼重大的決定,渾身癱軟,表情中有一種被擊中的虛弱,一種獻身的熱望。二者博弈。虔誠動人。當她買下那件充滿暴露感的禮服裙,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已經有所預謀和準備。

鏡頭五,他借用她的浴室洗澡。

她撫摸著片刻之前他曾經沐浴、喝啤酒的浴缸邊沿,她的臉因為幻想而緋紅,低低呻吟。當她換上禮服裙光彩照人地出現在他面前,他的驚愕讓她深深迷醉和自賞。低胸設計將她前胸那道深溝顯露無疑,感光面料更展示出她豐滿的腰身和臀部跌宕起伏的曲線。

共舞。呢喃。交心。弗朗西絲卡與金凱的對白,沒有因輕浮而讓人產生惡感,他們都是那樣冷靜而深情,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感受互相交付。情慾是一道橋樑,他們涉過彼此的心河,才發現竟有那麼多共通點。即使他們境遇不同,此前人生沒有交集,可是,他們彼此渴望的特質,正好在對方身上予以閃現。情慾的力量,二者更是旗鼓相當。所以,男女之間棋逢對手的關係是最可靠的關係。其中一方太弱或者太強,都是一種缺損,會加倍消耗感情。他們的一切卻奇蹟般的咬合,絲絲入扣。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裡大量的情與欲鋪墊,幾乎與愛情劃上了等號,足以亂真。但這裡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欲,被我們認定為一種動物性。而愛,則是一種對這種動物性經過抑制、權衡、犧牲、奉獻等等人為加工之後,相對穩定和寬廣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愛要自律。對家庭深懷責任感令弗朗西絲卡在私奔的最後一刻劍斬情絲,羅伯特金凱許下承諾,決不再來打擾她的生活。

他們踐約而行,彼此遙遙相望。也許是這四天太過於完滿和稀缺,他們用盡所有力量將關於對方的一切揉進了自己的骨髓中,混合著血液奔流。二十年後,這場情慾交集終於煅燒出可以被稱為愛情的物質。直至死亡,讓他們解除那個守口如瓶的約定。弗朗西絲卡在遺書中驕傲地告訴一雙離異兒女,她的一生沒有虛度,因為這樣一場人一生只有一次、絕大多數人們一生也沒能遇到的愛情。她的兒女最終理解了她。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故事情節簡單,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像一首田園詩。背景是美國依阿華洲的一個小鎮。

他出現的時候,天空湛藍得彷彿施了咒語的深海洋麵,沒有一絲波瀾。莊稼油綠,空氣微薰,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陽光中慵懶而安寧。美國鄉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讓人年華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懇懇地埋頭做農活,那個身穿素色棉質連衣裙的背影幾乎顯得臃腫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帶著飼養的牲畜,去城裡參加農業展覽會。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務。她的一頭棕色長髮高高挽成希臘髮髻。這種原本高貴的髮型,卻因為隨意地梳理,在耳鬢垂下許多碎髮,隨著微風輕輕舞動,給忙碌的她憑添了一份隨和柔美的氣息。

他停車問路。他的車泥濘陳舊,佈滿灰塵。可見是長途跋涉。來自華盛頓的車牌更表明了他異鄉人的身份。他衣著整潔,口吻彬彬有禮,態度優雅柔和。他良好的修養完全不同於她身邊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粗魯無禮,慵懶邋遢。

她沒習慣於陌生人的突然造訪。紳士的他,對於她這樣一名普通農婦那種尊重平等的目光,給予了她一種奇異的溫暖和被人重視的愉悅。為他指路的時候,因為本性靦腆,她的手在不停做著小動作,時而拍拍額頭,時而輕撫裙裾。他有點驚訝地盯著她,為了她那與年齡完全不符的嬌憨迷人的態度暗暗稱奇。

常年農婦的勞作,生兒育女後,她的身材過於健碩了些,在廉價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卻散發著成熟到極致、賢良忠貞女子才會有的丰韻。對他不啻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臉在陽光和目光的雙重直射下,漸漸泛出紅暈。臉上不時滑過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澀。

常年在野外攝影的流浪生涯讓他面臨與最惡劣自然環境的競爭,一雙長腿類似於豹類動物,矯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無可爭議的雄性魅力。或許他曾是一位情場老手,或許多年穿梭於林莽之中的單身生活讓他充滿了對於性的本能渴求,或許用鏡頭捕捉動物的習慣讓他異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隻馴良可愛卻不可捉摸的雌性動物。一個情慾的象徵符號。空氣在四目相投間升溫,意識到彼此間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馬。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欲,是一種初次見面就會產生的情感色彩,通常發生在有著豐富性閱歷和強健體能的男女之間。他們都健康而對於生活充滿熱情向上的渴望,不滿足於現狀,並且,對方身上所擁有的特質,正好是他們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跡天涯,缺乏穩定的家庭,噓寒問暖的愛人,以及親切舒適的生活環境;她活在小鎮閉塞的人群中,生活單一而缺乏新鮮。有限的人際關係像四面豎起了高牆,壓抑了她內心所有的夢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讓自己變得庸俗粗陋,適應環境。可是對於優雅的渴望,像水一樣充滿了她肌膚的每個細胞。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優點是那麼卓爾不群,他無疑是她狹窄見識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夢幻的載體。他對她感興趣,讓她略有自卑的心裡充滿莫大歡欣。

為了佐證《廊橋遺夢》中的“情”和“欲”,其中有幾個極具代表色彩的細節。它們是如此具有說服力,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最後一個西部牛仔,他收斂了鐵骨錚錚,眉目含情,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時語帶雙關的多情對白,確實是風流倜儻而情深似海的羅伯特金凱的本色。

如果在書中無法呈現出更強的畫面感,那麼影片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鏡頭一,弗朗西絲卡沒穿鞋的赤腳。

鏡頭給了她的小腿腳踝至腳跟這一截一個特寫。我不認為男人們都有戀足癖,可是她赤腳行走的那一種風情,以及背部特寫,臀部佔據了視覺聚焦點,不啻為強化了初次見面的情慾挑逗性——即使她是完全無心的。情慾通常是電光石火間,無須醞釀。也防不勝防。

鏡頭二,肌膚接觸。

在他的車上,閉塞的空間讓他們因為彼此間本能的性吸引而侷促不安。聊天中他說到他曾去過她的家鄉。她本以為那是一個偏遠小鎮,無人知曉。這個情節對於拉近兩者的關係,起了飛躍的作用。這時,他拿煙的手,無意擦過她的腿。肌膚的接觸讓她如電流通過全身,旋即語無倫次。她必定在思考他這個動作究竟是否出於故意。她已經不能再自欺欺人,漠視雙方這種強烈到幾乎窒息的吸引力。

鏡頭三,敞胸露懷。

弗朗西絲卡是屬於悶騷類女子。多情女子多屬此類。深夜,她讀葉芝的浪漫情詩。她隱約聽見異響,跑到院子裡,發覺無人。走廊上晚風愜意,她情不自禁解開睡袍,將一絲不掛的裸體迎向風吹來的方向。將一箇中年女子的情慾騷動以如此詩情畫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說明了她被抑鬱的部分人性隱祕,以及渴望舒張的情慾心理。

鏡頭四,接他的電話。

她將一張紙條訂在橋頭,邀請他共進晚餐。她把儲蓄的零錢統統拿出來,專門去鎮上買衣服。在服裝店,她選中一件深V領的禮服裙,看了看標價又放下。她的手在自己難看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最終決定將禮服買下。

此時,他在咖啡廳看見一個因為有婚外戀而遭到小鎮人們肆無忌憚非議和嘲笑的女人,當她離去後,他意外看見那女人躲在車內哭泣。他打電話給弗朗西絲卡,慎重地問她,這樣的共進晚餐是否會給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她當然懂得他話語中的含義,他遲早是要離開的,如果有了流言蜚語的不幸發生,也只有她獨自留下和麵對。但她以非凡的勇氣告訴他,她無所畏懼。放下電話,她像是做了什麼重大的決定,渾身癱軟,表情中有一種被擊中的虛弱,一種獻身的熱望。二者博弈。虔誠動人。當她買下那件充滿暴露感的禮服裙,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已經有所預謀和準備。

鏡頭五,他借用她的浴室洗澡。

她撫摸著片刻之前他曾經沐浴、喝啤酒的浴缸邊沿,她的臉因為幻想而緋紅,低低呻吟。當她換上禮服裙光彩照人地出現在他面前,他的驚愕讓她深深迷醉和自賞。低胸設計將她前胸那道深溝顯露無疑,感光面料更展示出她豐滿的腰身和臀部跌宕起伏的曲線。

共舞。呢喃。交心。弗朗西絲卡與金凱的對白,沒有因輕浮而讓人產生惡感,他們都是那樣冷靜而深情,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感受互相交付。情慾是一道橋樑,他們涉過彼此的心河,才發現竟有那麼多共通點。即使他們境遇不同,此前人生沒有交集,可是,他們彼此渴望的特質,正好在對方身上予以閃現。情慾的力量,二者更是旗鼓相當。所以,男女之間棋逢對手的關係是最可靠的關係。其中一方太弱或者太強,都是一種缺損,會加倍消耗感情。他們的一切卻奇蹟般的咬合,絲絲入扣。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裡大量的情與欲鋪墊,幾乎與愛情劃上了等號,足以亂真。但這裡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欲,被我們認定為一種動物性。而愛,則是一種對這種動物性經過抑制、權衡、犧牲、奉獻等等人為加工之後,相對穩定和寬廣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愛要自律。對家庭深懷責任感令弗朗西絲卡在私奔的最後一刻劍斬情絲,羅伯特金凱許下承諾,決不再來打擾她的生活。

他們踐約而行,彼此遙遙相望。也許是這四天太過於完滿和稀缺,他們用盡所有力量將關於對方的一切揉進了自己的骨髓中,混合著血液奔流。二十年後,這場情慾交集終於煅燒出可以被稱為愛情的物質。直至死亡,讓他們解除那個守口如瓶的約定。弗朗西絲卡在遺書中驕傲地告訴一雙離異兒女,她的一生沒有虛度,因為這樣一場人一生只有一次、絕大多數人們一生也沒能遇到的愛情。她的兒女最終理解了她。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弗朗西絲卡和羅伯特金凱之間最動人的情節,不是那短暫的四天時光,而是分離後滂沱大雨天,他們在鎮上相遇,她身邊坐著農夫丈夫,車窗外是渾身溼透狼狽落拓的他;

是他揪心的等待,無聲的告別,最後一次掙扎的邀約;

是她在這一瞬間淚流滿面卻欲走未走的劇痛;

是她此後繼續常年如一日地辛勤打理這個家,和身邊那個從未懂她的男人一起衰老,看兒女長大;

是她和他彼此懷念的日日夜夜,情慾的潮起潮落,歲月的無情沖刷;

是她丈夫死後,她發現原來他早已知曉她的祕密,給予她的體諒和緘默,以及令人扼腕的歉意:我知道你曾有過那麼多的夢,可惜我沒能給你;

是羅伯特金凱先死於她,再也沒有重逢的結局。

我想這部小說作者的本意是想通過《廊橋遺夢》來歌頌男女主人公為家庭責任感所做出的犧牲,這種歌頌也是建立在肯定了這份愛情的基礎上。但是當《廊橋遺夢》被伊斯特伍德搬上銀屏之後,他和梅里爾斯特里普的深情演繹,讓一個更響亮的聲音爆發出來:為了一份家庭責任就活生生斬斷人與人之間如此纏綿悱惻的情感,完全不尊重個體的價值,太滅絕人性。建立家庭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人性得到滿足是生存最起碼的尊嚴保障,一個農夫名存實亡的家庭被保全了,以犧牲掉兩個有血有肉的人為代價。那份殘忍不言自明。

於是,電影《廊橋遺夢》激發了人們對於道德約束的強烈不滿,導致眾多家庭分崩離析。雖然,普通人的故事中,你未必像弗朗西絲卡在遇見羅伯特金凱以前那麼賢良淑德,我未必像羅伯特金凱,有著身為女人便難以抗拒的風度翩翩風流倜儻。我們更沒有一個風景如畫的麥迪遜橋,和漫山遍野的春花爛漫,為這場生命的意外邂逅增加美感。

"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段在4天時間裡鑄就的至死不渝、刻骨銘心的中年人的婚外戀情。《廊橋遺夢》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向讀者指出了一種人生的選擇,一種人生理想。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後來被翻拍成了電影,成為最能夠代表愛情倫理電影的其中一部。雖然長期以來它被冠以家庭倫理大片一類的名號,但是這部十三年前的電影,放映當年便在美國引發了離婚狂潮。引進中國後,據說同年國人的離婚率也竄升了幾個百分點。外遇這個詞,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深入人心。

這本書以一個基督受難式的悲劇結尾,讓全球觀眾突然意識到情慾世界的豐饒美好,會在某個時刻顛覆我們的道德觀、人生觀。

弗朗西絲卡

弗朗西絲卡在生兒育女、侍奉丈夫和農田工作之餘,總難泯滅那不勒斯少女時代的夢幻。她一直嚮往那燭光夜宴、美酒交跳、歌新曼妙的都市文明,心境還停留在60年代充滿享樂激情的“美國式天真”夢中,因而帶著一大地現代攝影器材(現代科技的體現)、見多識廣又充滿性感的“城裡人”羅伯特出現在地眼前時,她由此看到了一條追尋自我幸福的“橋”。

羅伯特

對羅伯特來說,後工業文明對人的自由個性的扼殺,“世界太組織化”的壓抑桎梏,使他竭力反抗,四處流浪躲避。寧遊的鄉村圖園,古老奇恃的廊嬌,尤其是質樸健壯、充滿熱情的鄉村農婦,正是他到處尋找的精神寄託的歸宿,巨大的文化價值觀念反差,使兩人都陷入“遙遠的事物才是美”(葉芝語)的幻境,美國社會案尚新鮮、刺激的文化精神,就在小說所塑的兩個主人公形象中被表現出來。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故事情節簡單,敘事節奏舒緩流暢,像一首田園詩。背景是美國依阿華洲的一個小鎮。

他出現的時候,天空湛藍得彷彿施了咒語的深海洋麵,沒有一絲波瀾。莊稼油綠,空氣微薰,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陽光中慵懶而安寧。美國鄉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讓人年華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懇懇地埋頭做農活,那個身穿素色棉質連衣裙的背影幾乎顯得臃腫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雙兒女帶著飼養的牲畜,去城裡參加農業展覽會。家裡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務。她的一頭棕色長髮高高挽成希臘髮髻。這種原本高貴的髮型,卻因為隨意地梳理,在耳鬢垂下許多碎髮,隨著微風輕輕舞動,給忙碌的她憑添了一份隨和柔美的氣息。

他停車問路。他的車泥濘陳舊,佈滿灰塵。可見是長途跋涉。來自華盛頓的車牌更表明了他異鄉人的身份。他衣著整潔,口吻彬彬有禮,態度優雅柔和。他良好的修養完全不同於她身邊這個小鎮上的人們,粗魯無禮,慵懶邋遢。

她沒習慣於陌生人的突然造訪。紳士的他,對於她這樣一名普通農婦那種尊重平等的目光,給予了她一種奇異的溫暖和被人重視的愉悅。為他指路的時候,因為本性靦腆,她的手在不停做著小動作,時而拍拍額頭,時而輕撫裙裾。他有點驚訝地盯著她,為了她那與年齡完全不符的嬌憨迷人的態度暗暗稱奇。

常年農婦的勞作,生兒育女後,她的身材過於健碩了些,在廉價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卻散發著成熟到極致、賢良忠貞女子才會有的丰韻。對他不啻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臉在陽光和目光的雙重直射下,漸漸泛出紅暈。臉上不時滑過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澀。

常年在野外攝影的流浪生涯讓他面臨與最惡劣自然環境的競爭,一雙長腿類似於豹類動物,矯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無可爭議的雄性魅力。或許他曾是一位情場老手,或許多年穿梭於林莽之中的單身生活讓他充滿了對於性的本能渴求,或許用鏡頭捕捉動物的習慣讓他異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隻馴良可愛卻不可捉摸的雌性動物。一個情慾的象徵符號。空氣在四目相投間升溫,意識到彼此間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馬。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欲,是一種初次見面就會產生的情感色彩,通常發生在有著豐富性閱歷和強健體能的男女之間。他們都健康而對於生活充滿熱情向上的渴望,不滿足於現狀,並且,對方身上所擁有的特質,正好是他們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跡天涯,缺乏穩定的家庭,噓寒問暖的愛人,以及親切舒適的生活環境;她活在小鎮閉塞的人群中,生活單一而缺乏新鮮。有限的人際關係像四面豎起了高牆,壓抑了她內心所有的夢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讓自己變得庸俗粗陋,適應環境。可是對於優雅的渴望,像水一樣充滿了她肌膚的每個細胞。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優點是那麼卓爾不群,他無疑是她狹窄見識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夢幻的載體。他對她感興趣,讓她略有自卑的心裡充滿莫大歡欣。

為了佐證《廊橋遺夢》中的“情”和“欲”,其中有幾個極具代表色彩的細節。它們是如此具有說服力,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作為最後一個西部牛仔,他收斂了鐵骨錚錚,眉目含情,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時語帶雙關的多情對白,確實是風流倜儻而情深似海的羅伯特金凱的本色。

如果在書中無法呈現出更強的畫面感,那麼影片則填補了這一空白。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鏡頭一,弗朗西絲卡沒穿鞋的赤腳。

鏡頭給了她的小腿腳踝至腳跟這一截一個特寫。我不認為男人們都有戀足癖,可是她赤腳行走的那一種風情,以及背部特寫,臀部佔據了視覺聚焦點,不啻為強化了初次見面的情慾挑逗性——即使她是完全無心的。情慾通常是電光石火間,無須醞釀。也防不勝防。

鏡頭二,肌膚接觸。

在他的車上,閉塞的空間讓他們因為彼此間本能的性吸引而侷促不安。聊天中他說到他曾去過她的家鄉。她本以為那是一個偏遠小鎮,無人知曉。這個情節對於拉近兩者的關係,起了飛躍的作用。這時,他拿煙的手,無意擦過她的腿。肌膚的接觸讓她如電流通過全身,旋即語無倫次。她必定在思考他這個動作究竟是否出於故意。她已經不能再自欺欺人,漠視雙方這種強烈到幾乎窒息的吸引力。

鏡頭三,敞胸露懷。

弗朗西絲卡是屬於悶騷類女子。多情女子多屬此類。深夜,她讀葉芝的浪漫情詩。她隱約聽見異響,跑到院子裡,發覺無人。走廊上晚風愜意,她情不自禁解開睡袍,將一絲不掛的裸體迎向風吹來的方向。將一箇中年女子的情慾騷動以如此詩情畫意的形式表現出來,說明了她被抑鬱的部分人性隱祕,以及渴望舒張的情慾心理。

鏡頭四,接他的電話。

她將一張紙條訂在橋頭,邀請他共進晚餐。她把儲蓄的零錢統統拿出來,專門去鎮上買衣服。在服裝店,她選中一件深V領的禮服裙,看了看標價又放下。她的手在自己難看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最終決定將禮服買下。

此時,他在咖啡廳看見一個因為有婚外戀而遭到小鎮人們肆無忌憚非議和嘲笑的女人,當她離去後,他意外看見那女人躲在車內哭泣。他打電話給弗朗西絲卡,慎重地問她,這樣的共進晚餐是否會給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她當然懂得他話語中的含義,他遲早是要離開的,如果有了流言蜚語的不幸發生,也只有她獨自留下和麵對。但她以非凡的勇氣告訴他,她無所畏懼。放下電話,她像是做了什麼重大的決定,渾身癱軟,表情中有一種被擊中的虛弱,一種獻身的熱望。二者博弈。虔誠動人。當她買下那件充滿暴露感的禮服裙,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已經有所預謀和準備。

鏡頭五,他借用她的浴室洗澡。

她撫摸著片刻之前他曾經沐浴、喝啤酒的浴缸邊沿,她的臉因為幻想而緋紅,低低呻吟。當她換上禮服裙光彩照人地出現在他面前,他的驚愕讓她深深迷醉和自賞。低胸設計將她前胸那道深溝顯露無疑,感光面料更展示出她豐滿的腰身和臀部跌宕起伏的曲線。

共舞。呢喃。交心。弗朗西絲卡與金凱的對白,沒有因輕浮而讓人產生惡感,他們都是那樣冷靜而深情,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感受互相交付。情慾是一道橋樑,他們涉過彼此的心河,才發現竟有那麼多共通點。即使他們境遇不同,此前人生沒有交集,可是,他們彼此渴望的特質,正好在對方身上予以閃現。情慾的力量,二者更是旗鼓相當。所以,男女之間棋逢對手的關係是最可靠的關係。其中一方太弱或者太強,都是一種缺損,會加倍消耗感情。他們的一切卻奇蹟般的咬合,絲絲入扣。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廊橋遺夢》裡大量的情與欲鋪墊,幾乎與愛情劃上了等號,足以亂真。但這裡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欲,被我們認定為一種動物性。而愛,則是一種對這種動物性經過抑制、權衡、犧牲、奉獻等等人為加工之後,相對穩定和寬廣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愛要自律。對家庭深懷責任感令弗朗西絲卡在私奔的最後一刻劍斬情絲,羅伯特金凱許下承諾,決不再來打擾她的生活。

他們踐約而行,彼此遙遙相望。也許是這四天太過於完滿和稀缺,他們用盡所有力量將關於對方的一切揉進了自己的骨髓中,混合著血液奔流。二十年後,這場情慾交集終於煅燒出可以被稱為愛情的物質。直至死亡,讓他們解除那個守口如瓶的約定。弗朗西絲卡在遺書中驕傲地告訴一雙離異兒女,她的一生沒有虛度,因為這樣一場人一生只有一次、絕大多數人們一生也沒能遇到的愛情。她的兒女最終理解了她。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弗朗西絲卡和羅伯特金凱之間最動人的情節,不是那短暫的四天時光,而是分離後滂沱大雨天,他們在鎮上相遇,她身邊坐著農夫丈夫,車窗外是渾身溼透狼狽落拓的他;

是他揪心的等待,無聲的告別,最後一次掙扎的邀約;

是她在這一瞬間淚流滿面卻欲走未走的劇痛;

是她此後繼續常年如一日地辛勤打理這個家,和身邊那個從未懂她的男人一起衰老,看兒女長大;

是她和他彼此懷念的日日夜夜,情慾的潮起潮落,歲月的無情沖刷;

是她丈夫死後,她發現原來他早已知曉她的祕密,給予她的體諒和緘默,以及令人扼腕的歉意:我知道你曾有過那麼多的夢,可惜我沒能給你;

是羅伯特金凱先死於她,再也沒有重逢的結局。

我想這部小說作者的本意是想通過《廊橋遺夢》來歌頌男女主人公為家庭責任感所做出的犧牲,這種歌頌也是建立在肯定了這份愛情的基礎上。但是當《廊橋遺夢》被伊斯特伍德搬上銀屏之後,他和梅里爾斯特里普的深情演繹,讓一個更響亮的聲音爆發出來:為了一份家庭責任就活生生斬斷人與人之間如此纏綿悱惻的情感,完全不尊重個體的價值,太滅絕人性。建立家庭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人性得到滿足是生存最起碼的尊嚴保障,一個農夫名存實亡的家庭被保全了,以犧牲掉兩個有血有肉的人為代價。那份殘忍不言自明。

於是,電影《廊橋遺夢》激發了人們對於道德約束的強烈不滿,導致眾多家庭分崩離析。雖然,普通人的故事中,你未必像弗朗西絲卡在遇見羅伯特金凱以前那麼賢良淑德,我未必像羅伯特金凱,有著身為女人便難以抗拒的風度翩翩風流倜儻。我們更沒有一個風景如畫的麥迪遜橋,和漫山遍野的春花爛漫,為這場生命的意外邂逅增加美感。

一個婚內出軌的愛情故事,為何能成為經典?

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用的比喻絕妙無比,女人是硃砂痣還是蚊子血,通常只是相對論。若換一個男人,飯粒子也能變成明月光。弗朗西絲卡對於她的農夫丈夫來說只是一個農婦妻子,對羅伯特金凱卻是生命中最強勁的激流。若沒有羅伯特金凱的出現,她將如一朵再普通不過的鄉野小花,自生自滅。是他讓她看見、觸摸、佔有了愛情,再將她內心的夢幻保鮮。

選擇一個男人,選擇一種命運。找到那個懂得賞識你、疼惜你的男人,是你必須對自己盡到的義務。否則,你將成為另一個弗朗西絲卡。因為你永無滿足。

以後,她還要繼續以妻子的本分和農夫丈夫一起生活。在她以後,身強力壯的他也許不會就此與所有女人絕緣,繼續萍蹤浪跡。《廊橋遺夢》的悲劇結尾是如此迷人,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犧牲的樣板,讓我們知道如何避免《廊橋遺夢》式的悲劇發生在我們自身。

來源:豆瓣影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