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區廣大幹部職重整行裝,迅速投入到災後救災工作中'

萊蕪 颱風 林業 跳槽那些事兒 交通 海報新聞客戶端 2019-08-16
""萊蕪區廣大幹部職重整行裝,迅速投入到災後救災工作中

颱風“利奇馬”的來襲,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其間也見證了萊蕪區廣大幹部職工一鼓作氣的“萊蕪精神”。

從區級領導到基層幹部,大家聞“風”而動、眾志成城,全員“出動”,鏖戰颱風!深夜督導靠前指揮、頂風冒雨轉移群眾、深入一線指導自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能看到萊蕪區幹部職工的身影。沒有豪言壯語,他們用樸實、堅毅的行動,傳遞著昂揚向上的正能量,為我們勾畫出一幅幅齊心協力抗擊自然災害的動人畫卷。

當前,“利奇馬”對萊蕪區影響逐漸減小。受此次颱風影響,萊蕪區平均降雨量達到200毫米,部分區域受災嚴重,救災工作面廣量大、任務艱鉅。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萊蕪區廣大幹部職工不等不靠,繼續發揚一鼓作氣的“萊蕪精神”和連續作戰的工作作風,針對“災後災”不確定因素多等情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全力以赴抓好搶險救災工作。

全力組織開展生產自救

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堅持救災和生產兩手抓、兩不誤,根據具體受災情況,分清輕重緩急,區別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救災工作。

區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立足各自職能,組織人員深入災區第一線,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做好指導工作,儘快引導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搞好生活恢復。

保險部門加快核實全區受災情況,全力搞好災後理賠。

堅決防止“災後災”發生

各鎮(街道)、各部門組織精幹力量,對全區認真開展一次全面檢查,堅決防止“災後災”發生。

各鎮(街道)持續開展河道、水庫、塘壩、地質災害隱患點、低窪地段等重點區域的巡查,重點對發生嚴重水毀的防洪工程和設施摸底排查,進一步核實險情位置、損毀程度等有關基本情況,並做好臨時安全警示標誌和工程修復;督促指導各村(社區)對災後受損的危舊房屋受一個不漏地全面清查,能加固使用的,及時採取加固措施;對於無法修復的,立即組織力量予以拆除;對於仍住在危房內的群眾,立即採取措施幫助轉移、安置。

各鎮(街道)、交通、公安、林業等部門組織力量,及時清除颳倒的樹木,對一些損毀的廣告牌、宣傳牌、標誌牌等予以加固或拆除,防止發生意外;對毀壞的道路、橋樑儘快進行搶修,及時排除險情。

電力、通訊、供水等單位組織搶修隊伍,以最快的速度修復毀壞的線路、管網,確保供水、供電和通訊儘快恢復正常。

包村包戶轉移安置群眾

採取機關幹部包村包戶的辦法,切實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解決好衣食住行醫等實際問題,確保因災轉移安置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乾淨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時治療。

應急等部門第一時間發放救災款物,做好受災群眾慰問工作。

全力嚴防各類次生災害

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加強清障清掃工作,保持災後環境衛生。

醫療衛生、防疫部門指導搞好衛生消毒,著重做好過水區域的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災後各種流行病的發生,確保災後無大疫。同時,針對退水期堤防、危舊房屋更容易發生險情的客觀實際,抓好巡查排查,切實做到險情早發現、早消除、早搶護。

針對強降雨後各類水庫、塘壩、河道水位較高的情況,各鎮(街道)、教育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涉水區域的巡查,加強學生等群體的防溺水教育,堅決防止溺水事故發生。

部門攜手形成工作合力

各鎮(街道)、各部門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立足各自部門職能,加強配合,通力協作,盡職盡責,形成合力,切實把颱風和強降雨後的救災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開展各項救災工作。

宣傳等部門不斷加強輿論宣傳,大力宣傳在抗災救災中湧現的先進典型和優秀事蹟,穩定人心、凝聚力量,切實把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救災工作上來。

全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廣大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損失。

搶險救災未到偃旗息鼓時。萊蕪區將本著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深入災區、深入一線,持之以恆抓好搶險救災工作,確保搶險救災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本報記者武希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