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作者:陳轉麗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小時,我跟母親看戲,純屬湊熱鬧。一晚上,只聽得叮咚咔嚓,咿咿呀呀,沒多長時間,便昏睡在母親懷抱,回去,也不知幾時。後來,有了電視,對於電臺的戲曲,母親不會錯過,我也繼續跟著湊熱鬧。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竟然無限迷戀起戲曲來。那一次,母親看戲曲名段,馬友仙演唱秦腔《斷橋》,字幕出現“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霜打丹楓寒林瘦,不堪回首憶舊遊……”,我怔怔又怔怔,對母親說道:“戲曲裡竟有如此美的詞句!”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一)因為《西廂記》《牡丹亭》,邂逅崑曲

對於文字的喜歡,大概就是能看懂故事的時候吧。漸漸長大,對唐詩宋詞元代散曲,更是迷戀到瘋狂,就那麼一本本書背過去,背到忘記了春夏秋冬,忘記了周遭、自己。

圖書館裡的書,畢竟有限,閱讀的不滿足感隨之產生。那時,計算機沒有普及,於是,借書、買書,到各處書店蒐集,成了多年的常態。胡翻亂找期間,我發現了《西廂記》、《牡丹亭》等悲喜劇作品。

讀過,抄過,也背過,還覺不過癮。不知不覺間,網絡普及了,於是,找來戲曲看看、聽聽。那是一個落雪的冬日,圍坐在火爐旁,我看著聽著單雯的《遊園驚夢》,心,就像飛到了九天雲外。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不入園林,不知春色如許。”單雯一句唱出,加上眼前湖光瀲灩,柳枝舞動,蝴蝶翩遷在眼前,小橋流水,南方特有的園林景緻一下子迷倒了我!難道,崑曲一開始,就是產生於這美麗的園林之中?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且看看湯顯祖用的詞,哪個不是美妙、雅緻,單雯頭上珠翠,身上繡衣長袖,纖纖素手,曼妙腰肢,婉轉唱來,眉角眼梢含情,紅的花,清的水,綠的樹木,一個個出現在眼前,豈止一個美字了得?作為北方的的女子,自然瞭解秦腔的前世今生,可對於這美妙的崑曲從何而來,它曾經經歷過怎樣的故事,它如今走向,真的一無所知。一時間,太多的問題衝擊著我的大腦,讓我不得不上網查找資料,把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二)崑曲的產生與興盛

據說安史之亂時,宮廷樂師黃幡綽出逃四川,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崑山市。回到家鄉後,為了謀生,他結合當地民歌,排演“水傀儡”木偶戲,結果深受百姓喜愛,傳唱一時。他死後,老百姓每年都會演戲紀念他。“水傀儡”是崑曲的前身,因為產生於崑山,所以叫崑曲。

六百年前,江蘇一帶,土地肥沃,水域豐富,出產的糧食作物養育了大半個國家,民間有言:“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意思是江南一帶的糧食豐收了,天下人都可以吃飽了。蘇州一帶,供給了朝廷的朝廷的吃穿用度,是個富饒之地,

這種環境下,出個鉅富還是不難,顧阿瑛便是江南鉅富之一。他一生偏愛戲文,併為之做了一些常人看來不可理解的事。他家地連阡陌,開闢出10平方公里,來建築園林,內置24個景點,最負盛名的是玉山草堂,為什麼呢?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顧阿瑛性格豪爽,又酷愛戲曲文藝,於是建好園林後,廣納天下名工名伶,於草堂酬唱詠和,通宵達旦。顧阿瑛精通音律,能度曲,善阮箏。他們一群人整日歌舞,名工名伶含英咀華,一邊演,一邊切磋改進,淋漓盡致發揮各自特長。這樣一群才子佳人,研究音律,探討聲腔,上承黃番綽,下吸民間流傳的歌調,不斷總結昇華,形成了崑曲的雛形。

真正發掘出崑腔藝術魅力的是明代的魏良輔。他有著較深的文學詞曲修養,嗓音優美,喜歡唱曲藝術,熟諳南北曲。嘉靖年間,他來到經濟繁榮、歌舞場眾多的江蘇,開始長期苦心鑽研流傳崑山一帶的戲曲唱腔,然後融合、改造了唱腔的不足,創造了格調新穎、委婉舒暢的新唱腔,在伴奏樂器上,他也做了大膽改革。從此,崑曲迅速流傳開來,並被士大夫帶入宮廷,成為了宮中大戲。乾隆超級對崑曲情有獨鍾,每次下江南,都不會忘記聽崑曲,為此,他還專門在宮裡搭建了戲臺,經常聽崑曲,可見其喜愛程度有多深!

富庶江南,安樂的生活,老百姓在茶餘飯後,唱唱崑曲成了消遣的方式之一。大街小巷,水上之船,其熱鬧程度可想而知。近日北方炎熱,我傍晚常常出去乘涼,無論是在城裡,還是鄉下,到處都是老百姓唱秦腔,於是我想,當年崑曲的火熱,就如同今日我在秦地所見秦腔之火熱吧!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三)崑曲的衰落與如今的發展

清朝末期,政治上的黑暗、腐朽,使廣大文人不敢輕易動筆,一不小心,便會帶來殺身之禍,加上外敵入侵,民不聊生,崑曲,似乎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境地,沒有創新,缺乏新意,當時的統治者慈禧,她是更喜歡博採眾長的京劇,把京劇帶入了宮廷的戲臺,一時間,崑曲敗給了京劇。

我們知道,崑曲的創作,基本上都是文人雅士,這些人的文化水平高,不自覺間提高了對欣賞者的要求,作品中難懂的文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觀眾。清朝中後期,徽戲(後來的京劇)的簡單易懂,內容上打破了“才子佳人”模式,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於是,崑曲漸漸走上了枯萎之路!

接下來,軍閥混戰,抗日、國內革命,戰火連綿,人們無暇顧及其他。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革命樣板戲火熱一時,人們,似乎忘記了崑曲的存在。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崑曲是文人創作,所以一直以來頗受文人推崇,在那些人們忘卻的年代,一些文人把崑曲帶進北大課堂,談崑曲,唱崑曲,崑曲,這個頗具東方美麗的雅曲,艱難掙扎!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崑曲備受冷落,演員們紛紛轉行,要麼進入歌唱行業,要麼街頭賣藝……九十年代,人們似乎想起了崑曲,想起了這個舞臺上久違了的戲曲,於是,一部分專業演員再一次登上舞臺,然而,在國內反應平平,無人追粉,然而到了臺灣,卻是收到年輕人、老人的追捧,崑曲演員張繼青激動地說,她再一次感受到了當演員的激動……崑曲,以它獨有的魅力開始吸粉!

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2004年,國民黨將領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帶領兩岸三地藝術家,整理湯顯祖的《牡丹亭》,完全繼承原詞,完整地體現湯顯祖原著“至情”的精神。演員平均年齡20歲左右,不論主演、配角、龍套全部由年輕演員,他希望用年輕演員的演出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熱愛古老的崑曲藝術,瞭解中國國學的博大精深。

音樂的最大特色就是把歌劇的音樂創作技法用到了戲曲音樂之中,全劇採用西方歌劇主題音樂形式,豐富了戲曲本身和音樂的表現力,為觀眾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視聽盛宴。

傳統崑曲唱腔過於沉長、節奏緩慢,觀眾難以接受。白先勇先生組織了兩岸音樂人在唱腔和旋律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和突破,將西方歌劇和東方戲曲相結合,在《牡丹亭》的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幕間音樂和舞蹈音樂,很好地渲染了舞臺氣氛。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青春版整體服裝色調是淡雅的,具有濃郁的中國山水畫風格,全部演出服裝系手工蘇繡,尤其是杜麗娘、柳夢梅著裝傳統蘇繡工藝將成為最大看點……

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後,在國內、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轟動,美國演出時,場場爆滿,在國內,引起了一票難求的壯觀場面……

崑曲,這個中國獨有的戲曲,在歷史長河中,時隱時現,可無論怎樣,它本身都具有明珠一樣的瑩瑩之光!

細說崑曲的前世今生: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作者簡介】陳轉麗,筆名墨染古韻,陝西蒲城興鎮初級中學教師,愛好旅遊、寫作。著有長篇小說《一代紅顏》。

推薦:

歷史上的美女是怎麼評定的?有什麼標準嗎?

完璧歸趙的內幕:看秦昭襄王如何花式吊打趙國的藺相如

湯顯祖的《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是怎樣一個女子?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