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還記得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上,上海大劇院的高顏值“浮生”展臺嗎?作為劇院出品的崑曲《浮生六記》文創周邊,可以說是未聞其曲,先睹其器,充分吊起了觀眾的胃口。

今天,上海大劇院正式宣佈,作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文藝創作資助項目,崑曲《浮生六記》將於7月13日正式首演。這部以清代文學名著《浮生六記》為底本的原創作品,將展示出怎樣的文人雅趣?令人期待。

該劇是上海大劇院聯合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打造,由青年編劇羅周執筆,青年導演馬俊豐執導,當今崑曲舞臺上被稱為“神仙眷侶”的優秀青年崑曲演員施夏明、單雯主演,歷時兩年籌備製作。主創希望充分汲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精華養分,以當代審美揭開傳世小品和百戲之祖的古典情懷,讓“傳統文人雅趣和品味生活的景點指南”再現眼前。

而這也是上海大劇院第一部獨立出品的戲曲作品,足見劇院對其的看重。而這部新創作品也不負他們的期待,數月前開票即告售罄,未演先火,成為現象級的票房作品。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崑曲綿延600年,大量劇本、戲文流傳於世,緣何選擇《浮生六記》?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表示,崑曲是江南文化的精華凝結所在,用崑曲演繹《浮生六記》,努力使它成為當代引領復甦中華民族特色的古典生活美學的標杆性作品,喚醒當代人所追求的傳統文人精神生活狀態,“我們是想把大家從文字引入到劇場當中,讓沈復和芸娘從文字變成活生生的人物,把文人的生活夢想或者說是一種處世態度帶回到現實當中和當下,和我們的情感發生關聯,向大家呼喚一種有情有趣的文人生活。”對於這樣的選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上海大劇院是有眼力,也是有膽識的,“崑曲《浮生六記》可以成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一股清流。”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浮生六記》並不陌生。這部由清朝文學家沈復寫就的作品片段,入選課本。不少人至今可以背誦“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的童趣故事。但這樣一部記敘沈復與妻芸孃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浪遊見聞的自傳體筆記小說,如何改變成具有戲劇衝突、起承轉合的戲劇作品?一時之間,很難想象。

青年編劇羅周給出她的回答——用沈復與芸孃的情感,串起他們的生命體驗。她說:“沈復《浮生六記》原著最打動我的,不是他與芸娘點點滴滴的生活情趣,是文字背後、沈復書寫時的至喜至悲、悲喜交織,這指向了中國古代文學裡一個極深情的類屬——悼亡。因之,我的切入點不是沈復芸娘怎樣相識相知相依相傍度過一生,似這般的小兒女態,世間有千千萬萬。我要寫的,是沈復將亡妻與自己共度的歲月付諸翰墨的‘唯一’。”因而有了芸娘魂魄歸來,重現生活點滴的戲劇架構。

笙簫管笛響處,讓觀眾跟隨沈復的翰墨篇籍,追懷他與芸娘這對多情佳偶的溫馨與悲苦,體悟茫茫人世間的歡悅與無常,承續中華民族古今一脈的人文生活美學和曠達處世之道。

她還特別為該劇創造一個原書中未有的角色——半夏。以半夏為讀者、觀眾之眼,作為置身書外的第三者觀沈復與芸孃的生活,奇幻之感化出愛與藝術無窮的生命力。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曾經執導小劇場崑劇《四聲猿·翠鄉夢》、滬語舞臺劇《繁花》的青年戲劇導演馬俊豐擔任該劇導演。面對《浮生六記》中的主角沈復與芸娘,他認為要把握其複雜性——既要中國古典文學形象中的神韻,又具備與其他人物截然不同的人物特質與性格。為此,他嘗試“以簡約空靈的美學意向,來傳遞深沉的愛情故事“,而這也是有別於他過去的話劇作品創作,更為符合戲曲美學的悠遠意境。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沈復與芸娘則由江蘇省崑劇院副院長施夏明和新科梅花獎獲得者單雯飾演,他們與上海緣分不淺,尤其是於2017年來滬演出的《桃花扇》,更成為上海大劇院年度戲曲演出之一。

施夏明直言,“當我拿到羅周的劇本,看完第一幕我便淚流滿面。劇本並非像原著那樣平鋪直敘,而是一上來芸娘就離開了人世,沈復悼念亡妻。我彷彿瞬間讀懂了沈復:回憶越是甜蜜,現實便越殘酷。他是在這樣一個‘憶一事,記一事,記一事,便少一事’,懷著對芸娘無限深情,無盡思念,承受著無邊痛楚的狀態下完成了《浮生六記》的創作。”因而在此次創作中,他不斷地試圖抓住沈復“痴情”的特質,以此塑造一個更為豐滿的文人形象。而劇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半夏”,則由永嘉崑劇團副團長由騰騰擔綱,因是編劇重新創造出的新人物,沒有任何歷史參照,故對她也是極大的挑戰。

作為一個重傳承的劇種的,少不了老藝術家的傾情指導。該劇邀請崑劇名家石小梅和胡錦芳擔任藝術指導,為青年演出們設計動作,耐心一遍遍地修整。中國崑曲享有最高輩份的泰斗級大師張繼青擔任藝術顧問,特別單獨指導單雯的聲腔及表演。此外,江蘇省演藝集團副總、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李鴻良,用活靈活現的蘇白演繹,令該劇更添活潑生動,尤為精彩;副院長顧駿和資深老旦演員裘彩萍也在其中甘當配角,為三位青年演員保駕護航。

從2004年白先勇製作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登臺開始,上海大劇院就一直致力於推廣傳承傳統文化,為戲曲打造新的生存空間。“當代崑曲藝術周”“京朝雅韻·北方崑曲劇院上海藝術周”“發現最美·中國原創精品劇目在上海”等品牌項目一一在大劇院亮相。以張若虛名詩為靈感的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改編自北京人藝著名劇作家郭啟宏話劇《知己》的新編京劇《金縷曲》是上海大劇院近幾年聯合出品、製作的京昆大戲,一經上演便收穫諸多口碑好評。《醉心花》《鐵冠圖》等京昆傳統大戲與新作也曾多次點燃新老觀眾的熱情……

致力於推廣傳統戲曲,也要搭上時代脈搏。眼下文創產品屢屢成為“爆款”,上海大劇院也特別為《浮生六記》這樣一個演藝產品開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比如“浮生”系列蒔繪金彩手工蓋碗和“浮生”系列竹絲扣瓷茶具,率先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而其也是SGTCreative系列產品之一。作為大劇院以自主版權為核心創立的設計類文創衍生品牌,SGTCreative以傳播舞臺藝術為理念,致力於將舞臺表演藝術融入文創,融入生活。此次以崑曲《浮生六記》為靈感的茶具,以江南人文為底色, 融合非遺技藝,契合當代生活。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面對沒有及時搶到票的觀眾越來越迫切的“返場”需求,上海大劇院還在今天宣佈增開7月13日首演場加座票,二輪演出日程也隨之公佈。11月22日-24日,崑曲《浮生六記》將以2.0版再度亮相大劇院。大劇院希望將崑曲《浮生六記》打造成為駐場劇目,讓這部人文崑曲新作成為新的演藝品牌。

【相關鏈接】《浮生六記》緣何被稱之為“小紅樓”?清代文學名著《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主要活動在乾隆、嘉慶年間。原書六卷,今存四卷《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這是一部自傳體筆記式作品,記敘了沈復與妻子芸娘平凡又富有情趣的家居生活,和漫遊各地的所見所聞,文辭清新,情感真摯,有“小紅樓夢”之譽。學者俞平伯稱讚“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英文版譯者林語堂讀罷深感“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稱芸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目前《浮生六記》刊印版本超過百部,包括英、德、法、俄、瑞典、丹麥、日本等外文譯本,海內外文壇影響深遠。至今,《浮生六記》仍不失為一部具備長久生命力的文學經典。去年公佈的Kindle付費電子書暢銷榜上《浮生六記》名列前20位。【演出信息】崑曲《浮生六記》

地點: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票價:¥80(公益票)/160/380/480/680

原著:〔清〕沈復

編劇:羅周

導演:馬俊豐

執行導演:倪廣金

藝術顧問:張繼青

藝術指導:石小梅、胡錦芳

作曲:孫建安

主演:施夏明、單雯、由騰騰、李鴻良、顧駿、裘彩萍

《牡丹亭》之後崑曲人文戲如何寫?上海大劇院出品《浮生六記》嘗試回答

作者:黃啟哲

編輯:黃啟哲

圖片:上海大劇院供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