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引言:在《歌德談話錄》中歌德曾表述過這樣一種文藝觀,各門藝術都有一種源流關係,每逢看到一位大師,你總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前人的精華,就是這種精華培育出他的偉大。對於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開山之作《狂人日記》,學界和民間歷來不缺少對它的解讀。但是許多論者都將重心放在了狂人和揭露封建禮教這兩個點上,卻忽視了一個簡單的事實:魯迅的《狂人日記》絕非憑空出世的,它是以現實中曾患被害妄想症的表兄為原型,以果戈裡的同名作中的敘述方式為表現形式,又憑藉著尼采的超人哲學使得“狂人”得以發出吶喊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一、《狂人日記》在現實中的原型

魯迅先生筆下狂人的原型是表弟阮久蓀是確鑿無疑的,《魯迅日記》和周作人《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都可以提供直接證據,魯迅博物館中更是保存著四封阮久蓀的書信。在阮久蓀病中所寫的一封信中,即有如下陳述:此次系繁邑紳商各岑密議 , 決定設計 陷害 , 各捐資全 , 沿途賄囑 , 竟將哥哥與弟致之死地 。阮久蓀是魯迅大姨母的兒子,和魯迅關係較為親近。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魯迅日記》中記述了當年阮久蓀來北京找魯迅的大致經過:1916年10月,在山西擔任官員幕僚的阮久蓀從山西逃到了北京,因為他患有被害妄想症,認為同事們要謀殺自己。魯迅很快找到了躲在北京一家小旅館中的阮久蓀,並且帶他帶他到了一家日本醫院中治療。此後,魯迅多次探望這位表弟。

在周作人以周遐壽為筆名寫的《魯迅小說中的人物》中,更是詳細地描述了阮久蓀當時的精神狀況。周作人這樣回憶道:這人乃是魯迅的表兄弟阮久蓀,向在西北遊幕,忽然說同事要謀害他,逃到北京來躲避,可是沒有用;他告訴魯迅他們怎樣追蹤他,住在西河沿客棧裡,聽見樓上的客深夜蠹蠹行走,知道是他們的埋伏,趕緊要求換房間……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周作人

阮久蓀的來訪使得魯迅對被害妄想症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瞭解,加上魯迅本身擁有的醫學知識,這個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很快被轉化為了小說素材。事實上,魯迅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中也曾說過:這就是《狂人日記》,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阮久蓀事件僅僅是為魯迅創作《狂人日記》提供了一個人物原型。在具體創作《狂人日記》的過程中,魯迅還在形式上借鑑了果戈裡的同名作《狂人日記》,在思想上又以尼采的超人哲學保駕護航。同時,魯迅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又使得其筆下的狂人對果戈理筆下狂人及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有所超越。

二、果戈裡的《狂人日記》

在《狂人日記》中,果戈裡描寫了一位身份低微、安分守已的小公務員,在社會的壓迫之下他倍感屈辱,最終將自己想象成為了西班牙皇帝,並且時刻懷疑身邊的人要迫害自己。果戈裡採用了一種陌生化的敘述口吻,但為了增強現實感又採用了日記體的結構方式。荒誕寫法和日記體的結合,使得小說在荒誕和現實之間取得了一種良好的平衡。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果戈裡

事實上,果戈裡本人就是一個受盡生活貧寒之苦的小公務員。在寫給母親的信中,果戈裡曾做過這樣的陳述:我有點習慣於寒冬了,能夠穿著薄薄的外套,熬過整整的一冬。在現實生活中,果戈裡忍受著階級壓迫和貧困生活。到了《狂人日記》中,他的筆下狂人之狂也顯得冷靜而剋制。結尾那句“媽媽呀,可憐可憐你患病的孩子吧”,近乎於求饒。這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呼喚,是一種渴望得到救贖的心理。別爾嘉耶夫曾在《俄羅斯思想》中對這種知識分子與俄羅斯文化的關係做出如下解釋:俄國知識分子深信遼闊、深邃、巨大的俄羅斯大地,總能解救俄羅斯,幫他們擺脫困境。果戈裡筆下的狂人,最後所發出的呼喚,無疑是一種求救信號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此外,果戈裡筆下的狂人的反抗方式其實是不徹底的,他渴望通過階級壓迫的方式反抗階級壓迫。當他在妄想中成為西班牙皇帝費迪南八世後,進一步進行了自己發洩式的狂想。連科長都會像我鞠一百八十度的躬,正像他現在向部長鞠躬一樣;部長算個什麼東西:要我在他面前站起來——休想;僕人想阻攔我,可是我說了幾句話,他就把手放了下來……如此云云發洩式的幻想,其本質是期望成為上位者而挽回自己失去的尊嚴,換言之就是成為魯迅筆下吃人者食物鏈的頂端。這無疑十分契合普通人該有的心理,但也明顯帶著時代侷限性。也就是說,果戈裡筆下狂人的反抗是不徹底的。

三、尼采《查拉圖斯特拉》中的超人哲學

在1935寫下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魯迅就自己作品與尼采的關係做了如下評述:一八八三年傾,尼采也早借蘇魯支的嘴,說過“你們已經走了從蟲豸到人的路,在你們裡面還有許多份是蟲豸。你們做過猴子,到了現在,人還尤其猴子,無論比那一個猴子”。魯迅所說的蘇魯支其實就是查拉圖斯特拉,他所引的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序言中的一段話。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在三十歲的時候,離家跑到了山洞中進行隱居。十年之後,他決定結束隱居的生活重返人間。偉大的太陽啊!倘若那些被你照亮的人們都消失了,那麼你還會擁有什麼快樂啊!這便是查拉圖斯特拉重返人間的原因。離群索居的生活雖然能令他盡情享受孤獨,但精神之光不能照耀世人的話,一切又有何意義?於是,查拉圖斯特拉懷著一種勸世的心態重返人間。

查拉圖斯特拉是一個超人,人類是處於禽獸和超人之間的物種,人類的進化方向是超人。他說:對於人類來說,類人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呢?他究竟是眾人唾棄的笑柄,還是痛苦的恥辱呢?人類對於超人而言,也是這樣的存在,一個受到眾人唾棄的笑柄,或是痛苦的恥辱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因為這種超人哲學,尼采走在了當時整個西方文明的最前列。當他回過頭來審視身後的世界之時,他看到的是平庸墮落的眾人和日漸衰敗的西方文明。他想要做的,是以自己的強力意志喚醒沉睡的西方世界。但值得注意的是,尼采對庸眾有一種輕視心理,視之為恥辱。而魯迅在繼承尼采超人哲學之時,理智地把這部分思想剔除了。

四、魯迅的《狂人日記》

魯迅的《狂人日記》正文由狂人的十三篇日記組成,其中第四、八、十、十一篇並不是純粹私語性的日記體,而是充滿敘事動作的小說體。從整體來看,魯迅借鑑了果戈裡同名作的結構形式,即採用日記體的形式刻畫狂人的心路歷程。但在具體敘述過程中,魯迅沒有像果戈裡一樣交代狂人發狂的經過,並且魯迅筆下的狂人也沒有波普里希金那麼瘋。可以這樣說,果戈裡的《狂人日記》是一個被壓迫者的發狂史,而魯迅的《狂人日記》則是一部《查拉圖斯特拉》似的啟世錄。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魯迅的《狂人日記》何以被稱為現代文學的開端?這跟它的敘述語言和敘述形式有關,但絕不僅止於此。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狂人身上所帶有的現代啟蒙的精神特質。狂人是通過自己的思索發現“吃人”的真相的,他在史書中讀出“吃人”這兩個字,而事實上史書中並沒有這兩個字,這兩個字的得出是狂人思考歸納的結果。魯迅筆下的狂人除了被害妄想症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那就是勸說身邊之人停止吃人的行徑。這是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哲人的形象,近似於尼采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

吃人的事,對麼?從來如此,便對麼?從這兩個問題開始,魯迅筆下的狂人其實就跟果戈裡筆下的狂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果戈裡筆下的狂人不是清醒的,他憑著本能採取了以階級壓迫反抗階級壓迫的方式去反抗。而魯迅筆下的狂人則是清醒的,他意識到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狂人還進一步規勸大哥:大哥,大約當初野蠻的人,都吃過一點人……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此處明顯蘊含著尼采的超人哲學,只是魯迅將查拉圖斯特拉的“野獸-人-超人”體系簡化成為了“野蠻人-人”這個體系。

《狂人日記》:現實中的表弟,果戈裡的同名作,尼采的超人哲學

勸說無果後,魯迅筆下的狂人終究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相比果戈裡筆下狂人的“媽媽呀,可憐可憐你患病的孩子吧”,魯迅筆下狂人所發出的吶喊無疑包含著一種深沉的救世情懷。其實正是尼采的超人哲學,使得魯迅筆下的狂人擁有發出吶喊的力量。要不然,他很可能也會淪落為一個可憐兮兮的求饒者。

結語

在《狂人日記》的序言中,魯迅交代狂人病已經好了,已經赴某地候補。許多讀者可能會擔心,狂人終究還是變回了一個吃人者。但筆者認為,狂人不會變成吃人者,他只是忽然醒悟必須以融入時代的方式去吶喊。他或許會成為夏瑜,或許會成為魯迅本人,當然也或許會成為孔乙己……

參考文獻

魯迅 《狂人日記》、《魯迅日記》、《<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郭帥 《狂人日記》的哲學寓言形態及其意義

果戈裡 《狂人日記》、《彼得堡故事及其他》

周作人 《魯迅小說中的人物》

愛克曼 《歌德談話錄》

谷興雲 《關於 <狂人日記> 中 “ 狂人 ” 的 原型 阮久蓀 》

別爾嘉耶夫 《俄羅斯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