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楚喬傳》中的“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這句話?

孔子 周公旦 娛樂 東城教坊 東城教坊 2017-08-25

你如何看待《楚喬傳》中的“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這句話?

【楚喬辯駁、反抗時的神情圖片】無力、很撕心

你如何看待《楚喬傳》中的“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這句話?

【宇文玥(諸葛玥)蔑視、冷漠答覆時的神情圖片】冷漠、眼神銳利,好似歷經人世浮塵。

《楚喬傳》中宇文玥之所以講出“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那是有特定的時代背景。那本就是一個沒有規則、崇尚武力、力量為尊的時代,就好似他講的“這是一個仰望強者的世道”。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宇文玥所講的是“世道”兩字,並不是用“時代”“朝代”。世道二字屬於中性詞,但一般用於表示壞的、比較糟糕的社會狀態。可見宇文玥是在對當時的所處時代有很深瞭解下說出的話語,若是換個時代,或許這樣的話語對楚喬衝擊性不會那麼大了。

你如何看待《楚喬傳》中的“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這句話?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很多人將其理解為弱肉強食,但那更多指的是生物發展史,也更多指的不具有思想感情的牲畜,或者思想未開化的猿猴類,在環境逼迫下做的行為。其實“唐宋八大家”之首昌黎先生曾在《送浮屠文暢師序》中寫過這樣的詞句:“民之初生,固若禽獸夷狄然。聖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食,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義,教莫正乎禮樂刑政。施之於天下,萬物得其宜;措之於其躬,體安而氣平。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書之於冊,中國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為而孰傳之邪?夫鳥俯而啄,仰而四顧;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猶且不脫焉。弱之肉,強之食。今吾與文暢安居而暇食,優遊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韓老先生講,禽獸往往弱小者成為強者的食物,但人與動物卻全然不同,若生得自在,住的安穩,你所決定自己行為的全是自己的思想了。那麼強者就一定會給弱者踐踏,或者做不成強者,就一定被強者踐踏嗎?

我不否認,弱肉強食的確是大自然的法則之一,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土泥。在自然界中,生命總是要以互相殺戮為代價換取自身的溫飽,同時也維持著生態環境的平衡。但在我們的人類社會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自然法則呢?是不是做不成強者,就註定給人踐踏呢?

其實反觀我們人類,由於智力的高度發達、思想的無限拓展,即使環境不斷變化,我們依舊可以適應。根本不需要對那些孱弱的人們予以鄙視、踐踏。同樣,隨著人類自由、平等思想的宣揚,關愛弱者、幫助弱者成為一種風氣。這樣的行為也是一個高尚道德的體現,更是人類所追求的。在我們自己創造的規則下,良好的社會風氣背景下,不允許我們有那樣踐踏弱者的權利,否則將受到法律與道德雙重譴責。

講這麼多,只想表達“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是有特定的環境的。我也承認現代社會中這樣的現象依舊很多,像在很多失去規則約束的環境下,如貪汙腐敗,錢權交易體制中,便就存在著“做不成強者,註定被人丟棄、踩踏”的現象。我們的社會需要穎寶這種“我一定要做成強者”的競爭意識,不需要那種“踐踏弱者的醜惡行為”。

最後,願人們彼此間多些關愛!

其實,我堅信《楚喬傳》最後的結局是秀外慧中、堅韌果敢、俠骨肝腸的屠狼少女與智勇雙全、沉穩幹練的青海王宇文玥推翻政權,謀求天下大同,創青海昌盛太平,締造新的王國。他們也定是心繫蒼生,胸懷天下。

你如何看待《楚喬傳》中的“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這句話?

做不成強者,註定要給人踐踏嗎?

一個好的時代,顯然是不會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