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空軍 轟炸機 戰鬥機 陸軍 武器 燃燒的島群 2018-12-07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自媒體第145篇原創文章。

中國的十四年抗戰,極其艱險,為了回顧正面戰場,特意考證了盧溝橋事變前後的中國空軍主要作戰裝備,以供參考。關於抗戰的正面戰場已有許多詳盡的考證,本文只能作為一個概覽回顧,班門弄斧,錯漏難免。全文共5564字,配圖32幅,閱讀需要13分鐘。前一篇專注於戰鬥機篇,詳見他們在戰鬥——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飛機裝備-戰鬥機篇(1937年) 打臉神劇,抗戰初期的國民空軍裝備大全(戰鬥機篇)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 1933年版金剛,其中出現的雙翼機O2U也在中國空軍服役

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當時的中央政府通過多方採購和收編地方軍閥的空軍,拼湊了一支萬國牌空軍,主要機型來自於美、德、意、英、法、日,開戰後又陸續獲得了蘇援飛機,可謂五花八門,比今天的三哥家的空軍還要混亂複雜。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 中國空軍裝備的意大利制薩伏亞S.72三發轟炸/運輸機

空軍雖然在紙面上的數量達到了1200架,但真正能作為軍機的只有346架,其中入編296架,編入九個大隊,五個暫編獨立中隊和一箇中央航校暫編大隊。本篇介紹的全面抗戰開始時空軍的各型轟炸機和攻擊機,包括編入第一、二、八、九四個大隊的各型轟炸機和主要戰績。部分機型是偵察/轟炸兩用型(如道格拉斯O-2MC),既有編入轟炸機隊,也有編入偵察機隊。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3. 中國空軍裝備的德制亨克爾-111型轟炸機

轟炸機篇:

全面抗戰開始時,空軍的轟炸機隊比戰鬥機隊的裝備還要散亂,且大量充斥著由偵察機、運輸機甚至是民用客機改進而成的所謂轟炸機(當然30年代初期的軍民用飛機區別也並不明顯),所能攜帶的航空炸彈威力普遍較低,威力大的航彈只有數量極其稀少的美製馬丁BW-139C能夠攜帶。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4. 中國空軍裝備的諾斯羅普伽瑪單發輕型轟炸機

空軍一大隊下轄1、2中隊,二大隊下轄9、11、14中隊,八大隊下轄10、19中隊,總數為65架。九大隊是攻擊機大隊,下轄26、27、30中隊,總數為26架。其中:

一大隊1中隊:9架諾斯羅普2EC、1架弗力特-7;2中隊:9架諾斯羅普2EC。

二大隊9中隊:9架諾斯羅普2EC,11中隊:9架諾斯羅普2EC,14中隊:9架諾斯羅普2EC。

八大隊10中隊(主要裝備意大利制飛機和美製飛機):6架薩伏亞S.72,6架道格拉斯O2MC,19中隊(主要裝備德制飛機):6架亨克爾He-111AO、1架福克·伍爾夫Fw-44。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5. 美國陸航裝備的馬丁B-10B,中國空軍裝備的是其外銷版

九大隊26中隊:10架柯蒂斯A-12攻擊機,27中隊:10架柯蒂斯A-12攻擊機,30中隊:6架馬丁-139WC。

空軍數量最大的主力轟炸機是1934年起由杭州飛機制造廠和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合作生產的諾斯羅普·伽瑪2E型單發雙座轟炸機,該機裝有1臺710馬力引擎,最大時速352千米,航程2300公里。武器為2挺7.62毫米機槍,載彈量450公斤。在研製時尚屬於速度較快、載彈量適中的快速輕型轟炸機。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6. 沈崇海烈士的904號座機

但諾機只能在中國勉強當轟炸機用,在美國陸航則是列為攻擊偵察機,轟炸方式基本只能水平投彈,瞄具也很落後,自衛武器較弱,唯一的優勢是便宜,方便地勤維護,能短期內形成較大規模的機群數量。諾機在中國空軍轟炸機隊中是成建制裝備,自“813”淞滬抗戰以來一直是出擊日軍的主力,但也有誤擊租界導致嚴重人員傷亡的嫌疑。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7. 反映沈崇海駕駛904號諾機撞擊出雲日艦的畫作

1937年8月19日上午,二大隊9、11兩個中隊各7架諾機奉命前往長江口外的佘山、白龍港一帶海面襲炸日艦。9中隊分隊長沈崇海所駕904號機在通過上海南匯上空時突然發現發動機故障冒煙,謝鬱青中隊長示意其返航,但沈崇海機組執意繼續前行殺敵報國,逐漸落後跟在機隊後方,當轟炸任務執行完畢後,9中隊發現904號機失蹤,不知去向。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8. 沈崇海烈士照片

後來為提振士氣民心,將失蹤的904號機修改成該機衝撞日艦出雲號的版本。雖然沒有目擊者證明904機撞擊了出雲號(出雲號也未有被撞擊的記載),但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沈崇海等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奮勇爭先的氣概仍將浩氣長存!(詳見一條過時的老艦,一段唏噓的歷史:14年抗戰時期的出雲號裝甲艦 浩氣長存!戰鬥在出雲號裝甲巡洋艦上空的中國空軍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9. 薩伏亞S.72的機頭三引擎特寫

八大隊10中隊裝備的意大利制薩伏亞-馬切蒂S.72是薩伏亞公司在S.71基礎上的加大增強版,沿用了S.71的上單翼、固定起落架和三臺發動機的設計,換裝了由布裡斯托爾公司授權生產的550匹馬力的阿爾法-羅密歐“飛馬座”發動機。

但是意大利空軍自己對薩伏亞公司的這款轟炸機並沒有什麼興趣,該公司只得將目光投向國外。1935年,S.72的原型機被贈送給中國,最後有超過6架S.72直接給予中國生產許可並且在中國完成了組裝(早期的一次市場換技術的嘗試)。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所有6架S.72全部損毀。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0. 同為進口自意大利的菲亞特CR-32型雙翼戰鬥機

順便說一下,上篇曾經介紹過空軍三大隊8中隊裝備有同樣進口自意大利的菲亞特公司雙翼戰鬥機CR-32(六大隊15中隊裝備9架)。該機是菲亞特公司30年代的經典之作,號稱性能卓越,全機採用全金屬結構,雙翼佈局,武器為兩挺12.7mm機槍,航程700公里以上,最大飛行速度360km/h,升限7500米。在西班牙內戰時期,法西斯意大利干涉軍的主力戰鬥機就是這款CR-32。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1. 二戰意大利空軍主力轟炸機薩伏亞S.81,背景為CR-32戰鬥機

然而菲亞特公司賣給中國的CR-32沒有安裝散熱片,極容易發生故障,主要機載武器也換成了兩挺維克斯7.7mm機槍,火力打了一個大折扣。不論如何,CR-32若是跟三引擎的S.72共同出擊的話,倒是慢慢的意大利畫風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2. 意大利卡普羅尼Ca.133型三發運輸轟炸機

另外,六大隊15中隊裝備的7架卡普羅尼Ca. 111型也是意大利生產的三發運輸轟炸機,二戰爆發前,意大利空軍在非洲殖民地戰爭中對付非洲土著出了風頭,因此薩伏亞公司的後續機型SM.79和SM.81也被中國空軍少量購買試用,隨著二戰的全面爆發,中意之間的航空合作徹底中斷,意大利風格在中國空軍僅僅是曇花一現。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3. 三引擎的SM79和S.81,中國也少量進口但未實戰

八大隊10中隊裝備的道格拉斯O-2偵察/轟炸機是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使用壽命最長、功用最多的雙翼偵察/轟炸機,型別共有50餘種。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4. 中國空軍裝備的雙座O-2MC型偵察轟炸機

1929年,我國首次向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購買10架O-2MC偵察/轟炸機,中國定製的版本使用普·惠公司“大黃蜂”525馬力發動機,而機型末尾的“C”即代表中國。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5. 可能是筧橋中央航校的飛行員和道格拉斯O-2MC

1929—1936年間,當時的中國政府陸續分8個批次採購了總數達95架的該型飛機,充當偵察機/輕轟炸機,裝備六、八大隊及幾個獨立中隊。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6. 國軍空軍裝備的兩款輕型轟炸機

八大隊19中隊裝備的德制亨克爾He-111Ao型轟炸機堪稱當時空軍最現代化的轟炸機,由廣東空軍從納粹德國進口九架,有三架被當成了零件庫,只有六架處於戰鬥狀態。中國進口版參照He-111型A系打造,淨重5790千克,全重7600千克,航程1500千米,升限5400米,翼展22.6米,機長17.5米,裝用兩具BMW IV6 OZ型660馬力液冷式發動機,一般簡稱為亨機。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7. 八大隊19中隊裝備的1902號德制He-111 AO型雙發轟炸機

亨機機內的駕駛艙正駕駛位於左側,副駕駛兼轟炸員位於右後側的可升降式座椅上,使用一操縱桿代替駕駛盤,當執行轟炸時,將座椅降下,俯臥在鼻艙內尋找目標瞄準投彈,同時可兼任機頭機槍射手。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8. 國民空軍人員正在檢查一架德制He-111AO型轟炸機

駕駛艙後端機背上為開敞式射手艙,前方裝有風檔避免射手被高速氣流吹傻,幫助其穩定射擊,機腹裝有德士賓式可收放立射式槍塔,射手由通信員兼任,炸彈艙位於貫穿機內兩條翼樑中間上方兩邊,可載8枚彈頭朝上倒置掛裝的250磅炸彈。在後來的不列顛之戰中,亨克爾型轟炸機成為納粹德國空軍的轟炸機主力,大大出了風頭,也被宰成了豬頭。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19. 納粹德國自己裝備的亨克爾111雙發中型轟炸機

九大隊裝備的美製雙座A-12雪萊克(“shrike”)攻擊機是中國最早也是當時唯一的專用對地攻擊機,可載彈210公斤,裝備4挺7.62mm機槍和1挺7.62mm後射機關槍,最大時速293公里,航程774公里。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0. 九大隊26中隊裝備的2604號A-12雪萊克攻擊機

A-12的四挺前射機槍位於起落架附近,機身後部有一挺7.62mm機槍用於自衛。可掛載10枚30磅炸彈和2枚照明彈,總載彈量為360磅。1936年夏,中國政府購進20架,單價為24328.45美元,這些飛機到達後均在杭州中央飛機廠組裝。A-12參加了淞滬會戰中對日軍的多次出擊(詳見一條過時的老艦,一段唏噓的歷史:14年抗戰時期的出雲號裝甲艦 浩氣長存!戰鬥在出雲號裝甲巡洋艦上空的中國空軍)。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1. 九大隊27中隊裝逼的2704號攻擊機

九大隊30中隊裝備的馬丁-139WC是全面抗戰初期空軍僅有的重型遠程轟炸機,由美國馬丁公司研製,中國空軍分兩批共購入9架,美國陸航裝備的同類機則被稱為B-10。

該型轟炸機裝備兩臺Wright Cyclones發動機,最大航速達350km/h,幾乎是同期大多數(甚至包括美陸航自己的單翼P-26戰鬥機)的極限速度,航程達1320公里,在同時期轟炸機中名列前茅,升限7380米,也達到或接近當時大多數機型,載彈量1噸以上,在30年代中期屬於非常先進的武器。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2. 九大隊30中隊3003號馬丁轟炸機

1937年2月,首批6架馬丁轟炸機運抵上海,在虹橋機場組裝後交由第30中隊接收。“七七事變”爆發後,移防江西南昌並改隸八大隊,與19中隊的德制亨克爾He-111Ao及10中隊的薩伏亞S.72型轟炸機共同備戰。在一次訓練中,編號3002號馬丁機落地失事損毀。

“813”淞滬會戰爆發後的次日,全大隊奉令北調,馬丁機分由南昌、卲安兩地出發,由馬興武、張錫佑駕駛的3006號機在途中因天氣驟變在臨川上空失事墜毀,機員殉難,僅剩4架馬丁機抵達南京大校場機場報到,他們在加油掛彈後即出擊上海日軍。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3. 中國空軍唯一的重型轟炸機馬丁-139

8月16日和8月20日,30中隊兩度奉命赴上海尋戰。20日馬丁機曾遭遇地面炮火和6架日機攔截,3003號機中彈數發但仍能平安歸航。8月25日,八大隊出動亨克爾機三架,馬丁機兩架,由17中隊的波音281型驅逐機護航,出擊吳淞外海敵艦及登陸部隊。但經過南通、鎮江的途中遭遇密雲遮蔽航路,馬丁機建議爬升到雲層之上航行,但He-111和波音281戰鬥機無力爬升到那個高度,遂準備折返。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4. 中國空軍的馬丁-139MC型轟炸機和飛行員

然而在回航至句容時,馬丁機發現長江北岸的天氣轉晴,於是繞道前往,5架波音281追隨在後並完成任務。但在返航途經崑山時,見日機四架攻擊亨機機隊,波音281型立即前往馳援,馬丁機則加速返航。可惜的是此役中有兩架He-111型轟炸機遭日軍擊落,大隊長座機也傷痕累累鍛羽而歸。同日出擊的九大隊雪萊克A-12型攻擊機也遭到慘重損失。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5. 中國空軍八大隊的亨克爾型轟炸機群

戰後檢討處置又被老蔣重罰,九大隊被撤消,26中隊併入27中隊,大隊長降階去職,八大隊被調往轟炸學校整訓,30中隊中隊長降階去職。整訓期間又有一架馬丁機失事損壞。

10月13日,八大隊再次奉令出擊轟炸上海日佔機場及軍事設施,是日下午亨機、馬丁機各三架飛抵南京大校場機場,加油掛彈後午夜出擊,臨行前一架馬丁機故障,30中隊新任中隊長黃正裕率領僚機張琪深夜起飛,因為對地形不熟導致判斷錯誤,雙雙撞山機毀人亡,這次事故是馬丁機最為慘重的一次非戰鬥損傷,也成為某些人口中“抗戰不力”的證明。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6. 1938年奉命遠征日本的1403號馬丁轟炸機

10月22日,亨機兩架和僅存的一架馬丁機再次出擊上海崑山機場,馬丁機遭地面炮火擊傷,返航時迫降南京孝陵衛山丘,觸地機毀人傷。至此,第一批購入的6架馬丁-139MC型轟炸機全部損失。

第二批馬丁機3架於1937年8月運達,12月組裝完成,交給外方駕駛員為主的第14中隊接收。1938年3月,一架在漢口遭敵機炸傷,剩餘2架可用。馬丁轟炸機的造型是圓滾滾的腦袋圓滾滾的肚子,有著呆萌的樣子但在中國空軍卻創下了首襲日本的佳話。1938年4月時,為了顯示中國抗戰絕不屈服的決心,空軍籌劃了“人道遠征日本”的計劃,後來俗稱為“紙片轟炸”。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7. 1938年執行“紙片轟炸”的兩架馬丁轟炸機

由於當時裝備馬丁機的第14中隊主要空勤人員皆為外籍,對如此危險的行動頗有牴觸,漫天要價,最後空軍不得不裁撤了外籍空勤人員,改由中國飛行員接手。為了執行對日本本土的遠征,還對馬丁機進行了必要的改裝,加裝了副油箱和德制無線電定向儀,在漢口、南昌、衢州、寧波、長沙、溫州和麗水各架設無線電臺一座,派出專業人員進駐配合運用。最後又將原19中隊僅存的一架He-111調來作為聯絡及後勤用。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8. 日本人繪製的馬丁機內操作示意圖

新的14中隊人員則以原30中隊人員及航校四期畢業生組成,他們在成都鳳凰山基地展開了一個多月的祕密訓練。1938年5月19日下午3時23分,兩架馬丁機自漢口祕密起飛,長機1403號由徐煥升駕駛!機員蘇光華、劉榮光、吳積衝,僚機1404號由侈彥博駕駛,機員蔣紹禹、雷天春、陳光弝,5時55分在寧波樑社前進機場降落,當晚11時48分,再次起飛遠征日本。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29. 空軍14中隊兩架馬丁機遠征日本路線路

20日凌晨2時45分,兩機飛抵長崎上空,3時25分飛往福崗,4時32分返航,在九洲各地撒下近百萬份傳單。8時48分,僚機1404號機在玉山落地,9時23分,長機1403號機飛抵南昌,兩機加油後再次起飛,於11時13分降落在漢口王家墩機場,圓滿達成任務,較1942年4月美國杜立德中校轟炸日本要早四年。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30. 中國空軍馬丁轟炸機雙機編隊出擊

後來,馬丁機還有數次出擊但戰果並不顯著。7月5日,兩架馬丁機再次奉命從南昌遠程出擊上海,返航時1404號機燃油耗盡迫降安徽宿松,至此又僅剩下1架1403號機。此時再使用馬丁機執行轟炸任務的戰術意義已經不大,因此奉調飛往漢口,預計在“七七事變”週年紀念時飛往盧溝橋投撒傳單,結果飛機在轉場洛陽落地時,右機翼觸地損壞而取消了任務。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31. 日本人專門繪製了關於紙片轟炸的漫畫

隨著戰局的惡化,14中隊將之前受傷迫降的馬丁機拆卸為零件,輾轉轉運入川,然而拼裝後的馬丁機始終性能無法復原,只作為訓練使用。在一次空襲疏散中一架失事,另一架不久也告封存,1945年在成都飛行學校尚可見此機的機頭炮塔及一些軍械裝備,在軍械教室充作教學器材,後來不知所終。

回顧全面抗戰初期的空軍轟炸機隊的數次出擊,實在是有許多經驗可以總結,除了最根本的空軍規模小,無自我研製生產飛機的能力之外,戰術層面也有可考究之處。

一支集齊美德意英法日蘇七國裝備的空軍,打仗不含糊,不是三哥家

圖32. 雖有報國熱情,無奈先天不足

當時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幾乎是裝備上的災難,主力機型為單發的諾斯羅普機,雙發重型機數量稀少,且訓練嚴重不足,幾乎是剛剛進口沒多久就要趕著上戰場了,導致飛行員無法熟練掌握飛機操縱性能,非戰鬥損失極大,嚴重影響了戰鬥力的發揮。

中國空軍的機場設施也是十分簡陋的,絕大多數機型都因各種原因沒有裝備無線電設備,在空中只能靠搖晃機翼的動作進行聯絡和通信,從這個角度來說,全面抗戰初期的空中戰鬥的確像是一場一戰風格的混戰,空軍飛行員靠的是一腔熱血在浴血奮戰,可惜可嘆的是,他們的英勇和無奈,至今仍不為大多數人所知!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搜索訂閱同名公眾號,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