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恐輔症 考不好沒關係 60分媽媽月華 2019-01-14

“砰……”,一聲巨響,門狠狠地合上,仔爸憤怒地摔門而出。

他的怒氣不是對我的,而是對仔仔的,原因當然是仔仔的學習了!眼看下週二就要期末考試了,仔仔還半點不在狀態,做作業依然磨磨蹭蹭,慢慢吞吞,這也就算了。仔爸狠狠地批評了一通後,仔仔收斂了一點。


但看到仔仔做的測試卷,仔爸好不容易壓抑下來的怒火又蹭蹭地上來。仔仔錯得一塌糊塗,仔爸越批評越上火,因為我們曾經達成過統一意見,再生氣都不可以打孩子,他的一腔怒火沒處發瀉,只能一氣之下,摔門而出。

他在外面走了2個小時,才冷靜下來。回來後,我剛好在看西瓜視頻上最新一期的《考不好 沒關係》,我趕緊拉過他,說:“氣消了嗎?來,看看這個節目,絕對說的是你現在的心聲。你和節目裡這個孩子爸一個毛病:得了時下最流行的——恐輔症!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仔爸無奈地看了我一眼,說:“什麼恐輔症?”

我說:就是一輔導孩子作業就控制不住情緒,忍不住凶孩子。雖然你還沒拿戒尺懲罰孩子,不過看看你的症狀:一輔導作業就血壓飆升,著急上火。你這毛病也不輕啊!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仔爸看了視頻,卻對我說:“你能不能像那個爸爸一樣,給我也配個戒尺?沒準我也能弄個掌中寶!”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在我明確拒絕以後,仔爸不爽地看了我一眼,說:“別得意,你以為你比我好多少,你不也一樣患有“恐輔症”嗎?只是你現在脾氣比以前好多了。”

是啊,在輔導孩子功課時,“佛系父母”基本是不存在的,只要輔導作業,就基本沒有“心平氣和”的可能。那些平時說自己脾氣好的家長,都是虛的,一輔導功課,才瞭解自己的靈魂有多燃。

正因為如此,“恐輔症”已經成為時下流行病了,據說有八成父母都患有這毛病,另外兩成沒病的,都是不輔導孩子功課的。

尤其這幾天,臨近期末考試,患病的人越來越多。最近流行的這個段子,簡直是輔導功課父母的心聲啊!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前幾天,約朋友去吃火鍋,一個朋友姍姍來遲,臉色鐵青,一坐下就說要喝酒,打算一醉方休。

看她神色不對,我問她是不是又因為功課在生孩子的氣。朋友無奈地嘆了口氣說,她都快瘋了。因為孩子學習不認真,她在家大發雷霆,差點把孩子揍了。在家實在受不了,逃出來了。朋友生氣地說:“我以前上學從來沒讓我爸媽操心過,孩子讀個書怎麼就這麼操心呢?”

因為做作業心煩動怒的家長,不在少數。我一個朋友,全家都是高學歷,她與老公都是博士。但2個高學歷家長卻搞不定一個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有一次,朋友輔導作業沒控制住脾氣,一怒之下,把孩子的書給撕了。

老公看不下去,決定自己親自輔導,他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堂堂一個博士,一定能心平氣和輔導孩子。結果那天的數學作業是背20以內的加減法,在2分鐘內快速口算答題,錄視頻上傳。剛開始朋友老公還和顏悅色,讓小朋友不用急。當他錄到第8遍孩子還磕磕巴巴的時候,朋友老公終於也沒忍住對著孩子大吼起來。幾天後,他們家書房的門被老公踹了個洞。朋友為了家庭安全著想,只能再次接棒,重新輔導孩子作業。

幾乎每一位父母都經歷過陪伴孩子寫作業的痛苦。總以為自己比另一半對孩子耐心,真的陪伴孩子寫過作業,才知道一旦父母的身份與作業掛鉤,就沒有“耐心”的可能!

一個媽媽給我留言說: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既然如此“痛苦”,為什麼家長們還要選擇去陪孩子寫作業呢?

實在的說,陪孩子寫作業真的不是家長自願的。這其中既有對孩子未來的迷茫與焦慮,對升學的無助。也有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學習壓力和緊張。

大多數家長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想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作業,希望孩子能自覺認識到作業是他的任務,必須要完成。

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天性就是玩。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孩子還壓根想不起來有作業這回事,家長的內心就已經焦慮了。

現在老師聯繫家長又非常方便,孩子有任何一點不符合要求老師都會隨時在家長群點名批評,想想看,都是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了,卻因為孩子的狀況在幾十人面前被點名批評,這樣的感覺對哪個家長不是煎熬呢?所以家長也沒有勇氣讓孩子不好好完成作業。

要陪寫作業,還得保證作業質量,認真批改作業,對家長來說,也是煎熬。

要知道,家長一天忙到晚,也是非常辛苦的,原本到了晚上,是屬於自己放鬆的時間,現在卻要因為孩子而不得不做出犧牲,放下所有自己喜歡的事情,陪孩子寫作業。在陪伴之前,家長就已經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和憤怒。

而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也是煎熬。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所有的作業。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尤其他們覺得自己在外面上了一天學,已經很辛苦了,回家只希望先好好休息放鬆一下。當他們被逼著寫作業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各種狀況:做作業特別磨蹭,還動不動發呆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看著孩子這些狀況,家長更焦慮,怒火很容易一點就燃。

這時,如果孩子題目做錯,講好幾遍都不會,家長的耐心和自制力就會崩潰,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家長甚至會忍不住對孩子動手。

而用吼叫、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帶來的,是親子關係的傷害。就像《考不好,沒關係》節目中展現的,當孩子發現爸爸考試沒考好時,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報復,有的孩子會對爸爸進行責問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有的孩子則會語言攻擊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那些被父母打過的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對付老爸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前面那個被爸爸用戒尺打的小姑娘,她的方法也是報復老爸,請爸爸吃麻辣味的掌中寶

老公一怒之下摔門而出,他得了時下八成父母都患有的“恐輔症”

所以,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對親子關係會造成很深的傷害。

當然,很多父母都知道對孩子吼叫的方法不好,很多時候,在輔導孩子之前,我們都會暗暗下定決心,這一次一定要心平氣和,對孩子耐心,但為什麼最後常常會功虧一簣,忍不住發飆呢?

其實,不是大家真的沒努力,而是在努力的過程中只看到了我們想要努力給孩子的部分,卻沒有看到我們自己內在的缺失。

我們每一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前,都經歷了漫長的幼年、童年、青少年,小時候所建立的應對模式、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根植於我們大腦深處,形成內隱記憶,這些成長經歷、被對待方式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的大腦,影響著我們人生的方向。因為我們大腦有意識的部分非常少,這些記憶對我們自己都是無意識的,平常情況下,我們感受不到。

但當我們面對孩子時,孩子的很多行為、狀況會喚醒那些根植於記憶深處的情緒,那些曾經被父母指責、謾罵、批評、拋棄時的無助、恐懼與絕望,突然甦醒過來,那些被壓抑在潛意識深處的憤怒、害怕、羞愧、傷心與無助瞬間喚醒,如狂風暴雨一般吞沒了所有的理智,讓我們無法忍受孩子的行為。

就像節目中的孩子一樣,他們只接收到吼叫、打罵的教育方式,他們現在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進行迴應,因為這是他最熟悉最習慣的方式,是他大腦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使用的方法。

可惜的是,我們的大腦非常善於遺忘,尤其那些痛苦的事情,我們會第一時間選擇逃避。隨著年齡一點一點的增長,隨著高考的結束,小時候那些學習帶來的痛苦都被拋開,我們的意識會忘記曾經被怎麼對待過。只有潛意識還記得。而孩子入學後,這些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痛苦,全部被喚醒,這些痛苦就會讓我們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所以,要解決“恐輔症”,父母要從自己的改變著手。要認識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內在運作模式,瞭解小時候我們是怎麼被對待的,接納曾經的無助、痛苦、難受。

只有把自己曾經的經歷認識得越透徹,才能逐漸放下兒童時期形成的防禦心理,給孩子支持與接納。

在自我成長的基礎上,我們再來正確認識孩子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就能共情孩子的學習壓力,能夠看到孩子的無助與害怕,在肯定孩子付出的基礎上,真正靜得下心來與孩子一起面對學習上的困難,給予孩子需要的支持和陪伴,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批評、指責。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程,沒有人能保證明天會怎樣,孩子的成長更需要家長多一點耐心、多一些寬容,允許孩子慢慢來。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髮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