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面對倫敦恐襲,雙重標準者應當羞愧

恐怖襲擊 英國 歐洲 金水橋邊 環球網 2017-03-28

英國當地時間22日下午,倫敦市中心議會大廈附近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一名據稱是40多歲的亞裔男子駕車在威斯敏斯特大橋上瘋狂碾軋行人,後又在議會大廈附近下車持刀砍人。這起恐襲事件共造成包括襲擊者本人在內的4人死亡,40餘人受傷,震動了歐洲和世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時間23日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致慰問電,強烈譴責恐怖襲擊事件,對無辜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世界多國領導人也對這起恐襲表示譴責。

倫敦最新恐襲事件在形式上很像2013年北京天安門金水橋邊發生的開車撞人恐襲事件,那起事件造成兩名行人死亡,約40人受傷。那輛掛有新疆牌照的吉普車後撞上金水橋起火,車上3人死亡。

現在倫敦發生了類似的恐襲,我們非常同情那座城市,痛恨發動恐襲的人,無論他具體出於什麼原因犯下這一罪行。然而我們也忍不住回憶起,當初北京發生金水橋恐襲事件時,西方媒體、包括英國媒體在譴責恐襲和同情遇難者方面是多麼吝嗇。

當時CNN竟用了這樣的標題:“天安門衝撞案:恐怖主義還是絕望的吶喊?”該報道大談新疆民族矛盾,將恐怖分子描述成“值得同情的被壓迫者”,這大體是西方媒體報道該事件的代表性基調。

西方對待恐怖主義的雙重標準是一個老問題,3年多以前,歐美的恐襲不太突出,這一問題表現得尤為猖獗。中國新疆每每發生恐襲時,西方輿論很少譴責恐襲者,而大多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中國的民族政策。

從2015年開始法國連續發生嚴重恐怖襲擊,有組織的和獨狼式襲擊亦在歐洲各地擴散。接下來中東難民潮衝擊歐洲,難民問題及社會安全問題成為整個西方的嚴重挑戰。

隨著這一變化,西方輿論在中國境內發生恐襲時說風涼話的少了一些,但並未出現轉折性局面。法國2015年發生了查理週刊恐襲和巴黎系列爆炸案,但是當年11月18日法國《新觀察家》雜誌卻發表了其駐京記者猛烈抨擊中國新疆廣泛存在“無情鎮壓”的文章,將當地暴恐事件稱為“軍人和警察佔領區的起義之舉”。

英國《金融時報》同月的一篇文章援引人權團體的話說,中國新疆發生的襲擊幾乎都是用刀子和粗劣的炸藥,它們多數是自發行為,是一群“絕望的不滿中國統治的”年輕人乾的。

今年2月新疆皮山縣發生一起暴力恐襲事件,3名暴徒在縣城某小區內持刀砍殺群眾,但是西方主流媒體報道它時大多對“暴徒”這個詞打上了引號,並且正面引述“世維會”為那些暴徒所做的辯解。

現在西方的恐襲也不都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傳統形式了,倫敦22日的襲擊者也使用了刀具砍人,這與中國新疆暴恐分子的手段如出一轍。此外越來越多的恐襲者開車撞人,這也讓瞭解新疆暴恐事件的人看上去覺得似曾相識。

面對倫敦市中心開車撞人、揮刀砍人的驚悚事件,那些曾表示中國發生的暴恐事件“不像恐怖主義”,而是“中國民族壓迫所致結果”的人,真的應該感到羞愧。他們太自以為是了,將自己的價值置於人類價值的中心,他們有意無意間成為了恐怖主義勢力的精神鼓舞者。

我們希望歐洲不斷髮生的恐襲對那些雙重標準者帶來喚醒。在恐怖主義與當今世界各種問題不斷嫁接,向全球加劇蔓延的時候,整個人類必須團結起來,與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活動堅決鬥爭。去年的中英高級別安全對話達成了反恐合作共識,英國也把“東伊運”列入恐怖組織名單,這樣的方向就是值得讚賞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