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有了對抗民進黨的“支點”,看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如何影響臺灣政治格局?'

""柯文哲有了對抗民進黨的“支點”,看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如何影響臺灣政治格局?

不久前,以“創新、合作、未來”為主題的“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在臺灣島內政治詭異多變、兩岸形勢嚴峻複雜的當下,雙城論壇能夠順利舉辦,再次說明堅持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秉持兩岸一家親的善意、圍繞基層民生的需求,海峽兩岸的交流就能長期持久、兩岸社會就能共享共榮。

對於兩岸關係的正確認知,是雙城論壇持續舉行的政治基礎。上海臺北雙城論壇起於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的2010年。那時,堅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已經從走“臺獨”路線的民進黨手中奪回政權,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全面展開,雙城論壇是這股大潮中的一朵鮮豔之花。

然而,2014年底國民黨候選人在臺北市長選舉中慘敗,民進黨“禮讓”自稱“墨綠”的柯文哲當選,雙城論壇能否繼續舉辦受到考驗。柯文哲對兩岸關係性質如何表態,成為雙城論壇能否繼續的關鍵。

柯文哲有心想走出一條超越藍綠的“白色”道路。他首先釋放出“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合作、互相諒解、互相尊重)探路,繼而在臺北市政府設立大陸工作小組處理兩岸事務,之後表態“一箇中國不是問題”,提出“兩岸一家親”。柯文哲雖然沒有說出“九二共識”、沒有承認“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但他也沒有否定“九二共識”、沒有對“兩岸同屬一中”口出惡言。作為一個沒有黨派包袱的政治單幹戶,這一系列表態和動作贏得諒解,雙城論壇得以繼續舉辦。

今年雙城論壇前夕,柯文哲再次接受媒體採訪,表達“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是專屬的兩岸關係”,繼續展現出與民進黨“臺獨”路線進行區隔的態度。所以,雙城論壇能持續10年,特別是無黨籍的柯文哲主政後還能繼續進行,關鍵就在於他對兩岸關係作出有別於民進黨的認知,以及釋放出希望維持兩市交流的願望。

與此同時,雙城論壇連續舉辦也是兩岸大交流熱潮的必然要求。2008年國民黨重新奪取執政後,兩岸交流掀起熱潮,特別是大陸開放赴臺旅遊後,兩岸人員往來更為密切。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也在這種大交流中開啟。作為“白色”力量的柯文哲,能夠頂住民進黨及島內“獨派”的攻擊壓力,向大陸表達善意把雙城論壇辦下去,就是因為他看清了兩岸交流的大勢,順應了兩岸交流的潮流,是兩岸大交流熱潮推助的結果。用他自己的話說,臺灣有200多萬人在大陸,有70多萬生活在上海,島內有40萬陸配,兩岸必須維持一個交流的管道。

有別於兩岸交流中許多坐而論道的論壇,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從一開始就堅持政府推動、基層參與、民生為主的辦會模式,10年間兩市簽署了36項協議,在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環保、旅遊、交通、老人照護、社區醫療、青年創業、智慧城市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這些成果又成為雙城論壇持續的動力。

雙城交流,10年有成。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的舉辦,既順應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勢,同時雙城論壇也無形中塑造了島內政治格局。

2014年底前島內是兩黨相爭——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與堅持“臺獨”路線的民進黨。柯文哲的出現使島內出現了第三勢力的可能。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相比,之前去過大陸18次,去過延安與西柏坡的柯文哲對大陸有著更深的認識,他知道“讓14億人有飯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大陸的崛起和發展也有更直觀的認識。他的務實促使他對大陸表達出更多的善意和尊重。

說實話,柯文哲的“五個互相”,只是一個善意的表態,“兩岸一家親”也不過是一個姿態而已,“一箇中國不是問題”更是一個模糊語言,只有兩岸“不是外交關係”才算是一個政治表述。但是,進入第五個市長年頭的柯文哲無論在行動上還有在語言上,都維持了在兩岸關係上一貫態度。如果沒有雙城論壇,自稱“墨綠”、由民進黨“禮讓”而當選的柯文哲,能在兩岸關係上有今天這個態度嗎?或許,在民進黨的拉攏和壓力下,早就與民進黨合流了。

從這個角度說,雙城論壇的舉辦,為柯文哲在兩岸特別是島內搭建了一個政治舞臺。這個舞臺,讓柯文哲展現出其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讓柯文哲有了對抗民進黨及“獨派”壓力的支點。由此,沒有倒向民進黨,並與民進黨保持一定區隔的柯文哲也成了島內政治的“第三極”,使臺灣民眾在藍綠兩黨以外多了一個選擇。看看現在的島內選舉,藍綠兩黨都把柯文哲列為對手,是一個多麼有意思的現象。

本屆上海臺北雙城論壇結束了,柯文哲挾論壇帶來的高人氣又在島內南北“趴趴走”走了。我們當然不能幼稚地認為,因為雙城論壇,柯文哲就改變了“墨綠”的底色,“兩岸不是外交關係”也不等同於“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九二共識”,柯文哲這個民進黨曾經的盟友也更沒有主張兩岸必須統一。柯文哲還是那個柯文哲,他是島內那些討厭“藍綠”惡鬥的青年人的希望,是島內民眾拋棄民進黨、國民黨兩個“爛桃子”後的第三種選擇,在島內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柯文哲會扮演什麼角色,大家試目以待吧。

欄目主編:洪俊傑 文字編輯:洪俊傑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