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貧民窟不少見,比如居住300萬人口的巴西里約貧民窟,或是人口超百萬的印度達哈維,都各有“全球最大”之稱。但這些在非洲肯尼亞的基貝拉貧民窟面前都是小兒科,不僅面積居全球前列(2.5平方公里),總貧民人口也同樣數一數二(約120萬),更恐怖的是,這百萬人口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共製造出5萬噸垃圾,類似一座“超級垃圾場”。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基貝拉貧民窟源自一戰後的英國殖民期,當時的英國女王有感東非努比亞部落士兵的英勇戰鬥及捨身保全王室,因而在內羅畢郊區劃出封地賞給退伍努比亞士兵。沒想到的是,此舉引來大量土著湧入定居,封地面積也迅速擴張至目前的2.5平方公里。肯尼亞獨立英國人退走,但殖民成分依舊明顯,內羅畢政府也不得不默認基貝拉貧民窟的存在。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每天都有兩班從內羅畢出發再穿插基貝拉而過的火車,與泰國火車市場的軌道比起來要長很多,沿途滿是觸手可及的棚屋。嚮導與持槍安保早早就在露天站臺等候,但見面的氣氛不是輕鬆的問候與擁抱,而是一連串嚴肅的叮囑:“不要離開我們的視線範圍、不要與任何人觸碰或單獨交談、不要食用自帶以外的食物,包括水......”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在肯尼亞人眼裡,居住在基貝拉的人並非全部是難民或貧民,也有部分租不起市區房子的人跑來租房,換個說法,這裡的房子是有“產權”的,只不過沒有書面證明而已。所以,基貝拉也有市場、小吃街和紅燈區,與內羅畢市區比起來面積小一點、擺設亂一點,但環境髒的卻不是一星半點,用嚮導的話說:最好別起風,否則身上穿的衣服都得扔了。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沒去過的人很難想象這是個什麼樣的貧民窟,從1995年肯尼亞政府提出“蕩平計劃”被英國制止開始,基貝拉就成為不提供任何公共服務設施的三不管地界,也就是肯尼亞不管、英國不管、聯合國想管也沒法管的意思。所有學校、診所、車站以及水電等等設施都由私有供應商修建,這也是基貝拉房租很低,但實際生活消費並不低的主要原因。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想象一下:住在鐵皮棚屋裡,用不起水電、網絡和醫藥,吃不飽飯上不起學,50戶家庭共享一個廁所坑位的情形,會不會毛骨悚然?但對於基貝拉貧民而言,現在有廁所就算不錯了,這還是2015年非洲發展銀行實在看不過去才捐建的,至今都沒有任何垃圾與廢水處理設施,到處是堆積如山的塑料袋與排洩物,還有那刺鼻熏天的“黑河”流淌。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基貝拉貧民窟之所以出名,源自聯合國環境署的一次非洲汙染調查後,以短片形式揭祕基貝拉水源居然來自城區排汙管,從而引起關注。然而,如今住在這裡的人們依舊要花錢買水(3先令/升),換算人民幣也就是2毛錢一瓶裝的自來水,日常洗衣洗澡的水還是取自排汙管,因此,貧民窟內的居民勤洗澡就容易得皮膚病,很多人是下雨才洗澡。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這裡最出名的小吃除了一種名為Samosa的炸豆餅,就是晒乾再簡單烘烤的魚乾,最貴的也就5先令(0.33元),即便如此廉價,也是當地人一週未必能吃上一次的“美食”,因為平均每人每週的消費低於3美元。對於有“1天1美元收入”的說法,嚮導呵呵道:久住的人要麼好吃懶做,要麼重病纏身,稍微有點技能和志向的,哪怕露宿也會選擇在市區裡。

最髒貧民窟:百萬人口製造垃圾堆如山,政府不提供任何服務

參觀途中下了一場大雨,在貧民窟入口積成大水塘,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所過之處皆是大人小孩相互邀請一起去洗澡的情形。跟著他們來到入口處才知道,多數人是下一次雨後在積水塘裡洗一次澡,而不是站在雨中或屋簷蓄水洗澡。瞬間有種“腦子不夠用”的感覺,彷彿置身的並不是全球最髒的貧民窟,而是某個海島的海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