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寫科幻,有個終極目的——為人類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做準備。

他說,人類到今天,只遇到過小災小難,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大洪水、大地震、大瘟疫等,其實都是“小菜一碟”,未來還可能遇到大災難,比如毀滅性的核戰爭,這些大災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科幻文學就是為人類對付大災難而誕生的,因此,它對人類、對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他任何文學門類無法替代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三體》中的面壁者,就是劉慈欣為人類大災難所設想的方案,此外,他還為未來的大災難,準備了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寫科幻,有個終極目的——為人類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做準備。

他說,人類到今天,只遇到過小災小難,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大洪水、大地震、大瘟疫等,其實都是“小菜一碟”,未來還可能遇到大災難,比如毀滅性的核戰爭,這些大災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科幻文學就是為人類對付大災難而誕生的,因此,它對人類、對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他任何文學門類無法替代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三體》中的面壁者,就是劉慈欣為人類大災難所設想的方案,此外,他還為未來的大災難,準備了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提過一個很嚇人的問題,若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後,地球只剩下三個人,他們必須吃掉其中一個人,才能讓人類文明延續。如果是你,你吃不吃?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性的問題。

劉慈欣的答案是,為了文明的延續,從理論上必須吃,但真要吃的時候,他可能吃不下去。

這種血淋淋的糾結,幾乎貫穿了劉慈欣的所有創作。

正如《三體》中的面壁者,為了拯救人類,而犯下了“反人類罪”。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寫科幻,有個終極目的——為人類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做準備。

他說,人類到今天,只遇到過小災小難,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大洪水、大地震、大瘟疫等,其實都是“小菜一碟”,未來還可能遇到大災難,比如毀滅性的核戰爭,這些大災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科幻文學就是為人類對付大災難而誕生的,因此,它對人類、對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他任何文學門類無法替代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三體》中的面壁者,就是劉慈欣為人類大災難所設想的方案,此外,他還為未來的大災難,準備了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提過一個很嚇人的問題,若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後,地球只剩下三個人,他們必須吃掉其中一個人,才能讓人類文明延續。如果是你,你吃不吃?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性的問題。

劉慈欣的答案是,為了文明的延續,從理論上必須吃,但真要吃的時候,他可能吃不下去。

這種血淋淋的糾結,幾乎貫穿了劉慈欣的所有創作。

正如《三體》中的面壁者,為了拯救人類,而犯下了“反人類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請別糟蹋東西


在當下烈火烹油的電影市場,因為急功近利和投機,浪費了大量資源,也毀了很多好東西。

王朔在《你不是一個俗人》這部小說裡,描述過一個非常搞笑又絕頂深刻的場景。

幾個文化流氓,走投無路,決定改行當作家,一邊打麻將,一邊商討大計。

他們把當下最火爆的作家,分成幾個大類,分別是:憂國憂民的,嘮鄉下磕、描寫野合的,現代派加性文學,以及垮掉的一代。

這幾位頑主,分別根據各自喜好,選擇其中一個門類,並找來一幫搞評論的煽風點火,抱團在一起,追名逐利,成名成家。

王朔說,小說寫的都是真事,怕嚇著你們才叫小說。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寫科幻,有個終極目的——為人類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做準備。

他說,人類到今天,只遇到過小災小難,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大洪水、大地震、大瘟疫等,其實都是“小菜一碟”,未來還可能遇到大災難,比如毀滅性的核戰爭,這些大災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科幻文學就是為人類對付大災難而誕生的,因此,它對人類、對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他任何文學門類無法替代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三體》中的面壁者,就是劉慈欣為人類大災難所設想的方案,此外,他還為未來的大災難,準備了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提過一個很嚇人的問題,若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後,地球只剩下三個人,他們必須吃掉其中一個人,才能讓人類文明延續。如果是你,你吃不吃?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性的問題。

劉慈欣的答案是,為了文明的延續,從理論上必須吃,但真要吃的時候,他可能吃不下去。

這種血淋淋的糾結,幾乎貫穿了劉慈欣的所有創作。

正如《三體》中的面壁者,為了拯救人類,而犯下了“反人類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請別糟蹋東西


在當下烈火烹油的電影市場,因為急功近利和投機,浪費了大量資源,也毀了很多好東西。

王朔在《你不是一個俗人》這部小說裡,描述過一個非常搞笑又絕頂深刻的場景。

幾個文化流氓,走投無路,決定改行當作家,一邊打麻將,一邊商討大計。

他們把當下最火爆的作家,分成幾個大類,分別是:憂國憂民的,嘮鄉下磕、描寫野合的,現代派加性文學,以及垮掉的一代。

這幾位頑主,分別根據各自喜好,選擇其中一個門類,並找來一幫搞評論的煽風點火,抱團在一起,追名逐利,成名成家。

王朔說,小說寫的都是真事,怕嚇著你們才叫小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無論哪個領域,每當潮流一來,跟風投機者必多如過江之鯽,腦滿肥腸、雄心勃勃的人們,坐在宴席上,勾肩搭背,大吹大擂,描繪心中藍圖,並付諸於行動。

也正因如此,才引發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亂象。

比如,盯著國產科幻這塊肥肉的,往往是不懂科幻的人。

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立即就有人聞風而動,啟動相關電影項目,風風火火地要肩負起中國科幻的新希望,誰料,雷聲大雨點小,幾年過去,一再跳票,一再延期,除了放出幾張花裡胡哨的海報外,基本沒啥動靜。

該電影的豆瓣條目,被點有用最多的一條短評是——不要拍攝,不要拍攝,不要拍攝。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寫科幻,有個終極目的——為人類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做準備。

他說,人類到今天,只遇到過小災小難,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大洪水、大地震、大瘟疫等,其實都是“小菜一碟”,未來還可能遇到大災難,比如毀滅性的核戰爭,這些大災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科幻文學就是為人類對付大災難而誕生的,因此,它對人類、對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他任何文學門類無法替代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三體》中的面壁者,就是劉慈欣為人類大災難所設想的方案,此外,他還為未來的大災難,準備了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提過一個很嚇人的問題,若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後,地球只剩下三個人,他們必須吃掉其中一個人,才能讓人類文明延續。如果是你,你吃不吃?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性的問題。

劉慈欣的答案是,為了文明的延續,從理論上必須吃,但真要吃的時候,他可能吃不下去。

這種血淋淋的糾結,幾乎貫穿了劉慈欣的所有創作。

正如《三體》中的面壁者,為了拯救人類,而犯下了“反人類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請別糟蹋東西


在當下烈火烹油的電影市場,因為急功近利和投機,浪費了大量資源,也毀了很多好東西。

王朔在《你不是一個俗人》這部小說裡,描述過一個非常搞笑又絕頂深刻的場景。

幾個文化流氓,走投無路,決定改行當作家,一邊打麻將,一邊商討大計。

他們把當下最火爆的作家,分成幾個大類,分別是:憂國憂民的,嘮鄉下磕、描寫野合的,現代派加性文學,以及垮掉的一代。

這幾位頑主,分別根據各自喜好,選擇其中一個門類,並找來一幫搞評論的煽風點火,抱團在一起,追名逐利,成名成家。

王朔說,小說寫的都是真事,怕嚇著你們才叫小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無論哪個領域,每當潮流一來,跟風投機者必多如過江之鯽,腦滿肥腸、雄心勃勃的人們,坐在宴席上,勾肩搭背,大吹大擂,描繪心中藍圖,並付諸於行動。

也正因如此,才引發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亂象。

比如,盯著國產科幻這塊肥肉的,往往是不懂科幻的人。

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立即就有人聞風而動,啟動相關電影項目,風風火火地要肩負起中國科幻的新希望,誰料,雷聲大雨點小,幾年過去,一再跳票,一再延期,除了放出幾張花裡胡哨的海報外,基本沒啥動靜。

該電影的豆瓣條目,被點有用最多的一條短評是——不要拍攝,不要拍攝,不要拍攝。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如今,《三體》電影的豆瓣頁面時間,已然成了2022年。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否則,即便勉勉強強做出來,也很可能是第二個《上海堡壘》。

幹自己擅長的事很重要。擅長拍愛情,你就去拍愛情,擅長拍動作,你就去拍動作,頂多就是結合一下,來個愛情動作大片,至於科幻,那還真是有門檻的,不是誰都能整。

電影《霸王別姬》有個畫面,一把年紀的關師傅,把業已成名的程蝶衣和段小樓叫來訓話,讓他們脫掉褲子,趴在長凳上,用戒尺打屁股,關師傅一邊打,一邊罵:我讓你們糟蹋戲!

那些德不配位,卻一心投機,把像《三體》這樣的好作品,肆無忌憚地糟蹋的人,也應該“打屁股”。


"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的滑鐵盧,是今年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悲劇。

該片豆瓣3.2,惡評如潮,許多網友說,國產科幻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

這兩天,《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裡。

一個鹿晗,並不足以讓整部電影崩塌。《上海堡壘》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是不懂科幻。

具體而言,當導演把幻想文學作家江南的小說《上海堡壘》,當作“大刀”或“長矛”,躊躇滿志地要為國產科幻開路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

今天,書單君通過《中國百年科幻史話》這本書,跟大家嘮嘮科幻那點事兒,這本書裡關於劉慈欣的部分,非常發人深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軟的不能變成硬的


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科幻大片,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創作的真正的科幻作品。

這聽起來像廢話,卻至關重要。

如果讓一個導演,把披著科幻外衣、實際是你儂我儂的言情小說,改成硬核科幻,那打死他也做不到。別說滕華濤,就是老謀子、陳凱歌這樣的高級貨,也只好黔驢技窮。

唯有真科幻作家,能寫出真科幻作品。

比如劉慈欣。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的創作之路,始於“文革”時期,父親從北京給他弄回一本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他看得有滋有味,從此上了科幻的賊船。

初三時,劉慈欣就嘗試著寫科幻小說,這個花季雨季的大腦門少年,一出手就不凡。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中國、蘇聯和北約,爭奪一件被外星人扔到海里的神祕武器。

劉慈欣將這篇小說投到天津的雜誌《新港》,被退了回來。小說雖沒發表,卻開啟了他頭腦中的想象之門。

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個火力發電廠,該發電廠位置偏僻,下班後唯一娛樂,就是打麻將。劉慈欣打麻將,輸多贏少,有一次甚至輸掉了一個月工資。

吃過幾次虧後,劉慈欣決定戒賭,把業餘時間,用在讀書和發呆上,思考一些宇宙大事。

發呆久了,產生靈感,手癢難耐,劉慈欣便回屋創作,或者在單位“摸魚”,寫出了許多讓他在日後名震天下的優秀作品。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1999年6月,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表處女作《鯨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寫下來,直至獲得雨果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劉慈欣酷愛科幻,除了科幻文學,基本沒寫過別的類型。

這從他小說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超新星紀元》《地火》《宇宙坍縮》《微觀盡頭》《魔鬼積木》《三體》……

1999年,劉慈欣創作完成《流浪地球》。

有一次,劉慈欣因公外出,頭回乘飛機,從萬米高空俯瞰大地時,他根本覺察不出地球的曲率,地球的表面,仍然是一個無際的水平面。推進地球在宇宙中“流浪”,豈不是痴人說夢?

為此,劉慈欣差點放棄了《流浪地球》的寫作。

《流浪地球》在許多方面,都為了保證科學的嚴謹,而做出妥協。劉慈欣設計地球發動機時,竟然將它的具體參數全部詳細列出,詳細到可以計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

劉慈欣用他一部部科幻作品,以及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定義了什麼樣的狀態,才稱得上一個真正的科幻作家。

像劉慈欣這樣“硬”的科幻作家,中國還有幾個,比如連續12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的王晉康。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王晉康的人生理想是做科學家,寫科幻小說純屬偶然。他的作品,往往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掛鉤。在其代表作《與吾同在》中,有一個“肉身上帝”乘坐的隱形飛球,就是他從2006年一篇非常嚴謹的國外學術論文中得到的啟示。

再說江南。

江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作家,從《九州志》《龍族》等小說來看,他寫的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上海堡壘》的原著,其實是一部帶有科幻元素的愛情小說。對於那些原著粉,最吸引他們的不是科幻元素,而是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愛情線。

江南在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希望電影能多保留一些感情線。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但導演不這麼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上海堡壘》這個項目,就是想突破,別老是拍愛情片。

抱著這種鋼鐵直男的心態,導演有勇無謀、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原著小說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戲,把一個纏綿悱惻的四角戀,強行披上硬科幻的畫皮,掩耳盜鈴地上演全武行。

拍攝過程中,導演自己也非常擰巴,一方面想多給鹿晗加點文戲,讓觀眾看到感情的起承轉合;另一方面,又想保持硬科幻的人設,覺得在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不應該老是卿卿我我、談情說愛。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說到底,還是不懂科幻。

看起來硬邦邦的“上海堡壘”,其實是軟綿綿的“上海之戀”。一顆愛情故事的種子,註定無法結出硬科幻的果實,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基因”問題。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硬在哪裡?


與似硬實軟的《上海堡壘》相比,劉慈欣的作品究竟硬在哪裡?

有位讀者說,我最喜歡劉慈欣的,不是科幻的部分,科幻僅僅是他掛小說,掛人物的釘子,我最喜歡的,是劉慈欣作品中的人物。

這個回答,看似有理,其實是完全不懂大劉。

《中國百年科幻史話》的作者採訪劉慈欣時,談到這個話題,劉慈欣說,我對人不感興趣!我研究他們僅僅是因為科幻小說必須寫故事,而編故事必須寫人。

劉慈欣說,量子力學、生命進化的神奇和美,理論物理、數學的詭異,是任何描寫人性美的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科學大氣磅礴,人性小氣猥瑣。對理論物理學的崇拜,對解開宇宙之謎的渴望,是我獻身科幻事業的根本原因。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在《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中,有大段關於11維空間的描述。

根據20世紀物理學界提出的超弦理論,宇宙有11維,由一個個震動的弦構成。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只能理解一維是線,二維為平面,三維是立體球面,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在三維之外,還有個四維空間,多出來的一維是時間。

第五維是什麼?有人假設是量子,提出了量子宇宙。至於第六維到第十一維,人類更是連一點門還沒摸到。

劉慈欣卻能在《三體》系列小說裡,用他那神乎其神的想象力,將這些空間逐一展開。

在《三體II:黑暗森林》中,劉慈欣談到了九維結構如何展開成二維,在《三體III: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更是具體地描繪了從高維空間跌落到低維空間的情景。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寫科幻,有個終極目的——為人類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災難做準備。

他說,人類到今天,只遇到過小災小難,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大洪水、大地震、大瘟疫等,其實都是“小菜一碟”,未來還可能遇到大災難,比如毀滅性的核戰爭,這些大災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科幻文學就是為人類對付大災難而誕生的,因此,它對人類、對社會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他任何文學門類無法替代的,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三體》中的面壁者,就是劉慈欣為人類大災難所設想的方案,此外,他還為未來的大災難,準備了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劉慈欣提過一個很嚇人的問題,若人類遭受毀滅性打擊後,地球只剩下三個人,他們必須吃掉其中一個人,才能讓人類文明延續。如果是你,你吃不吃?

這是一個非常考驗人性的問題。

劉慈欣的答案是,為了文明的延續,從理論上必須吃,但真要吃的時候,他可能吃不下去。

這種血淋淋的糾結,幾乎貫穿了劉慈欣的所有創作。

正如《三體》中的面壁者,為了拯救人類,而犯下了“反人類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請別糟蹋東西


在當下烈火烹油的電影市場,因為急功近利和投機,浪費了大量資源,也毀了很多好東西。

王朔在《你不是一個俗人》這部小說裡,描述過一個非常搞笑又絕頂深刻的場景。

幾個文化流氓,走投無路,決定改行當作家,一邊打麻將,一邊商討大計。

他們把當下最火爆的作家,分成幾個大類,分別是:憂國憂民的,嘮鄉下磕、描寫野合的,現代派加性文學,以及垮掉的一代。

這幾位頑主,分別根據各自喜好,選擇其中一個門類,並找來一幫搞評論的煽風點火,抱團在一起,追名逐利,成名成家。

王朔說,小說寫的都是真事,怕嚇著你們才叫小說。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無論哪個領域,每當潮流一來,跟風投機者必多如過江之鯽,腦滿肥腸、雄心勃勃的人們,坐在宴席上,勾肩搭背,大吹大擂,描繪心中藍圖,並付諸於行動。

也正因如此,才引發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亂象。

比如,盯著國產科幻這塊肥肉的,往往是不懂科幻的人。

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立即就有人聞風而動,啟動相關電影項目,風風火火地要肩負起中國科幻的新希望,誰料,雷聲大雨點小,幾年過去,一再跳票,一再延期,除了放出幾張花裡胡哨的海報外,基本沒啥動靜。

該電影的豆瓣條目,被點有用最多的一條短評是——不要拍攝,不要拍攝,不要拍攝。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如今,《三體》電影的豆瓣頁面時間,已然成了2022年。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否則,即便勉勉強強做出來,也很可能是第二個《上海堡壘》。

幹自己擅長的事很重要。擅長拍愛情,你就去拍愛情,擅長拍動作,你就去拍動作,頂多就是結合一下,來個愛情動作大片,至於科幻,那還真是有門檻的,不是誰都能整。

電影《霸王別姬》有個畫面,一把年紀的關師傅,把業已成名的程蝶衣和段小樓叫來訓話,讓他們脫掉褲子,趴在長凳上,用戒尺打屁股,關師傅一邊打,一邊罵:我讓你們糟蹋戲!

那些德不配位,卻一心投機,把像《三體》這樣的好作品,肆無忌憚地糟蹋的人,也應該“打屁股”。


《上海堡壘》撲街的真正原因,不是用錯鹿晗,而是不懂科幻

主筆 | 哲空空 編輯 | 黑羊

圖源 |《三體》、《上海堡壘》、視覺中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