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比“給長城鑲瓷磚、給黃河安上欄杆、給喜馬拉雅裝電梯、給太平洋做個蓋”這樣的、人們嘴裡的四大工程還要浩大不止千萬倍的“給地球安上推進器,換個星系去生活”類的夢想,終於讓吳京在電影裡“實現”了!

對於這個電影自己原先是不感冒的,雖然吳京在戰狼系列表現頗佳,但自己對中國電影,尤其是中國科幻電影始終不抱希望。

大年初四,兒子為了讓我運動運動,兒子提前買了票,帶我來到電影院。昔日冷冷清清的影院竟然人山人海,讓自己差點找到小時候看《追捕》時萬人空巷的趕腳。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很快入座,開始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思進入劇情,故事取材於2008年11月原《三體》作者劉慈欣的《流量地球》,作品中大膽的描述了:未來某日由於太陽老去,人們不得不考慮如何生存的問題。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上建設了萬座發動機推動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星際之旅。

更多清潔就不過多劇透了,在此,作者僅就自己的所見所聞發表點看法。

首先是這個先把地球停轉再推進的想法,究竟有沒有可行性?

這是在觀影之初自己的主要想法,因為一個碩大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測定質量約為5.965×10^24kg的地球,一旦停止轉動那可絕不僅僅是海嘯或者山崩地裂——雖然作為地球之於宇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塵埃”

其次,沒有了陽光,地球的溫度就會和月球一樣最低溫度就會接近絕對零度,即使有大氣層保護,溫度高不了多少。

即使人類築建了若干藏匿於地下的掩體裡,那接下來的海嘯和地震等如何防範?吹牛吧!

但是劇情的深入,作者發現自己想錯了,哈哈,因為隨著後續發展,作者的疑慮根本就不值一提,事實上,在劉慈欣的基礎上,吳京比較好的運用3D以及IMAX設計把這個驚天大牛給吹圓了,讓觀眾已經不再考慮事實真相,而是一起端坐在電影屏幕前,擔心起人類的共同命運和未來!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關於電影,作者有三點想說:

其一是地標,電影中國際化都市上海已然被冰山澆灌,行走其間,昔日林林總總的諸如東方之珠、上海中心大廈等建築佇立於冰雪皚皚的冰山從中,確實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反差,在自然面前,曾經慾望無窮,覺得不可一世的人類是何其渺小何其無能為力!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其二,親情友情柔情,儘管生存於黑暗的地下多年,連教室之外的操場都是幕布映射的,但這仍然沒有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沒有形象正常美好感情的傳續。雖然地面上是冰冷的世界,地下依然是火熱的人群,人們穴居著,耐心的期望繁衍百代後能夠到達理想的星系,開始幸福的生活。

尤其女孩用廣播對全世界的那段呼喚,竟然讓很多觀眾留下了眼淚。此時對於電影的情節或者科學與否等懷疑,已經不再重要了,真的不再重要。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其三,多年來一提及科幻電影人們總會想起外國,如今,流浪地球雖然在架構上仍沒有完全脫離美國等科幻電影結構,但繼戰狼2之後吳京終於用“吹牛”的方式讓國人又牛了一把。對此,作者發現,其實美國的科幻電影也早已吹得底氣不足,明顯“吹不過”咱們,比如在《地心引力》中,美國航天員就有曾在太空求助過中國登上天宮號的情節。

從那時開始中國的科技以及航天水平就已接近或超過了美國——在電影裡!這點,無論如何或多或少總給人以些許“欣慰”吧?吹唄,吹牛誰不會?

更多的點就不多少了,以免劇透太多影響觀看,對於這個電影,千言萬語“一個字”:值得一看!

看完電影,作者有個疑問,希望後邊的觀眾幫作者留意一下,那就是,月球跑哪去了?難不成是地球扔下小弟自己私奔了?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吳京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吹了”一個大牛,電影票房恐超前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