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駱駝蹄印到車軲轆印 尋找洛陽絲路“前世”之旅

考古 文物 駱駝 博物館 新華社 2017-05-05

新華社鄭州5月3日專電(記者李亞楠)2000多年前的雄關古道,1000多年前的駱駝蹄印,還有現代的“東方紅”拖拉機……因為絲綢之路,這些相隔千年的事物冥冥之中有了割不斷的聯繫。

洛陽,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千餘年來,留下了諸多絲路遺存。這些遺存或藏於博物館,或散落田野間。而聆聽遺存背後的故事,或能獲取來自歷史深處的啟示。

雄關故城風煙裡 絲路印記歲月中

從駱駝蹄印到車軲轆印 尋找洛陽絲路“前世”之旅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司馬光這句感嘆,不少人耳熟能詳。但更多人也許不知道,詩句中的“洛陽城”並非今日洛陽城之所在。此詩句乃司馬光訪漢魏洛陽故城時所作,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在如今洛陽城東15公里處,緊鄰白馬寺,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派出專門機構常駐洛陽對其進行考古發掘,已工作50餘年。

漢魏洛陽城同絲綢之路有著天然的聯繫。洛陽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管所所長聶曉雨說,洛陽作為公元1至6世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毫無疑問是繼西漢長安之後漢魏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2014年6月,漢魏洛陽故城作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中國段首批申遺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有城必有關。從漢魏洛陽故城往西穿過今日之洛陽城,再行23公里,310國道和隴海鐵路之間的河谷裡,矗立著一座關隘遺址。這便是建於2000多年前的絲路第一關——“漢函谷關”。

東漢時,班超重開絲綢之路,漢函谷關正是絲綢之路上西出洛陽的第一座關隘。據介紹,現在的函谷關遺存主要包括東西向座落的關樓、南北兩側的夯土關牆和闕臺遺蹟,以及關牆外南北兩側延伸的長牆遺蹟,關樓遺址東西兩側還發現有總長約400米的古代道路遺蹟。2014年6月,漢函谷關遺址和漢魏洛陽故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盛世錦繡入煙波 唯留蹄印泥沙底

從駱駝蹄印到車軲轆印 尋找洛陽絲路“前世”之旅

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從洛陽遷都鄴城,再過4年,洛陽遭遇戰火破壞。其後,隋統一中國,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漢魏洛陽城以西另闢新址營建東都洛陽,從此,數百年錦繡帝都漢魏洛陽城逐漸淪為廢墟。

漢魏洛陽城雖已湮滅,但絲綢之路並未中斷,代之而起的是隋唐洛陽城。洛陽市文物局隋唐城遺址管理處處長王麗娟說,“洛水貫都”是隋煬帝營建洛陽城的一大創舉,洛水穿城而過,並與隨後開鑿的隋唐大運河連通,北方的魚鹽馬匹、南方的絲綢瓷器等,都可以通過大運河直接運到洛陽的南市、北市進行交易。這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城市格局與物流能力直接結合的典型案例,也使得洛陽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集散中心。

隋唐時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和西域的關係,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經營西域。隋煬帝就曾兩次在洛陽大規模招待以西域人士為主的各國來賓,並舉辦國際性的貿易大會。武則天時派大軍收復“安西四鎮”,後又設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共同保護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因為大量絲綢從洛陽通過胡商之手運到西方,古粟特文和古敘利亞文中,往往將“洛陽”等同於“絲綢”。

洛陽出土的很多墓誌和絲綢之路緊密相關,有些是戍守邊塞的將領,如和守陽墓誌;有些是死後葬在洛陽的西域人,如鄯善國王子鄯乾墓誌、康君夫人翟氏墓誌等。而和守陽墓誌清晰記載了他曾在安西都護府的郭元振手下為將,後來又到北庭都護府同突厥作戰,死後葬在了洛陽邙山。這是洛陽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一個典型物證。

最具代表性的絲路遺蹟,是一個偶然保存下來的蹄印。王麗娟說,2007年,在發掘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南門定鼎門遺址時,在遺址的前方還發現了90米寬、南北走向的唐代路面,路面上清理出了密集的車轍、動物蹄印、人的腳印等。其中,一個直徑20釐米的動物蹄印引人注目,後經專家鑑定為駱駝蹄印。“沙漠之舟”曾出現在大唐東都,這個罕見的蹄印成為見證洛陽絲路淵源的不滅印記。

千年歲月承古今 一朝東風重崛起

從駱駝蹄印到車軲轆印 尋找洛陽絲路“前世”之旅

墓誌、文物、宗教中的絲路元素,或許離普通人有點遠,而實際上,生活中也存在著大量的絲路元素。今日所用的樂器琵琶,洛陽人喝湯時愛加的芫荽(香菜),以及胡蘿蔔、菠菜、葡萄等均來自西域。

78歲的洛陽人郭紅運,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海神樂”第十代傳人。據介紹,海神樂是隋唐時期宮廷宴樂,後流入洛陽民間,明清盛行一時。海神樂演奏使用的很多樂器都是古樂器,郭紅運演奏過的“管子”就是典型的西域樂器。其學名“篳篥”,原是西域古龜茲國的一種簧管樂器,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在唐代大量流行。

新中國成立後,洛陽是“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我國首臺履帶式拖拉機即在此誕生。而其生產廠——洛陽第一拖拉機廠(一拖)的發展歷程,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今日洛陽的嬗變過程。從最初的全部依賴進口,到實現自主研發,再到出口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拖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不僅一步步佔據了國內最高的市場份額,還出口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絲綢之路沿線,一拖的產品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五國,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市場份額更達到90%以上。

在國家層面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中,洛陽被定位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的重要節點城市。

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說,洛陽未來將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優勢,盤活文化資源,已謀劃實施了數十個重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啟動了總投資85億元的古城保護與提升項目,建設了隋唐洛陽城、漢魏故城等9大國家遺址公園,努力讓深埋在地下的文物,變成可看、可感、可接觸的文化遺址展示公園,形成洛陽新的“城市符號”。

無論是郭紅運的“管子”,還是洛陽人愛吃的傳統湯食,亦或是“東方紅”拖拉機,其實都在有意、無意地訴說或傳承著絲路故事。洛陽,這座歷經千年風霜的古都,也期待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重現輝煌。